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389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docx

项羽本纪刺客列传

项羽本纪

一.正字正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lù)

(2)狱掾(yuàn)

(3)力能扛鼎(gāng)(4)时不利兮骓不逝(zhuī)

(5)田父绐曰“左”(dài)(6)项王瞋目而叱之(chēn)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ì)(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

(9)乃自刎而死(wěn)(10)舜目盖重瞳子(tóng)

(11)自矜功伐(jīn)(12)岂不谬哉(miù)

二.通假字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繇,同“徭”

2、乃持项王头视鲁       视,同“示”,出示,展示

3、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寤,同“悟”

4、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埶,同“势”

1.老弱罢转漕罢-疲,疲困

3.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伏-服,佩服

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罢”通“疲”,疲惫)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匈匈”通“汹汹”,动荡不安)

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被”通“披”,穿上,披上)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对)

三.古今异义词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宾客:

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子弟:

指当地的土著丁壮

2、才气过人  才气:

才情气势       今义:

才华

5、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经营:

统一、治理     今义:

筹划管理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才能勇气)

2.会稽守通谓梁曰:

“江西皆反。

”(长江西岸)

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山东:

山的东面。

今义:

山东省。

1、汉王笑谢曰:

“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古义:

拒绝;今义:

感谢)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古义:

土地方圆;今义:

某一区域。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古义:

近臣;今义:

表示概数或者方位)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古义:

重金收买,悬赏;今义:

购买)

四.基本实词、虚词

(一)

1、又不肯竟学     (完整地,彻底地)

2、项梁尝有栎阳逮             (有罪相连及)

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

暗中;部勒:

部署,约束)

5、力能扛鼎                   (举起)

6、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虽:

即使;惮:

害怕)

7、皆沉船,破釜甑         (釜:

锅;甑(zèng):

做饭用的一种瓦器)

8、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壁:

壁垒,营垒;纵兵:

出动军队)

9、九战,绝其甬道             (九:

多次;绝:

断)

10、项王军壁垓下                  (壁:

筑起营垒)

11、田父绐曰“左”                  (绐:

欺骗)

12、辟易数里        (退避)

1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即使,纵使)

14、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遭受)

15、乌江亭长舣船待                (使船靠岸)

16、马童面之                       (背向)

17、舜目盖重瞳子         (语气词,表推测)

18、及羽背关怀楚                   (放弃)

19、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矜:

夸耀;奋:

施展)

(二)

1、数

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责备)

天下匈匈数岁者(几)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

2、亡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灭亡)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丢失)

3、制

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

4、举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占,攻取)

戍卒叫,函谷举(攻取)

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

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发动)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端起)

举身赴清池。

(投)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

举世皆浊我独清。

(全)

5、壁

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壁垒)

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陡峭的山崖)

6、发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

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

成语:

引而不发(射箭)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

先发制人(开始行动)

发号施令(发布)

7、莫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没有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能)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不要)

8、独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仅仅,只是,唯独)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表反问)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只,仅)

9、之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的)

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独立性)

10、乃

汉军乃觉之(才)

左,乃陷大泽中(于是)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才,仅仅)

11、徒

徒以吾两人耳,(只是,仅仅)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白白地)

12、以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用来)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用/凭借)

梁以此奇籍             (因为)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来)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率领)

汉军至,无以渡          (用来……的方法)

不忍杀之,以赐公(把)

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用)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凭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把)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因为)

13、足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值得)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足够)

14、下

下梁地(往西走)

闻之皆争下项王。

(依附)

五.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向东边,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2、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向东进攻,名词作动词)

3、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灭族,名词作动词)

4、使公及桓楚将。

将,名-动,率领

5、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挖坑活埋,名词作动词)

6、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向西进军,名词作动词)

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下,名-动,归顺

8、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修筑营垒,名词作动词)

9.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眼泪,动词作名词)

10、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

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动,往东走

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身,名-动,亲身参加

1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称王,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4、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险要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使动用法

