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5357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ppt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呈燎原之势!

欧洲联盟(27国,3个候选国:

克罗地亚、马其顿和土耳其);北美自由贸易区(3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国);非洲联盟(53国);东非共同体(5国);南美州国家联盟(12国,2个观察员国);东盟(10国);美洲自由贸易区(34国);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

东亚共同体?

教学目标,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和现状;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学会审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及其影响。

内容安排,

(一)定义

(二)形式(三)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

(一)定义,具有一定地缘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拟定共同的行动准则和协调一致的政策,甚至通过建立起各国政府(给予)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实行长期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盟(王志明,2002)。

(二)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一体化程度,低,高,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之间对全部或部分商品实行特别的关税优惠(可能包括部分商品完全免税的情况)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体化形式;1932年英国与大不列颠成员国建立的大英帝国特惠制;2005年11月,印度和智利签订的特惠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贸易的关税壁垒,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员国的商品征收关税。

两国之间:

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多国之间:

1)欧洲自由贸易区(1960年5月3日协议生效,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为创始国,冰岛、芬兰和列支敦士登陆续加入,英国、丹麦、葡萄牙、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先后退出)。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1月1日协议生效,15年建成)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签署协议,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自年开展建设以来,贸易发展势头迅猛。

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亿美元的目标。

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亿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亿美元的目标。

拥有亿人口、接近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东盟的开放性,领导人会议(101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103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6东亚峰会)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

此举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并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区域外汇储备库东亚共同体构想,原产地规则,出口国和原产地可能不一致。

目前,有两个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多边国际条约,即“京都公约”(1974)的三个附件以及正在协商拟定的WTO“原产地规则协议”。

实际运用的标准包含以下几类:

最后完成实体转换地标准、税号变更标准、制造和加工工序标准、增值标准以及列表标准。

(二)形式,关税同盟各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并对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

比卢荷同盟、欧共体(1968)、东非共同体。

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取消了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

经济同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还要求成员国制定并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完全经济一体化不仅包含经济同盟的全部特点,还要求各成员国统一所有重大的经济政策,并由其相应的机构(如统一的中央银行)执行共同的对外经济政策。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1950年代初,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六国签订两份罗马条约,一份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份关于欧洲原子能委员会;1958年1月1日,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成立欧共体;1968年,欧洲共同体实现了设置共同对外关税;1979年,欧洲共同体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1985年,签订了完成了内部市场的建设:

委员会提交给欧洲会议的白皮书;1992年2月7日,成员国签定关于成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月1日,形成欧洲统一大市场;1993年11月,德国最后一个批准马约,1994年1月1日,改称“欧洲联盟”;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投入流通,代替各成员国的货币;2007年12月13日,各国首脑签署里斯本条约,2009年11月3日捷克成为最后一个批准该条约的国家。

目前,欧盟扩大到27国,面积达到400万平方公里,人口增至4.5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

(三)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静态效果(JacobViner,1950)贸易创造效应产品来源地从资源耗费较高的本国生产者转向资源耗费较低的成员国生产者。

贸易转移效应产品来源地从资源耗费较低的非成员国生产者转向了资源耗费较高的成员国生产者。

预期NAFTA对贸易流量产生的影响(千美元),资料来源:

KarenmeraandOjah(1998);Gould(1998),注:

作者根据成立前的贸易额、进口需求弹性以及特定行业的关税减让幅度计算而得。

静态效果,贸易创造效应由于A、B之间免征关税,生产成本较低的B国可以向生产成本较高的A国出口更多的物品。

问题:

1)贸易创造对整个区域、整个世界的福利有何影响?

2)对A国的福利有何影响?

50的关税,¥1.5A国,B国¥1.0,零关税,贸易创造效应,数量,价格,SA,DA,$1.50,$1.00,100160200250,a,bcd,PA=PB(1+t),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有多大?

PB,思考:

如果A国是大国,福利效应有何不同?

贸易创造效应,数量,价格,SA,DA,$1.50,$1.00,100160200250,abcd,PA=PB(1+t),PB,?

e,思考:

A国的福利效应有可能降低吗?

为什么?

P*,由于A、B之间免征关税,出口国由资源消耗更低的非成员国C国转为资源消耗较多的成员国B国。

问题:

1)贸易转移对整个世界的福利有何影响?

2)对A国、B国的福利有何影响?

50的关税,¥1.5A国,B国¥1.2,零关税,C国¥1.0,贸易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数量,价格,SA,DA,$1.50,$1.20,100160200250,a,bcd,PA=Pc(1+t),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有多大?

哪些影响因素?

$1.00,e,PB,PC,贸易转移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A国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原先的关税率;伙伴国的价格与世界价格的接近程度;区域内的国家数目。

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效果,由于无需再设置政府官员来监督越过边境的伙伴国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可以带来管理成本的节约。

依靠集体谈判能力,获取更有利的贸易环境。

动态效果,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刺激投资;加强市场竞争,推动利益增长.,(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成功的必备条件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强;存在核心国;对经济一体化目标的执着追求,能够理性地看待国家主权问题;宗教、文化、社会制度、人权方面的差异不应过大,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太差;宽容、兼容并蓄;各国的政策延续性应较强;循序渐进:

从市场一体化起步,以内涵发展为基础,适度地进行外延扩张。

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功的原因:

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小;各成员国对内部市场的依赖性强;制度稳定性强;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总是从市场一体化入手。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

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缺乏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当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没能给各国带来足够的市场规模时,一些成员国就需要在共同体以外寻找出路,由此造成一体化组织内部凝聚力的减弱;发达国家市场的吸引力导致一体化成员国的离心倾向;部分国家的政局动荡,政策延续性差(如原东非共同体:

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

各成员国经济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一体化组织内部市场不断扩大和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一体化组织模式的选择要有助于各国经济的工业化。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优势:

发达国家可充分利用发展中成员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商品的销售市场,提高国家竞争力。

重新配置资源,将资本投向能够更有效率的地区和领域;发展中国家可获得较有保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同时在引进外资的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

相应地也创造了一系列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

顺便还可以获得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

思考题,1、日本首相鸠山认为,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应该包括16个国家,而中国希望以13个国家为基础构建东亚共同体。

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可取?

思考题,2、请对“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