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风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961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傣族风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傣族风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傣族风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傣族风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傣族风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傣族风俗.docx

《傣族风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傣族风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傣族风俗.docx

傣族风俗

傣族风俗

目录[隐藏]

 

1敬老习俗2傣族婚礼3丧葬习俗4食俗5染齿习俗6傣族禁忌  傣族孔雀舞  傣族族系发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两个地区。

其中西双版纳人口约30多万,傣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

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给人们留下深刻映像的应该是傣族的泼水节与傣族的孔雀舞,而除了这些,傣族还具有着许多不被人们所熟识的民族风俗。

  编辑本段敬老习俗

  关于傣族,人们早已熟知的是金孔雀一般温顺美丽的小卜哨和刚健善良的小卜冒。

其实傣家文化源远而流长。

娥并与桑洛的故事早已载入诗章,《孔雀公主》已跨入艺术殿堂,孔雀舞已飞上银屏,铓锣与象脚鼓已在海内外敲响。

而傣家的敬老习俗在其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虽然这些敬老爱老的规范并无显见的文本,但已潜移默化融入到日常生活行为中,所以这些习俗尤为真实可贵。

  在傣族家庭中,最尊贵的角色正是一家子最年长的老者。

晚辈们在他面前就坐,没有一个敢跷起二郎腿。

傣家人眼中,搭二郎腿的人,必是松散懒惰的,在老人面前跷起来,更是大大的不恭。

久而久之,人人都养成了习惯,就是年龄很大、威望很高、极有资格随便坐卧的老者,也少有跷腿搭脚的行为。

  日常中若与长辈答言,年轻人必在每句话的末尾加个“哈(ha)”字,一如汉语中每个“你”字之下都加了“心”字底。

如:

老人招呼“啷哎”(请坐),就答:

“某啷哈”(您者坐);老人问“格巴京毫”答“京哈”,“即吃了饭没有”答“吃过了,您者”;问:

“公素如哩(你爷爷好吗)?

”答“哩哈(好呢,谢您者记挂)”,回答的无不表示出自己的谦恭与卑微。

  座中有老人,家人端茶倒酒皆稍曲着身躯以示敬重;若在老人身旁行走,必定以手轻压裙裾,不让其辟扑拂动,搅扰老人耳目。

总之,只要有老者在场,就听不到高门大嗓的喧哗,就看不到鬼跳神舞的胡闹,一切都那么宁静平和。

再看看傣家土屋那洁净如漆的泥巴地面和家堂上简朴的佛教氛围很浓的装饰,让人感觉到的是古典的静谧的祥和气氛,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容相让的温暖。

  村寨之中若有红白喜事,长者们更是被邀请的首要对象。

被邀请的长者到来之后,即为上宾,其座次被排在家中最尊贵的地方---家堂附近。

烟酒糖茶饭菜水果,样样优先,一天到晚,享受无尽的款待。

  若是娶亲嫁女,还将有新人长跪于前,聆听老者们的谆谆教诲指示人生。

  傣家的高寿老人不仅在世时极受敬重,就是仙逝了,也会备受后人景仰。

一到发送上山时,会有很多的人前来参加仪式,后生们都会踊跃争抬送葬。

寿数极高的老者去世后,以往从未抬过棺木的人,也一定要争取扛上一肩,送上一程,称做“开肩”,图个大吉大利,一生顺顺当当。

  傣族家庭,以家中能奉养老人尤其高寿老人为幸事,老人的寿元问题是里巷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户人家有老人健康长寿,那就说明他的后人孝道善修,他的子孙在村中、族中都将获得极高的评价。

所以,这户人家有个高寿老人,就必定人丁兴旺,必然就会有许多亲戚朋友,往来就热热闹闹,让人感到十分康乐如意红红火火。

因此,傣家人更爱讲究几代同堂。

  编辑本段傣族婚礼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

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傣族婚礼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

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

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

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

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

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

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

“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

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

然后再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

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愿词。

拴完线后,婚仪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结婚拴线,傣语称为“树欢”意为拴魂。

这千古之俗至今未改。

关于拴线的来历,传说颇多,其中一种与婚姻有关。

那是在很早以前,一位年幼的傣族公主不知为何,找宫中一个少年奴仆询问:

“你知道我长大以后会嫁给谁吗?

