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185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3、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4、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5、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8、  1——4年级从()、()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

9、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判断。

(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4、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6、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三、 选择。

(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四、 简答。

(20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1、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  ()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和()性。

3、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和(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  能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精神和()意识。

8、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 判断。

1、  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

2、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

3、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

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

4、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

5、  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

6、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

7、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

8、  苏霍姆林斯基说:

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

9、  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

10、 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

三、 选择。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1)  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2、  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

(1) 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  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因材施教;

(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1)建构主义理论;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多元智能理论;

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1)    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    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    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1)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    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    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等教学方法。

(1)    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    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    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9、()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    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    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

(1)     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     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     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四、 简述题。

1、  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  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填空题(30分每小题1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4、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6、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7、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8、(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9、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10、朗诵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11、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简答题:

(20分每小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语文课程标准给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课标19-20页四条。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说_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5、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会写800~1000个左右。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会写2000个左右。

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会写2500个左右。

26、新课标1~2年级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9、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30、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3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组织_者和引导者。

 

32、第一学段:

(一)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_启发式_、_讨论式_教学。

二、判断。

1、陶行知:

“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

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

8、苏霍姆林斯基说:

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

三、选择。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2、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因材施教;

(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构主义理论;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多元智能理论;

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9、(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四、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

(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五、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B)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六、阅读:

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第一、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

第三学段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课外阅读总量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

(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

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7、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8、什么是阅读教学?

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

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四、观点论述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

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

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

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

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

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