区域曝光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358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曝光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区域曝光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区域曝光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区域曝光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区域曝光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曝光法.docx

《区域曝光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曝光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曝光法.docx

区域曝光法

区域曝光法

区域系统—第一部分

什么是区域系统

拉尔斯·耶尔博格

区域系统理论是由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创立的。

他有很好的观察区分光线得能力,可以在光线最好的时候综合利用他的技术和诀窍,拍出最好的作品。

但是,安塞尔·亚当斯并不赞成“滥用”他的区域系统理论,许多人误解了他的理论,甚至被吹的神乎其神。

作为一个老人,他比一般人想的更远。

他作为一个摄影家比作一个教师更能胜任,其第一本关于区域系统的书使人很难去理解实践,而最后出版的书如《TheNegative》和《ThePrint》就好得多了。

区域系统其实很简单

区域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很合乎逻辑和容易理解的。

它的科学基础早在19世纪40年代安塞尔·亚当斯和福雷德·阿切尔所建立的方法之前就被人们所知了。

费尔迪南德·赫特和魏罗·德力费尔德在19世纪末研究出了光敏材料的曝光和冲洗的方法。

他们成功的揭示了光敏材料的H&D曲线图。

这种曲线如今还在感光度测定学中应用。

艺术还是科学

在理解区域系统理论中,部分困难来自于艺术和科学的矛盾。

摄影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

还是两者皆有?

如果只是一门艺术的话,许多人将很难把握它。

如果认为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的话,理解它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也就变的容易了。

这一认识并不影响摄影的艺术性,相反却可以提高人们的创作才能。

当人们在拍摄前确实能够预见到拍摄的结果,就可以利用所有的摄影手段来拍出一个艺术作品。

目视,曝光和冲洗

区域系统理论主要是基于三个因素:

目视观察,曝光控制和反差控制。

每个因素对安塞尔·亚当斯都是非常重要的。

目视观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它实际上是一种在拍摄前就能够预测最终结果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不管他是否使用区域系统理论。

曝光控制是关键之处。

人们既要掌握如何用好手中的设备,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曝光组合来使底片获得最好的细节。

只有通过曝光,人们才能控制影调的再现。

反差是由冲印和相纸的反差度来控制的。

正是反差控制才能决定照片的明亮区域的白度和黑暗区域的黑度。

应该学会使用一个合适的显影时间来获得所需要的反差。

 

难点

目测,曝光和反差控制是很容易理解的。

而容易使人困惑的却是安塞尔·亚当斯用于曝光和反差控制的一些术语如:

V区或III区曝光、N-2或N+1显影。

这些我们放在后面讨论。

现在先把精力集中到几个基本的要求。

亮度水平

一个常见的错误认识是:

拍摄同一被摄体时只使用一种曝光组合。

事实是,被摄物的反射光会影响到曝光,对同一被摄体,曝光组合会有很大的变化。

最暗的细节反射的光线要比白色细节反射的光线要少的多。

通常,我们每次拍摄时都使用一系列不同的曝光组合。

同一被摄体上的亮度水平差别很大。

有时可以从阴暗处的黑色到阳光下的白色。

因此,曝光值的选择实际上是现场光(阳光下和阴暗处)和物体表面反射光的综合结果。

测量图片的反差很容易。

最好按照曝光值从最暗到最亮逐级测量。

每个级差都是亮度的倍数。

从1/125秒到1/250秒是一个曝光级差,从f5.6到f8也是一个曝光级差。

从被摄体的最暗到最亮处,我们可以计算出有几个级差。

通常这取决于现场光条件,一般情况下有7个级差。

晴天的阳光可以给出较大的反差级数,而阴晦灰暗的天气只能给出很小的反差级数。

通常的反差级数大约是在5级到9级之间。

 

上图:

9级反差加黑白中图:

7级反差加黑白下图:

5级反差加黑白

胶片曝光范围

摄影胶片是反作用于曝光量的。

当胶片被显影时,胶片黑度是与曝光量成比例增加的。

强的曝光(阳光下的白色表面)意味着在显影后的底片上的浓黑。

而弱的曝光(阴暗处的黑色表面)在底片上只有一点点浅影。

然而,底片也有其自身的限制。

对于弱到一定程度的曝光胶片就没有反应,而对于过于强烈的曝光胶片也不可能进一步增黑。

也就是说,曝光既不能过弱也不能过强。

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这两个极端中间的那一部分的曝光。

我们称其为胶片的宽容度。

黑白负片的曝光宽容度可以达到15级,远远高于一般被摄体的亮度级差。

 

