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483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docx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1.孙中山在遗嘱中指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里“革命尚未成功”的主要含义是:

()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仍未完成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仍然没有建立

C.资产阶级政党出现了分裂    D.蒋介石等右派开始篡夺革命领导权

2.红岩革命纪念馆曾经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毛泽东在渝市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C.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与各民主党派共商民主建国大业

3.“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这首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

A.推翻清朝统治B.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C.中国人的反帝反封建D.推行土地改革

4.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

“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

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

”民谣反映姊妹俩参加的是()

A.抗日游击队B.太平天国C.义和团D.抗英斗争

5.“我不知道而且也没有读到过,在起因上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不义的战争……站在对面的这位尊敬的先生竟然谈起在广州上空迎风招展的英国国旗来。

那面国旗的升起是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走私贸易。

”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有人说:

“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

”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B.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7.最早取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和自由传教特权的是()

①英国人②法国人③俄国人④美国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咸丰十一年(1861)初,奕訢上疏奏陈:

“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

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

”这份奏折,不能表明奕訢已经:

()

A、看到了中国所面临的被侵略的险恶形象

B、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乃是最大隐患

C、有防范外来侵略的思想

D、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才是心腹之患

9.2014年,我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B.赢得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

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D.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突出贡献

10.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

“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

”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

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     B.经历时帝制的腐朽

C.肯定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D.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1.1938年7月5日,毛泽东等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建议:

“武汉成为敌人急切窥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的胜利”。

这表明()

A.日军企图占领淞沪地区B.中共和国民党合作抗日

C.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D.中共准备发动武汉会战

12.某中学的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用到右图。

下列诗句可能与该研究性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是()

A.“金田号吹响,遍地义旗扬”B.“师洋技望制洋夷,撼树岂能借其枝”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D.“华东战场捉笼鸟,沂蒙山区似虎牢”

13.中共一大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建立革命武装C.组织工人运动D.制定革命纲领

14.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蒋介石一面派遣中央军北上,支持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等“守土抗战”,一面电复北平市长秦德纯等“应先具必战与牺牲之决心,及继续准备、积极不懈,而后可以不丧主权之原则与之交涉”。

这表明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

A.寄希望于外部力量调停

B.坚持对日妥协退让策略

C.坚决维护华北地区主权

D.采取全民族抗战的方针

16.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原图上的文字改为简体),如果为漫画拟定标题,下列标题与其寓意最贴切的是()

A.中体西用

B.救亡图存

C.宪政闹剧

D.共和风云

17.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部著作再现了红军指战员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夺取一次次胜利的壮丽画面。

下列事件或策略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御敌人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B.分兵把守,处处设防,节节抵抗

C.采取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的策略D.强占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

18.学完《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后,老师要求A、B、C、D四位同学举出中国近代历史上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的历史文献.下列哪位同学的举例是正确的()

A.《资政新篇》B.《孔子改制考》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变法通议》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31年刑部奏称:

“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鸦片战争》资料

材料21840年1月18日,澳门新闻报纸报道:

“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

唯口所得最多……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

《鸦片战争》资料

材料3“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

渗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箱一起从停泊在黄浦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回答: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1和材料2是何关系?

简要说明之。

(3)材料3反映了什么问题?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0.材料一:

1936年1月张学良对青年人说:

“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

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张学良文集》第1集

材料二:

蒋介石在西安督战,与张学良、杨虎城合影西安事变的报道

请回答:

(1)当时张学良将军有没有个人的“苦闷”?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国家问题”?

(3)观察材料二的图片,你可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4)研究张学良的生平事迹,上述两则材料采用了图片资料和文献资料,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采用哪些资料来研究?

21.上海,今日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有着不平凡的历史。

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

(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

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两例。

(2)上海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列举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名称及其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内容。

(3)上海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舞台。

有人说,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的。

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2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

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

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

——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观察下列三幅漫画:

(2)材料二中三幅漫画大致创作于什么时候?

