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342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doc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资料00000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名称:

隆鑫·印象城邦

工程编号:

2015-058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院长曾平

副总工程师蒋进

审定王煜

审核吴剑

审查赵跃

工程负责岳良彬

报告编写罗骑龙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015年5月11日

附件:

1、检测报告(土工)…………………………………………………….1份

2、检测报告(岩石)…………………………………………………….1份

3、检测报告(水样)…………………………………………………….1份

4、波速测试报告........…………………………………………………….1份

5、部分钻孔岩芯照片…………………………………………………….1份

6、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

7、工程地质剖面图...................................................................................43张

8、钻孔资料柱状图....................................................................................7张

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一)拟建工程概况

成都XXX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新津县五津镇红石社区三组和抚江社区一组兴建“XXX”工程,由北方-汉沙杨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担任设计。

该工程共分为一、二、三期三个项目,我院已于2014年8月对一期项目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并于2014年9月提交了一期的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现我院再次受业主委托,对该工程二、三期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工作。

“XXX”二、三期项目共由5栋17F、2栋11F高层及其裙楼和-2F纯地下室组成。

二、三期工程场地+0.00标高为460.70m。

地下室结构高度总共约为9.0m,预计筏板厚度为1.0m。

二、三期项目各拟建物其他性质如下表。

拟建物性质表表1

拟建物名称

层数

高度(m)

地下层数

结构形式

拟采用的

基础形式

预计荷载

E、G、J、K、L座

16~17F

49.95~53.25m

-2F

剪力墙结构

筏板基础

基底压力按300kpa考虑

F、H座

11F

33.85

-2F

剪力墙结构

筏板基础

基底压力按200kpa考虑

裙楼(商业)

1F

3~5.25m

-2F

框架结构

柱下独立

基础

/

纯地下室

/

/

-2F

框架结构

柱下独立

基础

/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对建筑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作出评价,给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岩土工程依据。

2、勘察任务要求

①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岩性及其分布,有无特殊性岩土及其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对于岩质的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土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和软弱岩层。

②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及计算所需的参数。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渠、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③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初见及稳定水位;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边建筑、道路、管线设施的影响。

④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和基础形式等提出建议;提供基础技术和支护结构设计所需要的参数。

⑤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应性、持力层选择以及桩长桩径方案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技术的有关参数;对成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⑥提供地基变形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⑦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8)、《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

(9)《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计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等国家、行业及地区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中3.1.1、3.1.2、3.1.3条,对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如下: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四)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机具为XY-100型和SH-30型钻机,主要采用取芯钻探、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波速测试试验、取原状土、岩石及扰动土试样、水试样作室内试验等手段,综合评价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勘察方案

(1)勘探点布置

我院结合相关规范、规程,在拟建物角点、轴线及中心部位布置勘探点,经设计院和业主技术人员确认后,本工程二、三期布置勘探点166个,勘探点编号为75#~240#(一期勘探点编号为1#~74#)。

勘探点间距:

高层建筑物约为8~15m,裙楼及纯地下室约为20.0~27.0m。

(2)勘探点深度

依据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结合本工程性质,该工程勘探点深度:

二、三期主楼部分的控制性勘探点设计深度为20m,一般性勘探点设计深度为16m;裙楼和纯地下室的勘探点设计深度为16m;考虑到基坑支护设计,纯地下室周边的勘探点设计深度为20.0m。

3、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探点施放依据为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上所标示的坐标及高程数据。

各勘探点标高采用85国家高程系统。

依据的基点为一期场地南侧设置的TP点(2个,不在本次勘察点平面布置图范围内,其中TP1=459.877m,TP2=459.127)。

外业工作于2015年4月11日~2015年4月26日进行,共历时16天。

部分钻孔因场地内板房拆迁等原因,未能完全到位施工,移位最大距离约为3m。

外业完成的工作量如下表2。

工作量表表2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勘探点施放

166个

2

植物胶护壁回旋钻进

83孔

1684.6m

3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

83孔

1289.4m

另对回旋孔总数的1/3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对比孔,与植物胶护壁回旋钻进对比分析,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对比孔进尺470.7m