黑白负片的曝光宽容度可达15级

理想的曝光

当胶片被置入相机准备曝光时,我们必须要保证所有被摄物体的曝光值都要落在胶片的曝光宽容度内。

如果我们用过少的曝光(光圈过小或快门速度过快),被摄体的暗部将超出胶片曝光宽容度之外,这个现象被称作欠曝。

如果曝光过多(光圈过大或快门速度过慢),被摄体的亮部将超出胶片曝光宽容度之外,这个现象被称作过曝,此时被摄体亮部的反差就消失了。

 

在两级欠曝的情况下,被摄体上两级暗部层次被损失了。

最好的结果是在不损失暗部层次的基础上使用尽可能少的曝光。

方法是测量被摄体的最暗部,并选用合适的光圈和速度,使曝光最接近欠曝的临界值。

 

理想的曝光是把被摄体除黑色以外的所有色调,置于胶片宽容度的最左侧。

尽量选取最少曝光的原因是来自于我们长期积累的大量经验。

使用尽可能小的光圈和尽可能快的快门速度,在洗印时再缩短曝光时间。

最终得到一张颗粒度极细的底片(负片的亮部比暗部颗粒度要细)。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印相纸的动态特性

拍摄的最终目的是在印相纸上制作出照片。

印相纸的局部变黑形成了图象。

原则上,印相纸的动态特性越宽,就能得到越好的效果。

所谓动态特性宽,就是印相纸可以把影象的最暗部反映出全黑,而影象的最亮部反映出全白,也就是印相纸有足够的能力来再现影响的细节。

亚当斯的优势之一就是他知道应该使用哪种印相纸。

所以他总是使用最好的纸来印放作品。

 

最好的印相纸的动态特性应能再现六个曝光级数以上

印相纸的动态特性可以用密度计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用曝光级数表示。

能够达到6个曝光级数的印相纸就很好了。

如果与实际被摄体比较,就会发现相纸几乎可以再现其全部细节,即使有损失也是微乎其微(被摄体的最大亮度差一般只有7级)。

如果使用的相纸的动态特性只有4级,则影象的细节只能去适应相纸的能力。

对于有些影象而言,这似乎不成问题。

但是对于从纯黑到纯白的具有多级灰度的影象而言,动态特性较窄的相纸就不能给出很好的视觉效果。

应该强调的是使用区域系统理论并非总是要制作这种照片。

我们的目的是要学习怎样拍摄我们想要得到的照片,而不是要得到每一个影调细节,也不是想让每一张照片看起来又软又灰。

曝光控制暗部

这是一句老的格言,很多人都听过不止一次。

它的意思是使用能够再现物体暗部细节的最少曝光,使之最接近胶片欠曝的临界点。

如果欠曝太多,暗部的层次就被损失成为曝光不足。

在决定曝光时,我们还要确定暗部的多少细节应被保留。

因此, 

曝光控制暗部。

显影控制亮部

这是另一句非常有用的格言。

显影时间越长,反差就越大,黑白之间的差别就越大。

在洗印照片时,如果暗部曝光正确的话,亮部则随着显影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显影时间较长,亮部区域则较亮,显影时间较短,亮部区域则较暗。

因此,

显影控制亮部。

双重控制

所谓双重控制,就是指对亮部和暗部的控制。

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事情就变的容易了。

一个物体是由从黑到白的不同影调构成的。

为了制作出具有丰富影调的照片,就必须知道如何去控制影调。

此时,所要做的就是去调整影像的最暗部位和最亮部位,其他影调就自然而然的各就其位了。

为了控制暗部影调,就要学会如何用照相机(校准好你的设备)和胶卷进行准确的曝光,以保证被摄体的最暗部在胶片上体现。

然后,选择一个显影时间来控制反差,以保证被摄体的最亮部位的影调显现在相纸上。

双重控制就是对曝光和显影的控制,实际上是很简单的。

区域系统—第二部分 

曝光

拉尔斯·耶尔博格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讲述了区域系统的基本原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准备再多讲一点基本原理,然后再把他们用于实践。

 

