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V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
初步设计阶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
提交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资质等级:
(综合甲级)
法定代表人:
陆增建
技术负责人:
刘文连
审定人:
龚宪伟
审核人:
秦勇光
项目负责人:
宋毅
报告编写人:
宋毅
提交日期:
年月日
概述
工程概况
线路路径
工作
勘察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遵循的技术标准
现场调查与收集资料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区域地质构造
地震
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与不良地质作用
地层岩性
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适宜的基础形式
沿线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
工程地质初步评价与建议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黎合江送变电工程线路工程位于浦北县张黄镇,长约,线路跨越的行政区域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
线路路径
线路从福山变构架向东面出线后转往东北方向走线,途经高山西面、清水洞东面、赤泥岭北面和东方农场长岭队附近之后,线路折往正北方向走线,经过芋地岭西、高栋岭后到达东方农场苏茅坪队附近并于此折向西北方向走线,往牛运湖方向前行约2.2km后到达碰油麻附近,在碰油麻附近线路再折往西北向,经东信塘南面、叶山、曲江南面和田垌后到达π接点,分别在原线路的塔和塔附近与原线路连接,新建线路全长约11.20km。
该方案在曲江南面跨越张黄江,全线除与原线连接用单回路塔外,其余均采用双回共塔架设,详细走向见图。
图线路路径走
2工作
勘察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调查了解沿线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用的发育状况及其危害性。
)调查了解沿线地层岩性及其分布特征,初步评价岩土的工程特性,提供重度等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和地基承载力,为杆塔基础型式的选择提供初步资料。
)调查了解沿线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腐蚀性,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调查了解沿线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情况,评价其对送电线路的影响。
)调查拟选方案路径的文物矿产情况,对拟选方案路径重要跨越地段及可能的崩塌、滑坡地段作判断和专门说明,为线路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选择与设计提供相关的岩土工程资料。
遵循的技术标准
)《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工程地质勘测技术规定》();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年版)》();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现场调查与收集资料
本次初设现场勘测外业工作于年月日~年月日进行。
为了充分收集已有资料,掌握工作区的基本地质背景,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收集了如下资料: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图)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图);
b)年出版的《广西通志·地震志》;
c)《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及其附图;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地质图、矿产图及水文地质图-“合浦幅、灵山幅”;
e)浦北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矿产资料;
f)浦北县文物管理所提供的文物古迹资料;
g)设计提供的本工程万的路径走向示意图;
3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区域地质构造
线路区域位于南华准地台、钦州残余地槽之六万大山隆起的南部,与博白拗陷的接合部位,处于大地构造的相对稳定地段。
工程区内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外围近场的主要活动性断裂为合浦~北流断裂带、防城~灵山断裂带与南丹~昆仑关断裂带:
)合浦~北流断裂带:
断裂带西南起于北部湾海中,往东北方向经合浦、博白、陆川、北流、容县。
而后可能延入广东,在广西境内长约公里。
断裂带由一组走向大致为北东°~°的断裂组成,分为东西两束:
东边一束称陆川-岑溪断裂带,多数倾向南东、倾角°~°,属硅镁层深断裂;西边一束称博白-梧州断裂带,多数倾向北西,倾角°左右,属硅铝层深断裂。
拟选的线路路径与西束主断裂的距离约。
)防城~灵山断裂带:
断裂西南始于越南的先安,经广西的防城、灵山至平南大安,由相互平行的一组断裂组成,呈舒缓波状延伸,长约350km。
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其中大于°居多,断裂右旋平移可达800m~1000m,破碎带或动力变质带宽数米至百余米,局部达2000m,带内构造透镜体,挤压揉皱、角砾岩、千糜岩、糜棱岩、硅化、片理化等构造现象发育。
断裂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及华里西期至燕山期花岗岩。
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和第四纪有明显活动,并表现出右旋剪切~引张的力学性质。
该断裂与拟选线路区距离大于,断裂活动对线路区域稳定无大的不利影响。
)南丹~昆仑关断裂带:
断裂西北起自黔桂边境,经南丹、都安、马山、昆仑关至横县莲塘,并延伸至搏白县龙潭一带,全长公里以上。
断裂带走向°~°。
西北段倾向北东,中段都安至马山一带,有多条平行断裂,组成宽数公里至公里的断裂带,多倾向北东,局部倾向南西。
东南段昆仑关一带主要倾向南西,倾角°~°。
断裂破碎带或动力变质带宽数米至百余米,以昆仑关一带最为显著,带内构造透镜体,挤压揉皱、角砾岩、千糜岩,糜棱岩、硅化、片理化等构造现象发育。
沿断裂带有小地震发生,最大震级级,属微弱全新活动断裂。
断裂带与拟选线路区距离大于50.0km,断裂活动对线路工程区域稳定无影响。
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地震
