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296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运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0日在运河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运河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朱春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运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运河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运河精神”,强力推进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八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兑现了政府对全区人民的郑重承诺,呈现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2008、2009、2010年,全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

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73.4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5.1亿元,是2006年的3倍,年均增长24.9%。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亿元,是2006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2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6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8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6%。

五年实际利用外资9038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6.1亿美元。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06年降低24%。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五年。

坚持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城市工业“两手抓、双突破”,走二产和三产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年来,全区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71个,总投资41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7个,总投资215亿元。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三大商业中心初具规模,华北三期、同天、盐百、沧州信誉楼等一批大型商场竣工开业;泰大国际家居博览中心、颐和新世界、荣盛锦绣天地等商业综合体启动建设;金狮、阿尔卡迪亚两个五星级酒店投入运营;全聚德、东来顺、麦当劳、肯德基等名品名店经营良好;民生、交通、浦发、华夏、河北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落户运河,保险、证券、担保、典当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达到42家。

天交所渤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营业,沧兴集团在天交所成功上市。

新建标准化菜市场11个,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城市工业稳步发展。

华润热电、大化集团5万吨TDI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运河工业园建设实现破题,石油固控设备等四个项目同时开工奠基,园区建设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呈现新变化的五年。

深入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活动,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二线上一线,一线变火线,合力攻坚,奋力拼搏,完成26个“两改”项目的拆迁改造,全区累计拆迁拆违580多万平方米,搬迁居民1.5万余户,位居全市第一,在全省“三年大变样”总结验收中,我区五项考核指标全部以满分交卷,为沧州市争得了荣誉。

大力实施回迁楼建设,所有项目回迁楼全部开工,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颐和文园、天成宜居、孔雀城已完成回迁。

搬迁群众人均居住面积增加近30平方米,“搬迁改造为人民”的初衷得以充分体现。

积极支持服务城市建设,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圆满完成了60余个重点项目、1万余亩土地的拆迁清表和征转任务,阿尔卡迪亚、天成郡府、金鼎领域等一批精品小区投入使用,沧州体育馆、国际会展中心、狮城公园、名人植物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扮靓狮城。

认真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坚决拆除违法建筑,严厉打击非法占地,深入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着力整治城市主要道路景观,城市形象进一步改观。

——过去的五年,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的五年。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粮食和农资直补等各类补贴1444万元。

蔬菜、林果、花卉、畜牧4个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家,带动农户3.8万余户,发展生产基地5.7万余亩。

积极推动新民居建设,梁官屯、小孔等6个省级示范村开工建设,完成建设面积22万余平方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乡村道路46.2公里,改造危桥18座,解决了西屯、南队等11个村1.7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教育事业创出新亮点的五年。

巩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九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实施“教育事业三年大变样”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14个,完成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9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七彩阳光”德育工程,“高效课堂”模式在全省推广,成功创建“全国生态体验教育示范区”。

——过去的五年,是社区建设开创新局面的五年。

按照“体系更健全、设施更完善、服务有创新,管理全覆盖”的思路,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年”活动。

财政投资和社会筹资相结合,总投资1.1亿元,改扩建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1.9万平方米,新、改、扩建的35个社区,面积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其中16个社区达到600平方米以上,5个社区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统一社区标识,创新服务内容,完善社区管理,开展“社区日”系列活动,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的五年。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改善民生。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81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8584元和3379元。

干部职工收入稳步提升,工资及福利待遇与市直全部拉平。

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五险一金”、城乡低保、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实现应保尽保。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双双成为国家试点,新农合覆盖全区,新城合应享尽享。

新建运河区中心敬老院等养老设施,集中供养能力明显提升。

积极、稳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全省领先,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我区成为“全国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区”和“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过去的五年,是和谐运河建设迈出新步伐的五年。

大力实施“五个全覆盖”,认真化解矛盾纠纷,圆满完成奥运、“两会”、国庆、建党90周年等重要节点的维稳工作,信访总量逐年下降,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等各项工作,安全生产连续七年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控制在7‰以内,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双拥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三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区”。

残疾人事业长足发展,成功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

法制建设再上台阶,被评为“五五普法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

科技工作创出亮点,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区”荣誉称号。

环保、审计、档案、红十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再上新水平的五年。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

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机构编制管理不断加强。

大力开展教练型领导力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学习型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环境,转变作风,认真解决群众的急难盼怨,主动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主动向人大、政协报告工作、通报情况,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0件,政协委员提案251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在此,我代表运河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运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客观地讲,我们在自然禀赋并不突出、职能配置并不齐全的条件下,开创出今天的发展局面,关键在于全区上下以“运河精神”为引领,咬定发展不放松,万众一心绘蓝图。

五年来,我们坚定发展信念,克难奋进。

尤其是面对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共克时艰,直面困难不退缩,自强不息抓发展,危机以来的三年,成为运河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三年。

五年来,我们更新发展理念,主动作为。

迁善心态、解放思想,立足大运河,放眼渤海湾,融入沧州发展全局,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德、同频共振,与市直部门重点联动、亮点对接,不等不靠不懈怠,思路一变天地宽。

