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392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docx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

(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

(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

⑵义不赂秦。

(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

(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焚烧/化成焦土)

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自取下策)

⑹未云何龙?

(出现云/出现龙)

⑺朝歌夜弦。

(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

(一天天/一月月)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乘辇车)

⑷朝歌夜弦。

(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

(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

⑶始速祸焉。

(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⑴其实百倍。

古:

它的实际情况。

今: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思厥先祖父。

古:

祖辈与父辈。

今:

父亲的父亲。

⑶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

可以凭借。

今:

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可谓智力孤危。

古:

智谋和力量。

今:

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

旧事,成例。

今:

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至于颠覆。

古: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今:

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后秦击赵者再。

古:

两次。

       

今:

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

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

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

可惜。

       

今:

怜悯。

四、虚词归纳

1、焉

⑴盘盘焉,囷囷焉。

(相当于“然”)

⑵风雨兴焉。

(“于之”)

⑶始速祸焉。

(语气词)

2、而

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表修饰)

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表转折)

⑶二败而三胜。

(表并列)

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表承接)

⑸骊山北构而西折。

(表承接)

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表转折)

⑺谁得而族灭也?

3、之

⑴破灭之道也。

(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主谓之间)

⑶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主谓之间)

⑷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主谓之间)

⑸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土地)

⑹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的)

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代秦国/代贿赂的各国)

⑻此言得之。

(指上面所说的道理)

⑼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的)

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代秦国/的)

⑾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往,去)

4、以

⑴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⑵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⑶以有尺寸之地。

(连词)

⑷举以予人。

(把)

⑸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⑹洎牧以谗诛。

(因为)

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

⑻苟以天下之大。

(凭借)

5、于

⑴其势弱于秦。

(比)

⑵以趋于亡。

(向)

⑶赵尝五战于秦。

(跟)

⑷齐人勿附于秦。

⑸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到)

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比)

五、一词多义

1、为

⑴以荆卿为计。

(作为)

⑵邯郸为郡。

(成为)

⑶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做)

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治理/被)

2、灭

⑴六国破灭。

(灭亡)

⑵薪不尽,火不灭。

(熄灭)

3、向

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以前)

⑵并力西向。

(介词,朝)

4、兵

⑴非兵不利。

(兵器)

⑵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

⑶斯用兵之效也。

(战争)

5、犹

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如同)

⑵良将犹在。

(还)

6、或

⑴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有人)

⑵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或许)

7、得

⑴大则得城。

(得到)

⑵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

⑶诚不得已。

(能够)

8、势

⑴有如此之势……(形势)

⑵其势弱于秦。

(势力)

9、始

⑴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起初)

⑵始速祸焉。

(才)

⑶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曾经)

⑷游于是乎始。

(开始)

10、终

⑴终继五国迁灭。

(终于)

⑵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始终)

⑶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

11、故

⑴故曰:

弊在赂秦也。

(所以)

⑵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

12、胜

⑴强弱胜负已判矣。

(胜利)

⑵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

13、暴

⑴暴霜露。

(暴露)

⑵暴秦之欲无厌。

(凶暴)

⑶虽有槁暴。

(同“曝”,晒干)

14、欲

⑴则秦之所大欲。

(想要)

⑵暴秦之欲无厌。

(欲望)

15、一

⑴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16、爱

⑴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

(喜爱)

⑵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惜)

17、族

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⑵士大夫之族。

(类)

⑶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家族)

18、缦

⑴廊腰缦回。

(像缦一样)

⑵缦立远视。

(同“曼”,久)

19、举

⑴举以予人。

(拿)

⑵函谷举。

(拔,攻占)

20、下

⑴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自取下策)

⑵是又在六国下矣。

(与“上”相对)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下)

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下)

21、极

⑴尽态极妍。

(达到顶点)

⑵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至,到)

22、使

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假使)

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让)

23、固

⑴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顽固)

⑵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本来)

24、事

⑴以地事秦。

(侍奉)

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事情)

 

25、亡

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丧失)

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

26、与

⑴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⑶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⑵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⑶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省略句

⑴举以予人。

⑵长桥(于)卧波,未云何龙?

3、状语后置

⑴赵尝五战于秦。

⑵其势弱于秦。

⑶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4、定语后置

⑴苟以天下之大。

5、宾语前置

⑴并力西向。

⑵秦人不暇自哀。

6、被动句

⑴函谷举。

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⑷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苏洵)

翻译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

有人说:

“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

”回答说:

“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

所以说:

‘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

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

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土地。

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

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有一夜好眠。

待起床一看四周境况,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

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

所以还没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经决定了。

六国落到灭亡地步,按理本来就应当这样。

古人说:

“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这话说得在理。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

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

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

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

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

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

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

况且燕赵正处在秦国灭亡别国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

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

可悲啊!

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优势。

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阿房宫赋(杜牧)

翻译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

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

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

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

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

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

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

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

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

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

(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

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

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

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

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

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

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

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

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

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

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

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

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

(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

(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

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

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

可叹呀!

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

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

(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