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976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

《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环境监测与管理.docx

7环境监测与管理

7环境监测与管理

7.1环境监测

7.1.1监测目的

为做好工程地区环境保护工作,验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预防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计划,有必要开展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工作。

同时实施环境监测,可为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7.1.2监测站点布设原则

(1)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

监测工作的范围、对象和重点应结合工程施工和运行特点,全面反映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影响。

(2)针对性原则

根据环境现状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的需要,选择影响显著、对区域或流域环境影响起控制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合理选择监测点和监测项目,力求做到监测方案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3)经济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规范,监测项目、频次、时段和方法以满足本监测系统主要任务为前提,尽量利用现有监测机构成果,新建站点的设置要可操作性强,力求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完整的环境监测数据。

7.1.3水环境监测

1施工期废水监测

(1)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及布点原则,在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末端设置监测断面。

结合污染源分析,本工程没有砂石骨料废水,机械维修和汽车保养站废水量较少,处理工艺简单,出水水质较稳定,因此,仅对混凝土废水施工量大的坝址、厂房和3#隧洞工区,共设置3个监测点。

同时,由于考虑到生活污水采取化粪池与旱厕沤集用于当地农灌或林灌,所以不设置废水监测。

(2)监测技术要求

水样采集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执行,样品分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选配方法执行。

根据施工废(污)水污染特性确定的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时段及频率见表7-1。

施工期生产废水监测技术要求表

表7-1

对象

监测点位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及时间

生产废水

坝址、厂房、3#隧洞工区混凝土废水滤池进、出口

SS、pH、废水流量

施工高峰年每季度选取生产废水正常排放时间监测一次

2地表水监测

(1)施工期

为了解工程建设对工程河段水质的影响,在水电站坝址上游、厂房下游35m以及各支沟取水点分别布置监测断面。

水样采集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执行,样品分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选配方法执行,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时段及频率见表7-2。

(2)运行期

为了解电站运行后,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对水电站库区和坝址下游进行水质监测,监测技术要求见表7-2。

地表水水质监测技术要求一览表

表7-2

时间

监测断面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及时间

施工期

电站闸坝上游、厂房下游35m

水温、SS、DO、CODcr、BOD5、大肠菌群等

施工期每年1、7月各监测一次,连续3天,采样2次,取混合样

各支沟取水点

运行期

库尾、库中、坝前、减水河段(中部)、厂房尾水下游100m

水温、SS、pH、DO、CODcr、BOD5、大肠菌群等

初期蓄水期和运行期第二年1、7月各监测一次,连续3天,采样2次,取混合样

7.1.4大气及声环境监测

(1)监测点位布设

为监控工程施工对大气及声环境敏感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期大气及噪声的监测点位布设见表7-3。

(2)监测技术要求

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的方法执行。

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时段及频率见表7-3。

大气及声环境监测技术要求表

表7-3

序号

监测要素

监测因子

监测点位

监测频率

1

大气

TSP、NO2

爆破区、上孟乡政府人口集中区、厂房工区附近的木尼达寨居民、各施工工区

施工期每年冬季和夏季各监测1次,每次连续监测5天,监测日均值

2

噪声

等效A声级、统计噪声级(L10、L50、L90)

混凝土拌和系统、工程爆破区上孟乡政府人口集中区、厂房工区附近的木尼达寨居民、各施工工区

施工期每季度进行监测,每季昼间和夜间各监测1次,每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时段(8:

00~10:

00、

14:

00~16:

00、22:

00~24:

00)

7.1.5生态环境监测

1陆生生态环境监测

对工程建设影响区,主要是永久工程占地区和临时工程的植被情况进行调查监测。

(1)调查范围

陆生生态环境调查范围包括电站征占地范围及工程影响范围。

(2)调查时段

陆生生态调查安排在工程开工前、施工高峰期、完建后第一年和工程运行后的第五年,共进行4次调查监测,调查时间尽量在春季的1~2月和初秋季节的9~10月。

工程开工前的陆生生态调查成果作为生态环境的本底资料,施工高峰期的调查反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时的情况,工程完建后第一年的调查反映新的生态体系建立初期的情况,工程运行后第五年的调查反映趋于稳定的新生态环境情况。

(3)调查内容

包括乔、灌、草的种类,优势种、成活率、覆盖度等具有代表性、比较直观、易于调查的指标以及水鸟的种类、数量、分布等。

2水生生态环境监测

木尼水电站建设对该水域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及时发现因工程兴建而引起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及发展趋势,掌握工程兴建前后相关河段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规律,预测不良趋势并及时发布警报,应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

该监测由业主委托相关单位实施。

(1)监测范围

监测点的设置应包括本工程影响水域。

(2)监测时段

水库施工期第一年、第三年、运行后的第二年和第四年各做一次监测调查,共监测4次,调查时段为每年4~9月。

(3)监测内容

鱼类调查监测内容包括:

鱼类区系、种群、数量、优势种、产卵场、索饵场及其分布;珍稀、特有鱼类和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及其分布。

水生生物调查监测内容包括: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

(4)调查方法

调查监测方法按按《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96)和《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规范》的规定执行7-4。

 

水生生物监测内容明细表

表7-4

时期

监测时段

监测内容

具体开展工作

施工期

第一年4~9月1次、

第三年4~9月1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监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

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分布及三场分布情况

运行期

第二年4~9月1次、第四年4~9月1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监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

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鱼类种类、数量及三场分布情况

7.1.6水土保持监测

根据《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木尼水电站水土保持措施变更报告》内容,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未做调整,仍采用原水保批复报告内容:

(1)监测目的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工程开挖、施工占地、工程弃渣等,为了解工程区新增水土流失规律、流失强度及程度,对工程区实施水土保持监测是必须的,而且通过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收集工程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与新增水土流失的关系,掌握新增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规律。

第二、通过分析新增水土流失类型、形式、强度,调整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以避免因措施标准不当而造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通过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监测,了解各项措施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成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对本底、斑块的调查,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区域生态景观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监测点位及内容

1)监测点位

根据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弃渣场是最大的水土流失潜在场所,结合各施工区地形、地貌特点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监测点位选择渣场、施工公路开挖边坡。

2)监测内容

渣场:

重点监测重力侵蚀、坡面流失和堆渣体的稳定性;

施工公路开挖边坡:

重点监测坡面流失。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

重点监测保土、保水效益、植被覆盖度情况。

施工区:

沉砂凼清淤量调查。

(3)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1)重力侵蚀监测

施工建设期对渣场进行比例尺为1:

100的地形测量,计算雨季前后渣场的体积差,确定渣体的坍塌及流失量;

2)坡面流失监测

采用沟槽法进行雨季后坡面流失量监测。

在右岸施工区和渣场坡脚设置截流槽,槽的末端修建截流池(沉砂凼),雨季结束后测量池内的泥沙量。

(4)水土流失主要因子监测

监测因子:

降雨、植被、覆盖度、地面组成物及其结构。

监测方法:

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

监测时段:

与水土流失监测时间对应。

(5)水土保持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段:

建设期与完建后5年内每年进行一次。

监测布点:

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工程涉及的村组、水文泥沙观测站等。

因子:

植被覆盖度、保土效益、保水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

方法:

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为主。

(6)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报告,包括图表、监测方法、监测结果评价等。

监测报告报当地水保主管部门及业主和设计单位,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监测机构

水土保持监测应以合同形式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承担。

7.1.7人群健康监测

施工高峰年对施工员进行抽样检疫1次,检疫人数取施工区总人数的10%。

施工期每季度对施工人员发病及就医情况做统计分析,及时发现传染病流行隐患与征兆。

7.2施工期环境监理

7.2.1监理目的

施工期,应根据环境保护设计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及时处理和解决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

7.2.2监理内容

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监督承包商落实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有关环保条款。

主要职责为:

(1)编制环境监理计划,拟定环境监理项目和内容;

(2)对承包商进行环境保护监理,防止施工作业违反环保设计有关规定和要求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及时处理和解决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

(4)全面检查施工单位负责的渣场、施工迹地的处理、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边坡稳定、迹地复垦、绿化率等;

(5)监督和检查环境监测方案的实施,审核有关环境报表,根据水质、大气、噪声等监测结果,对电站施工及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尽量减少工程施工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6)在日常工作中作好监理记录及监理报告,参与竣工验收。

7.2.3监理工作制度

(1)工作记录制度

环境监理工程师根据工作情况作出工作记录(监理日记),重点描述现场环境保护工作的巡视检查情况,指出存在的环境问题,问题发生的责任单位,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及处理结果。

(2)监理报告制度

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编写环境监理工程师的月报、季度报告、半年报告、年度监理报告以及承包商的环境月报,报建设单位环境管理办公室。

(3)函件往来制度

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问题,应下发环境问题通知单,通知承包商及时纠正或处理。

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某些方面的规定或要求,一定要通过书面的形式通知对方,有时因情况紧急需口头通知,随后必须以书面函件形式予以确认。

(4)环境例会制度和会议纪要签发制度

每月召开一次环保会议。

在环境例会期间,承包商对本合同段本月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监理工程师对该月各标段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评议,会后编写会议纪要并发给与会各方,督促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重大环境污染及环境影响事故发生后,由环境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环保事故的调查,会同建设单位、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共同研究处理方案,下发给承包商实施。