五年来,我们凝聚全员力量,众志成城。

区四套班子靠前指挥,广大干部职工忘我付出,用我们的激情和实干、践诺和付出,感动了领导、感染了市直、感召了群众、鼓舞了自己,赢得了全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实现了方方面面的和谐共赢。

五年来,我们狠抓工作落实,铸就辉煌。

按照“干事、干成事、干成大事”的要求,定标准、定要求、定时限,把任务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岗位、落实到每个环节,通过定期和专题的督导调度,检视成果,改正不足,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实现了五年来的突破和跨越。

各位代表,八届政府施政的五年,运河区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成绩有目共睹,工作饱含艰辛,令人充满敬意。

新一届政府将倍加珍惜当前的大好局面,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运河”的奋斗目标,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新的五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要实现新的跨越。

在当前形势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我国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为我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中央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我们利用和发挥好运河区的文化优势,送来了乘势而上的东风。

二是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八次党代会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为我区按照“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黄骅大港的中心城区腹地优势,实现中心城区经济和临港经济的有机对接,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三是随着京沪高铁、沧京高速的建成投用,我区作为首都一小时经济圈重要一环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成本优势日益凸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吸引京津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的条件更为成熟,为我们加快发展增添了新的更大动力。

四是运河景观带和沧州新城建设的不断加速,将会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我区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为我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国际国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2011年的美债、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从我区自身看,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较大,工业经济“短板”效应比较明显,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待增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盲点,城市形象需要提升,文化内涵亟待挖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增强。

面对机遇和挑战,作为运河人,我们别无选择。

推进运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在关键问题上求突破,在各个领域中出亮点,努力开创运河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扭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弘扬“运河精神”,践行“孝敬、合作、诚信、责任、奉献、创新”六大核心价值观,以项目总揽全局,以园区拉动经济,以文化增强实力,以敬老教化人心,全面推进“七个上水平”,突破发展瓶颈,优化产业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把我区建设成全省同等规模县市区中“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建设的窗口、城乡和谐的楷模、精神文明的标兵、党建工作的先锋”,五年再造一个新运河!

主要目标是:

到2016年末,实现“五个翻番、四个进档、三个提高”。

“五个翻番”:

即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

“四个进档”:

即园区建设、文化建设、敬老养老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四项工作实现进档升级。

园区建设突出特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4亿元以上;文化事业和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基本建成全国闻名的文化强区;养老事业和产业形成高标准体系,新建各类敬老养老设施39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基础设施和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个提高”:

即新型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城乡环境质量稳步提高,节能减排完成控制性指标;加快发展、强化服务、加大投入,让运河区更加宜居、更加和谐,让全区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为完成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推进五大战略任务:

(一)发展壮大城市经济,着力打造实力运河。

坚持以项目总揽全局,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助推器”,千方百计争项目,全力以赴上项目,不遗余力跑项目。

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大项目、大上项目,抓住京津产业转移、南资北移的历史机遇,吸引一批中央企业、世界500强、全国500强、行业200强企业,落户一批发展前景广、成长性强、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特色小巨人企业,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和后台服务基地。

结合服务业发展,构筑“一轴、两核、多层级、多业态”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商业综合体等多种新兴业态。

结合旧城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盘活用足土地资源,积蓄城乡发展后劲。

结合社会民生建设,建成一批有特色、出亮点的文化设施、养老设施等民生项目,积极探索社会事业产业化发展路子,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着力打造靓丽运河。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主线,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区规模,促进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谋划实施一批有品位、生财富、惠民生的城建项目,支持和规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示范带动、逐步实施,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批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完善、生态文明的示范村。

促进城乡有机对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一体化。

(三)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文化运河。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武术文化、古运河文化内涵,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积极借助市场力量,大力培育文化产业,谋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

抓住第十四届省运会在中心城区举办的契机,借力沧州国际武术节、吴桥国际杂技节的平台作用,开展运河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以节庆活动为媒介,争创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运河文化品牌。

(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打造平安运河。

形成大维稳机制,抓好重点问题整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实施“五个全覆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畅通矛盾纠纷调处渠道,创建“无越级上访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大安全”格局,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工作,完善防汛、疾控、环境安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切实改善社会民生,着力打造幸福运河。

大力发展不同层次的敬老养老服务,形成高、中、低收入老年人各得其所的养老体系。

巩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狠抓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为运河区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着力建设和谐社区,力争社区软硬件水平迈入全国一流行列。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和完善各类保险制度,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医疗卫生等各类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全区人民尽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2012年的政府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同时,我们还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卓有成效地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区党代会以及全市“两会”精神,立足运河实际,扭住重点、攻克难点,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2012年区政府工作的要求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五年再造一个新运河”为目标,以项目建设总揽全局,以城市建设为重心,以“园区突破年、文化建设年、敬老养老年”为切入点,以“七个上水平”为抓手,深入开展“爱沧州、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面推进,狠抓落实,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市下达任务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牢牢把握以项目总揽全局这个总纲,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实现“十个新突破”:

(一)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将2012年确定为“园区突破年”,按照“一年搭框架,三年成规模,五年上水平”的总体目标,举全区之力推动园区建设。