相机中的测光装置总是倾向于把所测对象看作是标准灰色,即使被摄体原本是黑色或者白色。

设计师在设计相机中的测光表时,并不能予知相机要对着什么被摄体拍摄。

也不知被摄体的亮度如何。

只能按照被摄体表面反射的光线强度去设计。

因此,相机的测光表只能给出被摄体表面的曝光读数。

 

左图是对着黑色摄影包的背后测光,再将读数减少两级曝光,照片基本体现出摄影包的黑色。

中图的白色表面是将测光读数增加2.5级曝光来还原白色。

总是灰色

这里我们要讲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即相机中的测光表总是假定被测表面是灰色的。

按照测光表给出的曝光读数进行曝光,就会把被摄体拍摄出中性灰色。

我们不妨做一个实验。

在相机中装上黑白胶卷,出去对着单色表面的一些物体进行拍摄。

这些物体最好从黑到白都有,单一色彩的彩色表面也可以。

拍摄时完全按照相机测光读数进行曝光。

按照正常条件显影后,使用同样的曝光时间和同样的相纸印制照片。

最后的结果是,每张照片都是几乎同样的影调。

人为地控制影调

由于测光表总是有把被摄体影调变成中性灰的倾向,我们就要考虑怎样可以改变照片的影调,使用的办法就是修正曝光。

如果测光表告诉我们使用f8和1/125秒,我们就可以使用f8和1/500秒使影调变暗两级。

1/500秒比1/125秒快了两级,胶片就被减少曝光两级,因此照片就暗了两级。

同样,也可以通过增加曝光的方法使影调变白。

练习:

在相机中装入黑白胶卷。

出去拍摄一些单色表面。

只是这次要修正曝光。

例如:

拍摄暗色表面时要减少两级曝光,拍摄亮色表面时要增加两到三级曝光。

灰色表面则按照测光表读数曝光。

按正常条件显影,用普通相纸对所有底片按同样曝光时间制作。

曝光时间应选择使拍摄灰色物体的底片能够制作出灰色的照片。

这样,其他底片就能够自动体现出被摄体的原有影调。

 

太平洋马德依拉岛的小教堂。

没有窗户。

反差极大。

左图使用平均测光的方法曝光,门后的细节全都损失了。

右边的照片是修正测光表读数拍摄的结果,暗部的细节被保留下来。

照片的反差通过减少显影时间而降低了。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去控制照片的影调,我们就可以用任何一种影调来表现被摄物。

我们可以简单地用修正曝光来获得正确的影调。

制作一个综合曝光标尺

下一个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当改变一级曝光时影象究竟变亮(变暗)多少。

因此我们应该做一个曝光实验来建一套照片的影调标尺。

练习:

把标准灰卡置于室外均匀受光。

把装好黑白胶卷的相机对准灰卡,焦距调到无穷远。

使用相机测光表或手持测光表测光。

按照测光表读数先减少四级开始曝光。

即:

如果测光表读数为f8,1/125秒,则把相机置于f11,1/1000秒,

拍摄第一张。

然后增加一级曝光(f8,1/1000秒)拍摄第二张。

如此下去直到拍摄完9张底片,也就是说,你已经从减4级曝光到加4级曝光都做了。

按照正常标准显影,使用你常用的标准相纸和相同的曝光时间对九张底片分别印放。

如果印放工艺正确,你就可以得到一个从黑到白并具有7级不同灰色影调的曝光标尺。

 

使用这一灰阶标尺,无论拍摄什么对象,都可以很容易的选择一个曝光组合。

不管拍摄对象是黑色、灰色还是白色都是一样的。

灰阶标尺和测光表同时使用,就可以把被摄体表面拍成你所希望的任何影调。

需要你做的就是向合适的方向调整曝光参数,增加曝光就可以得到比中性灰更亮的影调,减少曝光就可以得到比中性灰更暗的影调。

欠曝光

比测光值减少3.5级曝光,就达到了欠曝的极限。

减少3.5级以上,底片就成为透明的,洗出的照片就成为全黑。

对这一欠曝极限要倍加注意。

最好把被摄体的细节的曝光置于欠曝极限以上。

 

