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的艺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356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爱的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爱的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爱的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爱的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爱的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爱的艺术.docx

《自爱的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爱的艺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爱的艺术.docx

自爱的艺术

自爱的艺术

自爱的艺术尼娜·拉里什-海德尔,三个孩予的母亲,是一位有开业执照的大夫和心理医生,就《自爱的艺术)以及她的一本书《彼此确定》中所提出的课题,她在许多城市举办了报告会和周讲习班。

仅以此书献给那些愿为爱而敞开心扉的人们目录序

(1)自序

(1)我写本书的出发点

(1)引言(3)1.什么叫自爱?

(3)     我不需要为此干点什么(4)     我不能丢掉这种价值观(5)     我不需要干出什么名堂(5)2.自爱的重要性11)当你爱自己的时候(12)当你不爱自己的时候(13)3.自爱与自私的区别(17)人怎么会变得自私的?

(17)自私自利者的哲学(19)缺乏自爱的原因(23)1.导致缺乏自爱的原因(23)最基本的体验:

非爱(23)父母的谎言(24)自我闭锁(25)     品行不端(25)     自身的阴暗面(26)     不容纳自己(26)     不想学习(27)     自私自利(27)     不愿意认识自己(28)  2.阻碍自爱的一切因素(33)行为方式(33)角色(34)规范(37)对待自己的方式(38)

不自爱的后果(43)1.当一个人不自爱的时候,对他有什么害处?

(43)     自我评价能力很弱或不存在(51)     自尊心很弱或不存在(54)     自信心缺乏(57)     自我信任感很弱或缺乏(65)     自我表达力缺乏(69)     自我责任心缺乏(70)     自我意识很弱或缺乏(72)     对待恐惧障碍(78)     自我调节障碍(81)     内心狭隘(84)     忽视内心需求(89)     沟通能力缺乏(89)  2.当社会和社会团体的每个成员不自爱时,对整个社会和社会团体有什么害处?

(91)步步迈向自爱(99)1.学会认识自己(99)   什么叫认识自己?

(99)   可以认识的一切有哪些?

(107)   认识的不同方式(143)   妨碍自我认识的因素(159)   哪些内心态度支持认识?

(167)2.学会接受自己(176)     容忍和接受的区别(179)     接受是每个所期待的改变的基础(180)3.与自己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关系(189)什么是与自己的关系?

(189)打开与自己有意识的关系的大门(193)发展与自己的关系(205)加深与自己身体的关系(215)在别人身上认识自己(225)  4.重新找回你原来的目标(228)

序我有一个并不轻松的童年。

然而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凡事并不知足。

日子一直要过得好,设法捞取最大的一块蛋糕,不让任何问题压在自己身上,在任何方面都问心无愧-简而言之-我学到了在我们这个社会一切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如此需要的东西。

如同我周围大多数人一样。

我几乎忽略了这一点;这种处世之道给我带来的幸福是微乎其微的。

  然而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女士;她充满活力和生活乐趣,通常乐呵呵的。

虽然有时也会不快乐,可是从不漠不关心-她直率、坦诚。

可也令人难堪、令人疲劳、胆子也很大!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生活中还有比我这种文雅的漠不关心更为不同的东西!

和这位女士的区别在哪里呢?

她热爱生活,她热爱她周围的人。

尤其是她热爱自己!

这时我明白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在父母那儿,也不是在学校里,更不是在任何一个讲习班上学到的-这就是自爱!

爱自己并不是爱一个理想化了的自己,而是构成自己的所有方面;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自己的梦想以及自身的一切矛盾......  这位使我如此振奋的女士,现在已经和我结了婚。

不能一起嫁过来的是自爱的艺术。

这门艺术我得一步一步地学会。

我这才逐渐认识到,这门艺术是多么重要。

它不仅对如何对待自己极其重要,而且对树立热爱别人的观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我很幸运碰上一位能传授我这门艺术的人。

而你呢,亲爱的读者,至少有了这样一本书,这本书是由一位给我如此帮助的女士用她全身心的挚爱,用她深刻透彻的理解力,夜以继日地撰写出来的。

一本书是不能代替学习的,但它可以作为你在发现自己和热爱自己的路途上长期的陪伴和助手!

