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836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docx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修改稿)

 

二○一六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基础与环境1

一、发展基础1

二、发展环境6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9

三、发展目标10

第三章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3

一、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13

二、有效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14

第四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14

一、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14

二、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18

第五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20

一、加强生态保护建设20

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24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5

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6

第六章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27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综合生产能力27

二、优化畜牧业结构,提升养殖业效益28

三、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28

第七章做强存量、做优增量,

构建多点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29

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29

二、强化煤电固废综合利用30

三、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31

四、做优做强新型建材产业31

五、提升装备制造水平32

六、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深度32

第八章加快服务业发展,助推经济结构优化34

一、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35

二、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38

第九章加强城乡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43

一、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43

二、统筹区域发展,塑造区域协调新格局45

第十章民生优先,推动发展成果共享46

一、加大扶贫开发力度46

二、抓好就业创业48

三、促进居民增收48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9

第十一章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50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51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51

三、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52

四、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53

五、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55

六、全面做好人口工作55

第十二章健全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发展支撑56

一、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56

二、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58

三、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59

四、健全水利保障体系59

五、加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60

第十三章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60

第十四章依法治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62

一、健全民主法治62

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63

三、保障安全生产64

四、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65

五、加强人防工程体系建设66

第十五章保障措施66

一、完善规划体系66

二、建立规划落实机制67

三、组织重点项目和工程实施67

四、强化监督指导67

五、提升要素保障能力68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正蓝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正蓝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正蓝旗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难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旗委、旗政府团结带领全旗人民,准确把握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农牧稳旗、旅游富旗、科教兴旗、商贸活旗”发展战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通过全旗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重大战略任务积极稳步推进,全旗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2014年,全旗经济总量67.1亿元,“十二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4亿元,前四年累计完成182.7亿元,年均增长10.8%。

质量显现新变化,2014年,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18.9%,高于2010年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1.8:

68.1:

20.1调整为9.7:

70.6:

19.7,工业第一推动作用显著。

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14年达到52%,高于2010年5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稳步提高。

始终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农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农牧稳旗”发展战略,着力发展乳、肉、绒毛、蔬菜、饲草料五个重点产业,绿色生产基地培育和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已具雏形。

2014年,全旗牧业年度牲畜存栏68.8万头只,机械化程度达到84%,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

新型工业化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工业强旗”战略,形成能源电力、矿产品加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

积极推进以上都发电厂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推动以风、光资源为依托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显著增强,2014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5%。

服务业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旅游富旗”战略,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全旗现有国家4A级、3A级、2A级景区各一处,2011-2014年实现旅游业收入8.29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80%。

物流业加快发展,培育大型综合物流企业4家,2014年,全旗货运量达85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26.62亿吨公里。

经济发展效益逐步提升。

2014年,万元GDP能耗降低到6.573吨标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工作有序推进。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坚持打基础与谋长远并重,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十二五”前四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2.7亿元,为“十一五”时期的1.1倍,一批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

开工和建成了上都电厂三期、国电龙源风电、华电大敖包风电、三峡光伏、华能光伏、国电新能源光伏、西贝餐饮奶皮子加工项目、仁创科技风积砂综合开发、宏江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等一批支撑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骨干工程。

2014年,上都镇建成区面积13.73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37.85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35.04%,接通天然气1752户,供热普及率62%,供水普及率96.4%。

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深入实施,通路、通水、通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全旗共改建嘎查村水泥路、沥青路20条,改建里程479公里。

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2.85万千瓦。

实施水利、农村牧区电网、新能源升级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旗通网电1219户,安装新能源风光互补设备2473套。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2014年,全旗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苏木镇通沥青路、行政(嘎查)村通电率达到100%。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生态立旗,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全旗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2011—2014年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75.6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19万亩,新增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面积3.42万亩,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面积达到15.05万亩。

2014年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20.46%,较2010年增加0.66%;牧草平均高度28厘米,较2010年增加7厘米;植被盖度55%,较2010年提高5%;亩产鲜草150公斤,较2010年每亩增加14公斤。

全年禁牧600.3万亩,草畜平衡面积857.62万亩。

草原生态防护功能逐年增强,浮尘、扬沙及沙尘暴灾害天气明显减少,土地沙化、退化趋势得到整体控制,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初步呈现出生态恢复、生产发展、农牧民增收的态势。

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环保项目执行落地,重点完成上都镇污水处理工程、元上都遗址水环境治理,并落实了华原集中供热脱硫除尘工程、闪电河环境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工作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节水、节材、节地、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推进,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日处理能力1.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垃圾68吨的垃圾填埋场,2014年,上都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环境污染治理进展显著。

社会事业和谐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2011-2014年,全旗社会事业累计投入5.83亿元。

教育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

免费教育普及到高中阶段,全面推进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各中小学、幼儿园管理水平。

加大标准化学校及幼儿园建设力度,旗直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实效,2014年全旗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达到了2、11、17和63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我旗图书馆、文化馆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现对外免费开放,旗内所有苏木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建成,65%的嘎查村完成了文化活动室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全旗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7%,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0%和85%。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卫生设施及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共有卫生机构19个,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276张,病床数较“十一五”增长了28.4%;农村牧区规范化卫生室达到68个。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4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一五”末的15362元和6385元分别增长到27690元和12664元,前四年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7.1%,城乡居民实现收入同步增长。

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

养老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镇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部分农牧民群体。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得到加强,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9.4%。

就业稳步增长。

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25人,创业带动就业8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农牧区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税费改革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展开,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

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周边省区市旗县合作进一步加强,合作空间和领域进一步拓宽。

2011-2014年,全旗累计引进盟外资金107.1亿元,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总体上判断,我旗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今后五年,我旗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