欠曝光的临界点位于测光表读数(箭头位置)以下31/2级的位置上

  了解了这一原理后,就可以容易的把握黑白胶片的正确曝光。

面对被摄体,首先确定最暗的部位并测定那里的曝光值。

然后确定一个实际的曝光值使这一部位的曝光刚好在欠曝极限以上。

由于测光表总是有使被测部位在最终照片上变灰的倾向,而我们又不希望被摄体的最暗部位成为灰色,而希望其成为黑色。

这样就需要对测光值进行修正。

灰阶标尺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应该减少几级曝光。

如果两级就够了的话,那么对于测光表读数为f4,1/30秒,就应把相机置于f5.6,1/60秒,从而保证被摄体的最暗部位的细节在底片上保留下来。

因此我们说:

按照暗部的测光值修正后确定实际曝光值。

安塞尔·亚当斯的曝光区域

  安塞尔·亚当斯选择了罗马数字来表示曝光级数,并称之为曝光区域。

他给每个区域起了专门的名字,而不用我们上边说得“减一级曝光”或“加一级曝光”。

在亚当斯的术语中,正常曝光(不修正测光表读数)被称为“V(5)区”,减一级曝光就是“IV区”。

加三级曝光就到了“VIII区”。

换句话说,以“V区”为基准,增减曝光就对应于加减区域号。

“O区”是指比正常曝光低5级,结果是底片上没有曝光痕迹。

“I区”也在欠曝极限以下,虽然可能在底片上留有痕迹,但在印放照片时基本没有什么体现。

要想在最终的照片上体现出暗部细节,曝光区一定要选在“I1/2区”以上,最好在“II区”。

“III区”的细节在照片上就非常清晰了。

  亮部的细节需要在高号区曝光。

“IX区”在印放时已经全白了。

“VIII区”也几乎是白的,亮部细节尚可体现的区域大约在“VIII区”和“VIII1/2区”之间。

区域标尺

  前面所说的灰阶标尺也可以称作区域标尺,用罗马数字从I到IX来标注。

通过观看标尺,使我们在拍摄时就可以预见最终照片中各部位的灰度。

区域系统的优点

  选择正确的曝光可能是区域系统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掌握了利用区域系统理论选择曝光的方法,就不会再有底片欠曝现象的发生。

就是拍摄最难的被摄物也不会损失掉任何细节,并可以得到一张影调丰富的底片。

有时底片的反差不大并不是坏事,总可以在印放时予以调整。

但如果是得到一张曝光不足的底片,就最终无法获得好的照片了。

在暗室中的任何努力,也无法再现被摄体原有的细节。

 

  这是在许多摄影者眼中看似不可能拍摄的被摄体。

光线从一个小窗户射入,是个很暗的角落。

用Pentax数字式点测光表,测出最暗部位的反射光。

然后选择一个实际曝光值以保证最暗部位的细节再现。

胶片显影时比标准时间减少,以不致使得照片高光部位变成全黑。

胶片:

柯达T-MAX400,9×12cm。

曝光值:

f22,13秒。

 