彼得·拉里什

自序我也是非爱的牺牲品。

唯一能-至少在大多数时间里-给我所需要的温暖的人,是我的父亲。

他也给了我这种感觉;他既重要又正确。

然而父母亲不能接受我的离经叛道,并不顾一切地试图把他们心目中对我的期望变成现实。

每种惩罚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恰当的;不许我和其他人来往,不给我温暖和关怀,使我变得又坏又渺小,使我有负罪感,还对我体罚、关我禁闭。

同时他们不时地威胁我、要把我送到少教所。

夜晚,我充满绝望地哭泣着、憧憬着有朝一日能离开这所监狱,找到自己盼望已久的爱。

在整个苦难的岁月里,给予我帮助和安慰的。

是自己与自己的交流。

我决定去感受一切-不管这种感受怎样令人心痛-思考一切,并说出这一切会引起哪些反应。

用这种方法我一直保持着真诚,变得非常坚强。

另外,我还决心学会享受生活,使自己变得快乐。

无论父母亲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他们都不能阻止我,使我收敛或退让。

这对于我进行心理意识上的工作自然是很有益处的。

因为在这里没人能做到把他对我的期望强加给我。

然而,即使在我接受治疗的地方,我还是不得不放弃爱。

我把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告诉人们(医生、讲习班教员和与会者),可是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完全治愈了,确实被人们接受了。

没有人理解我真正的痛苦-因为我就是不能把它表述出来-迄今为止,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地方,允许我还原成本来面目以及真正地被人所爱。

过了好多年-此时我自己也成为一个医生-我才领悟到,为了体验我如此渴望的幸福,我必须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这样的地方。

我又一次外出漫游,发现爱是一种能量,是在开诚布公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的。

我竭尽全力消除一切阻碍我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的障碍和困难。

这时我得到了宝贵的帮助。

我认识了克里斯蒂安,我的第一个丈夫。

我和他之间做到了坦诚相待。

我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们对我能最终走出封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尤其是我的女儿劳拉,她一生下来就患先天性痴呆症,正是她成了打开我心灵的万能钥匙。

为我的经历划上圆满句号的,是五年前我遇见的当时还是我的精神伴侣,如今是我丈夫的彼得,在他那儿我体验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爱。

"自爱"这个题目,是1990年在汉堡我举办的一个讲习班上最先引起我的注意的。

在班上,我突然发现,这些非常出色的学员当中几乎每个人都是那么无情地对待自己,而我却可以毫不困难地去爱,去接受他们;他们要么使自己变得很坏或很渺小,内心怎么想的并不是就怎么做,觉得自己很讨厌、很笨;要么不允许自己有所发展。

当我发觉这种现象非常广泛时,我感触尤深,不禁潸然泪下。

这就是我着手研究"自爱"这一课题的开始。

从此以后我就欲罢不能了。

首先,我领悟到,我之所以能从童年的艰难岁月中解救出来,是因为我总是坦诚地善待自己。

然而,多年来我忽视了自己的身体-我没有学得更好,并且是在极其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受的教育-就因为我没有爱护身体。

从此我深入研究"自爱"这一课题,作有关报告,办讲习班,以使人们学习如何更多地对自己敞开内心,更多地接受自己,容纳自己。

此时我认为"自爱"这一课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为我很清楚。

人们对待别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像对待自己一样。

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话,他就不会爱别人。

此外,自爱还是一个人得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唯一力量。

我们这个世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非爱,需要自爱的人们学会再爱别人。

本书旨在为这一进程作出一份重要的贡献。

  我希望,它有助于你和其他许多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容纳自己。

我也希望,你将全力以赴,以便有朝一日能够做到自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我们需要你!

  爱是被生活过的真实  在这里我衷心地拥抱你,亲爱的读者!