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迎来新机遇。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正在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加快实施,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我旗面临着加快产业升级的重大契机。

同时,我旗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

居民消费逐步由基础型消费向改善型消费转变,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为我旗打开绿色农畜产品、休闲旅游市场提供机遇。

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扩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牧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有效释放全旗创新潜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改革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活力有望加快释放。

简政放权、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价格机制等改革的全面推进,将优化我旗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提升政府效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三是对外开发步伐加快,为经济增长动力迎来新上升空间。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呼包鄂协同发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旗清洁能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多领域发展,也为我旗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提质升级提供机遇。

此外,新常态下,我旗不仅继续享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民族区域自治等各项优惠政策,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要举措也为我旗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同时,“十三五”期间我旗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能源市场需求不足,我旗总体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抵御风险和波动的能力较差,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难度增大。

二是我旗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畜产品加工水平低,工业内部“一电独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新旧产业接续转换面临挑战。

三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新环保法出台等因素影响,水、土地、环境容量、节能减排指标等方面对我旗产业发展的约束进一步趋紧,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四是我旗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弱,对创新驱动发展形成较强制约。

五是全旗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矛盾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融入三大战略,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盟委“七个着力”总体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六个基地”和“四个百亿”工程建设(能源电力、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建材业及文化旅游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民主法治为保障,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协调发展促进发展整体性,通过绿色循环发展提高发展可持续性,通过开放发展激发发展活力,通过共享发展增进社会凝聚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我旗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态更加文明、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

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理顺市场、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推动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转型多元发展。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突破传统发展方式路径依赖,促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深度转变。

立足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型绿色建材、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的根本底线,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转型。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投资消费协调拉动、三次产业协调增长、城乡区域协调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均衡性。

——坚持包容共享发展。

把包容共享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追求,完善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消除市场化、城镇化过程中造成的阶层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充分参与发展过程,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三、发展目标

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未来我旗经济增长潜力,兼顾增速换挡与转型升级双重要求,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到2020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美元左右。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1亿元左右,年均增长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29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4.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4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

——结构转型取得新突破。

2020年,全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32%,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到2020年,全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政府职能转变、资源配置、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水平稳步提升。

到2020年,非公有经济占比达到16.5%,全旗引进盟外资金达到50亿元左右。

——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

生态保护扎实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5%,万元GDP能耗降低到4.83吨标煤,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100%。

——民生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就业能力逐步增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到2020年,城镇、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000元和230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常住人口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8张。

专栏1“十三五”正蓝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监测指标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或每年比重提高百分点

属性

预计数

目标值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71

115

10.1

预期性

第一产业(亿元)

7.1

9.5

6

预期性

第二产业(亿元)

49.6

79.1

9.8

预期性

工业(亿元)

45.2

74.1

10.4

预期性

第三产业(亿元)

14.3

26.4

13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美元)

1.33

1.8

6.3

预期性

地方财政总收入(亿元)

11.65

16.3

7

预期性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5.05

7.1

7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亿元)

234.9

290

4.7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2.7

21.4

11

预期性

经济转型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

23

0.6

引导性

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

7

32

5

新增,引导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

4

0.6

引导性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0.4

2.4

0.4

新增,引导性

活力动力

非公有经济占比(%)

9

16.5

1.5

新增,引导性

引进盟外资金(亿元)

34.03

50

8.0

预期性

森林覆盖率(%)

20.5

21.5

0.2

预期性

万元GDP能耗降低到(吨标煤)

6.24

4.83

-5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0

15

-1

新增,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0

90

8

新增,约束性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65

85

5.0

预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5

100

3.0

预期性

城镇化率(%)

52

55

1.1

预期性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0597

46000

8.5

预期性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298

23000

10

预期性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万人)

0.87

1.6

13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3.5

-

引导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5.6

94

1.7

预期性

千人口医院病床数(张)

1.7

1.8

1.1

预期性

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

78

100

4.4

预期性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75

100

5

预期性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83

100

3.4

预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7.3

100

0.54

预期性

第三章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引导消费扩张,推动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一、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保持投资规模稳定增长,加快转变投资方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力争“十三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0亿元。

围绕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强化存量项目投资,积极化解在建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努力扩大新增投资,加强与国家、自治区投资政策的衔接,建立梯次推进和滚动发展的重大项目接续机制,夯实投资后劲。

围绕拓展投融资渠道,强化市场主体投资,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项目建设提供多种方式融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市政公用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通过组建融资平台、设立基金、支持企业上市、推广PPP合作模式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项目投资建设。

围绕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突出转型升级投资,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投入;突出战略性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农田水利等利长远、强后劲的基础性领域投资;突出社会性投资,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城区功能、农牧区建设、改善社会民生等兜底线、促公平的保障性领域投入。

更加注重提高生产性投资的产出效益,扩大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促进投资效益稳步提升。

二、有效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顺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趋势,增加信息、家政、养老、健康、休闲、旅游等新型消费业态供给,有效激活消费需求,扩大消费规模。

大力开拓农村牧区消费市场。

加强农村牧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以大型超市为龙头、苏木镇连锁超市为骨干、嘎查村级连锁便利店为基础的全旗消费市场网络。

优化商业布局和服务网点,打造多种业态集聚的消费集中区。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四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六个紧紧围绕”的总要求,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健全、完善现有各项发展制度,以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促进发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全盟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全面放开投资领域。

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做法的意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加强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全社会征信体系和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动信用记录共建共享。

全面深化价格改革,完善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到2020年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推动规范价格行为,营造良好价格环境,加强民生领域价格监管,服务宏观调控转变,充分发挥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