一是抓园区规划。

按照起点高、定位准、切实可行的原则,立足于城市与工业的协调互动,完成园区产业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充分发挥好规划在项目引进和园区建设中的先行引领作用。

二是抓基础建设。

加快园区内“三纵四横”道路建设及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七通一平”。

同时,谋划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发展工业地产,为企业落地和成长,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贴心服务。

三是抓招商引资。

瞄准低碳、环保、高科技、高就业的产业,抓大不放小,抓强不放弱,“政府招商、企业招商和全民招商”并举,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之臣,重点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力强的项目。

四是抓项目落地。

采取强有力举措,力争科讯等四家已入园企业年内投产达效,积极推动河北远贸等签约入园企业早日开工,大力推进沧州国际汽车文化园、日本电子科技园、新光源产业园等项目早日签约。

整合原有产业资源,谋划包装一批投产达效快的小项目进入运河现代科技园、模具机箱聚集区、小王庄工业区等小型园区。

五是抓提质增效。

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传统工业提质增效。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把项目引进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实施华润热电和供电公司两个亿元以上节能改造项目。

积极协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力争年内有1—2家企业上市。

完成大化集团7万吨TDI、元亨橡胶和新锐机箱厂技改扩建项目,谋划启动金达塑料环保材料、前程印铁易拉罐生产线和东兴模具车桥总成生产线项目,拉动工业经济增长。

(二)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将2012年确定为“文化建设年”,坚持以文化推动发展,树立“孝敬、合作、诚信、责任、奉献、创新”六大核心价值观,把运河区打造成“好人之城、幸福之乡、旅游乐园”。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原则,围绕“敬老爱亲”繁荣社区和农村文化,围绕“敬师爱校”活跃校园文化,围绕“敬党爱国”打造机关文化,围绕“敬业爱岗”凝炼企业文化,举办“运河读书月”、“运河大讲堂”、“校园、社区、农村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着力培育文化产业。

以“一带、两节”为依托,整合辖区内“一场、两院、四庙、五馆、六园”文化旅游资源,筹划启动“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集教练文化、创意设计、网络媒体等新型业态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

深入挖掘独具沧州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培育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敬老养老事业实现新突破。

将2012年确定为“敬老养老年”,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传统美德,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发展公共养老。

启动集“民生事业服务、社区服务、残疾人综合服务、老年人文化活动、老年大学”五位一体的“运河区敬老养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面积在100平米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互助型农村幸福院建设,完善城乡公共养老保障体系。

二是支持志愿养老。

以居家服务为基础,组建社区义工队伍,开展定期上门探访、陪护服务,营造敬老养老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三是做强养老产业。

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养老产业,以颐和乐园项目为龙头,用3年时间建设10家以上各具特色的养老公寓,吸引京、津及周边城市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教授、老企业家在我区养老,聚集人口、提升人气,以老引智、以智引资,助力运河发展。

(四)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壮大“三大商业中心”,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

一是全力培育龙头。

加快泰大家居博览中心建设速度,依托红星美凯龙的入驻,打造集家居、装饰、家俱为一体的大型家居购物中心;全力推进荣盛锦绣天地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宏宇城欧陆风情特色商业街建设进度;支持服务颐和新世界项目建设,力争项目年底完工。

二是倾力扶持重点。

围绕项目落地、开工和建设,加大项目前期服务力度,全程跟踪,积极协调,力争万润六百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中心等项目落地开工。

三是壮大总部经济。

谋划建设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和金融保险大厦,积极推进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落户,做大做强金融产业。

继续大力支持服务沧州新城内管道、传媒、移动、天成等企业总部大厦建设,确保颐和大厦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冀春大厦二期工程,把运河区建设成为在冀中南有重要影响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五)城镇建设管理实现新突破。

建管并举,三管齐下,将城镇化推向更高水平。

一是支持服务重点项目。

继续做好运河景观带示范段及丁家院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等工作。

主动服务新城重点项目建设,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施工环境。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两改”。

认真研究政策,突破征收难点,与开发企业共同努力、携手攻坚,和谐、稳妥地推进后辛庄二期、朝阳门二期、南陈屯(含棉纺东区)、许官屯·前辛庄新村、四合新村、强家坟、代家园等“两改”项目,谋划启动安庄子、大杨庄、刘文庄、五七新村西区、黄窑等项目,积极支持新城内陶庄子、王庄子、十二户、小杨庄等村的搬迁改造,努力实现各方共赢。

着力解决拆迁遗留问题,加快大和庄、大季屯、通用二期等“两改”项目的回迁安置楼建设,确保群众尽快回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综合治理城镇环境。

推进职责下沉,重心下移,落实乡、村两级主体责任,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作用,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继续保持打击违法建筑高压态势,有力遏制私搭乱建。

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

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治理向小街小巷延伸,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

(六)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基础设施大改观。

着力开展村容村貌、农家书屋、改水办电、路桥修缮等建设,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完成刘胖庄等6条乡村道路和西花园等7座农村桥梁改造工程,启动西屯等7座危桥、胡嘴子等4条乡村公路和南运河巡路改造工程,解决一乡一镇10个远郊村的饮水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