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829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docx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

 

一、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科研方法界说

 

1.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含义

 

方法,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科学方法,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收集信息、观察分析、科学假说、实验等。

科学方法分为三

个层次:

一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哲学方法;二是中间层次的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调查方法;三是基础层次的

方法—适于某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掌握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

 

――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征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特征:

 

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2)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3)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5)创造性

 

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的主要表现: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的周期较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强;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

 

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

 

特点:

 

①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段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即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②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③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④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了与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原理的提出为标志的近代教育科学产生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时期。

 

特点:

 

①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②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和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③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④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0世纪以来,是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方法称为独立学科时期。

 

特点:

 

①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

 

②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③考察这个时期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由于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倾向。

 

④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

 

⑤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一是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为教育家们探讨教育的规律,研究教育现象提供了普遍有效的科学方法论指导。

二是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心理学的独立首先是在研究方法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不仅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探索青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积累了客观材料,而且心理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

 

特点:

 

①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使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越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

 

②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

 

③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事实,出现了一些佯谬,破坏了科学体系原有的原则和思维前后一贯的逻辑严密性,产生了现代科学范畴体系的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促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

 

④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称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3.教育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

理论更具有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以及更有操作性。

 

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表现在:

 

①教育的生物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物学方法。

 

②对教育的行为主义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如斯金纳的工具制约论方法。

 

③对教育的符号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论方法。

 

④对教育的文化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学方法,社会地理学方法等。

 

⑤对教育的社会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研究方法、苏联维果斯基的教育与发展观等,都是以外部偶联实践来说明发展的。

 

⑥对教育的心理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人本主义研究方法。

 

从以上所列可以看出:

第一,西方教育研究方法是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而分化的,以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础,必然导致各自的偏颇和缺陷。

第二,多种理论流派及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过程。

第三,各种理论流派从基本趋势上可归为两个主要思潮,即注重社会发展的科学主义导向和注重人本主义发展的人文主义导向。

 

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移植

 

4)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趋势之一是认为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考虑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等环境条件,要考虑特定时代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

表现在:

 

①在研究目标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

 

②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不仅明确提出伦理的考虑,而且按照系统结构的观点,强调把教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观察,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重视非理性因素。

 

③在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抛弃了过去那种仅把教育的发展看成单纯知识传

递、积累的过程。

当前,西方所谓“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形成,也正反映了这一趋势。

 

5)教育科学研究的可操作性

 

①教育实验作为人类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能超越狭隘的教育经验的局限,通过合理的控制和干预,获得较为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理论的概括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因此,要强调教育实验研究在发展教育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探索教育实验的特点,以提高教育实验的科学水平。

 

②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研究数学化、形式化的发展。

所谓“形式化”是指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所构建的符号公式来表达科学理论的内容,进行科学研

究。

形式符号系统是人对自身实践操作活动的高度概括的反映,不仅具有普遍必然性,而且由于使认识形式和认识内容相对分化和隔离,从而为思维的创造活动提供了理想条件。

教育研究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化、形式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搜集资料的准确性,加强对教育过程随机性定量描述,而且可以简化思维过程,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把握所要研究的教育对象。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1.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方法分类――设计阶段的方法:

 

1)确定课题的方法

 

第一,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含义有三层:

总方向,某学科领域的方向,研究者个人的主攻方向。

要真正获得成果,就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一两个方向上。

 

第二,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即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

 

第三,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

指能不断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

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要善于按照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找到各种发展的生长点,使研究的问题步步深入。

问题的转

 

换还指当一个问题解决以后,要把握时机,及时转向由此引申出的其他相关问题,把握问题延伸的系列,即要使研究的课题沿一定脉络具有前后的相关性。

 

第四,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课题论证是为了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它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通过课题论证,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2)查阅文献的方法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有:

顺查法,按时间范围,按故事发生、发展顺序,有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引文查找法。

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中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综合查找法。

将各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

 

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要达到四点要求:

准--高的查准率;全--高的查全率;深-

-占有资料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快—要迅速。

 

3)研究设计的方法

 

完整的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研究题目;对研究课题及意义的简要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研究成果的设计价值及使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实施阶段的方法:

 

1)形成事实的方法:

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2)形成理论的方法:

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1)撰写报告的方法

 

教育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题目--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

 

摘要--研究报告中关键性内容的概括,300字左右;

 

前言--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的;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的意义和价值;现状、问题和趋势;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实验方法--包括:

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所选被试者的条件,数量。

取样方法;实验的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的实施和条件控制等;实验的程序,包括实验步骤,研究时间等;实验的主要工具和材料;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法等;

 

实验结果--内容包括对所收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等,用统计表,曲线图结合文字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讨论--内容包括:

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对本实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的探讨;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尚未解决或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结论—对实验结果概括或归纳,从理论上说明“结果”的意义。

 

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验的方法与结果要交代清楚。

 