  尼娜·拉里什·海德尔  我写本书的出发点爱是唯一的力量,把我们与我们内部和外部的一切联系起来。

她能消除一切对立,化解一切分歧。

爱能让一切想要表达什么-不管用什么方法-就是什么,而不必加以回避。

就身心的康复而言,每种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只有通过爱才有可能完成。

这种爱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能量。

当我们愿意向她敞开心扉的时候,她随时愿为我们效劳。

前提是,我们必须逐步地学会容纳我们内部和外部的一切,同时保持坦诚相待。

绝大多数人有这么一种错觉,如果他们做到了爱自己和别人,那么就会阻碍他们向爱的方向发展。

由于爱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只有少数人在追求,因而非爱主宰了我们这个星球。

结果是,人类变得越来越野蛮,同时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只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试及与自己的关系-跟社会制度遵循爱的准则,才能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个人以及整个人类向前发展。

  尽管非爱的后果还记忆犹新,我们在这个时代又重新有了机会,致力于爱的事业,为拯救整个人类作出贡献。

  自爱是一种艺术。

  她在于:

  即使你觉得自己  很讨厌、很笨或者......  你也热爱自己。

引言1.什么叫自爱?

这个时代,一个人干什么工作。

做出什么样的成绩,以及他拥有什么样的地位和财富,要比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和心灵更为重要。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自爱迄今为止还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话题,更谈不上作为教育我们子女的目标。

结果是,很少有人去爱-既不爱自己也不爱别人。

其影响我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观察到。

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自爱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耶稣基督在近两千年前就阐明了这一道理;"像爱自己一样爱你周围的人。

"由于几乎所有的人类问题都可归结到爱的缺乏上,所以重要的是,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什么叫爱自己(和别人),需要哪些内心的发展步骤来到达爱的彼岸。

我们理解爱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爱意味着认识。

这不仅指的是用眼去认识,还指的是用各种知觉在不同的方面去认识-用身体,用感觉,用思想。

为此必须尽可能地敞开自己。

因为你对自己敞开多少,认识自己多少,也就爱自己多少。

同时你需要在内心树立起一种观念;你永远-在任何情况下-是值得爱的。

为了学会自爱,你需要树立起爱自己的目标。

自爱就是:

我从内心深处知道(我不仅是这么想的),我是值得爱的,不管我觉得自己怎样,不管我想什么,不管我举止如何,不管我外表如何,不管我身体好还是不好,不管我生于哪种家庭,不管我做什么工作,不管我做出什么样的成绩,不管我拥有什么,不管我一生中到现在为止做了些什么,不管我是什么或干什么......  我知道,我不一定要有什么表现,做出什么成绩或干出什么名堂,才值得爱。

我不需要为此干点什么  我知道,没有人能否定这种评价-我是值得爱的-即使有人不接纳我,无情地对待我,甚至歧视我。

  我不能丢掉这种价值观我知道,我还是值得爱的,即使有人不爱我,不愿爱我或者声称不能爱我,因为我这样或那样。

在这种情况下,我知道,这种人还不在或不想在或不能保持在爱的状态下,因为他对别人还不是一切-例如某些性格或举止-都能接受并(或)容纳。

  我知道,我还是值得爱的,即使有人批评我或对我说三道四。

  我不需要干出什么名堂自爱就是:

向自己敞开,使自己能感受周围和自身的一切,也就是说,可以让自己去认识,从中受到触动。

  同时并不对自己的"好形象"感兴趣,而是坦白地承认自己当时的立场,自己的感觉、想法,自己的身体要对自己说些什么以及自己对现状和人们作出的反应。

自爱就是:

愿意接受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加任何评论或批判。

自爱就是:

给自己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以便自己能常自爱就是:

与自己要意见一致,这就是说,身体内部所有的主管器官都是清醒的,都在听我说,由我的意识所控制着。

自爱就是:

与自己有着一种休戚与共、心心相印的关系。

自爱就是:

做自己生活以及所经历、所领悟和所发现的事物的主人,并对其承担责任。

自爱就是:

我怎么样对自己很重要,但这是按照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价值观来评判的。

自爱就是:

