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109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

《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docx

华发生态园结构统一参数及控制指标

华发生态园

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

设计技术参数及控制目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新濠路,整体占地约1100亩,共有8个山坡和19个湖泊。

拟建工程地上3层,地面以上高度约10米,局部设有1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约4米。

本工程采用异形柱结构体系。

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0.100~21.850米。

现有场地地面标高为6.710~21.140,抗浮设计水位依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5.14条,地下水的设防水位应取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内(包括施工期)可能产生的最高水位,各栋取地下室周边最低室外地坪标高为各栋设防水位。

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抗震分类标准为丙类。

二、自然条件

1,风荷载:

50年一遇基本风压:

Wo=0.7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2,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力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在多遇地震时为0.08,在罕遇地震时为0.50。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本场地地貌单一,底层结构相对简单,但地形起伏较大,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活动性断裂通过,未见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建筑环境良好,场地及地基整体稳定,适宜建筑。

1)、场地内上覆人工填土(层号1):

结构松散,均匀性差,承载力低,未经处理不能作拟建建筑物天然基础持力层。

2)、第四系坡积粉质粘土(层号2-1):

具中等偏低强度,中等压缩性,层厚变化较大,力学性质较好,根据拟建物性质,可作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3)、第四系残积淤泥(层号2-2):

属低强度、高压缩性的软弱土层,力学性质很差,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

4)、第四系坡积粗砂(层号2-3):

具中等偏低的强度,较低的压缩性,力学性质一般,不能作基础持力层。

5)、第四系残积砂质粘性土(层号3):

该层具中等的强度,中等的压缩性,随深度增加力学性质逐渐增长。

根据建筑物性质,可作为天然地基基础的持力层。

6)、全风化花岗岩(层号4-1):

具中等偏高的强度,中等偏低的压缩性,为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或下卧层。

7)、强风化花岗岩(层号4-2):

具较高的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是良好的天然地基下卧层及混凝土预制桩桩端持力层。

三、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

CECS88:

9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GB17741-1999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广东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1-200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14-2004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广东省《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J/T15-22-2008

四、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

本工程全部建筑均为异形柱结构体型,抗震等级为三级。

五、荷载取值

根据本工程的特殊性及功能的要求,除以下表所列的荷载取值外,其余按国家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和《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定》DBJ15-2-9取值。

(一)、风荷载

本工程,控制结构水平位移和控制结构强度的基本风压均按50年重现期WO=0.70kN/m2。

地面粗糙类别为B类,风荷载体型系数1.4。

(二)、竖向荷载:

1,面荷载取值

类别

使用部位

活载(kPa)

附加恒载(kPa)

地下设备房

地下室

10.0

4.7(含底板面层及找坡)

地下功能房

地下室

2.0

4.7

房、厅

楼面

2.0

1.6

通道

2.0

1.6

楼梯

2.5

8(考虑斜板自重,层高超3米应折算)

浴厕

2.0(浴缸位置4.0)

6.7(含沉箱400内地垄墙)

厨房

2.0

6.7(含沉箱400内地垄墙)

生活阳台

2.5

1.8

上人屋面

屋面

2.0

4.0(含建筑找坡层、保温层)

坡屋面

0.5

5.15(含瓦屋面)

不上人屋面

0.5

3.1(含建筑找坡层、保温层)

屋顶花园

3.0

屋顶覆土及找坡层按实计取

注:

1)表中附加恒载除斜板楼梯外均不包含板自重,故在建模时,可将楼梯处楼板厚度取为0,恒载折算到等效折梁上取9.6kN/m的线荷载;

2)凡露台周边考虑1米宽花池,覆土厚度600mm。

2,梁上线荷载取值

本工程墙体按甲方指定砌块容重计算墙体荷载,因层高或厚度变化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值,首层结合景观剁假石墙面处外墙加0.5km/m2荷载。

3,构件容重按以下数值采用:

混凝土:

26kN/m3(含构件抹灰重量),钢筋:

78kN/m3。

4,地下水作用:

局部建筑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底板需考虑的水土荷载的共同作用,其中外墙按水土分算的原则。

地下室周边地面活荷载标准值qk=10kN/m2,,底板按100%的水浮力的原则进行计算,地下室设防水位为各栋最低室外地坪标高;计算外墙土压力时土的浮重度取11kN/m2,综合分项系数取1.30;地下水的作用按活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取1.2。

六、结构材料

1、钢筋种类:

种类

直径

f(N/mm2)

备注

热轧钢筋

HRB400()

D≥16

360

梁纵筋

HRB335()

D≥10

300

承台主筋、地下室侧壁钢筋、柱纵筋、梁纵筋、板内配筋、梁箍筋

热轧钢筋

(选用其一)

HPB235()

D=8

210

用于箍筋,板内底筋

HRB300()

D=8

270

用于箍筋,板内底筋

注:

1、同一位置的受力钢筋应尽量采用相同钢号,如必须混合使用(如HRB400和HRB335混合使用),钢筋强度按低钢号的强度采用(即HRB400的强度取f=300)。

2、梁纵筋D≥16时,用HRB400;D<16时,用HRB335。

2、混凝土强度等级:

1、本工程梁、板、柱混凝土均采用C30.

2、构造柱、填充墙中混凝土带、过梁等,特别注明者外均采用C20。

3、砌体材料:

本工程墙体按小型砌块设计,外墙、分户墙、卫生间隔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19kN/m3(不含抹灰重量),户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13kN/m3(不含抹灰重量),砌块强度等级不小于MU5,砌块采用专用砂浆砌筑,其强度等级不小于Mb5。

厕所等回填料采用干燥的砂石。

4、耐火等级:

本工程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执行。

七.砼构件体主筋保护层厚度(mm)

环境类别

板、墙、侧壁

备注

C30

C30

C30

15

20

20

除二(a)类以外部分

a

20

25

25

地下室与土壤直接接触部分及屋面部分

注:

1.保护层厚度为钢筋最外边缘至砼表面的距离,且不小于钢筋直径d。

2,地下室侧壁、底板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为50mm。

八.结构布置及设计

(一)基础形式

根据地质资料,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以粉质粘土层(层号2-1)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取220kpa。

对局部地段地基土为填土或粗砂时,建议对填土或粗砂采用换填垫层法地基加固措施,以加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对于分布有厚淤泥且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地层埋深较大的地段,建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全~强风化花岗岩作基础持力层,桩端承载力特征值为qpa=3000~4500KPa,桩径为Ф30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800kN。

场地内需要通过试桩并做静载试验确定承载力后调整。

 

(二)地下室

1,顶板

板厚取120mm,并按h≥L/35确定。

2,底板

采用框架梁-板结构布置;

板厚:

250~400mm。

3,侧壁

墙厚:

墙高《4000时,取300;墙高>4000时,取350。

4,地下室抗浮

该地块的防洪设计水位为各栋最低室外地坪标高,按满水位设计,即地下室设防水位为8.405~22.200米,对地梁及底板应做正反双向受力设计;水浮力按恒载输入,分项系数取恒载分项系数。

 

(三)地上部分:

1、异形柱截面尺寸及配筋要求

1)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异形柱截面各肢肢高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4,异形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和不大于C50。

2)纵向钢筋间距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四级不宜大于250mm,

非抗震设计不宜大于300mm。

当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并设置同箍筋间距的拉筋。

3)纵向受力钢筋之间净距不应小于50mm。

肢厚≤250mm时每排不应多于3根。

4)异形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

抗震等级

非抗震

二级

三级

四级

中柱、边柱

0.8

0.8

0.8

0.8

角柱

1.0

0.9

0.8

0.8

按柱全截面面积计算的柱肢各肢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0.2%,即:

L型截面肢长≤700时,肢端纵向受力钢筋不小于2B16。

肢长>700时,肢端纵向受力钢筋不小于2B18。

T型截面肢端纵向受力钢筋不小于2B18。

十型截面肢端纵向受力钢筋不小于2B20。

5)异形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4%,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

6)当剪跨比λ≤2时,二、三级抗震等级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

7)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以及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肢截面高度之比大于4的柱全高加密,二、三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取全高加密。

8)框架结构的底部托柱框架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9)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房屋全高;不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转换层以上的所有楼层。

底部抽柱数不宜超过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

10)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框架柱不应采用异形柱;

11)矩形柱尺寸不宜小于4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450mm。

12)在pkpm建模中同尺寸但平面布置存在角度不同的异形柱宜按各自独立柱构件定义输入,避免出现转角参数。

 

2、梁高及布置要求(按实际计算取值,保证净高要求)。

部位及梁截面

备注

楼层

边梁:

一般200×550,大多数以立面梁高为准

1500米内阳台封口梁:

200×550

框架梁:

200×550,200x500(由计算确定)

卫生间次梁:

200×500

 

注:

1)异形柱结构框架梁截面高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00mm。

2)托柱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度方向被托异形柱截面的肢高或—般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大于托柱框架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

托柱框架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托柱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当双向均为托柱框架时,不宜小于短跨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

托柱次梁应垂直于托柱框架梁方向布置,梁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m,其中心线应与同方向被托异形柱截面肢厚或一般框架柱截面的中心线重合。

3、楼板厚度(mm)

部位

板厚

附注

塔楼

地下室底板

200

住宅地下室顶板

180

转换层

150

与转换层相邻的上下楼层

120

标准层楼板双向板

≥L/40

板厚不小于100,对跨度大于4米,板块接近单向板时应适当加厚

标准层楼板单向板

≥L/30

平屋面楼板

=120

坡屋面

≥L/35

且不小于120

 

4、楼板相对标高

部位

客厅

卧室

楼梯厅

卫生间

厨房

露台

阳台

标高

H-0.05

H-0.05

H-0.45

H-0.35

H-0.35

H-0.10

1)此表H均为建筑完成面标高。

5,带有部分框支转换的转换截面要求如下:

a,框支梁与框支柱截面中心宜重合;

b,框支梁截面宽度不宜大于框支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其上墙体截面厚度的2倍,且不宜小于400mm;当梁上托柱时,尚不应小于梁宽方向的柱截面宽度。

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计算跨度的1/6。

c,框支柱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5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1/12。

九、结构计算控制指标

1,模型总参数设定

建立整个结构的计算模型,嵌固端为地下室底板。

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程序计算。

总体信息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a)总信息

混凝土容重(kN/m3):

Gc=26.00

水平力的夹角(Rad):

ARF=0.00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加荷方式一计算

地下室层数:

MBASE=1(半嵌式填0)

b)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

Wo=0.70

(基本风压:

位移和控制结构强度基本风压均按0.70kN/m2计算)

地面粗糙程度:

B类

结构基本周期(秒):

(按计算的第一周期值输入)

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3(分三段设计)

各段最高层号:

NSTi=n(按各栋建模总层数)

各段体形系数:

USi=1.40

c)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CQC耦联

计算振型数:

NMODE=9

(应按质量参与系数不小于90%增加振型数)

地震烈度:

NAF=7.00

场地类别:

KD=2

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

特征周期TG=0.45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1=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2=0.50

框架的抗震等级:

NF=3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3

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RMC=0.50

周期折减系数:

TC=0.70

结构的阻尼比(%):

DAMP=5.00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当不考虑偶然偏心位移比大于1.2时应考虑双向地震)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N

d)活荷载信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考虑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

e)调整信息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BK=1.8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0.85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

BM=1.0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0.80

(连梁需在SATWE自行定义,程序自行判断不准)

梁扭矩折减系数:

TB=0.40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1.00

0.2Qo调整起始层号:

KQ1=0

0.2Qo调整终止层号:

KQ2=0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0

顶塔楼内力放大:

RTL=1.00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1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IREGU_KZZB=0

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LEV_JLQJQ=1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NWEAK=0

(存在转换结构的指定转换层及以上一层为薄弱层)

f)配筋信息

(梁HRB400级钢,柱纵筋HRB335级钢,梁箍筋HPB235/HRB300/HRB335级钢)

梁主筋强度(N/mm2):

IB=360

柱主筋强度(N/mm2):

IC=300

墙主筋强度(N/mm2):

IW=300

梁箍筋强度(N/mm2):

JB=210/275/300

柱箍筋强度(N/mm2):

JC=210/275/300

墙分布筋强度(N/mm2):

JWH=300

梁箍筋最大间距(mm):

SB=100.00

柱箍筋最大间距(mm):

SC=100.00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

SWH=100.00

墙竖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

RWV=0.25

(有转换层时输入0.3)

g)设计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1.00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作为刚域

是否考虑P-Delt效应:

否(有跃层柱的需验算)

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双偏压计算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0.85

梁保护层厚度(mm):

BCB=28.00

柱保护层厚度(mm):

ACA=30.00

是否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

h)地下信息

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刚度比:

Esol=3

回填土容重(kN/m3):

Gsol=18.00

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Rsol=0.50

外墙分布筋保护厚度(mm):

WCW=35.00

室外地平标高(m):

Hout=按实际

地下水位标高(m):

Hwat=按实际

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2):

Qgrd=10.00

i)对于有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需将该水平转换构件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为转换梁。

j)数据前处理中设计信息设定中,异形柱结构必须设定①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②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③混凝土计算长度系数计算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

④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双偏压。

2,计算控制指标:

1)地上结构单位面积重度控制在16KN/m2左右。

2)轴压比:

柱(异规6.2.2)

结构类型

抗震等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L型

0.50

0.60

0.70

T型

0.55

0.65

0.75

十字型

0.60

0.70

0.80

一字型扁柱

0.50

0.55

3)剪重比(抗规表5.2.5≥0.016)

要求结构承担足够的地震作用,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不小于规范要求。

有效质量系数≥90%,调整震型数。

4)刚度比(异规3.2.5)

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的突变,竖向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不宜在同一楼层变化。

楼层承载力突变时(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其薄弱层地震剪力应乘以1.20的增大系数;楼层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底部抽柱带转换层异形柱结构)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5)位移比(异规3.2.5;异规4.2.4)

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

刚性楼板假定下,考虑偶然偏心的位移比μ<1.20(不超1.45)。

否则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偶然偏心、双向地震不叠加计算。

6)位移角比(异规4.4.1)

控制结构有足够的刚度,避免过大的位移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舒适度要求。

刚性楼板假定下,不考虑偶然偏心时,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μ/h≤1/700。

7)受剪承载力比(异规3.2.5)

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层的80%,不应小于其上层的65%。

8)除部分连梁可超筋外,其余梁不能超筋。

9)异形柱框架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

该结果可以在pkpm的超筋信息中查询

如:

“**节点域抗剪超限

  N-C=3(29)Vjy=343.>FFC=0.23

遇到此类情况需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如:

梁端增设支托或水平加腋等构造措施。

 10)对于存在跃层柱的建筑物应进行P-Del(重力二阶效应)t验算,确保跃层柱不失稳。

十、图纸目录的统一

●图纸目录

●结构设计总说明

●预应力管桩说明(天然基础可无此图)

●基础平面布置图

●基础详图

●柱定位平面图

●柱表

●地下室底板板配筋平面图

●地下室底板梁配筋平面图

●首层板配筋平面图

●首层梁配筋平面图

●各层板配筋平面图

●各层梁配筋平面图

●坡屋面层板配筋平面图

●坡屋面层梁配筋平面图

●大样图(尽量随平面增设)

●楼梯详图及梯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