(3)解读图一、二中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画序号

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一

图二

(4)“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

24.文明是流动的,其进程和影响因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在举世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徒是“全人类中最不容异己的人”。

中国儒学虽为国家宗教,但它博大而无所不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宽容精神。

他将儒家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崇尚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的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张丽艳、苗威《伏尔泰与中国儒家思想》

材料二据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中统计,到1895年,共翻译西学书籍354种(不包括宗教类),其中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也有少量史地、政法类书籍。

……据《译书经眼录》记录,在20世纪初年翻译的书籍中,有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19.6%;社会科学类327部,占60.9%。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

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

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颂扬儒学“博大而无所不容”的根本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理解。

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儒家文化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同1895年之前相比,翻译著作种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

参考答案

1.A

【解析】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此后,他所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也是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所以这里的革命应指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C

【解析】解题关键是“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渝是重庆,由此推断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

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从“宣统不过两年半”一句可以反映人民群众要求尽快结束清政府统治的强烈愿望。

故选A。

B项时期是在19世纪中期,而宣统是在20世纪初期在位;C项反帝的内容材料并未体现;D项是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

辛亥革命的影响

点评: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同盟会是其领导的政党,三民主义是其指导纲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

这一切都推动了中国的思想的解放,民主的深入传播。

4.B

【解析】略

5.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国旗”“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走私贸易”可知是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不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与英国无关,C不正确;八国联军侵华的战场在华北,D不正确。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的,而韦石之变只不过是这种局限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只是一个偶然因素。

即便是没有韦石之变,太平天国运动也会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失败,A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7.D

【解析】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

“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中法《黄埔条约》中规定:

“允许法国大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因此,最早取得此项特权的当为美国人和法国人。

8.

B

【解析】

奕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才是最大隐患,即心腹之患。

9.A

【解析】

试题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的地位,排除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突出贡献是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而非国际意义,排除D,因此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0.C

【解析】略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表明日军企图占领武汉而非“淞沪地区”,武汉失守之后抗战才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而显然在本题中武汉尚未失手,发动武汉会战是国民党而非共产党,材料只是在表明中共的确是和国民党合作抗日的,以期取得武汉保卫战的胜利,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地图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地图中的“安庆保卫战”可以判断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斗争。

而A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金田起义,符合题意;B“师洋技望制洋夷,撼树岂能借其枝”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与题干无关;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描写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中,与题意无关;D“华东战场捉笼鸟,沂蒙山区似虎牢”是描写解放战争中孟良崮战役,与题意无关。

故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因此选C。

考点:

中共一大

点评:

中共“一大”:

(1)召开: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2)内容:

会议通过的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扩大”“日益陷入”可知是西方扩大侵华的结果,而《南京条约》则是开始,排除A;两次鸦片战争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对华经济侵略以扩大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主,《北京条约》同样可以排除;甲午战争时值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垄断资本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的方式主要是在华投资办厂,开办银行,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而《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正是突出的表现,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因此C符合题意;《辛丑条约》则侧重于严重的政治奴役,排除D。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马关条约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调用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坚决维护华北地区主权;材料体现不出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外部力量调停;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对日采取的是抵抗政策;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故选C项。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6.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我们可以得出图中展现的是清末预备立宪的事件,清政府的行为是建立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其寓意C最准确,ABD不符合题意。

17.D

【解析】从提供的选项看,A、B、c三项所述均是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行动和做法,只有D项符合题意。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归全体国民所有;《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著作,著作中倡导发展资本主义却为提出人民主权;《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著作,其主要内容是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其中也未有人民主权规定;《变法通议》是梁启超著作,著作中倡民权,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也未涉及人民主权,故选C项

考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评:

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考点命题重点在临时约法的内容、临时约法所体现出的原则,临时约法的性质和颁布的意义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的内容与体现的原则。

19.

