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
《完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
【教学目标】
⒈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⒉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与感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⒊懂得把“?
”拉直变成“!
"的含义,并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
⒋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⒈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⒉懂得把“?
"拉直变成“!
”的含义,并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⒈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与感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⒉了解议论文的形式,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
【教学准备】
学生:
查找与课文中相类似的事例.
老师: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澡、械”等5个生字;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朗读文章,找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明确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后,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学习用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⒈听写生字词,评价点拨笔画
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
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打破沙锅问到底
⒉回顾课文内容,重申观点
⑴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课件出示)
⑵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这篇文章要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
⑶齐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设计意图:
要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就要回顾复习旧知,看提示说内容,既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有连贯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二、学习事例,理解观点
⒈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三个事例。
过渡:
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几个事例来证明它的?
根据第一课时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指名回答)
2学习三个事例,填写表格。
过渡:
前面几位同学用精炼和准确的语言概括出了文中的三件事例。
虽然三件事发现的现象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但这三件事都说明了一个观点。
⑴同桌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出示表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填写.
人物
发现的问题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的真理
2交流表格的填写,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表格的填写。
人物
发现的问题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的真理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为什么?
抓住问号不放
反复试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许多试验
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终于制成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
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解
反复观察和分析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3交流三个事例的相同点。
1过渡:
大家讲得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他们的相同点分析得更清楚一些?
(答案预设:
我认为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
【设计意图: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
②师小结: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书上有一段话和你们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找找是哪一段?
(第二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标点符号表述的好处.
⑴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
⑵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这就是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时请学生练习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⑶联系实际,故事引入,理解词语“司空见惯”.
①司空见惯的意思是什么?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见多了,习惯了)记“惯”。
②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交流。
③你们对“司空见惯”的理解是就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能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屡见不鲜、习以为常)有谁想过“司空见惯”这个词语怎么来的?
为什么叫“司空”“见惯”呢?
(资料补充,课件出示)我们对于熟悉的事物常常失去好奇心、探究欲,也就没有问号了!
“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建设工程,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
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诗人刘禹锡喝酒。
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并歌舞助兴,极尽奢华.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
“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原是一首讽刺官员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诗,后人从这个故事中便提炼出“司空见惯"这一成语了。
明白了吧?
很多词语背后都藏着故事的。
⑷体会用标点符号表述的好处.
①你认为,这里的“?
”和“!
”分别表示什么?
(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追问)(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感叹号—-过程的不容易)
板书:
?
——→!
②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③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三、感悟精神,总结观点。
⒈过渡: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就可以找到真理。
那么科学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7、8自然段,找出关键的词语划下来并联系三个事例理解理解。
⒉学生细心读课文的7、8自然段并画出关键的词语。
⒊你找出了哪些词语,你觉得他们找到了真理,凭借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顺序调整内容)
(1)见微知著
1请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见微知著:
微,隐约;著,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2说说“见微知著"的近义词:
(以小见大)
3从谢皮罗教授的事例中,哪一句话体现了谢皮罗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
(板书“见微知著”)
④生读句子: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突出“敏锐地注意”再读。
)
⑤洗澡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谢皮罗却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细节“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并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种本领就叫—-见微知著.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在波义尔和奥地利医生身上能找到吗?
读句子:
“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
"
(突出“敏感地意识到"、“奇怪”再指读.)
⑥师小结:
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首先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见微知著。
(2)善于发问
过渡:
还凭借什么来找到真理,(板书“善于发问”)谁来读一读波义耳那一连串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波义耳的几个问题)如果你是波义耳,你会怎样问自己,问一问吧!
(指读)咱们跟随着波义耳一起发问,一起思考,请齐读这些发问的句子.
(课件出示: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
(3)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学生汇报时板书这些词语)
①过渡:
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谢皮罗是怎样做的?
(读句子“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波义耳是怎样做的?
(读句子“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奥地利医生是怎样做的?
(读句子“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
②师小结:
他们的反复实验就体现了他们那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科学精神,才找到了真理,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就把“?
”拉直变成了“!
”。
同学们,如果你们拥有了这样的本领,你们也一定可以找到真理的。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语句,使学生在反复地品读由“疑问”到求得“真理”的过程的复杂性,进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
在诵读中体会和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4、领悟“?
”、“!
”所蕴涵的情感
①过渡:
那么现在我们再看看这个问号和感叹号,我觉得它们不仅仅是一个标点符号,不仅仅就是指问题和真理,也不仅仅就是指科学家们的质疑本领和科学精神,它们散发着温度,洋溢着情感。
你们想一想,当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等科学家们发现了问题,经过不断探索找到了真理之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答案预设:
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
②带上理解,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语句.
③师小结.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充分的体会科学家们获得真理后的感受,激发起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强烈情感。
】
四、连词成句,教给方法
⒈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学会了见微知著。
还学会了(追根求源: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⒉师:
我们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学懂了课文。
我们有所成就,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最后还有所发现。
老师说的对不对啊?
(不对!
)
指名说哪里错了。
(应该先发现,再发明,再创造,再有成就……)
⒊师:
是啊,纵观千百年的科学技术,许多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这些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怎么样啊?
(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
⒋师小结:
今天,你看,我们从这几个词语当中学懂了课文,也把“?
”拉直变成了“!
”。
这时,我们就会兴奋的对自己说……(生: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设计意图:
设置一个揪错的小环节,让学生学会发现词语运用时的规律,懂得运用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语文文字的运用。
】
五、体会写法,仿写练习。
⒈课文学完了,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预设:
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例加以证明。
这样的文章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⒊师: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格言也是一条真理,现在就请你们仿照本文的写法运用具体事例来写一篇短文。
(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和提纲,课后再去完成.)(师要指导学生明确事例的搜集可以来自于生活、书籍、网络、亲历……在描述时,要紧扣所要说明的观点,做到描述严谨、重点突出。
)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
六、语言激励,总结课文.
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真理,理解了“?
→!
"这一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初步了解了议论文这一文章体裁,相信每个同学收获都很大。
让我们将这句真理送给那些已经找到真理的人们,齐读——”;“让我们将这句话送给仍在寻找真理的人们,为他们加油打气,齐读--”;“最后,把这句话送给我们自己,让自己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多问几个为什么,齐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七、作业留置:
1、摘抄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1、小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
-------——-————--—--—---——--——--——-———-——--——→!
【教学反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教学设计我力求新颖,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精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圈画、思考、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通过听写生字词,既检查了学生的字词学习情况,又引导学生通过生字词回忆课文内容。
指说的学生回答得很完整,进而全班学生练说,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指导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上,在读文过程中,对于文中引用的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我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然后通过填表检查读书效果。
对于科学家们从“疑问"到求得“真理”的过程的复杂性,在教学中,我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回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透过“!
”还能感受到什么?
感悟“!
”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
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在阅读分享中心有所动,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课也不免有些遗憾:
由于时间限制,练笔部分未能在课堂书写,只能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和提纲,课后再去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