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陶艺装饰.docx
《第五章 陶艺装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陶艺装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陶艺装饰
第五章陶艺装饰
本章重点:
一、陶艺装饰基本知识
二、多种陶艺装饰手段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陶艺装饰基本方法,掌握釉料装饰及其技法,坯体上的装饰,以及其他多种装饰技法,综合应用各种装饰方法进行陶艺装饰。
建议学时:
24学时
一般来说,陶艺装饰是指陶表面的一切有装饰性作用的肌理效果(如纹样、色彩、质感等)以及作为装饰的附件,其中包括圆雕、浮雕及形体的局部处理。
陶艺的装饰手法很多,有胎装饰,即以印花、刻花、贴花、雕花、镂刻、浮雕等方式达到装饰效果,也可以用化妆土在器皿上描绘。
施釉即是在未上或已经上过化妆土的器皿上,以刷涂、吹、浸、浇的方式上釉,有釉上彩、釉下彩等等。
陶艺装饰效果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意念,是陶艺家表达自己艺术理念的十分重要的工序之一,是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装饰手法之间可以互相利用,通常将陶瓷装饰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在烧制前的生坯上进行装饰的有:
釉下彩、剔划、透雕、刻画、粘贴、印压、颜色釉、绞泥、剪纸等;第二类,在烧制过程当中完成装饰的有:
还原焰烧制、氧化焰烧制、乐烧、盐釉烧、熏烧等;第三类,在已经烧制好的作品表面装饰的有:
釉上彩、低温色釉等。
它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和综合表现力。
第一节釉料装饰
一、什么是釉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
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的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就像一层保护衣一样附着在坯体的表面。
釉的成分主要是石英,另外还添加钾、钠、钙等助溶剂降低石英的溶点,还要添加氧,增加釉的黏性,减少釉的流动性。
二、釉的分类
(一)按釉料内熔剂的主要成分来分类,如土釉、食盐釉、石灰釉、硼釉、长石釉、铅釉、滑石釉、锂质釉等等;
(二)按烧成温度来分类,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或难熔釉、易熔釉),高、低温分水岭一般以1250℃为界线,也有把1150—1250℃成熟的釉称之为中温釉的。
(三)按照釉的制造方法来分类,可分为生釉和熔块釉。
生釉也叫生料釉,采用土石类以及其他不溶于水的原料配成,只要粉碎,混合均匀就行,不必经过烧制熔块的过程,工艺简便;而熔块釉指原料中有一部分可溶性或含有毒性,为减少其溶出量,应将一部分或全部烧制成玻璃体的熔块,变成不溶与水的硼酸盐和硅酸盐,再制成釉子使用。
(四)按照釉子外表特征可以分为:
透明釉、乳浊釉、有光釉、无光釉、色釉、无色釉、结晶釉、砂金釉、碎纹釉等。
(五)因历史习惯或地名形成的称呼:
如均红釉、宜均釉、广均釉、天日釉、唐三彩釉、珐琅釉等等。
三、施釉装饰
(一)素烧
素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坯胎较为坚牢,施釉时破损率减少。
二是素烧后,坯体上会留下许多毛细孔,较易吸釉,附上的釉色不易脱落。
(二)施釉
1.涂釉法(画釉):
作品小,用釉量少而使用该方法。
用毛笔蘸满釉色,涂在坯体上。
素烧后的坯体吸水性强,要力求均匀,可涂2-3层。
2.浸釉法:
将作品直接浸在釉里,时间越长釉越厚,根据需要自己掌握。
3.淋釉法:
作品较大无法浸泡时,就将釉淋上去,可利用转盘,边淋边转,淋不到的地方可用涂釉法。
4.喷釉法:
用压缩机枪将液体釉色经过高压扩散成雾状,喷洒在坯体上,可以喷得非常均匀,喷完务必将底部用脱脂棉蘸水擦拭干净。
以免烧瓷时釉与底板黏接(见图5-1-1)。
图5-1-1
第二节釉料装饰技法
一、釉上彩的工艺特点
釉上彩装饰的品种较多,有新彩、粉彩、斗彩等。
釉上彩的色彩较鲜艳,饱和度高,在烧制后可获得丰富的色彩效果,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像绘画那样任意涂画,也不会因烧烤后色料挥发而变色。
然后再入电窑低温(大约750—850°C)烧成。
而一般陶瓷的釉上彩只用于“新彩”装饰,其他的粉彩、古彩等装饰很难用到,因此,这里只作关于“新彩”装饰方面的介绍。
(一)新彩装饰技法
明清时期新彩颜料主要从国外进口,因而新彩又称“洋彩”。
现代的陶瓷常用新彩在烧制好的作品上进行装饰,其装饰手法大致可分为勾勒、平涂、渲染、流滴、写意、剔刮等,而这些装饰方法又可在一件作品中同时交换使用。
1.勾勒:
一般用于纹样的装饰线条,图形的外轮廓勾勒或工笔画中的白描等。
2.平涂:
用毛笔蘸上新彩颜料,用平涂的方法绘制纹样。
同时可结合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轻轻在所画的色料上沾出平整和均匀的效果。
3.渲染:
用毛笔蘸上新彩颜料,似工笔画那样进行深浅浓淡的渲染,同时结合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沾出所需的渲染效果。
4.流滴:
在新彩颜料中渗入较多的稀释剂,画制较为随意的纹样,并充分利用已烧制好的作品表面“釉”的光滑和不吸油的特点,使色料向下的流动形成自然的纹理效果。
5.写意:
此方法主要用于在陶瓷的表面绘制国画或装饰画的写意效果,需根据所画的图样选择用笔,采用国画中的写意技巧法描或画,并依靠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沾出所需的深浅浓淡效果。
6.剔刮:
在所画的新彩颜料未干前,选用细竹签,细木条,橡皮等工具在色料表面剔刮,用剔刮掉的部分露出作品底面,形成自然和生动的纹理效果。
(二)新彩装饰的过程
新彩装饰的勾勒平涂、渲染、写意等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在一件作品上同时交换使用,还可以根据画面需要任意描绘和借助稀释剂的流淌产生效果,同时还可以选用海绵、纸团或其他有肌理的材料蘸上色料任意印压,甚至用橡胶皮刮削,用于指按、印、点、捺等手法综合进行装饰。
以下介绍的新彩装饰的过程只是装饰方法的一部分,作为了解和借鉴是很有帮助的。
1.准备各种调制好的新彩色料。
2.将复写纸放置已烧制好的坯体上。
3.再将设计稿放在复写纸的表面。
4.用透明胶将设计稿和坯体黏接。
5.用圆珠笔或硬铅笔将图样印压至坯面。
6.完毕后取掉设计稿和复写纸。
7.印压在坯面的纹样。
8.选用勾勒笔按纹印勾勒。
9.根据线条粗细选择用笔方法。
10.选用白云笔填色。
11.根据效果选择用笔方法。
12.根据画面效果选用色彩。
13.可采用多种装饰技法丰富画面。
14.最后作局部调整,达到理想效果。
(三)新彩装饰的注意点
1.所画色料不宜过厚,如过厚在烧成后色料易开裂或脱落。
2.所画的色料中,稀释料不宜渗加过多,过多在烧烤后色彩易淡浅。
3.为了画面丰富,可反复作色多次烧成。
4.新彩中的赤色和黄色不宜渗合,渗合后会使多色吃掉少色。
二、现代陶瓷的釉下彩装饰
釉下彩装饰主要采用高温成色的金属氧化物配制的釉下彩料,在未烧的作品坯胎上绘制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透明釉,采用还原焰气氛,经1310℃左右的高温一次性烧成,因绘制的彩色纹样在透明釉下,故称为“釉下彩”装饰。
(一)釉下彩的工艺特点
釉下装饰经高温烧制后,色料渗透于坯体中,同时又被表面的透明釉所覆盖,使色料与坯体浑然一体,其色彩鲜艳而不浮躁,它经久耐磨,能永远保持较好的光泽及颜色的清晰度。