4

波速测试

7孔

原位测试

5

标准贯入测试

2次

原位测试

6

土工试验

35件

2件砂样作颗粒分析试验,4件素填土加作腐蚀性试验

7

岩石试验

23组

中风化泥岩

8

水质常规分析试验

4组

水质简分析及腐蚀性分析

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一)场地环境

1、气象

新津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因素,其本身气候特征为: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秋多绵雨。

年平均气温16.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5.5℃,其14时平均气温为28.0℃。

极端最低气温为-4.7℃;极端最高气温为36.6℃。

无霜期年平均为297天,年平均降雨量为987毫米。

日平均气温<5℃的年平均天数为10.3天。

新津县夏季低层逆温不明显,气流扩散情况良好。

2、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新津县五津镇,为新津县城所在地,距离成都市23公里。

位于大件路北侧,兴园三路东侧。

交通方便。

本次二、三期勘察范围内为空地。

场地南侧为该项目的一期用地,一期设置1层地下室,基坑深度约-5.0m,基坑采用锚喷法施工,目前已施工完基础。

场地西侧为兴园3路,该道路宽20.0m,道路边线距地下室边线约25.0m。

场地北侧和东侧均为空地。

场地地面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为455.46~461.62m,相对高差6.16m。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区域地质概况

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距成都市区2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8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之誉,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

境内以平原为主,间有浅丘台地。

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成都新生代断陷,其东南和西南的牧马山和长秋山为浅丘与台地,属龙泉山褶断束。

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76.6%,主要分布于新津县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

地势平坦,面积方圆。

主要为河流,漫滩和阶地构成地平原地貌。

由76.6%的平坝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构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地区分布在县境中西和东部边缘及南部部份地区,海拔高度在442—480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2.2‰坡降缓慢降低。

地势起伏不大。

平原分布于县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以金马河为界、河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平均比降为1.17‰;河东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平比降1.04%,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76.6%。

县城东南为牧马山台地,海拔450-500,境西南为长丘山陵,海拔500-600米。

成都地区大地构造体系的西部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其东部是新华夏系龙泉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单元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脉、东达龙泉山,惯称成都坳陷。

龙门山滑脱逆冲推复构造带:

经青川、都江堰至二郎山,绵亘达500余公里,宽约50.0公里。

这是一个经历了多次强烈变动的、规模巨大的、结构异常复杂的北东向构造带。

龙泉山褶断带:

展布于中江、龙泉驿、仁寿一带,长约200公里,宽15公里左右。

为一系列压扭性的逆(掩)断层组成,呈北东走向,构造形态狭而长,现今时期断裂活动标志少。

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的范围基本一致。

呈北东35o方向展布,是一西陡东缓受“喜山期”两侧断裂对冲形成的构造盆地。

“喜山运动”以来一直处于相对沉降,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Q)松散地层,不整合于下覆白垩系(K)地层之上。

基岩内发育有浦江~新津、磨盘山等断裂,构造线均沿北东方向延展。

浦江~新津断裂南起浦江,北过新津后隐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深约5.5公里,以北趋于消失,最后一次大规模活动时间距今约8.8万年;沿此断裂带的浦江曾于1734年发生过5级地震。

磨盘山断裂位于成都市区以北,自新都经磨盘山进入成都市区一环路北三段附近。

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磨盘山断裂通过地区属不稳定的微活动区;沿此断裂带的新都曾于1971年发生过3.4级地震。

成都地区在大地构造体系上位于华夏系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和新华夏系龙泉山褶断带之间。

该体系于印支运动早期已具雏形,印支晚期则已基本定形,进入喜山期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剧其发展。

老第三纪,青藏高原的上升,龙门山和龙泉山随着隆起,但地面高差不大。

进入新第三纪差异运动不明显。

早更新世,龙门山急剧抬升,龙门山随着抬升,平原西侧坳陷形成,粗碎屑之卵砾石堆积其间。

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龙门山、龙泉山继续抬升,整个平原则普遍下沉。

中更新世晚期,新构造运动变得剧烈而复杂起来。

龙门山、龙泉山加速抬升过程中,原有的一些主干断裂继续加强活动,成都坳陷解体,东部边缘构造带和西部边缘构造带上升,局部成为台地,中央坳陷和边缘构造带的部分地段继续沉降,接受上更新统沉积,最终形成了成都地区现今的构造轮廓和地貌景观。

