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109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复习检测3必修2第一单元

必修2 第一单元 第1讲

一、选择题

1.(2015年黑龙江鸡西期中)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人的五指和多指是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D

【解析】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而D和D、d和d是相同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隐性性状是指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隐性纯合子能表现隐性性状,B错误;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即AA和Aa表现型相同,故即使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人的五指和多指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2.(2015年江苏南京模拟)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顶生;甲、乙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

【答案】B

【解析】由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可推知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

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为纯合子,又甲与丁杂交的其后代全为腋生,亲代中丁是显性纯合子。

3.(2015湖南衡阳六校联考)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答案】C

【解析】在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故A错误;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是F1和隐性个体杂交后代的情况,并据此设计和完成了测交实验,故B错误,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是从个体水平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故D错误。

4.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C符合题意。

5.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表。

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纯合子

杂合子

WW

红色

W与任一等位基因

红色

WPWP

红斑白花

WP与WS、w

红斑白花

WSWS

红条白花

WS与w

红条白花

ww

纯白色

——

——

A.3种,2∶1∶1B.4种,1∶1∶1∶1

C.2种,1∶1D.2种,3∶1

【答案】C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

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为W>WP>WS>w,则WPWS与WSw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WPWS(红斑白花),WPw(红斑白花),WSWS(红条白花),WSw(红条白花),所以其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应为2种,比例为1∶1,故C正确。

6.(2015年河南郑州模拟改编)对图甲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

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乙。

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图乙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答案】D

【解析】由图甲可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基因用A、a表示,则1、2号的基因型都是Aa,4号的基因型是aa,3号的基因型为A_,图乙中的c代表的是患者(aa);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a);由图乙可知,3号的基因型只能为Aa,8号个体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故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其与该遗传病患病基因携带者(Aa)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

7.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由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如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答案】C

【解析】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可知图中a曲线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b曲线表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c曲线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

8.(2015年广东广州调研)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别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甲组

无蜡粉植株(♀)×

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乙组

无蜡粉植株(

)×

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丙组

有蜡粉植株自交

无蜡粉∶有蜡粉=1∶3

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答案】D

【解析】由丙组结果可判断有蜡粉是显性性状,A正确;由甲组和乙组正反交结果相同,可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B正确;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D错误。

9.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让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

F1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下列针对F2个体间的杂交方式所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杂交范围

杂交方式

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

A

取F2中的雌雄果蝇

自由交配

3∶1

B

取F2中的雌雄果蝇

自交

5∶3

C

取F2中的灰身果蝇

自由交配

9∶1

D

取F2中的灰身果蝇

自交

5∶1

【答案】C

【解析】在F2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1/2,则后代中黑身个体(aa)的比例为1/2×1/2=1/4,故后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之比为3∶1。

F2中雌雄果蝇自交方式有三种,即①1/4(AA×AA),②1/2(Aa×Aa),③1/4(aa×aa),其中组合②③后代中黑身个体(aa)的比例为1/2×1/4+1/4×1=3/8,故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3。

F2灰身果蝇中,a基因频率为1/3,其后代中黑身个体(aa)的比例为1/3×1/3=1/9,故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

F2的灰身果蝇自交方式有两种,即1/3(AA×AA),2/3(Aa×Aa),则后代中黑身个体(aa)的比例为2/3×1/4=1/6,故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1。

10.(2015年山东滨州一模)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

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

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交配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乳白

白化

1

黑×黑

22

0

0

7

2

黑×白化

10

9

0

0

3

乳白×乳白

0

0

30

11

4

银×乳白

0

23

11

12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

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

C.无法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四种毛色

【答案】A

【解析】亲代黑×黑→子代出现黑和白化,说明黑(Cb)对白化(Cx)为显性。

亲代乳白×乳白→子代出现乳白和白化,说明乳白(Cc)对白化(Cx)为显性。

亲代黑×白化→子代出现黑和银,说明银(Cs)对白化(Cx)为显性,故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A正确;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有10种,B错误;根据四组交配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可以确定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C错误;由于四种等位基因间存在显隐性关系,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三种毛色,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2015年江苏淮安一调)已知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实验二

