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064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编写人:

王波使用人:

学习内容

课本第40页,及练习八第1--4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重点是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导学流程

小提示及

学习笔记

【独立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根据实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比的意义:

3:

2=

()()()()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4.5:

2.710:

6

3、上面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

2.7=10:

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合作互助学习】

1、自学课本第40页,思考:

(1)图中三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

它们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广场上国旗的比值;

操场上国旗的比值:

教室里国旗的比值:

根据所求出的比值,发现图中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这两个比的比值()。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比用“=”连接,写成一个等式,即2.4:

1.6=():

40或

=

(2)什么叫做比例?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

(3)三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举例说明比例的两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引导学习】

1、小组内合作探究上面的内容。

2、班内交流展示。

(1)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

 

(3)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评价提升学习】

一、完成第40页“做一做”。

1.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2.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二、课堂检测

1、用1、2、3、6可组成多少个比例?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

和8:

616:

4和72:

18

 

三、课堂练习

完成第43页练习八1-3题。

四、总结梳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1)什么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

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若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提示: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第2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编写人:

王波使用人:

学习内容

课本第41页例1,第41页做一做。

及练习八第5、6、7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

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导学流程

小提示及

学习笔

【独立自主学习】

1、说说什么是比例?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7∶4和5∶380∶2和200∶5

 

【合作互助学习】

投影第41页例1,学生自学课本第41页内容。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例如:

2.4:

1.6=60:

40(标出内项和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

2.4×40○1.6×60

我发现:

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

3、归纳总结: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

做()。

【展示引导学习】

1、班内展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2、完成41页做一做。

3、小结: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两个外项的积是否()两个内项的积,如果相等,则能组成();如果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评价提升学习】

1、填空。

(1)12:

9比值是(),

的比值是(),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为()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

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3)根据1.2×4=0.6×8,可以写成比例

=

(4)

a=

b,则b:

a=():

()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0.9:

1.2和8:

6

(2)

:

和6:

5

 

3、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

,一个内项是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5、完成数学书练习八4-7题

本节课我的收获:

第3时解比例

编写人:

王波使用人:

学习内容

课本第42页例2和例3,第42页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解比例。

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导学流程

小提示及

学习笔

【独立自主学习】

1、解下列方程.

χ=

×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  )。

【合作互助学习】

学生自学课本第42内容。

(1)理解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

(2)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    )两内项320与1的积。

(填等或不等)。

(3)列式解答:

解:

 

【展示引导学习】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例3。

3、小结:

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的,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含有未知项的比例也是方程. ()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

(3)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  )

2、解比例

0.8:

x=

:

0.25

=

 

:

=

:

x

=2:

5

 

3、根据4×15=5×12填一填。

=

=

=

=

4、根据题意,先写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

(1)8与x的比等于4与32的比。

(2)

与y的比值就是0.25∶4的比值。

本节课我的收获

第4课时比例及比例基本性质综合练习课

编写人:

王波使用人:

练习内容

课本第44页第8-15题

练习目标

1熟练掌握比例及其性质的概念。

2掌握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判断方法有三个求比值、化简比、比例基本性质。

3会利用比例解决基本问题。

练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

小提示及

学习笔记

【复习巩固】

1、什么叫做比例?

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2、什么叫做解比例?

怎样解比例?

 

3、27:

()=45÷30=()÷20=()﹪

4、比的后项是1.5,比值是4,比的前项是()。

5、判断:

能否组成比例。

()

【自主学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4页8、9、10题,

2.教材第44页第11题。

汽车厂按1:

20的比生产了一批汽车模型。

表示谁与谁的比是1:

20?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4页12和13题。

【展示提升练习】

1、填空

(1)、从事18的因数里选出4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分别是()和()。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另一个内项是()。

2、选择

(1)、根据6A=7B写成下面三个比例,不正确的是()

A、6:

7=B:

AB、7:

A=6:

BC、A:

7=6:

BD、A:

B=7:

6

3

2

(2)甲:

乙=

,那么()。

A、乙是甲的B、甲是乙的确1·5倍

1

6

C、甲是乙的D、甲是乙的确6倍

(3)、如果两个圆的半径比是3:

4,那么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A、6:

8B、3:

4C、9:

16D、4:

3

3.解比例。

X:

=20:

X=1:

3.6

 

25%:

X=

2

=

 

X=

1

X=20:

120

 

4.解决问题

某手机超市门口放着一个按20:

1的比例制作的手机模型。

(1)已知手机模型的高度是160厘米,手机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2)已知手机的实际长度是10厘米,制作的手机模型长多少厘米?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吗?