”奴仆张口便答:

“我就是你未来的丈夫。

”公主怒起,将手中小刀甩向仆人,割破了仆人的额头,仆人也因此而被赶出王宫。

不知经过多少周折,那仆人终于成为另一个王国的君王,并且和他曾经入宫为奴的那个王国联姻。

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公司发现新郎额头上的伤疤,知道他就是当年被她用刀子划伤的仆人,悔恨万分。

她当即表示:

“愿与丈夫心相印、魂相依,永不分离。

”并拿起一缕白线将两人之手拴在一起,表示永不分离。

从此,傣家人便有了结婚拴线之俗。

  傣族结婚时,不仅要筹办婚宴,还要请歌手唱歌祝贺。

参加婚宴的人,一般也要送点礼物或礼线,表示祝贺。

  编辑本段丧葬习俗

  按照傣族的风俗,人死后,要把死者抬到房屋中央,由亲在或子女用温水洗尸,然后穿上新衣服。

洗脸时,要由下往上,上衣要反穿,即衣扣扣在背部,以示与活人区别。

穿上衣服以后再用白布裹尸,并停放于屋内。

这时,全家人就开始放声痛哭。

  寨子里的人听到哭声以后,就要赶来吊帮忙。

同时,要及时通知附近的亲友到场。

死者家的主人一般还要杀猪宰鸡招待。

按照过去的风俗,村寨里无论谁家死了人,全寨就要停止生产劳动一天,不舂米,不纺线,由寨外砍回的柴禾,也不准背进寨子。

停尸的新期间,要请佛爷来念经,人们可以喝酒、跳舞作乐,史籍称为“娱死”。

   傣族丧葬仪式

  行土葬的要制棺材。

棺材是在停尸期间由村里人帮忙备制,制作比较简单,有的用木板钉成,有的用竹子编成。

出殡时,由佛斧波占(即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在前引路,后跟随直系亲属中的一男子,手执长刀和白布口袋,送殡亲友不时跑上前来,让这男子将自己所带的叶子包饭挑破,意思是让死者吃到亲友的斋饭。

其后又跟随一直系亲属中死者的录魂到另一个世界去跟在棺材后面的是送殡的亲友。

沿途要扔出一些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作为死后的需用。

  葬地的选择方法有这样几种主要形式:

其一,用一个鸡蛋在尸前祝告,然后将鸡蛋掷于地上,鸡蛋在哪里破碎,就在哪里下葬。

其二,用一根点燃的的蜡条触地。

火在那里熄灭,就在那里下葬。

其三,用一只瓷朝地上掷,瓷碗在那里破缺,便是死者愿意留宿的地方,大家就把他安葬在此地。

每年的开门节、关门节和过年时,死者亲属要到佛寺滴水,为死者超度。

  傣族的每人村寨都有公共墓地,称为“龙林”.并分为成年人与未成上人、“善死”与“凶死”的墓地,封建贵族和僧侣也有他们的专有墓地。

有的村寨,每到清明节那天,就全寨出动,集体上山扫墓、祭拜。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夫妻双方如有一方先死,在举行葬礼时生者要举行与死者断绝关系的仪式。

传统的做法是:

用绳子拴在棺材上,由老年人把绳子割断,或带一串槟榔、或带一对蜡条到坟地,用刀将槟榔或蜡条砍断。

作了这些仪式后,即表不生者与死者断绝了一切关系。

佛爷、僧侣大都用火葬,骨灰用一瓦坛盛着,葬于寺后。

  按照傣族的风俗,凡是在外被烧、杀、溺等凶死的尸体,不能挹回本寨本家。

在寨内凶互的要在当天埋葬。

属凶死的都不举行葬仪。

妇女因怀孕难产死亡,要从死者体内取出婴儿尸体,然后分别埋葬。

编辑本段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

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

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

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

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编辑本段染齿习俗

  傣族女子的成年礼,以染齿为主要内容。

女子到15岁时,便三五相约,结伴染齿,表明自己已跨入了青年的门坎。

  染齿的原料主要是掺有少许松脂的黑烟。

染齿时,先点松明柴,让其冒出股股黑烟熏在瓦块和木片上,染齿人用手指将熏在瓦块上的黑烟刮下来涂在洁白的牙齿上,边熏边刮边染,直至把一口牙齿都染成黑色或紫。

如果想使染在齿上的颜色牢固,那么在染齿之前还要吃酸味野果,或是用酸果汁涂抹一遍牙齿,然后再染黑烟。

用这种方法染出来的牙齿,经久不会褪色。

  一些傣族妇女,还用嚼槟榔的方法来加深牙齿的颜色。

她们嚼的槟榔,有的是真正的槟榔果,更多的则是自己配制的一种土槟榔。

染齿是过去傣族姑娘结婚前必须做的一件事,她们认为牙齿越黑越美,就越能讨得小伙子的欢心。

  傣族染齿的考证

  花腰傣自古有染黑齿的习俗,笔者在赶街时,虽然一时很难从不穿民族服饰的中青年妇女中辨认民族成份,但看到一口漂亮的黑牙齿,就知道她们是傣族妇女了。

看来,史书上记载的染黑齿的习俗还在这里普遍的保留着。

   傣族染齿  每年开春,傣族妇女先在田埂上采摘白花草(味酸涩)咀嚼二三天,然后再采摘山上的鸡屎藤果(味酸臭)敷在牙齿上,时间也是二三天。

这头道工序的作用是让牙床麻木;第二道工序是用嫩石榴果煮烂,剥去外皮,配上山上采的岩硝,装在容器里熬制成膏药,每天晚上睡时,先把膏药放在火上加热,徐在两指宽的芭蕉叶上,然后包住牙齿。