在2008年05月12日龙门山构造带上发生了8.0级的“汶川大地震”,2003年4月20日庐山发生7.0级强震,对拟建场地周围居民建筑未造成破坏。

从区域地质构造看,该场地属于稳定场地。

2、地层结构及分布

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和白垩系灌口组(K2g)。

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杂填土:

色杂;由于该场地存在一定情况盗取卵石土情况,勘察进场施工前,对该场地部分地段进行了平整场地工作。

故该场地上部土层以新近平整回填为主,该层主要由砖瓦块、砼块、卵石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

成分杂乱,结构松散。

湿。

素填土:

灰色、黄灰色;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砖、瓦碎块和植物根系组成;稍密(可塑);湿。

人工填土分布基本连续,厚度为0.4~7.2m。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①细砂:

灰色。

由石英、长石、云母细片、暗色矿物及岩屑等颗粒组成,混少量砾石,局部夹卵石。

松散。

湿~饱和。

场地内呈透镜体或层状分布于卵石顶面,厚度0.5~1.2m。

②中砂:

灰黄、灰色。

由石英、长石、云母细片、暗色矿物及岩屑等颗粒组成,混少量砾石,局部夹卵石。

松散。

湿~饱和。

场地内呈透镜体或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厚度0.3~1.1m。

③卵石:

灰黄、灰色。

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

多呈圆形~亚圆形。

一般粒径5~15cm,部分粒径大于18cm,混少量漂石。

充填物主要为中砂和砾石,含量约20~45%,卵石以弱风化为主。

湿~饱和。

卵石土顶板埋深0.0~7.2m。

按卵石土层的密实程度、N120动探击数以及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将其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

A.松散卵石:

充填物含量约45%。

钻进容易,N120平均击数为2.08击/dm。

B.稍密卵石:

充填物含量约40%。

钻进较容易,N120平均击数为5.57击/dm。

C.中密卵石:

充填物含量约30%。

钻进较困难,N120平均击数为8.53击/dm。

D.密实卵石:

充填物含量约20%。

钻进困难,N120平均击数为15.55击/dm。

(3)、白垩纪上统灌口组(K2g)

中风化泥岩:

紫红色、暗红色。

厚层状。

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局部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中充填黑色氧化物膜,或可见灰白色矿物。

岩体结构基本完整,泥岩属极软岩,构造层理较清晰,锤击易碎。

岩芯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场地内泥岩埋深随地形起伏,顶板埋深为10.9~17.4m。

基岩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地基土层的分布、埋藏及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资料柱状图”。

其地层岩芯见附件“部分钻孔岩芯照片”。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场地内及其周边未发现地表水体分布。

在距离场地东侧最近距离约500m处,为西河,由北向南通过。

紧邻场地西河宽度约200m,勘察期间河水深度约0.5-1.0m。

据调查,近十年西河洪水未高过场地地坪。

2、地下水

(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

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的渗透性,渗透系数约为35m/d。

(2)地下水水位及年变化幅度

本场地南侧一期正在进行施工降水,勘察结束后,在二、三期场地测得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9~7.6m(由于一期施工降水影响,本次勘察测得地下水北侧高,南侧低),相应标高为453.11~454.71m。

勘察期间为平水期。

场地丰水期最高水位埋深约在现地面下1.00~1.50m,相应标高约457.5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孔隙潜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2.0m。

三、岩土参数统计

(一)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1、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见表3。

N120超重型动探统计成果表表3

土名

统计数

平均值

(击/dm)

标准差

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

计算值

(击/dm)

变形模量

(MPa)

中砂

6

1.68

1.1672

0.6930

0.488

0.82

/

松散卵石

30

2.08

1.0798

0.5196

0.857

1.78

/

稍密卵石

72

5.57

0.7375

0.1323

0.998

5.56

24.90

中密卵石

112

8.53

1.8536

0.2173

0.999

8.52

32.55

密实卵石

112

15.55

3.5520

0.2285

0.998

15.52

45.81

2、N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见表4。

标贯试验统计表表4

土名

频数

范围值击/3dm

平均值(击)

标准差

变异系数

计算值(击)

实测值

校正值

细砂

2

3.5

3.5

3.5

/

/

3.5

3、波速测试试验成果见表5。

 