釉下装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铁锈花、釉下五彩等,一般陶瓷的釉下装饰只用于“青花”,其他的铁锈花、釉下五彩等均与此方法相同。
因此,在本章中只作关于“青花”装饰方面的介绍。
(二)青花装饰的绘制方法
在青花装饰之前,须将青花色料分为“一水”(浓)。
“二水”(中)和“三水”(浓)不同的浓淡,在绘制的纹样中可根据画面要求选择一水、二水或三水,以增加画面的层次。
首先在陶瓷生坯上用铅笔或浅墨汁勾画出纹样,然后用“一水”青花料勾勒纹样的外形或结构,接着分别用“二水”或“三水”采用分水的方法渲染出纹样中的深浅关系直至青花绘制完毕。
最后可根据纹样效果,可选用细竹签或刻刀在已画好的纹样中剔刮出细小的线条,以增加画面的精细感,最后表面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
(三)青花装饰的注意点
1.因坯体的吸水作用,绘制纹样时须迅速和流畅,尽量做到一气呵成。
2.青花料不宜画得过厚,过厚高温下易起泡。
3.在分水时,笔尖尽量不接触坯体,否则烧造后留有笔迹。
第三节坯体上装饰
坯体装饰与成型工艺结合非常紧密,从工艺的程序和特征上讲,坯体装饰过程是在
成型完成之后所进行的。
坯体装饰主要有刻、划、剔、贴、塑、印这六种工艺方式,它们具有共同的工艺规律,体现在能很好的控制坯体的干与湿的程度,以及坯体干湿度与强度的关系,避免因为装饰而破环造型形态,这些是坯体装饰中的基本因素。
坯干与湿的程度不同,刻、划、剔的装饰效果也不一样,但均能呈现出丰富的装饰形式。
而对于贴、塑、印三种工艺,就必须把握坯体干与湿的最佳时机进行装饰,否则会出现工艺上的问题,同时对坯体的厚与薄,坯体泥料的粗与细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在陶艺表面装饰中对刻、划、剔装饰应做减法,而贴和塑装饰则应作加法。
因此,贴和塑使用的泥应该与坯料性质一样或就是同一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泥料的不同干燥或烧成收缩引起的开裂和剥脱。
一、刻画装饰
刻画是陶艺最常见的装饰方法,装饰形式简练,线条灵活多变,具有朴素大方,纹样清晰剔透的艺术风格。
刻画是指在成型后潮湿的坯体上用尖状单面有锋的刻刀刻出纹样。
(一)刻画装饰的工艺特点
刻画装饰一般选用斜面刻刀,熟练地利用手的技巧在未烧制的坯体表面,采用“半刀泥、剔、刮”等手法,将作品表面刻画出凹下去的纹样,显现出线条流畅而生动,含蓄而优雅的效果。
(二)刻画装饰的技法
在未烧制的作品表面用软铅笔或浅墨汁轻轻勾勒出纹样,然后在坯体表面喷或刷一层清水,以便于刻画,选用斜面刻刀,采用半插刀的方法刻画主要纹样,然后再用小斜面刻刀将纹样中的结构和层次细致刻画,刻画完成后晾干烧制而成,基本步骤如下:
1.生坯表面勾勒出纹样(见图5-3-1)。
2.刻刀采用半刀泥的手法刻出纹样大形(见图5-3-2)。
3.层层深入,刻出纹样(见图5-3-3)。
4.刻画完成后晾干烧制,得到最终成品(见图5-3-4)。
图5-3-1图5-3-2
图5-3-3
图5-3-4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作品
(三)刻画装饰的特点
1.纹样的外轮廓尽可能刻宽、刻深,体现整体效果。
2.纹样中的细小线条可刻窄、刻浅,呈现细致的工艺美感。
3.线条尽可能刻画得流畅和生动,呈现漂亮的刀痕迹。
4.烧制后易现凹刻纹样。
二、陶的剔划装饰
现代陶瓷上的剔划装饰主要是借鉴传统的“剔花”手法,传统的剔划纹样主要装饰在器皿上,剔划一些花草鱼虫或吉祥图案之类的纹样。
而现在的剔划较多装饰一些适合作品造型的现代纹饰,它适合当今时代审美的特征。
(一)剔划装饰的工艺特点
剔划有“剔地留花”和“剔花留地”两种装饰手法,这两种剔划方法完全一样,然而所显现出来的装饰效果却有所不同。
“剔地留花”是剔掉空间留出纹样,“剔花留地”是剔掉纹样留出空间。
凡剔掉色釉的部分显现坯体颜色形成纹样,似装饰性较强的黑白画效果。
(二)剔划装饰的技法
首先在作品的生坯表面喷或刷一层清水,然后喷或浸一层不流动并与坯体颜色区别较大的底釉。