P 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

 ↓

F1 黄色子叶丙 绿色子叶

 1  ∶  1

P 黄色子叶丁

↓⊗

F1黄色子叶戊 绿色子叶

3 ∶  1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若黄色子叶戊植株之间随机交配,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________。

(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答案】

(1)性状易于区分 

(2)二 黄色

(3)Y∶y=1∶1

(4)YY或Yy 1/3 1/9

(5)3/5

【解析】

(1)豌豆有许多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并且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都为纯合子,是良好的遗传杂交实验材料。

(2)根据实验二中后代的性状分离现象可判断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3)根据题意知,黄色子叶甲的基因型为Yy,故产生Y、y两种配子,且比例相等。

(4)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Yy=1∶2,黄色子叶戊随机交配,由于黄色子叶戊产生y配子的概率是2/3×1/2=1/3,所以子代中绿色子叶yy的比例为1/3×1/3=1/9。

(5)黄色子叶丙(Yy)与黄色子叶戊(1/3YY、2/3Yy)杂交,子代中YY所占的比例为1/3×1/2+2/3×1/4=1/3,Yy所占的比例为1/3×1/2+2/3×1/2=1/2,这两种黄色子叶YY∶Yy=2∶3,所以黄色子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Yy)占3/5。

12.(2015年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联考)现有以下牵牛花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A组:

红花×红花→红花、蓝花

B组:

蓝花×蓝花→红花、蓝花

C组:

红花×蓝花→红花、蓝花

D组:

红花×红花→全为红花

其中,A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298,蓝花数量为101;B、C组未统计数量。

(1)若花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_______组和________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

(2)有人对实验现象提出了假说:

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

若该假说正确,则B组所用的两个蓝花亲本基因型是________。

(3)若

(2)中所述假说正确,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植株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用AA植株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若用aa植株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__。

【答案】

(1)A B 

(2)Aa、Aa (3)4 ①A+A+和aa ②A+A

【解析】

(1)若花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组结果说明红花是显性,B组结果说明蓝花是显性,正好相反。

(2)若假说正确,蓝花的基因型为AA或Aa,B组中后代出现红花,故两个蓝花亲本基因型都为Aa。

(3)若

(2)中所述假说正确,那么红花植株基因型有4种:

A+A+、A+A、A+a、aa。

①A+A+与AA杂交子代全是红花,A+A与AA杂交子代红花∶蓝花=1∶1,A+a与AA杂交子代红花∶蓝花=1∶1,aa与AA杂交子代全是蓝花,故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可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A+和aa。

②A+A+与aa杂交子代全是红花,A+A与aa杂交子代红花∶蓝花=1∶1,A+a与aa杂交子代全是红花,aa与aa杂交子代全是红花,故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可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A。

13.(2015年山东潍坊月考)已知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栗色基因(G)对白色基因(g)呈完全显性。

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一匹栗色母马生了一匹白色小马,该母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与此母马交配的公马基因型为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此母马进行测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对栗色马生了一白、一栗两匹小马,若这对马再生两匹小马,一白、一栗的概率为________。

(5)某农场养了一群马,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并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这是杂种还是纯种。

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所需的杂交工作,所采取的配种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对其交配后代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

第一种:

若交配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栗色公马是杂合子。

第二种:

若交配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栗色公马是纯种。

【答案】

(1)Gg 

(2)Gg或gg 栗色或白色 (3)Gg∶gg=1∶1 (4)3/8

(5)用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 全是白马或者有白马 全是栗色马

【解析】

(1)已知栗色基因为显性基因,母马为栗色马,生了一匹白色小马,则该母马一定为杂合子,基因型为Gg。

(2)由于后代基因型为gg,则与Gg交配的公马的基因型为Gg或gg,表现型为栗色或白色。

(3)对该母马Gg进行测交,即与gg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Gg∶gg=1∶1

(4)一对栗色马生了一白、一栗两匹小马,则该对栗色马的基因型为Gg,这对马又生了两匹小马,一白一栗包括第一匹是白色、第二匹为栗色和第一匹是栗色,第二匹是白色两种情况,概率各为:

1/4×3/4和3/4×1/4,则后代一白、一栗的概率为3/16+3/16=3/8。

(5)鉴定一匹栗色公马是杂种还是纯种,并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工作,可以用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如果后代全为栗色,说明该公马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白色,说明该公马为杂合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