2)成果评定的方法

 

主要包括: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选择或制作评价工具的方法;采集和分析评价数据资料的方法;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与检验方法;对评价误差客观原因和心理原因的分析与矫正;计算机技术与方法在评价中的应用。

 

2.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

 

理论研究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

 

实证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

 

――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等)

 

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历史研究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

 

――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

 

教育研究中的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是以所研究的问题的内容和性质为标准区分出来的两种研究类型。

 

价值研究是以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类研究的总称,这类研究重视教育现象中的价值问题,以文化论观点看待教育,重视教育研究中研究者的主体性与教育主体性的复杂关系,研究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或者研究主体所代表人群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教育事实研究是对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类研究的总称,这类研究强调研究的客观性,排除研究者主要倾向性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其结论具有主体间的一致性。

 

在教育研究中,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教育的文化本体论角度看,教育事实研究服从于教育价值研究,脱离了一定价值观念的事实研究会失去教育研究的意义。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目标或目的来区分的。

 

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是指向特定的问题;基础研究的指向则具有普遍性,它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基础研究不一定要有当下的、实际的用处,即使有,那也是附带的,并非它最初追求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研究也有助于一般性领域的扩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是重要的,不应以价值判断的等级来去别它们的高低。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限度。

定性研究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源泉,而且,研究者将自身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

定性研究者关心的是过程,而不只是关心结果和产品。

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意义”是定性研究方法最关心的基本事情。

 

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用语言文字。

定量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

 

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数字统计方法、资料收集方法等。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1)研究的目的:

定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理论、证明假设,对变量之间的

关系进行统计描述,寻求共识,提供预测等等。

定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

出敏感的概念,描述复杂的现实,提出“有根据的理论”(或扎根理论),寻

求解释性的理解,发现问题或提出新问题等等。

 

2)研究的设计:

在定量研究中,由于研究者开始前就具有明确的问题和研究假设,因此研究的计划是结构性的、预先确定好的、阶段明确的计划;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不是按照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固定的研究方案行事,而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或研究工作已有的进展状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和形成研究假设。

 

3)研究的情境:

定量研究者宁愿选择在实验室(即人为设计好的、可以控制和操纵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以便把研究目标以外的种种影响排斥在研究之外。

反之,定性研究者宁愿选择在事件发生的自然情境下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对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阐释或理解。

 

4)抽样方法:

定量研究采取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且样本较大,而定性研究采取目的抽样,且样本较小,多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

 

5)资料来源:

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宁愿选择非人的手段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宁愿选择人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

 

6)资料特点:

定量研究中使用的资料是可测量的、可统计的硬资料,而定性研究中使用的资料往往是不可量化、只可描述的软资料。

 

7)资料分析:

定量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且分析在资料收集完成之后进行,这种分析主要是一种外部透视;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深度描述与分析,且分析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之中,这种分析主要是一种内部透视。

 

8)研究结论:

定量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概括性的、普遍性的、不受背景约束的结论,而定性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独特的、受背景制约的结论。

 

9)理论的形成方式及理论的类型:

定量研究主要运用演绎法,自上而下地形成

理论,定性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地形成理论。

定量研究往往形成的

是普遍性理论,定性研究往往形成的是“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

 

10)研究关系:

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独立于研究对象,二者彼此分离;定性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密切接触、相互影响,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

 

往互动,通过移情作用来获取资料信息。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求教育研究方法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2.创新性原则

 

指对历史的经验与理论加以批判的原则,使一切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在新的条件下加以发展。

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首先要梳理别人研究过的东西,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继承必须有所创新。

创新要以继承为前提,继承是为了更好创新。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求教育研究方法的确立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4.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定量研究必须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分别反映客观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

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针对教育的特点来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重要在于要发现潜在的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

出描述有关对象数量关系及规律的相应的数学方法。

这种“教育化”的数学方法,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应有自己的独特的位置。

 

5.伦理原则

 

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

 

(五)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1.选题与设计阶段――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

 

――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

 

――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理论

 

3.总结与评价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鉴定和评价研究陈果

 

二、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这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研究者个人从提倡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科学领域的

 

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

 

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

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一是客观条件。

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二是主观条件。

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三是时机问题。

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发展的成熟程度。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选择研究对象

 

1)总体、样本、抽样

 

总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称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综合。

 

样本:

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取样:

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2)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①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的界限。

 

②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

 

③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

要使取样有代表性,还必须对取样误差进行正确估计,取样误差是指样本的指标数值与总体的指标数值之间所存在的离差。

 

④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大小取决于以下诸方面因素:

研究的不同类型;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3)取样的基本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抽签、随机数目表)

 

②系统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机械取样

 

③分层随机取样-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分层抽样是将已知的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特征,如分数智力等,按不同的水平分层,然后进行类型取样。

 

④整群随机取样

 

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

 

2.确定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