将设计好的纹样用剔刀、刻刀或其他工具剔掉纹样,再用陶针剔刻出结构和细部,被剔掉的部分显现坯体本色,剔划完成后入窑烧制而成。
(三)剔划装饰的步骤
1.在生坯表面喷一层不流动的色釉。
2.要求釉面厚薄均匀。
3.根据纹样选用刻刀将釉面刻掉。
4.釉面刻掉部分,显现坯体本色。
5.坯体的本色与色釉的对比出现剔划装饰纹样。
6.最后将纹样作细致调整,直至剔划装饰完成。
(四)剔划装饰的注意点
1.坯体表面须施不易流动的釉,如施流动的釉,烧制后所剔纹样不清晰。
2.坯体表面所施色釉不宜太厚,过厚在剔划中易脱落。
3.因将剔划的纹样有宽有窄,需要准备大小不同的剔刀。
4.剔划装饰完成后,也可施一层很薄的透明釉,烧成后使剔掉的纹样有光泽。
三、陶的透雕装饰
(一)透雕装饰的工艺特点
透雕装饰也称“镂空装饰”,是现代陶从传统的镂空技法中借鉴而来的一种装饰表现形式。
“透雕”既是装饰又是造型,通过装饰体现形态关系,透雕装饰充分利用作品的“内空”特点,采用保留纹样,去掉空间的手法,形成虚实空间并存的浅浮雕效果。
(二)透雕装饰的工艺技法
在已塑造完毕的陶坯体表面喷上清水,使坯体湿润,便于镂空或雕刻。
用铅笔勾勒出纹样,选用刻刀将纹样与空间加以区分,然后用锋利的小尖刀将镂空的部分全部雕透,用采用半刀泥等雕刻手法,在纹样表面雕刻出结构和细部,然后再把镂空转角尽可能修圆,避免有死角易开裂。
最后作镂空和纹样之间的调整,直至透雕装饰完成。
可素烧。
(三)透雕装饰的步骤
1.用软铅笔在坯体表面画出纹样(见图5-3-5)。
2.注意坯体的厚度。
3.再用锋利小刀刻透需镂空的部分(见图5-3-6)。
4.注意镂空部分的大小分布(见图5-3-7)。
5.使镂空部分上大下小,坯体具有一定的承压强度。
6.镂空作品经过晾干后进行烧制,得到成品(见图5-3-8——5-3-16)。
(图5-3-5)(图5-3-6)
(图5-3-7)(图5-3-8)
(图5-3-9)(图5-3-10)(图5-3-11)(图5-3-12)
(图5-3-13)(图5-3-14)
(图5-3-15)(图5-3-16)
四、陶的剪纸装饰
陶的剪纸装饰亦称“喷花装饰”。
是根据民间的窗花剪纸发展而来的,它采用遮挡纹样,烧制后其效果似陶中的剔花装饰。
(一)剪纸装饰的工艺特点
陶的剪纸装饰依赖于剪纸纹样,而剪纸纹样的材料选择最好既能覆盖又有附着于坯体性能的“毛边纸”。
可以将毛边纸多层重叠,一次性可以剪刻若干纹样。
剪纸装饰的特点不仅是纹样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有较为明确的剪纸特点。
(二)剪纸装饰的方法
首先用铅笔在毛边纸上画出纹样,选用锋利小刀在玻璃板上刻出纹样,然后将已刻好的剪纸贴在烧成作品表面,并用毛笔蘸上清水将剪纸浸湿附着于坯体表面,最后喷或浸一层和坯体不同色而不易流动的色,待色釉略干后将剪纸取掉,显现剪纸装饰效果。
剪纸装饰完成(见图5-3-17—5-3-21)。
(图5-3-17)刻好的剪纸纹样(图5-3-18)将刻好的剪纸放置在烧好的坯体作品表面
(图5-3-19)选用不流动的色(丙烯颜料)(图5-3-20)用喷壶或笔施色
(图5-3-21)剪纸装饰作品
(三)剪纸装饰的注意点
1.纹样的设计要考虑纹样之间的连贯性,以免支离破碎不宜操作。
2.上色时不宜过厚,过厚容易将色同纸一道撕掉。
3.装饰完毕后如需上清光漆,漆不宜上的过厚,过厚易使样纹不清晰。
4.附着于坯体表面的剪纸样纹须用清水贴紧、贴实。
以防施色时,色从纸的缝隙中浸入。
(四)剪纸装饰的步骤
1.选用毛边纸或生宣纸用铅笔画出纹样,需要刻空的部分做好记号。
2.选用锋利小刀将纹样刻掉。
3.纹样空隙不宜过大,过大在后面的过程中宜走样。
4.将刻好的剪纸放置在烧好的坯体作品表面。
5.用毛笔蘸上清水浸透毛边纸。
6.使毛边纸与坯体很好的黏结在一起。
7.选用不流动的色用喷壶或笔施色。
8.要求色厚薄均匀。
9.待色略干后慢慢取掉毛边纸。
10.覆盖的毛边纸呈现坯体的本色,刻掉的纹样显现色彩。
11.最后用工具刀修整纹样直至完成剪纸装饰。
第四节陶艺的其他装饰
一、印花装饰
印花是属于借助工具或模具方式的装饰,其中一种是用木、石膏、石材或金属雕刻好纹样作为器物的装饰,并直接压印在潮湿的坯上,出现凸或凹的变化,形成既有规律,又连续而重复的带状装饰纹样,我们称为坯上的戳花装饰。