(1)材料1反映清政府的各级官员吸食鸦片情况严重,材料2反映鸦片贩子贿赂清政府各级官员,以利于走私和倾销鸦片。

(2)互为因果关系。

由于大部分官员吸食鸦片,导致政治腐败,贪污受贿泛滥;同时官员受贿又反过来为鸦片走私大开方便之门。

(3)清政府在道义上对鸦片走私进行禁止,但措施不力,反而滋长了贪污受贿之类腐败现象。

(4)鸦片走私,官员吸食,贪污受贿泛滥,使晚清的政治更加腐败。

【解析】这是几则反映鸦片战争的史料,设问一要求概括出材料1、2分别反映什么历史现象,是考查阅读、概括和提炼能力。

材料1不难看出清朝官员吸食鸦片情况严重;材料2以“规银”“系与……官员”等词可以看出是贿赂官员。

设问二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指明材料1和材料2是何关系?

可以看出是互为因果关系,官员吸鸦片导致腐败受贿,而受贿又方便了鸦片走私。

设问三要求概括出材料3反映了什么问题,也是考查理解与提炼能力。

设问四要求答出三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难度加大,涉及哲学上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原理,从鸦片走私、官员吸食、贪污受贿等现象上透视出晚清政治腐败这一本质问题。

20.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亡,张学良被人们称为“不抵抗将军”。

(1分)

(2)日本侵略步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

(1分)

(3)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等八项救国主张。

(2分)

(4)言之有理即可,如口述史料、实物资料等。

(1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张学良生平事迹的理解和认识,包括退兵关内和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后退兵关内,人们的不屑是为其个人苦闷

(2)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所谓的“国家问题”。

(3)材料二的图片所获的信息只要围绕的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4)可以采用的与西安事变相关的报道、实物资料、亲历人的讲述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1.

(1)史实: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日军进攻上海,制造八一三事变等。

(符合史实即可得分)。

(2分)

(2)名称:

中国共产党。

(2分)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是: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分)

(3)依据: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写出鸦片战争后上海所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即可;

(2)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史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是指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他的签署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考点:

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进步

点评:

本题以上海自身成长的经历见证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兴衰荣辱和曲折,综合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种命题思路是高考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体现,在今后的高考中这种趋势还会强化。

22.

(1)成立政党:

实行多党竞争;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在野党监督政府。

(6分)

(2)提出并实践议会政治主张;在改组国民党中起重大作用;为民主政治牺牲,引发“二次革命”,为后来革命斗争提供血的教训。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依据材料逐条概括得出。

由材料中“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得出主张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

由材料中“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日有向上之机”得出主张在野党监督政府。

(2)由材料中“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可知实行政党政治主要是为了实现立宪政治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当时实行政党政治,有助于改组国民党。

因为宋教仁对政党政治的坚持,宋教仁被刺杀,引发了维护民主共和的“二次革命”。

【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宋教仁·政党政治的主张

23.

(1)《辛丑条约》的签订,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朝覆亡帝制终结(任意答出其中两个事件即可得4分)

(2)1911、10—1912年初(2分)

(3)

图画序号

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一

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分)

图二

共和力量较为薄弱,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2分)

(4)思想观念:

国家主权在民(2分)。

社会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斗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可回答其中任意任两点,1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革命中重大事件的分析与掌握。

结合所学及材料“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可知诗句反映的重大事件依次:

《辛丑条约》的签订、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与清朝覆亡帝制终结。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过程的分析与理解。

首先要注意漫画的标题提示:

《望风而起》、《共和》、《恭祝中华民国万岁》,分别反映的是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共和力量之微弱及中华民国的建立等重大事件。

而这些时间都发生在1911年至1912年两年之间。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过程的认识与分析。

依据所学,图一表明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革命形势一派大好;但同时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因为不少的旧官僚、立宪派投机革命,摇身一变而成为革命者,并掌握了一些省份的大权,预示着共和制艰难和潜藏的危机。

第(4)问,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