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650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7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质区别: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3.称量枯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外表皿〕中称量。

二、仪器的连接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那么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一倾、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

操作时做到“一横、二放、三慢竖〞

五、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使用时的考前须知:

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b.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

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使用时的考前须知:

a.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使用时的考前须知:

a.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局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假设俯视,那么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那么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那么量取的液体偏少】。

六、物质的加热

1.使用酒精灯时的考前须知〔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2/3。

2.用于加热的仪器

液体:

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固体: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直接加热〕。

3.给试管加热的考前须知

〔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b.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c.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

d.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e.加热时先预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洗涤仪器

1.仪器洗干净的标准: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2.特殊情况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七、闻气体的方法: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八、几种药品的存放

1.白磷放在水中。

2.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枯燥容器中,并用橡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

〔金属钾、钠、钙非常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

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5O2

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参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翻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翻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空气是混合物;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前须知】

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缺乏,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冷却后再翻开弹簧夹,否那么测量结果偏小。

4.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5.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

原因:

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6.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7.不要用镁代替红磷!

原因: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响,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四、混合物和纯洁物

混合物

纯洁物

定义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洁物。

特点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响,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洁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常见实例

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

冰水混合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洁物

五、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1.。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①制化肥;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③炸药

2,。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②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③用于激光技术;④氦气可填充探空气球;⑤氙气可作麻醉剂。

空气污染和防治

1.空气质量日报包括:

1.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2.列入空气质量检测标准的的工程定为可吸入颗粒或总悬浮颗粒物、2.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臭氧。

3.空气质量级别划分为5级,级别越高,质量越差。

4.造成酸雨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拟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

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响

物质

反响现象

化学方程式〔表达式〕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5O2

2P2O5

木炭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

②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

2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②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O2

2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2O2

3O4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22

2

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22

2

蜡烛

火焰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实验考前须知

1.木炭燃烧实验【考前须知】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

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考前须知】

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外表

的杂质。

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到达着火点。

④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响。

⑤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响。

⑥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四、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

1.化合反响: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响。

2.分解反响:

由一种反响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响叫做分解反响。

3.化合反响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响的特点是“一变多〞。

五、氧化反响

1.氧化反响: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响属于氧化反响。

它不属于根本反响类型。

2.氧化复原反响与四大根本反响的关系:

3.氧化反响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制取氧气

一、气体制取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

反响物都是固体,反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方法:

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

气体的热胀冷缩〕

◆加热时的考前须知: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

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响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响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

◆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

反响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响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那么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

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

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

可以控制反响速率。

●装置(d)的特点:

可以控制反响的发生和停止。

〔希望停止反响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

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参加,液体药品通过分

液漏斗参加。

2.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

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响。

◆考前须知:

●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那么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那么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如果需要较枯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那么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响。

◆要求: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响。

◆要求: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或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反响原理:

24

K2422↑23

23O2↑

●发生装置:

由于反响物是固体,反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响,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响,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步骤:

①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

将高锰酸钾或氯酸钾装入枯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

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收:

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移:

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熄:

熄灭酒精灯。

●验满:

〔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考前须知:

◆停止反响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响原理:

2H2O2

2H2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发生装置:

由于反响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响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响,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响,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验满:

〔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逸出,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三、催化剂

在化学反响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响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响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响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响的产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响前后不改变,其反响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不同的化学反响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响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生物体内的酶属于催化剂。

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原理:

利用液态氮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物质的分类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1.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纯洁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

纯洁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氢原子没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拟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拟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离子

1.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2.元素的种类

元素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4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易发生化学反响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非金属元素

≥4〔H:

1〕

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到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

=8〔:

2〕

难得失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反响

3.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变回原子。

4.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如〔钠离子〕、2+〔钙离子〕、〔氢离子〕、〔氯离子〕、O2-〔氧离子〕、〔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O2-表示2个氧离子。

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没有宏观含义。

5.一定带正电的粒子:

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

电子、阴离子

不带电的粒子有:

中子、原子、分子

6.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直接构成物质。

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

②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③非金属元素离子和非金属元素离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

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元素

1.定义: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区别

只表示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种类,不管个数,是宏观概念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数量含义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但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变化

联系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根本单元

2.元素之最

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

氧、硅、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那么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5.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

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

2H表示2个氢原子。

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6.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表达〕: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表达〕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表达〕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7.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

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数=电子层数

8.熟记120号元素

9.常见的原子团:

氢氧根3硝酸根4硫酸根3碳酸根4磷酸根4铵根

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一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4℃时密度最大,为1。

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聚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

2,质量比约为8:

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响,生成氢气和氧气:

2H2O

2H2↑2↑;

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响前后,参与反响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考前须知】

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预先在水中参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物质的组成

1.宏观角度: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微观角度: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宏观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