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940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7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711课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

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

(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

(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

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

)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

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

请看33页“导入框”。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5分钟)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

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8.二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合作探究:

1.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

2.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

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小组分析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

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

3.引导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

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

精讲点拨:

1.学习商鞅变法,可以用下列图示去理解、分析,把握其内在联系。

2.本课出现了李冰与商鞅两个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来分析、评述。

他们超越不了历史的时代,他们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但都创造了丰功伟绩,以致流芳千古。

不能以当今时代的认识去苛求古人,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从这两课学习内容看,一是“春秋战国纷争”,一是“大变革时代”。

前者重政治史,后者是经济史,也含有政治史内容。

春秋、战国从社会形态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可以用表格对比起来更容易掌握。

春秋

战国

政治格局

大国争霸

七国争雄

改革变法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变法运动开展

社会主要矛盾

奴隶主与奴隶

地主与农民

人际关系

奴隶主占有奴隶

农民依附于地主

社会变革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生产工具

铁农具开始出现

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土地制度

土地属周王所有

地主占有土地

剥削方式

奴隶主占有奴隶劳动成果

地主对农民通过地租剥削

4.关于变法措施的作用,分析讲解时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

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

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达标检测:

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     B.选种       C.牛耕      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6.     和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7.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是闻名世界的    工程。

8.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        ,发展       ,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9.公元前    年,商鞅在    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家。

10.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

提高训练

11.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结果如何?

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知识梳理:

图说历史:

           

 

都江堰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

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

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0分钟

人物:

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

图1     图2

2.地点:

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

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

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

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你见过中医看病吗?

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

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

“神医扁鹊,起死回生”。

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

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

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2.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

3.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

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

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

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

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

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

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

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9.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已相当成熟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知识梳理:

选做题:

《离骚》里有许多名句,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生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可以多查一些《离骚》里的句子,并适当背诵一下,体会这些语句的优美和其中的含义。

图说历史:

屈原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战国末期楚国人。

屈原面对日益衰落的楚国,希望革新图强,重振楚国的往日雄风,但是却受到当权者的谗害,被楚王放逐。

后来由于楚国政治腐败,国都被秦国攻陷,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投入汨(mì)罗江自尽。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

(1)思想家老子

(2)百家争鸣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的表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主学习:

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各题:

15分钟

1.人物:

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

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图2图3

2.时间:

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合作探究:

1.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2..我们班同学名字或你周围亲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带“子”的?

3.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活动背景:

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

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

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

精讲点拨:

1.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1)政治主张:

核心是“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反对残暴的统治和任意刑杀。

(2)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

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

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5)地位: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

(1)思想家老子

①时代与称谓: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辩证法思想体现: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③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著作:

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

(2)百家争鸣

①时间:

“百家争鸣”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

②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特别是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

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来。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互相展开争论,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③内容:

所谓“百家争鸣”,是形容学派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

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达标训练:

一、巩固基础: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

A.《春秋》  B.《尚书》C.《论语》   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

A.《道德经》B.《孙子兵法》C.《韩非子》 D.《论语》

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

A.新兴地主的产生B.频繁的争霸战争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7.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8.下图是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他是(  )

A.庄子 B.孙武C.墨子   D.韩非

9.下列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  )

A.孔子的儒家学说B.老子的道家学说

C.墨子的墨家学说D.孙子的兵家学说

10.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深得人民拥护

B.墨子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深得世人支持

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主张

11.阅读自学课文,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百家

诸子

时期

主张

著作

儒家

孔子

孟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兵家

孙武

二、能力提升

12孔子的名言,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的三句名言的意思是什么?

(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

13.阅读图2孟子的名言,走访了解古代、现代有关史事,

讨论回答如下问题:

(1)如何理解这四句话的含义?

(2)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体现这种浩然正气的事例?

(3)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知识梳理: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晚期

《春秋》

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孙武

战国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图说历史: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第二单元教情学情分析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

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

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孙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

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  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841年  

 C.771年   D.公元前770年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③它上面铸有497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D.召集诸侯会盟

15.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走向统一  B.战争频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1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  )

①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

A.旧石器文化  B.青铜文化  C.新石器文化  D.铁器文化

19.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0.右图人物是(  )

A.屈原  B.李冰   C.扁鹊  D.韩非子

2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2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义   C.理   D.信

24.韩非子的思想是(  )

A.“兼爱”和“非攻”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