1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受苦,使动用法)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动,使……称王

1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使……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

18、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对……生气发怒,动词意动用法)

19、梁以此奇籍。

奇,意动,认为……奇

20、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对……感到痛苦,对…疲惫不堪,动词用法意动用法)

21、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认为……是对的,形容词意动用法)

22、皆沉船,破釜甑   (使……下沉;使……破)◆意动用法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楚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

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

◆被动句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后则为人所制。

项王闻龙且军破。

◆倒装句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定语后置)

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定语后置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定语后置

谕以所为起大事。

(介宾后置句)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定语后置)

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状语后置)

两人尝有德于项梁(状语后置)

◆省略句

慎勿与战。

淮阴侯与战。

(此马)不忍杀之,以赐公。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

七.句子翻译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译文:

每当吴中有大徭役和丧事,项梁常为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个人的才能。

2、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译文:

项羽就统率全军渡河,都沉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携带三天的干粮,用来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

3、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

项王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军把他包围了好几层。

夜里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着楚地的歌曲,项王就大惊道:

“汉军已经全部得到楚国的土地了吗?

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文:

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

况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人返回,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使我称王,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

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心中难道不惭愧吗?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金、封邑万户来悬赏我的人头,我替你积这份功德。

6、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文:

自己夸耀功劳,施展个人的聪明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能用武力征讨来治理天下,五年后终于使自己的国家灭亡,自己死在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大错啊!

7、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文:

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里感到愧疚吗?

8、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文:

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9、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译文:

江东虽小,但是地域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这也足够称王了。

10、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

即使是吴地中部的子弟,都已经畏惧项籍了。

11、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译文:

几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缘故。

12、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译文:

谨慎地防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

13、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

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八.成语

1、力能扛鼎:

力气大得能用手举起鼎来,形容力气很大。

2、破釜沉舟: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3、作壁上观:

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

4、四面楚歌:

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5、一以当十:

当:

相当。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6、先发制人:

先下手争取主动,可以制服对手。

7、短兵相接:

指作战时近距离搏斗。

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刺客列传

一.正字正音

淬(cuì)怜(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搭(zhèn)拊(fǔ)

樊於(wū)期   夏无且(jū)

二.通假字

1.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

2.荆轲嘿而逃去(“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3.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

4.旷日弥久,心惛然(“惛”通“昏”,糊涂)

5.其意不厌(“厌”通“咽”满足)

6.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从”同“纵”合纵策政)

7.使悉反诸侯侵地(“反”通“返”)

8.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9.右手揕其匈(“匈”通“胸”)

10.樊於期偏袒扼捥(“捥”同“腕”,手腕)

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腐”同“拊”)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通“预”)

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诀别)

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15.而秦舞阳奉地图柙(“柙”同“匣”)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18.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通“掷”,投掷)

19.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溢”同“镒”,古代的计量单位)

2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通“佣”,被雇佣的人)

21.举筑朴高皇帝(“朴”通“扑”,击)

22.而秦舞阳奉地图柙(“奉”同“捧”,捧着)

23.燕王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庭)

三.古今异义词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

古义:

提心吊胆。

今义:

因失望而痛心。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古义:

困窘,走投无路。

今义:

贫穷困难。

3.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古义:

行走/作为。

今义:

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

4.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古义:

没有才能。

今义:

不象。

6.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

宽容。

今义:

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7.家丈人召使前击筑

古义:

主人。

今义:

岳父。

8.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古义:

放在心上。

今义:

注意,小心。

9.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10.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古义:

第二年。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11.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古义:

消除借口。

今义:

为防止泄密而害死知情者

12.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礼品。

今义:

货币。

13.则秦王未可亲也

古义:

亲近。

今义:

亲爱。

1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

偏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5.诸郎中执兵

古义:

宫廷的侍卫。

今义:

称中医医生。

四.基本实词、虚词

(一)

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

告知。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

及,到。

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

报复。

4.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先:

祖先。

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

小路。

6.乃造焉。

(造:

拜访。

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

退。

)(跪:

两膝着地。

)(蔽:

拂拭。

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

满足。

9.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

离开。

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

听任,听凭。

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

侵占。

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

对待。

1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

握。

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

喜欢。

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

结交。

17.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以:

因为。

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

打开。

穷:

尽。

见:

同“现”。

19.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

紧,此指剑插得紧。

20.自知事不就。

(就:

完成,达到。

21.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举:

全部,所有。

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诣:

到……去。

23.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

信物。

24.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则:

如果。

因:

趁机。

25.唯荆卿留意焉。

(唯:

希望。

2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

没有。

(二)

1.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深刻)

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2.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

假令仆伏法受诛(假如)

汉人未可假大兵全(给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3.遗

厚遗秦王宠臣(wei赠送)

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4.教

乃今得闻教(指教)

曲罢曾教善才服(使,让)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名,教化)

5.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身)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归还)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副词,仍然)

一樽还酹江月(副词,还是)

6.私

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私利)

乃遂私见樊于期(副词,私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

项王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活动)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

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

8.图

请入图之(谋划)

图穷而匕首见(地图)

不图子自归(料到)

9.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解除)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缓解宽释)

胡虏益解(同懈,松懈)

10.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同震,害怕,恐惧)

祸必不振已(挽救)

威振四海(同震,震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同赈赈济)

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动)

11.擅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

独揽,掌握)

擅巴汉之饶(擅:

拥有,据有)

12.奉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同“捧”,捧着)

轲既取图奉之(献上)

13.兵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士兵)

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郡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兵器)

14.顾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

顾野有麦场(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

15.固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方)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坚决)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

16.虽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虽:

虽然。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虽:

即使。

)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虽然:

即使这样

17.之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之:

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之: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之:

结构助词,的。

使使往之主人。

(之:

用作动词,到。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18.因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因:

趁机)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

于是)

19.坐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治罪,办罪。

一坐称善。

(同:

“座”。

五.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做人质)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率领)

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安排住宿)

盖聂怒而目之(名词用作动词,瞪眼逼视)

於期乃前曰(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荆轲和而歌于市中(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服,带白帽子)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宋子传客之(名词用作动词,用客礼招待)

天雨粟(名词用作动词,下雨,落下,降下)

秦王闻之,乃朝服,设九宾(名词用作动词,穿上朝服)

使击筑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2.名词作状语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在北面)

南有泾渭之沃(在南面)

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在右面,在左面)

怒发上冲冠(向上)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函:

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装。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箕: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天天)

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

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名词用作状语,向南,向北)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发尽上指冠(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精兵东保于辽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膝行流涕(名词用作状语,用膝盖)

彼秦大将擅长于外而内有乱(名词用作状语,在国内)

太子日造门下(名词用作状语,天天)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南)

3.意动用法

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怪,觉得奇怪。

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迟,嫌迟,)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把……作为心头大患)

4.使动用法

太子丹受而舍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住下来)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闻)

稍益近之(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

其先乃齐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先人)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

3、知其非庸人也

4、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5、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6、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7、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二、省略句

1、窥(之)以重利

2、然后(荆轲)许诺

3、取之(以)百金

4、从者以其主

5、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6、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

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8、欲与(之)俱(往)

9、待吾客与(之)俱(往)

10、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治行

11、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12、使(之)得毕使于前

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三、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四、状语后置句

1、荆轲游于邯郸

2、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3、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

4、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5、匿作于宋之

6、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

7、常痛于骨髓

8、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9、嘉王先言于秦王

10、燕王拜送于庭

11、使得毕使于前

12、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

五、定语后置句

1、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连结一人之后交

6、复为羽声忼慨

六、宾语前置句

1、何太子之遣?

2、窥以重利。

3、光窃不自外

七、主谓倒装句

1、甚矣吾不知人也!

七.句子翻译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