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542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x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序号:

] 课程编号:

0801907001

实验序号:

— 实验名称:

基本工艺技能操作训练

适用专业: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学时:

Ml

一、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宝石琢磨的整个工艺流程,知道其中的基本操作工艺,并能动手操作达到一定标准。

二、实验内容:

1开料工艺训练

2粘胶工艺训练

3粗坯造型工艺训练

4细坯定型工艺训练三、方法与步骤:

1、开料:

按照设计的要求,将材料分割开,要求将一定的材料分割成小块或一定厚度的片料,然后,

再在宝石切割机上进一步切割。

2、粘胶:

用粘合剂将宝石粘于一粘杆(粘棒、长铁钉或木棒上),以便于后续工序的加工。

3、粗坯造型:

粗坯造型是将切割出片料或小块料加工成与规定形状差不多的柱状物,以利于以后细坯定型。

4、细坏定型:

经过粗坯造型工序以后,将磨出的形状进行修正,若是标准圆多面型、椭圆型则需要修

正圆度;若是祖母绿型则需要修正矩形的矩度

1)粗磨去除造型工序中留在表面的小平面,并精确地修正形状,使刻面平整,棱角分明,并具较好的对称性,一般选用180#的金刚砂盘。

2)细磨去除粗磨过程中留在表面的肉眼可见的痕迹使表面光滑。

一般选用800#以上的金刚砂盘。

四、实验要求:

(一)作品要求:

1)选材时,应尽量选择纯净度高、色散强的宝石,在宝石选料时应尽量避免原石中的包体和解理,使宝石展现出最大的美感。

2)造型时,基本型尽可能造准,圆型误差不超过5%。

矩形误差不超过3%。

3)定型时,要使规定型尽可能标准,以标准形为比照物,圆型误差不超过2%。

矩形误差不超过1%。

(二)操作要求:

1)开料、粘胶时,注意安全操作,不得随意调换座位。

2)造型、定型时,注意不断比较,慢慢调整到位。

五、时间、地点:

(一)时间:

按进度表

(二)地点:

A401宝石工艺实验室。

六、作业:

每次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数据及过程,及时上交实验报告。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序号:

2 课程编号:

0801907001

实验序号:

—=

实验名称:

标准圆多面型的琢磨

适用专业: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学时:

16课时

一、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宝石琢磨机、宝石切割机等设备的构造、特征,学会实际操作,掌握标准圆多面型宝石的加工分类、选材设计、造型工艺和宝石的加工工艺流程,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独立进行琢磨标准圆多面型宝石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材料为无色托帕石原石,利用原石的形状进行造型,加工出一个出成率最高的标准圆多面型的宝石。

三、方法与步骤:

1、开料:

按照设计的要求,将材料分割开,要求将一定的材料分割成小块或一定厚度的片料,然后,再在宝石切割机上进一步切割。

2、出坯造型:

出坯工序是将切割出片料或小块料加工成一个圆柱状的宝石,以利于以后切磨出标准圆多面型的宝石,要求其断面的形状为一个标准圆度的圆形为好。

3、粘胶:

用粘合剂将宝石粘于一粘杆(粘棒、长铁钉或木棒上),以便于后续工序的加工。

4、研磨:

经过造型工序以后,先磨出标准圆多面型的冠部(共33个小面),再磨出其亭部的35个小面,力求使其外观规整,造型完美。

研磨工序分粗磨和细磨两道子工序。

1)粗磨去除造型工序中留在表面的小平面,并精确地修正形状,使刻面平整,棱角分明,并具较好的对称性,一般选用180#的金刚砂盘。

2)细磨去除粗磨过程中留在表面的肉眼可见的痕迹,使表面光滑。

一般选用800#以上的金刚砂盘。

5、抛光:

抛光是标准圆多面型宝石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抛光使宝石获得光洁明亮的光学表面。

6、清洗:

抛光工序完成以后,将宝石从胶上取下像清洗小面型宝石那样将宝石清洗干净。

可用酒精浸泡清洗。

四、实验要求:

(一)作品要求:

1)选材时,应尽量选择纯净度高、色散强的宝石,在宝石选料时应尽量避免原石中的包体和解理,使宝石展现出最大的美感。

2)造型时,要使腰棱部的圆形的偏圆度恰到好处,误差不超过1%。

3)研磨时,要使同一种小面同形等大,对称分布。

边棱相接成尖点。

同种小面的棱线相接处没有断续现象。

腰棱不要过厚。

4)抛光时,要尽量使每一个小面的每一块地方,都被抛到。

5)清洗时,要把留在宝石上的胶洗干净。

(二)操作要求:

1)研磨时,注意标准圆多面型的琢磨顺序。

2)抛光时,注意不要用太多的抛光剂和注意不要让宝石过热而裂开。

五、时间、地点:

(一)时间:

按进度表

(二)地点:

A401宝石工艺实验室。

六、作业:

每次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数据及过程,及时上交实验报告。

本实验完成后每人需交一粒琢型为标准圆多面型的小面型宝石。

写上姓名,作为评分标准。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序号:

3 课程编号:

0801907001

实验序号:

三 实验名称:

椭圆型的琢磨

适用专业:

11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学时:

16课时

一、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宝石琢磨机、宝石切割机等设备的构造、特征,学会实际操作,掌握椭圆型宝石的加

工分类、选材设计、造型工艺和宝石的加工工艺流程,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独立进行琢磨椭圆型宝石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材料为无色托帕石原石,利用原石的形状进行造型,加工出一个出成率最高的椭圆刻面型宝石。

三、方法与步骤:

1、开料:

按照设计的要求,将材料分割开,要求将一定的材料分割成小块或一定厚度的片料,然后,再在宝石切割机上进一步切割。

2、出坯造型:

出坯工序是将切割出片料或小块料加工成椭圆柱状,以利于以后切磨出椭圆刻面型的

宝石,要求其断面的形状为一个圆度饱满的椭圆形为好。

3、粘胶:

用粘合剂将宝石粘于一粘杆(粘棒、长铁钉或木棒上),以便于后续工序的加工。

4、研磨:

经过造型工序以后,先磨出椭圆刻面型宝石的冠部(共33个小面),琢磨时注意分步操作:

1台面

28个主小面

3)16个腰棱小面(注意其对称程度和各面的分布情况)

再磨出其亭部的35个小面,

1)先磨出底尖,使其成为一个点

2)再磨出其亭部的主小面

3)最后磨出亭部的腰小面

力求使其外观规整,造型完美。

研磨工序分粗磨和细磨两道子工序。

1)粗磨去除造型工序中留在表面的小平面,并精确地修正形状,使刻面平整,棱角分明,并具较好的

对称性,一般选用180#的金刚砂盘。

2)细磨去除粗磨过程中留在表面的肉眼可见的痕迹使表面光滑。

一般选用800#以上的金刚砂盘。

5、抛光:

抛光是椭圆型宝石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抛光使宝石获得光洁明亮的光学表面。

6、清洗:

抛光工序完成以后,将宝石从胶上取下像清洗小面型宝石那样将宝石清洗干净,可用酒精浸

泡清洗。

四、实验要求:

(一)作品要求:

1)选材时,既可选择纯净度高、色散强的宝石品种,也可以选择颜色美丽而净度稍差的宝石,在宝石选料时应尽量避免原石中的大裂隙,使宝石展现出最大的美感。

2)造型时,要使腰棱部的椭圆形的偏圆度恰到好处,误差不超过1%。

另外腰棱处要处理成一条线,不能产生波状腰棱的现象。

3)研磨时,要使同一种小面同形等大,对称分布。

边棱相接成尖点。

同种小面的棱线相接处没有断续现象。

同种小面在宝石上的位置分布基本正确。

腰棱不要过厚。

4)抛光时,表面光滑平整。

5)清洗时,要把留在宝石上的胶洗干净。

(二)操作要求:

1)研磨时,注意摸索不同宝石原料的椭圆刻面型的升降架高度。

2)抛光时,注意不要用太多的抛光剂和注意不要让宝石过热而裂开。

五、时间、地点:

(一)时间:

按进度表

(二)地点:

A401宝石工艺实验室。

六、作业:

每次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数据及过程,及时上交实验报告。

本实验完成后每人需交一颗琢型为椭圆型的小面型宝石。

写上姓名,作为评分标准。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序号:

4 课程编号:

0801907001

实验序号:

四 实验名称:

祖母绿型的琢磨

适用专业: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学时:

16课时

一、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宝石琢磨机、宝石切割机等设备的构造、特征,学会实际操作,掌握祖母绿型宝石的加工分类、选材设计、造型工艺和宝石的加工工艺流程,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独立进行琢磨祖母绿型宝石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材料为无色托帕石原石,利用原石的形状进行造型,加工出一个出成率最高的祖母绿琢型的宝石。

三、方法与步骤:

1、开料:

按照设计的要求,将材料分割开,要求将一定的材料分割成小块或一定厚度的片料,然后,再在宝石切割机上进一步切割。

2、出坯造型:

出坯工序是将切割出片料或小块料加工成一个去角的矩形柱状的宝石,以利于以后切

磨出祖母绿型的宝石,要求其断面的形状为一个去角的矩形。

3、粘胶:

用粘合剂将宝石粘于一粘杆(粘棒、长铁钉或木棒上),以便于后续工序的加工。

4、研磨:

经过造型工序以后,先磨出祖母绿琢型的冠部(共13个长方形小面),再磨出其亭部的12个长方形小面,力求使其外观规整,造型完美。

研磨工序分粗磨和细磨两道子工序。

1)粗磨去除造型工序中留在表面的小平面,并精确地修正形状,使刻面平整,棱角分明,并具较好的时称性,一般选用180#的金刚砂盘。

2)细磨去除粗磨过程中留在表面的肉眼可见的痕迹,使表面光滑。

一般选用800#以上的金刚砂盘。

5、抛光:

抛光是祖母绿型宝石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抛光使宝石获得光洁明亮的光学表面。

6、清洗:

抛光工序完成以后,将宝石从胶上取下像清洗小面型宝石那样将宝石清洗干净。

可用酒精浸

泡清洗。

四、实验要求:

(一)作品要求:

1)选材时,应尽量避免选择有柱面解理的宝石原石,若选择了,就一定要避开其柱面解理

或与之倾斜一定角度来琢磨平面。

2)造型时,要使腰棱部的去角的矩形的长宽比为1:

0.75〜0.5之间。

3)研磨时,要使同一种小面同形等大,时称分布。

并使其棱线笔直、水平,边棱相接成尖点。

各层小面的棱线相互连接没有断续现象。

腰棱不要过厚。

4)抛光时,要尽量使每一个小面的每一块地方,都被抛到。

5)清洗时,要把留在宝石上的胶洗干净。

(二)操作要求:

1)研磨时,注意祖母绿琢型的琢磨顺序。

2)抛光时,注意不要用太多的抛光剂和注意不要让宝石过热而裂开。

五、时间、地点:

(一)时间:

按进度表

(二)地点:

A401宝石工艺实验室。

六、作业:

每次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数据及过程,及时上交实验报告。

本实验完成后每人需交一粒琢型为祖母绿型的小面型宝石。

写上姓名,作为评分标准。

宝石加工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序号:

5 课程编号:

0801907001

实验序号:

—五

实验名称:

橄尖型的琢磨

适用专业: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学时:

24课时

一、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宝石琢磨机、宝石切割机等设备的构造、特征,学会实际操作,掌握橄尖型宝石的加工分类、选材设计、造型工艺和宝石的加工工艺流程,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独立进行琢磨橄尖型宝石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材料为无色托帕石原石,依石形进行造型,加工出一个出成率最高的橄尖型的宝石。

三、方法与步骤:

1、开料:

按照设计的要求,将材料分割开,要求将一定的材料分割成小块或一定厚度的片料,然后,再在宝石切割机上进一步切割。

2、出坯造型:

出坯工序是将切割出片料或小块料加工成橄尖形柱状(橄尖柱体),以利于以后切磨出橄尖型的宝石,要求其断面的形状为一个圆度饱满的橄尖型为好。

3、粘胶:

用粘合剂将宝石粘于一粘杆(粘棒、长铁钉或木棒上),以便于后续工序的加工。

4、研磨:

经过造型工序以后,先磨出橄尖型宝石的冠部,琢磨时应注意操作的顺序和操作的高度。

力求使其外观规整,造型完美。

研磨工序分粗磨和细磨两道子工序。

1)粗磨去除造型工序中留在表面的小平面,并精确地修正形状,使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