不要脱离世界其他部分去观察自己、体验自己,而要把自己作为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来理解。

自爱就是:

给生活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是从自己心灵深处有意识地制定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前进。

例如"我要变得清醒",或者"我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自爱就是:

绝对赞同自己并保持下去-不管发生了什么。

自爱是以内心有意识的学习为基础,其目标是,一个人要超越自我,不断地充实自己。

自爱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自身有能力在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中在自己身上培养这种自爱。

早在童年时代,我们的父母亲就该引导我们朝着这一发展方向前进,但是那时他们自己也没有学会。

因而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所以我们大多在成年时才不得不领悟到,有人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爱,这人就是我们自己。

当你把上面的话读完时,你会有好多种可能来对你刚刚所听到的自爱做出反应;-会欺骗自己说,你已经做到了自爱。

-会为自己辩护,声称什么是自爱你知道得更多。

-会贬低自己说,你在这方面还没做到自爱。

-你会气馁地说,你永远也不能做到这一点。

-你会高兴地说,你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自爱。

-当然你也会老老实实地指出,你内心已培养了这种自爱。

-你要对自己诚实-如果你想要达到目标的话。

  -你不要让自己气馁,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儿我描绘了一个过程的结果,为了使你看清目标,力争达到目标,具体的步骤我还会详细地描述。

没有人要求你要达到目标或必须达到目标-除了你自己之外。

  整个世界是一条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每走完一步你会感到轻松些,满足些-为你的努力加油吧。

    不管在什么时候,  由于"生活"使你痛苦,  你从小就封闭自己,  现在你必须明白,  如果你一直封闭自己,  "生活"就会使你痛苦。

  2.自爱的重要性如果你要过一种清醒的生活或想变得幸福,做到自爱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自爱就是面对自己,与自己进行沟通,就是你对自己来说很重要。

只有从这点出发你才能发现,什么阻碍了你的幸福之路,什么能真正使你幸福,你需要什么来使生活得到满足。

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幸福。

否则的话,你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其实少的就是你自己。

而没了你自己你就不能再发展,因为为了使自己得到发展,首先你必须知道;你在哪里?

什么构成了你的全部?

你的过去对你有何影响?

你需要哪种发展来找到生活的使命?

因此不断地与自己接触是很重要的,从而你能感受到你身上发生的一切。

你受到的感动、感触以及你身体里不对劲的地方。

你身上发生的事情,要比你周围发生的更为重要。

你会看到,当你听从内心时,你也就会更好地应付外界生活。

  你的内心、你的内在真实是你每天能有所作为的源泉。

重要的是,要把自己与之联系起来,以其为出发点生活。

如果你不和自己的内在真实相联系,你就会失去更多,永远漫无目的地走完你的人生。

你身上有好多不同的主管器官,每个器官都需要你的关注。

你要倾听你的心声,这很重要,它会告诉你,何处何人对你最适合。

当你真正地感觉到你的身体时,它会告诉你,它确实需要什么营养和治疗,或者它迫切需要什么来康复。

你只有注意了你的感觉,你才能看到,人和事物是如何使你受到触动的。

你只有注意了你的思想,你才会发现,你想要什么,你害怕什么,你如何督促自己等等。

你只有和你的直觉相联系,才能对自己了解得更广泛。

你只有遵循自己的创造力,你才会知道,哪些颜色和形式,哪种声调和动作,也就是说哪种表达方式你可以运用自如等等。

人们通过倾听自己,感受自己,追踪自己,放弃对自己的控制,从而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有助于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多地认识自己。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领会你内在的重要性。

  你是否自爱,取决于你的感觉如何,你想些什么,你如何看待生活和人们,你是否热爱生活,以及你如何了解人们的相互关系。

  当你爱自己的时候  当你爱自己的时候,你身上就有一种明显的基本感情。

你自身会感到安全和保险,你对自己来说一切都好,因而你得以自由地在各方面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其他人也可以在各方面认识你。

你从这一牢固的基础出发来对待生活,你就很自信。

任何事情都不能如此轻易地使你惊惶失措,尽管你受到了感触和感动,尽管你对人们和现状作出了反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你并不把生活当作是一种威胁,你知道,你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