波速测试试验成果表5

土名

容重γ

(kN/m3)

纵波Vp

(m/s)

剪切波Vs

(m/s)

动弹性模量Ed

(MPa)

动剪切模量Gd

(MMa)

动泊松比μd

备注

杂填土

19.0

460

195

206

74

0.39

1.场地卓越周期0.16~0.21s。

平均值0.19s。

2.场地等效剪切波速315~384m/s。

平均值341m/s。

3.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素填土

19.0

446

182

180

64

0.40

中砂

19.0

317

163

136

52

0.32

松散卵石

20.0

593

312

520

198

0.31

稍密卵石

21.0

676

367

746

289

0.29

中密卵石

22.0

773

427

1050

410

0.28

密实卵石

23.0

854

479

1372

540

0.27

中风化泥岩

24.0

1068

526

1814

677

0.34

表中各符号意义如下:

Vp:

岩土的平均纵波速度(m/s);Vs:

岩土的平均横波速度(m/s);

Ed:

岩土的平均动弹性模量(MPa);Gd:

岩土的平均动剪切模量(MPa);

μd:

岩土的平均动泊松比。

(二)室内试验成果统计

1、土工试验分层统计成果见表6。

土工试验分层统计成果表表6

土名

指标

天然含水量W

%

重力

密度γ

kN/m3

孔隙比

e

液限WL

%

塑限WP

%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IL

压缩模量Es

MPa

压缩系数α1-2

MPa-1

内聚力C

kPa

内摩擦角ф

填土

统计数

33

33

33

33

33

33

33

33

33

33

33

最大值

30.1

19.9

0.934

35.7

23.6

13.9

0.56

5.87

0.48

28.0

17.6

最小值

23.2

18.3

0.678

31.4

20.1

10.4

0.25

4.02

0.29

15.0

8.2

平均值

25.9

19.2

0.780

33.9

21.8

12.1

0.34

4.90

0.37

22.0

12.5

标准差

1.746

0.403

0.062

1.276

0.898

0.913

0.079

0.480

0.048

3.522

2.020

变异系数

0.067

0.021

0.080

0.038

0.041

0.075

0.231

0.098

0.130

0.160

0.161

计算值

28.0

18.8

0.857

33.9

21.8

12.1

0.34

4.46

0.42

20.9

11.9

2、扰动土样(卵石和砂土)颗粒分析试验成果见表7。

扰动土样颗粒分析试验成果统计表表7

项目

颗粒组成百分比(%)

卵石

砾粒

砂粒

粉粒

粒径大小d(mm)

>20

20~2

2~0.5

0.5~0.25

0.25~0.075

0.075~0.05

细砂

试验数

2

2

2

2

2

2

最大值

/

/

/

26.7

67.3

10.8

最小值

/

/

/

21.9

65.2

8.1

平均值

/

/

/

24.3

66.3

9.5

2、砂土自然休止角见表8。

砂土自然休止角表8

土名

项目

自然休止角(度)

水上

水下

细砂

试样数

2

2

最大值

37.0

25.0

最小值

36.0

24.5

平均值

36.5

24.8

3、岩石试验统计成果见表9。

岩石试验统计成果表表9

名称

统计

项目

天然

含水量

W

(%)

天然

密度

ρ0

(g/cm3)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Ra(MPa)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a(MPa)

聚力

(MPa)

内摩

擦角

(0)

中等风化泥岩

试样数

23

23

23

23

6

6

最大值

11.9

2.51

5.99

4.36

1.24

37.00

最小值

8.1

2.37

3.87

2.61

0.98

34.00

平均值

9.2

2.42

4.79

3.39

1.11

35.67

标准差

0.974

0.044

0.671

0.533

0.095

1.033

变异系数

0.105

0.018

0.140

0.157

0.086

0.029

修正系数

0.962

0.993

0.949

0.943

0.929

0.976

计算值

8.9

2.41

4.55

3.19

1.03

34.81

四、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一)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1、拟建物场地范围内无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周边无边坡影响。

场地处于稳定区。

2、场地的地震效应

(1)、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及地震分组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A.0.20第5条和3.2.3条规定:

新津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秒,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三组。

(2)、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波速测试报告,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为315~384m/s,平均值为341m/s。

场地卓越周期为0.16~0.21s,平均值为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