为什么?

 

第5时成正比例的量

编写人:

王波使用人:

学习内容

课本第45页例1,第46内容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导学流程

小提示及

学习笔

【前置性学习】

根据要求写出下面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3)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小结:

我知道像路程和时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总价和数量等,这样两种有关系的量称作(    )。

【合作互助学习】

1、自学课本第45页例1。

(1)观察主题图完成表格

数量/支

1

2

3

4

5

6

7

8

......

总价/元

0.5

......

(2)我发现:

=

=

=……=0.5()一定

也就是总价与数量的()一定。

(3)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   ),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   )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成(  )关系。

(4)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一定)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为:

 

=k()

【展示引导学习】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第46页根据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5.0)和(12,6.0)所在的点描出来,并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我还能发现()。

(3)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7支铅笔总价是(),20元能买()支铅笔。

(4)小明买的铅笔的数量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倍。

思考: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评价提升学习】

 1、判断下面各题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

     (   )

(2)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   )

(3)如果3X=8y,那么y与x成正比例。

 (   )

(4)一个加数不变,和与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

(   )

2、大米的重量和总价如下表:

重量x

(千克)

1

2

3

4

5

6

......

总价y(元)

9.5

19

28.5

38

47.5

57

......

(1)表中有_____和_____两种相关联的量。

(2)比值实际上表示_______,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关系式为:

__________

(3)结论:

大米的_______一定,______和________成正比例。

3、完成课本第46页做一做

本节课我的收获:

第6时成反比例的量

编写人:

王波使用人:

学习内容

课本第47页例1,第48页内容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

3、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

找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变化规律。

导学流程

小提示及

学习笔

【独立自主学习】

1、判断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合作互助学习】

1、自学例1后完成下面的题

知识点一:

反比例的意义

(1)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完成表格。

杯子的底面积/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体积/

(2)观察上表,探究大杯子里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规律

a、杯子的底面积是10平方米,水面的高度是30米;杯子的底面积是15平方米,水的高度是20米;说明水的高度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变化而(),它们是()的量。

b、从左往右观察表中数据,发现:

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从右往左观察表中数据,发现:

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

C、水的高度x杯子的底面积=水的体积()(填一定或不一定)

(3)像上面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这两种量就叫做(),它们的关系叫做().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为:

()x()=k()

【展示引导学习】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评价提升学习】

1、判断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

()

(2)王芳做完10道题,做完的和没做完的题成反比例。

()

(3)小美从学校走到家,走路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

()

(4)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

2、填空。

(1)已知a和b成正比例。

a

1.5

3

b

4.5

0.15

(2)已知a和b成反比例

a

0.2

10

b

0.25

9

 

3.2

3、完成课本第48页做一做。

本节课我的收获:

第7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练习课)

编写人:

王波使用人:

练习内容

课本第49、50、51、52页练习九习题

练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练习重难点

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导学流程

小提示及

学习笔记

【复习巩固】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

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

4.中国儿童报的订数和钱数。

()

【展示引导学习】

先完成表格,再回答问题。

表一:

路程/千米

40

时间/时

1

2

4

5

8

表二

速度/每时行多少千米

120

时间/时

3

4

6

9

12

(1)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2)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3)通过上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写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例

反比例

 

【展示提升练习】

一、判断

1.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 )

2.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 )

3.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 )

4.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 )

5.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

7.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 )

8.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例。

()

二、选择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 ),成反比例关系是( )。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三、解比例

四、思考。

如果Y=8X,X和Y成( )比例,则X∶Y=( )∶( )

如果Y=

,X和Y成( )比例。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九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