另一种则是事先做出一个造型样式用石膏翻制成模具,用这个模具印出若干个同样纹样的泥坯,经过修整后贴在坯体的装饰部位,我们把它称之为模印装饰。
(一)戳花的装饰特点
戳花具有直接用雕刻好的图形工具对坯体表面进行压印出来,有阴刻或阳刻。
在压印时注意戳印器物的面不一定是一个平面,有内弧或外弧的变化,因此戳花的工具要根据装饰部位表面的变化进行设计,戳花工具的材料应该根据所需要装饰的纹样的特点进行,直接的材料有木、石或石膏等,也有制成陶质或瓷质的。
戳花能够形成点、线和组成面的装饰效果。
戳花装饰的基本步骤(见图5-3-21—5-3-24)
1.用石膏、木头、石头刻出设计好的形象。
2.戳花纹样,注意内壁。
(图5-3-21)戳花纹样(图5-3-22)用陶质工具在坯体上模印
(图5-3-23)基本效果(图5-3-24)基本效果
戳花装饰的注意点
1.在较薄的坯体上应注意湿度和戳印的深浅,
2.不宜修改,最好一次完成。
(二)模印的装饰特点
顾名思义,模印装饰就是利用模型在未干的胚体上印制图案,也可以用带纹样的印戳或者绳子以及其他工具印出花纹。
这种装饰手法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广泛利用了,绳纹装饰和印纹装饰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发现。
将装饰纹样用泥巴做成浮雕形式,然后翻模印胚,在黏结于泥胚造型之上,也是一种模印装饰方法。
模印装饰一般应用在生活陶艺作品中,动物陶艺和人物创作也经常利用模印表现出丰富的自然肌理效果。
模印装饰的基本步骤
1.草图,并做出造型。
2.用肥皂水刷花的表面,用石膏浇注,厚度有1寸左右,使模具具有一定的强度。
3.取出泥,清洗石膏模具,晾干待用。
4.用泥压印,保持泥中不能有空气,取出印好花的造型。
如果不好取,可以先在石膏模具上洒一些滑石粉。
5.用毛笔蘸清水把粘接部位的坯体刷湿,再涂上准备好的泥浆。
6.花型刷泥浆压实,再进一步修整。
二、陶的贴纹装饰
陶的贴纹装饰是从传统的贴花方法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装饰技法。
传统的贴花装饰较多采用一些草虫花鸟之类的纹样,并以模具印花的形式将纹样粘贴在器皿表面,重复地使用着同一种纹样。
而现代陶的贴纹装饰较多采用徒手捏制出不相同的现代纹样来装饰作品。
(一)贴纹装饰的特点
贴纹装饰是在未干的作品表面,利用泥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采用挫、刻、削、捺、印等手法,将徒手捏制的浅浮雕手工纹样黏结在作品的坯体表面,使其捏塑的纹样与作品的造型浑然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贴纹装饰表现形式。
(二)贴纹装饰的工艺方法
先将捏塑出来的纹样雏形,全部堆放在一起,用塑料布包裹,使其保湿和备用。
在未干作品的表面选择需要装饰的部位用陶针或锯条打毛,涂上泥浆,同时把捏塑的纹样的背面也同样打毛,涂上泥浆。
然后将纹样粘贴在坯体上,并用手轻轻压紧、压实,其他纹样均采取同样方法,粘贴时注意构图分布和署名疏密关系,直到满意为止。
贴纹装饰完成后,表面罩上一层透明或色,也可直接素烧。
(三)贴纹装饰的注意点
1.纹样和坯体的粘贴,相互之间不能有空隙,否则烧制后纹样易开裂或脱落。
2.粘贴完成后,纹样有可能变形,可用手或工具略作调整。
3.坯体始终保持和纹样同样的湿度,否则纹样易开裂或脱落。
4.徒手捏制的纹样呈浅浮雕状,不宜过厚,过厚易开裂或将坯体拉变形。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陶艺装饰有哪些基本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
2.概述釉料装饰的操作流程。
3.简述傣族传统制陶的装饰方法。
实训作业:
结合造型特点,运用综合装饰的方法进行陶艺作品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