你有了自信心。

人们对你也没有什么危险,你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队友和战友。

你可以毫不怀疑自己与他们有摩擦。

当你爱自己时,你才会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中,你是多么重要,而且不久你也会愿意把别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你不孤立自己,你寻找着与别人的共处,你知道你需要通过他们来认识自己以经历人生。

当你不爱自己的时候相反,当你不爱自己的时候,你就缺少了一切事物的基础。

你就像一艘没有船长的轮船,因而你抓住一切合适的东西。

你大多数时候感到没把握,很容易紧张。

生活、人们以及未来使你感到害怕,因而你从外部寻找庇护。

你必须取悦于别人,当有人不喜欢你时,你就怀疑自己。

你必须不断地努力来适应各种各样的要求。

你必须掩饰自己,压制自己生活中不为人所喜欢或不符合别人对你的要求的那部分。

你必须小心谨慎,当心自己,约束自己。

每件小事你都觉得受到伤害。

别人每句响亮的话或一个批评马上使你不知所措。

你很快就有了负罪感,马上想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你宁可不相信别人,特别是他们要你做点什么时。

你不能真正接受别人的称赞,因为你不能相信他们确实说的是你,因为你一点也不认为自己这么好。

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感到不舒服,你就把责任推给别人,并且越来越孤立自己。

你感到自己软弱而又不讨人喜欢。

当你热爱自己时,你就是强者。

当你不爱自己时,你倒不如说是个弱者。

坚强地对待生活的人,与某些软弱无力、没有信心地走向人生的人相比,当然有着不同的体验。

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其结果在每个人身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一个自爱的人,愿意从生活及其困难中学到点东西,并视之为一种挑战。

他会一直善待自己或者想要学会做到这一点,他会看重自己,关心自己。

  一个不自爱的人,会在危机和困难的时候,宁可对生活产生怀疑,因为他把自己视为生活的牺牲品,很少相信自己。

他情愿毫无兴趣地对待自己,既不看重自己也不真正关心自己,甚至常常无情地对待自己。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认为,  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

3.自爱与自私的区别由于常常把自爱跟自私混淆起来-自私的人认为他是自爱的-把自爱与自私等同起来,所以自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在这里,我想详细地描绘一下自私自利的人,以便澄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我的愿望便是每个人能分清自私与自爱的区别,不再一味地自私自利下去。

因为自私是自爱的最大障碍。

分清自爱与自私的区别,对于那些担心关心自己和看重自己就是自私自利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自私的人和自爱的人,其中心观是一致的;即每个人把自己放在自己生活的中心。

然而,其核心是完全不同的;自私的人围着自己转,把目光往外看,看看可以"获取"些什么。

他相信,"拥有"能带来幸福。

他甚至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存在,自己怎么样对他来说也不重要。

  自爱的人把目光对准自己,涉及各个方向-他做事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就因为他愿意付出。

他对自己的存在感兴趣,自己怎么样对于他来说很重要。

  人怎么会变得自私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地被教育成自私自利的大家。

作为"未来"的自私主义者,我们在童年时就学会首先关心自己的利益,差不多只围着自己转一并不真正地去认识自己。

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把目光对准自己,也不对准别人,而只是对准在外面能够得到的东西,使自己吃饱、满足或幸福,或者至少为自己解解闷。

别人的愿望和需求很少放在我们眼里。

  就是在与家人的共同生活中我们也没有学会为了我们的家庭、我们生活的共同体,力所能及地做点事(许多孩子对每周日的洗濯就真叫太多了!