区域系统—第三部分 

反差

拉尔斯·耶尔博格江少军译

黑白照片与彩色照片的最大区别是黑白照片没有色彩。

色彩作为一种信息媒体在彩色摄影中是很重要的。

而黑白摄影就必须非常注重不同灰度(灰阶)在照片中的体现。

因此,灰阶实际上就相当于黑白照片中的“颜色”,成为照片中信息的主要提供者。

为了充分表现出灰阶,就必须要控制好反差。

幸运的是在黑白摄影中反差的控制比彩色摄影容易的多。

所有的彩色负片都被显影到同样的反差,而且彩色相纸一般也只有一级反差。

彩色反转片一般也都显影到同样的反差。

在彩色照片中,限制反差的主要手段为对胶片实行轻微的予曝光,这样可以降低黑暗部位的反差。

尽管人们很难对彩色照片的反差进行控制,但人们还是接受了这一事实,即如此反差的照片多数情况下还是好照片。

黑色与白色的反差

黑白摄影中,人们有很多手段来控制反差。

最普通的办法是采用不同反差的相纸。

很多黑白摄影师都严格遵循说明书的规定,很少改变显影时间。

实际上,显影时间是改变黑白胶片反差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

减少显影时间可以降低底片的反差,而延长显影时间则可以提高底片的反差。

对于彩色胶片,人们也可以在正式拍摄前对胶片做轻微的曝光以降低底片的反差。

这一方法也可用于相纸,也就是说,对相纸进行予曝光也可以降低反差。

这些不同的控制反差的方法以不同形式影响着最终的照片效果。

显影时间的变化可以均匀地改变反差,过分减少显影时间甚至会使最暗部位的细节丧失殆尽。

不同反差的相纸也可均匀地影响照片的整个影调。

如果被迫使用高反差相纸(4号或更高),暗部和亮部细节就可能被损失掉。

可变反差相纸则不能给出象普通相纸那样的均匀的反差变化。

尽管有些可变反差相纸比另一些可变反差相纸的变化要大一些。

预先曝光的胶片仅仅可以减少暗部的反差,而预先曝光的相纸则可以减少亮部的反差。

尽量使用2号印相纸

在亚当斯最后的著作“TheNegative”中,他推荐用胶片显影时间来控制反差。

但他同时也告戒人们不要死抱着这一点不放。

尽管许多研究区域系统理论的专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论述,但都希望用标准相纸来印放照片。

按照亚当斯的观点,应当尽量找到一个显影时间,使之适合于2号相纸。

但是也不是不可以用1号或3号相纸。

适应2号相纸的原因是为了必须时可以方便改用1号或3号相纸。

如果选择的显影时间是适用于3号相纸,要改变的话就只能去用2号或4号相纸,后者将会损失掉暗部或亮部的细节层次。

什么反差最合适

在黑白摄影中经常要改变反差有很多原因。

被摄体的固有反差也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

散射光照射的物体几乎没有阴影,此时要用高反差的胶片和相纸。

强光照射的物体有着强烈的反差,因而要用低反差的胶片和相纸。

在最终的照片中,有些物体反差小些为好,而有些物体反差大些为好。

人们的审美观也各有所异。

有人喜欢柔和的照片(低反差),而有人喜欢层次分明的照片(高反差)。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区域标尺中各个不同的区域。

 

