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3866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docx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已完成1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C)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BCDE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CD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CDE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BCDE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措施有( ABC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BCE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CE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BDE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BDE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BCD  E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

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

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答案: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

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__A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A.《学记》  B.《中庸》

C.《论演说家的教育》D.《论语》

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__B_。

A.学科课程论B.实质教育论C.活动课程论D.现代课程论

3.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A__。

   A.1951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4.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_B__。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5.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A_原则的要求。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启发性D.巩固性

6.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B___。

A.快乐教学法  B.“掌握学习”教学法

C.“纲要信号教学法”D.导学式教学法

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__C__。

   A.皮亚杰    B.赞科夫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8.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_B__。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9.“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_A__。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

10.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_A_。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备课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是:

钻研教材、________和________。

12.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________和________。

13.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_______、________和法纪教育。

14.课的类型有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双基”教学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可互换)

12.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可互换)

13.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可互换)

14.单一课,综合课(可互换)

15.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可互换)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6.简述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

l教师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l教师的能力素养:

(1)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3)自我调控能力和创新能力。

17.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

18.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教学目的明确具体;第二、教学内容正确无误;第三、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第四、课的结构安排合理;第五、板书有序;第六、教学效果显著。

四论述题(共12分)

19.

(一)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首先是生产力制约教育:

(1)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

反过来,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二)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相互制约:

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表现在教育目的上;

(2)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力。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1)主要是通过培养具有一定的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某一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学校教育还可以通过在校师生向社会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制造社会舆论,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维护生产关系的作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知识细点

      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

(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

(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曰: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

”(启发)一词由此而来。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

    16.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

柏拉图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作是(《政治学》)。

    17、(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

    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爱弥儿》)。

    1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0、洛克提出(白板说)。

他主张(绅士)教育。

    2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他提出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2、《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观点,主张“做中学”。

    23、凯洛夫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

    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于(1998年)。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知识细点

1、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4、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5、 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6、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7、 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8、 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的。

9、 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

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

10、             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文化)。

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知识细点

1、 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 内发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美国的(格塞尔)。

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

3、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华生)的观点。

4、 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 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6、 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主要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

7、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8、 (格塞尔)提出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9、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0、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11、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          知识细点

1、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关。

2、 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3、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4、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5、 夸美纽斯主张造就(泛智)的人。

6、 蔡元培提出“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

7、 1924年,孙中山规定了“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儿童个性)的发展。

8、 日本把(个性发展)、(丰富的创造能力)列入21世纪的教育目的。

9、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          知识细点

1、 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在诸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

2、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