7.2.4监理单位

环境监理由工程建设单位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中招标确定。

7.3环境管理

7.3.1目的

保证工程各项环保措施的顺利落实,使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以减缓,并保证工程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顺利进行,以保持工程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7.3.2环境管理任务

本工程环境管理任务是组织落实、管理和监督工程环境保护工作。

(1)施工期环境管理

1)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任务

建设单位在建设期将负责从施工开始至竣工验收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制定建设期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和管理办法;

负责招标文件和承包项目合同环保条款的编审;

制定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计划;

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经费的审核和安排;

监督承包商的环保措施执行情况;

组织实施建设单位负责的环保工作、工作措施和监测工作;

同环保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处理本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及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编写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报告及上报月、季、年报表;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2)承包商的环境管理任务

承包商负责本企业和所从事的建设生产活动中环境保护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

检查环保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及运行、检测情况,处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核算年度环保经费的使用情况;

报告承包合同中环保条款执行情况。

(2)运行期环境管理

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落实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木尼水电站环境管理办法和制度;

3)负责落实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监督和管理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对工程的影响,并向有关部门反应,督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

5)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要求。

7.3.3环境管理机构

(1)机构设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和《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部分》(电力工业部1996年第九号令)的有关规定,本工程应设置环境管理机构,以完成工程环境管理任务。

结合工程环境特点,本工程环境管理机构为电站环境管理保护办公室,由建设单位组建,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地方及行业环保部门的领导。

(2)人员编制

根据工程环境管理任务,电站施工期和运行期环保办公室分别由1名专职环保人员和1名水保管理人员组成。

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人员可为兼职人员,负责协调和处理施工期的环境保护问题。

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机构可设专职人员,负责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日常事务,处理与工程相关的环境问题。

7.4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评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需开展后评价的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二是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责成的,主要针对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环境保护措施或是对环境的影响发生较大变化等情况,包括环境影响大、建设地点敏感、有争议、有较大潜在影响或是有重大事故、有风险事件发生的项目。

 

8环境风险评价

8.1评价目的

本章主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存在危险的环节、认识可能发生的危险程度、分析预测事故后果,从而有针对地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其危害。

8.2风险源识别

水电站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非污染生态影响,其运行期基本无“三废”排放,相应环境风险主要为外源风险,本工程的施工与运行主要是增加风险发生概率或加剧风险危害。

根据本工程施工及运行特点、周围环境特点以及工程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源包括生态风险、地质灾害风险、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和森林火灾风险等。

风险源识别结果分析结果见表8-1。

风险评价因子识别结果分析表

表8-1

风险类型

子项

产生方式和危害途径

后果与严重性

生态风险

生物多样性

水文情势的改变使得栖息地环境减小

生物量减少,物种消失,影响生态环境

生物入侵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鱼类增殖放流

物种演变,破坏已有稳定的生态系统

地质灾害

风险

库岸稳定

库岸失稳引起崩塌现象

电站运行安全,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

强烈度的地震

突发性事故

污废水处理事故排放

施工期污水处理设施不能运行,污水直接进入河道,运行期油泄漏,产生水体污染事故

影响河流水质,破坏水生生境

森林火灾风险

火灾

施工人员在林区用火发生火灾

破坏植被与公共财产

8.3源项分析评价

8.3.1生态风险评价

(1)生物多样性

本工程电站运行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闸坝址阻隔和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生态风险分析主要分析在事故状态即短期内没有下泄流量的情况下,对减水河段水生生物的影响。

本工程为梯级电站,下游与已建成的绿叶水电站回水衔接,电站正常发电时下游无减脱水河段,非汛期电站随上下游梯级同步调峰,蓄水时如果完全关闭闸门,则下游不会形成减脱水河段。

因此,在事故和最不利状态下,不会造成工程河段鱼类物种的消失。

(2)生物入侵

本工程在对鱼类和植被采取相应恢复措施时,均选择本区域原有并适生的树种及草种,人工放流的鱼苗为孟屯河流域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子一代。

因此,若严格按照本报告所拟定的措施和提出的要求进行,不存在当地物种演变及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8.3.2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主要是针对由于工程建设可能引起、诱发的库岸稳定、水库渗漏和水库诱发点阵等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工程在设计阶段已进行工程区地质专章调查,结论为水库区地处高山深切河谷,与邻谷间的分水岭宽厚,库区主要由一套透水性较弱的千枚岩、砂岩组成,断层不发育且规模较小,水库封闭条件较好,蓄水后不存在向库外产生永久性渗漏问题。

库区除水库回水线附近无大的宽缓台地,水库不存在严重浸没问题。

水库库岸稳定性总体较好,虽第四系松散堆积体较发育,但规模不大。

预测水库蓄水后重大边岸再造问题。

据水库地震地质环境特点、库容及库水面积,木尼水库不具备诱发地震地质条件。

因此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8.3.3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评价

