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085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

《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 Word 97Document.docx

第一单元二年级上数学MicrosoftWord97Document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

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课时安排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表内乘法

(一)                                    13课时

 表内除法

(一)                                    9课时       

厘米和米                                          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                        1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期末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

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

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       7+3+6    19-6-7         17-9-5 

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 

1、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

这怎么算呢?

 28+34+23  

2、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

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板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

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5+28+16                            92-44-23

9+4-6                               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60-38+40=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

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练习法

教具准备

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板书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

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

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

为什么?

怎么样就公平了?

 

2.你们喜欢玩串珠吗?

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提问:

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三种方法。

 

第一种:

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

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

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总结,加强对比:

你有什么体会?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

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 想想做做第3题 

4.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

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4 ,提问:

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指导学生解答:

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启发:

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4=14(朵) 

列式后解答后追问:

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尝试解答:

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讨论:

第一排摆了多少?

第二排怎么摆?

 

明确:

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完成想想做做,汇报:

你是怎么做的。

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能力。

      

2.会解决一些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合理分析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两步计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推理出比一个数多或少是多少的可能性。

教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

学法

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法、观察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习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练习:

32+28+14       63-37+25            

小红做了26个口算题,小明比小红少做5个,小明做了多少个?

    

(1)学生独立练习。

    

(2)集体交流。

两步计算的两位数加减的计算顺序与计算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2、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64+8+17        92-6-42        56-9+40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集体交流。

有错误的学生说说自己错在哪儿了,给自己一个提醒并独立纠正。

 

2.练习二第3题 

小朋友们做彩旗,做了30面黄旗,做的红旗比黄旗多26面,做的绿旗比黄旗少14面。

做了多少面红旗,多少面绿旗?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交流。

指一个组上台展示,说清解题思考方法。

有错误的学生说说自己错在哪儿了,给自己一个提醒并独立纠正。

 

3.练习二第2题。

 

独立填一填,再集体交流。

重点说说第3小题你是从哪个方框填起的?

为什么?

 

思考与调整:

体会清要从最后一个方框填起,想(  )-5=35.得出是40,这样依次往前推算。

 

3、综合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多。

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

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讨论一:

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军可能拍了┄┄┄ 

小强拍的比小芳多,小强可能拍了┄┄┄ 

讨论二:

由小军可能拍的数量可知,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

由小强可能拍的数量可知,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讨论三:

你能推算出小强最多拍多少下吗?

为什么?

根据讨论题,一一从小组讨论到集体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分析推理的过程,从而灵活地解决题目。

 

2.练习二第5题。

星海小学二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人数分别是游泳32人,跳绳40人,踢足球25人。

(1)参加三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

问题

(1)只要指名回答正确就可。

问题

(2)采用一人提出问题,再指一人解答此问题。

教师对不合理的问题要及时介入阻止,对不确切的问题要及时帮助纠正。

 

4、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