线路沿线处于桂东南强震地震构造区,据《广西通志·地震志》资料,受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影响,本区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地质条件和力学条件.历史上广西最大的级灵山大地震就发生在本区,但震中平山距拟选线路工程区域大于100km,地震波向南传播波及至张黄一带强度已减弱。
根据国家地震局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图),本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上限值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4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与不良地质作用
拟建沿线均属丘陵地貌。
山体呈垄状,山顶高程~之间,沟谷地段地面高程序为~,均属花岗岩建造。
地表植被发育,植物资源较丰富。
主要植物有岗松、桃金娘、铁芒箕、芒草等植物。
部分坡地已被开垦,种植人工林桉树林、龙眼木林等。
场址内沟谷地段已开垦为耕地,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
地层岩性
线路沿线地层自上而下为冲洪积层()、残坡积层()和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冲洪积层():
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夹粘土,黄褐色,可塑状,夹碎石、砾石,次棱角状,粒径~,含量~,成分为花岗岩碎屑及石英、长石。
厚度~,分布于场地沟谷地段。
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凝聚力~,内摩擦角φ°~°。
)残坡积层():
为含砂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黄褐色,褐红色,硬塑状,局部夹砾石、碎石、球状风化花岗岩孤石,次棱角~次圆状,粒径3mm~500mm,含量~,成分随母岩成分而变,为花岗岩风化堆积层。
广泛分布于斜坡表面,厚度0.50m~2.5m。
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凝聚力~,内摩擦角φ~°。
)志留系()泥质粉砂岩:
浅灰、褐黄色,部份青灰色,薄层中层状,常受铁质演染而带紫红色,泥质粉砂结构,岩石结构大部分被风化破坏,主要成份为石英粉砂,次为粘土物质。
岩石破碎,碎块多呈碎块状。
裂隙发育,裂面铁质渲染,层间夹薄层灰色泥页岩,岩心采取率极低。
稍硬,冲击难贯入,岩心碎块敲击声哑,一般用手可手断。
厚度一般~5.9M。
其承载力特征值~,凝聚力~,内摩擦角φ°~°。
)花岗岩在垂直方向的风化特征,可分全、强、中等、微四个风化带,由于受断层、裂隙和地下水的作用影响,常形成有球状风化、槽(囊)状风化和夹层状风化等现象,球状风化主要见于全、强风化带内。
)全风化花岗岩:
黄褐色,灰黄色,岩体呈碎屑状风化,母岩的结构已完全破坏,以疏松状岩石为主,夹少量岩块与碎石,局部夹球状风化。
除石英外,其余矿物均风化呈次生矿物,具有浸水缓慢崩解的特点。
厚度一般10.0m~20.0m。
其承载力特征值~,凝聚力~,内摩擦角φ°~°。
)强风化花岗岩:
母岩颜色大部分改变为黄色、黄褐色,原岩中长石大部分风化呈高岭土,由疏松至半疏松状岩石夹坚硬至半坚硬岩石组成,岩体完整性差,岩石多呈碎块状。
厚度变化较大,层厚0.5m~4.5m。
其承载力特征值~,
)中等风化花岗岩:
岩性较均一、岩体颜色与母岩颜色基本一致,仅沿裂面风化呈灰黄色或有锈色,强度较高,透水性小。
裂隙少量发育,岩体属中等较完整的块状岩石,厚度5.0m~10.0m,顶面埋深15m~25m。
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微风化花岗岩:
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中细粒结构,整体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质坚硬,敲击声脆。
顶面埋深20m~30m,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水文地质条件
线路沿线属于张黄江流域,线路区为丘陵地貌,地表水系发育,地表径流条件好,排泄顺畅,大部分沿坡面排至低洼沟渠,汇入河流中,部分通过土层及基岩中的裂隙入渗,补给地下水,局部低洼地段在雨季会有短时间的内涝。
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分布于低洼地段的粘性土土层中,来源于大气降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丘坡地段埋深一般大于5m;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沿线丘陵的基岩裂隙中,水量不大。
根据线路附近其他工程的资料,线路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线路沿线均为丘陵地貌,峰谷相对高差~,,未发现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路径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仅在沟谷地段有软土分布,由于线路杆塔多落在丘陵坡地上,软土对本线路工程影响不大。
适宜的基础形式
)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m的土质塔基及较破碎的岩质塔基宜采用台阶基础。
)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塔基以及全风化花岗岩塔基宜采用掏挖基础。
)个别落在沟谷或河流阶地上,软土层厚度较大的塔基可采用板式基础。
5沿线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
根据有关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现场踏勘调查,工程区内无可开采矿产资源。
线路区内未见风景名胜及压埋文物现象。
6工程地质初步评价与建议
)线路经过的地方均未发现暗滨、洞穴和坍塌等不良地质作用,且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主要活动性断裂带为合浦~北流、防城~灵山和南丹~昆仑关断裂带,距离线路较远,对拟建的线路工程几乎无影响,地层稳定性良好,地质构造稳定。
)线路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线路沿线地形地貌条件良好,无明显不良地质作用;
)线路沿线地区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根据有关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现场踏勘调查,工程区内无可开采矿产资源。
线路未跨越任风景名胜区;
)线路沿线适宜采用的基础型式有台阶基础、掏挖基础,局部软土分布地段可采用板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