十四五岁的少女每次开始染齿时,每年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包牙的时间就相应缩短,四五十岁后,每年包二三天就可以了。

染过的牙齿,一般不会生龋齿,七八十岁很少脱牙。

  由于傣族妇女染齿保护了牙齿,很少得口腔及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笔者看到染齿习俗的傣族妇女的牙齿,不但长得细密整齐,而且清洁光亮。

如果摆脱了以白为美的观念来衡量,笔者认为这样的牙齿也是很漂亮的。

  傣族染齿的习俗,史书记载很早,公元八世纪,唐代樊绰着《蛮书》卷四载:

“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黑齿以漆漆其齿”。

作者可能是听到看到表面现象来解释染黑齿的习俗,但对这“以漆漆其齿”的方法没有具体记载。

汪宁生先生在《古代云贵高原上的越人》一文中谈到染齿的习俗时说:

“至于黑齿疑长期嚼食槟榔所至,有些南方民族以黑齿为美,除嚼食槟榔外有时还要染之使黑、漆齿或就此而言”。

汪先生所谈的咀食槟榔染黑齿的习俗,在云南边疆和东南亚盛产槟榔地区的民族中是很普遍的。

他推侧的除嚼食槟榔染之使黑,漆齿或就此而言的推测是存在的,但汪先生好像也没有考察过“以漆漆其齿”的习俗,只是笼统的还要染之使黑。

江应梁先生也认为在读笔者文章之前他也不知道这种具体的草药染齿习俗。

而对槟榔染齿习俗学者谈得比较多,外国学者戴安·梅穆在《红唾液和黑牙齿-东南亚最古老的习俗之一》文中就有详尽的研究介绍。

但笔者知道,关于傣族染黑齿的习俗,就目前而言,除哀牢山下傣族地区用咀食草药染黑齿外,在孟连傣族村寨还见过另一种染黑齿的习俗,是用烧柴凝结成的焦油染黑齿。

即把一种含有丰富油脂的薪柴燃烧时,在柴尾部凝结成的黑色焦油收集起来,涂抹在牙齿上,使牙齿变黑。

这种方法对护齿有什么益处,不得而知,但也体现了傣族认为染黑齿为美的习俗。

  编辑本段傣族禁忌

  傣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傣族有其独有的禁忌。

  宗教禁忌:

傣族村寨立有寨心(高约三、四尺的木台子,中间装土)。

此乃村寨的心脏或生命。

故忌在其上坐、脚踏或挂马。

德宏州傣族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人外出,须等祭寨完毕方可出入。

进佛寺者须先在门外脱鞋,方可入内。

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忌摸神像及做赕用的戈矛等。

忌摸小和尚的头顶;走路时忌踩佛爷、和尚的影子。

佛爷、和尚忌与一般人住在一起或住楼下。

忌外人进入寨神庙。

  婚姻禁忌:

从进洼(关门节)到出洼(开门节)(傣历九月十五以后的3个月)期间不许谈情说爱,不许结婚,否则,被视为如同牛马不懂季节,死后会变成狗。

如今,有青年男女因爱情深厚或婚前有孕而突破禁忌习俗成婚者,亦仍须婚后以酒肉祭寨,请全寨人吃一顿饭。

否则会被认为触犯寨鬼,寨内将有疾病或其他灾害。

  丧葬禁忌:

村寨若有人死,全寨人停止生产,妇女可外出砍柴、搜集饲料,但不可背进寨,待葬完死者后,方可将置于村边的木柴、饲料拿进家中。

  妇女禁忌:

妇女不许犁田,否则要遭雷劈;盖房时,女子不许站在高处;女子不得跨过男子的头;筒裙不能往高处晒;妇女进佛寺只可到规定可去之处,忌任意起动;经、产期妇女,不得入佛寺;妇女不得参加集会跳舞,不能打击乐器;在公共场合,男人说话,妇女(老妇例外)不能插嘴;家有客人,妇女不能同桌共餐。

  生活习俗禁忌:

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

忌倚靠室内中柱上,亦忌挂物于中柱上。

傣家火炕旁一般是家长的床铺,禁忌随便乱坐,也不可乱动床边的“圣水瓶”。

思茅等地傣族居处中厅所设的床,禁忌悬挂蚊帐。

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

忌在整齐的旱地、菜园里大小便。

衣服破了,忌用裤子补,认为会受穷;反之,被破可和衣补。

衣服不可用作枕头;枕头不可坐。

佩挂刀时,忌刀口向内,否则,认为居心不良,是“刺客”。

傣族每月属牛日禁忌使役牛,属马日禁忌使役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