)。

我们学到的则是先要为自己,有时甚至不考虑别人。

此外,我们还学到,首先要重视自己的成绩,这一点在幼儿园和学校里不断地得到加深。

因此我们学到了相互竞争,而不是重视我们所在集体的整体成绩和利益,以及培养对此的兴趣。

越来越多地,我们只注意自己个人的利益,不关心世界的其他部分。

大部分的环境灾害可归结于这种行为。

另一部分人被引导或多或少地否定自己-一切为别人而做,很少甚至一点也不为自己去做-这只是同一基本模式的相反一面。

这类人也没有学会认识自己和满足自己真正的需求。

例如,一个护士认识不到她需要给人治疗-不管是哪种形式-她只看到外表的疾病,并想从外表消除这一疾病。

她对自己表示认可,可也期待着外界的认可,当有人拒绝的帮助时,她几乎不能忍受。

这类人为了得到爱或承认,做得很多。

虽然很少是无私的付出,但他们比起纯粹的自私自利者,为别人还是做得更多。

即便是一位看上去是多么无私、为家庭做出了一切的母亲,也是被她要求得到外界认可的强烈愿望所操纵着。

她通过把自己和家庭尽量地等同起来,来扩展她的自我,"我要好成绩","我要成功"等等。

这是她为了自己所需要的,她也经不起批评。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为我们作出了生活榜样-即使表现形式不同-我们越来越加深了这一观念;只为自己谋福利。

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不一样呢?

"这会很傻的",我们心里会这么想。

就这样,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诞生了。

  自私自利者的哲学自私自利者的人生哲学是什么呢?

自私自利的人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身上,变本加厉地把别人排除在自己生活之外,除了别人在某种形式上对他有用的时候外。

他几乎不向外敞开自己,只把自己包裹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是只围着自己转,宁可把自己封闭起来,他的目光只是朝着外面。

他重视的东西主要是:

  不吃亏;  尽量多地获取;  不需要太多地付出;  保持权利;  自己不想听到或看到的事,不扯到自己身上;  只想一个人取得成功;  增加自己各方面的价值,如名望、财富、产业等;    过得不比别人差;  没人得到的比他多,没人比他更有所作为等等。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看不起别人。

他关心自己的优点,对物质要求有明显的优先权。

自己怎么样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什么或会有什么。

他的注意力放在外面;别人对他的看法如何,他在别人那儿是否重要因为他为了自己的目的需要他们。

他个人的道德品行有时候因之而丧失殆尽。

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对别人或社会有益,在没有好处或没有获利的情况下,他也会偶尔去做某些事情。

他必须直接从中有所得到,他的利益对他来说一直很重要。

"这给我带来什么?

"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最常提的一个问题。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许诺给予金钱、名望或权力来诱使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做某些甚至伤害到别人的事。

自私的人内心退缩不前,自己怎么样对他来说无足轻重,他也察觉不到这一点,因为他几乎得不到可以使他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反响。

他从自己的行为出发认识不到需要改变,因为他宁可把自己看成是静止不变的。

正因为这样,他还想让时间去适应他而不是相反。

缺少什么-例如他找不到伙伴-并没有成为学习的动机,反而加深了他的自私自利。

他从不想到要学点什么-正是借助于此,这一体系才得以维持。

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对别人的态度,自私自利者的处境越来越不好过,他也不会将此归结于他身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相反,他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迄今为止他也许还不够关心自己,于是他决定当即开始只想着自己,只做自己想要的事等等,这进一步加深了自我的封闭。

由于如此密切地与自我相连,自私主义者强烈地认同这一观点;如果这种模式受到外界的威胁,他认为不得不死去。

因为他从没学会把目光对准自己,从而发现自己怎么样;他也不知道,他真正需要什么,什么对于他的幸福很重要。

他只是相信,他关心自己,可是一点也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需求。

因此自私主义者大多是永远也吃不饱的,给予别人的很少。

他们更相信,人们应当给予他们什么。

此外他们不能允许周围的人认识自己,与自己发生摩擦。

在与同伴的关系中,自私主义者不想看到或听到,自己带来了什么,自己的举止起了什么影响,需要他做些什么,他很少对别人表示关心,一切都要尽可能地围着他转,他却保持不变。

结果是同伴之间不可能或很难进行真正的交流,以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当两个自私主义者碰在一起的时候,结果当然就更为明显了。

这样,一种交往常常变成一个战场或一条艰苦之路。

  当一个自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