区域标尺从左到右顺序标为O到X区。

从黑到近似黑的界线在I区和II区之间(I1/2区)。

从白到近似白的界线在VIII区和IX区之间(VIII1/2区)。

黑界与白界

在图示的区域标尺中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界”,即黑界与白界。

黑界位于I区和II区之间,而白界位于VIII区和IX区之间。

黑界是从全黑变到近黑的一条界线。

对被摄体细节的曝光如果落在该界线(I1/2区)以下,底片就会或多或少的丢失这些细节,照片也就变的全黑而没有层次。

如果曝光超过I1/2区,底片上就会保留这些细节。

在标尺的另一端,如果曝光超过白界(VIII1/2区),又没有采取措施减小反差,细节也会丢失。

照片的高光部分全部成为白色。

与黑界不同的是,这些细节在底片上还是存在的。

如果选择低反差相纸和采用相纸予曝光的办法,就可以在照片上表现出这些细节。

各区的说明

O区和I区。

在印放照片时都是全黑。

偶尔可能在I区获得一点灰度,那是使用了有“短趾”特性曲线的胶片和“短肩”特性曲线的相纸。

II区。

无论在底片上还是相纸上,都可以从全黑中区别出来。

在这个区域内,即使阴影中很暗的部位的细节也能够被保留下来。

III区。

进一步变浅。

IV区。

比中性灰略深一些。

阴影下的皮肤和深绿色的叶丛的影调都在这一区域内。

V区。

测光表总是把各种色调往这一区域靠近。

由于胶片和相纸也影响着最终的影调,因此印出的照片不一定要和标准灰卡完全一致。

VI区。

浅灰。

苍白色的皮肤,阴影中的雪和白沙的影调属于这一区域。

VII区。

接近白色。

但是可以再现不同质地的细节。

VIII区。

几乎全白。

IX区和X区。

全白。

使用软性相纸,短时间曝光和对相纸予曝光等几种方法,也可能在最后的照片中获得一点细节。

区域安排

当应用区域系统理论来确定曝光和显影时,通常使用反射式点测光表。

这种测光表只测量被摄体表面某一很小面积的反射光强度。

许多现代相机都设置了这种测光功能,以适应某一特定区域反射光强度的测量。

但是,在测定曝光值前,首先要考虑在最后的照片上准备表现出多少细节。

最好的方法是首先确定照片最终表现的暗部的细节。

我们先看到一处细节,并准备用III区的灰度在照片上表现他们。

也就是说,既要它显得很暗,又要保留其质感。

把点测光表对准这里并测光。

因为测光表总是想把这一区域还原为V区的灰度(中性灰),我们就必须设法把其调整到III区。

因为III区比V区暗两级,就应把曝光相应减少两级。

假如测光读数是f8,1/30秒,我们就用f8,1/125秒曝光。

用区域系统的术语来说,就是把这些细节放在III区。

当实际曝光值被确定以后,下一步就要检查哪里的细节将被丢失。

这些工作实际上是在检查反差。

用点测光表再测量一下物体的最亮部位,计算出此时的读数比III区高出几级。

高出的级数再加三(因为此时是以III区为基准),就可以知道这一最亮部位落在第几区。

例如,如果此时读数为f8,1/1000秒,也就是比III区高出5级。

5+3=8。

这样,最亮的部位落在第VIII区,也就意味着在照片上这一部分几乎已经成为白色了,但仍能保留住一定的细节。

正常显影

区域系统使用了几个术语如“加显影”,“正常显影”和“减显影”。

正常显影是指当被摄体的影调很合适地落在标尺的相应区域中而采用的显影标准。

就上面的例子来说,亮部落在了VIII区,我们就可以采用正常显影了。

正常显影可以产生出良好均衡的反差,即不太软,又不太硬。

正常的显影时间是由标准和经验来综合确定的。

我们在第4部分里将着重介绍校准问题。

 

正常显影。

被摄体的反差对应于区域标尺,结果非常合适,无须调整显影时间。

减显影

如果被摄体的反差不能合适的对应于区域标尺,我们就不得不来调整反差。

假如我们不想让最亮的部位落入VIII区以免太白,而是想让它落入VII区,就必须来减小图片的反差。

使用减显影的办法可以达到目的。

因为我们是想把这些亮部细节向下调整一级,我们就采用减显影一级的办法。

当然也可以在印放时用小一号相纸来减少反差。

 

减显影。

物体的反差不能与区域标尺一一对应。

物体反差太高而必须降低时,就必须用减显影的办法。

图中物体的VIII区要对应于标尺的VII区,我们就必须减显影。

本例中减一级显影是合适的。

加显影

同样,有时我们也会发现要求增加反差的时候。

也许摄影时现场光给出的反差太低,使得底片和照片的反差太小。

也就是说被摄体的低反差就会造成照片的低反差。

用点测光表测光时就会发现这一点。

曝光参数是由测量被摄体的最暗部位确定的,并将该部位的细节安排在相应的暗的区域。

当我们再测量其他亮部位的测光读数时,他们也落到了一个不高的区域,这样就会拍出一张低反差的照片。

假如我们想把VI区移到标尺的VIII区,就需要增加2级显影。

以后我们还要详细讲到怎样去更精确地校准曝光和显影的问题。

 

 

加显影。

这次我们准备把物体的VI区移动到标尺的VIII区,以达到明显的视觉效果。

这被称作加2级显影。

 

反差控制计算表

被摄体光反差散光放大机聚光放大机

低反差增加15%显影时间或按照推荐的标准

使用3号相纸。

中等反差按照推荐的标准减少15%显影时间或

使用1号相纸

高反差减少15%显影时间或减少30%显影时间或

使用1号相纸使用0号相纸

 

区域系统—第四部分

校准曝光和显影时间

以做到完善的影调控制

拉尔斯·耶尔博格江少军译

胶片速度和显影时间并非像我们头脑中理解的那样是个确定的值。

相反,我们经常需要调整他们以保证照片有丰富的暗部层次和适当的反差。

胶片厂提供的胶片速度和显影时间只能作为我们调整的出发点。

这里,我们将学到根据我们的需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校准他们。

只要能够掌握到这些方法中的一、两种,你的黑白照片就能够很容易的印放,照片质量也会变的更好。

为什么要校准

校准胶片的感光度是因为照相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并不总是准确的。

因此,曝光值不能被准确设定,胶片的显影时间也就不能完全按照胶片厂的说明去做。

如果相机的快门速度比标定的偏快,光圈比标定的偏小,胶片就会被欠曝光。

这样最后的照片就会失去很多暗部细节。

简单地做一下校准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为自己的设备提供一个正确的胶片感光度,保证照片暗部层次的充分表现。

底片的反差取决于各种不同的因素。

当然最重要的是使用的胶片和显影液。

每一种不同的胶片和显影液组合都需要一个相应的显影时间。

但是,反差也要受到显影时间,搅动,显影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通常,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底片的反差随显影时间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

理想的反差此时并不能确定,还要取决于放大机的光源,使用的印相纸和个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