工程施工期间,突发性事故主要是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导致生活、生产污废水直接排入孟屯河干流中,致使下游河段水体质量有所下降。

经“地表水水环境影响预测”章节分析,本工程无砂石骨料废水排放,仅少量混凝土冲洗废水,预测冲洗废水全部排入孟屯河,天然最枯流量下,河道内SS将大幅增加。

目前,下游河段无特殊用水敏感点,SS浓度增加,主要对感官产生较大影响。

水电工程建成后,“三废”排放量很少,运行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但若电站出现油泄漏将对下游水质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电站机组漏油是运行期的环境风险之一。

电站用油可分为透平油与绝缘油2个系统。

透平油由油库与油压设备通过管路输送至水轮机,输送过程中管路的密封安全问题在技术上可得到充分保证,漏油风险主要存在于油库。

根据有关规程规定,主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并在主变压器底部设置一储油坑,主变压器之间设置一级耐火的防爆隔墙。

在主变室一侧还设置能储存100%油量和水喷雾消防水量的事故油池。

各种漏油集中于事故集油池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清水排出,浮油回收。

电站在正常运行期间不会发生油类物质溢出;在机组检修时,工程设计中已考虑将检修期含油废水收集至油处理室进行回收处理,含油废水不会直接排放。

8.2.4森林火灾风险评价

木尼水电站坝址以上为天然林区,在非雨季有可能发生火灾,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引起森林火灾的最主要危害因素为雷电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林区吸烟、野外生活等。

另外,施工区爆破器材的使用,也是引起森林火灾的危害之一。

工程施工期间,不允许施工人员进入占地范围外的林区,爆破器材库等为整个施工区的安全、消防管理重点,管理严格,事故防范措施严密,易燃易爆器材使用时也规定了一定的安全防火范围,因此,工程施工的引起森林火灾的概率也较小。

8.3防范措施

8.3.1生态风险防范措施

本工程在对鱼类和植被采取相应恢复措施时,均选择本区域原有并适生的鱼苗、树种及草种,因此不存在当地物种演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具体生态保护措施见“6.3生态保护措施”。

8.3.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主体工程因自身安全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已进行考虑和设计。

8.3.3突发性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由于施工期和运行期的风险发生具有偶发性、不可预见性,因此,从环保角度对地方环保部门和电站业主提出如下要求:

禁止在评价河段内新增污染企业。

加强对现有污染企业的管理,严格要求其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

地方环保部门应不定期对电站施工期及运行期的环保措施进行监督、抽查,确保措施的落实。

若出现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如有污废水物质进入库区或减水段,电站业主必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如停机开闸泄水等),以缓解对下游水质的影响。

8.3.4森林火灾防范措施

虽然发生森林火灾的概率较小,但若一旦引发火灾,将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1)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和爆破的相关报批制度;

(2)严禁施工人员私自野外用火;

(3)严格控制易燃易爆器材的使用;

(4)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爆破规程,爆破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5)非雨季季节注意对施工工区周边林区进行洒水等。

8.4事故应急计划

事故应急指挥系统是紧急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救援处理的体系,该系统能在事故发生后作出迅速反应,及时处理事故,减少事故损失。

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包括组织机构、通讯联络、人员救护和事故处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

(1)组织体系

木尼水电站工程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明确职责,在遇到如火灾爆炸、污染物事故排放、特大洪水灾害等情况下能及时作出反应。

(2)通讯联络

木尼水电站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各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社会各救援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通讯网络,保证信息畅通,以提高事故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3)人员救护和事故处理

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如火灾爆炸等事件时,应急指挥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救、救护和安全转移,同时做好事故后处理工作,及时转移和保护事故影响范围内财产。

(4)安全管理

电站保卫部门负责做好厂区内消防安全工作,做好对火源的控制,负责消防安全教育,组织培训厂内消防人员。

8.5小结

通过木尼水电站工程各类风险的分析,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有生态、地质灾害、突发性污染事故和森林火灾风险,除自然界不可抗拒事件外,其它风险均可采取一定措施予以防范,事故一旦发生也可通过制定的应急计划及时处理,减小事故发生后的损失。

因此,上述各类环境风险均不构成影响工程能否建设或运行的关键因素。

9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9.1环境保护投资

9.1.1编制原则与编制依据

1编制原则

遵循“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对于既保护环境又为主体工程服务,以及为减轻或消除因工程兴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需采取的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管理等措施,其所需的投资均列入工程环境保护总投资中。

其中工程投资中具有环境保护性质的投资及水土保持投资单独计列,其余项目投资为环保专项投资。

“突出重点”原则。

对受工程影响较大,公众关注的环境因子进行重点保护,在环保经费投资上给予优先考虑。

2编制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

(2)《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总[2003]67号文);

(3)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