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585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

《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docx

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1.建昌一中科学教室有个“逆天”的“锥体上滚”实验,V形轨道两根导轨相距较小那端低,另一端高,静止的双锥体从低端往高端滚(由右向左),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锥体在低端时重心高度h1反而比高端时高度h2要大,下面说法正确是(  )

A.本实验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B.双锥体在轨道“低端”(右端)时重力势能最小

C.当双锥体从轨道低端向高端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当双锥体从轨道低端向高端滚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本实验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锥体重心高度h1比高端时高度h2要大,所以锥体在右端时重力势能大,故B错误

CD.当双锥体从轨道“低端”(右端)向“高端”滚的过程中,重心高度越来越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已经不存在了,推力对它没有做功,A错误;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是竖直向上的,水桶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即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手的拉力对水桶没有做功,B错误;

C.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是向上的,水桶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正确;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汽车在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那么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没有做功,D错误。

故选C。

3.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旗手在50秒时间内将重5N的国旗缓缓上升到旗杆顶端,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缓缓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升旗同学的手受到绳对手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C.他对国旗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1W

D.旗杆顶端的滑轮在使用时是省力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已知国旗重力,估计出旗杆高度,可以得到克服旗杆重力做的功;功与时间之比为功率;

(4)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所以不能省力。

【详解】

A.国旗匀速上升过程中,速度不变,质量不变,则动能不变,高度增大,国旗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没有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A错误;

B.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升旗同学向下拉绳,升旗同学的手受到绳对手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B错误;

C.已知国旗的重力5N,旗杆大约10m高,克服国旗的重力做功为

国歌的演奏一遍的标准时间是50秒,他对国旗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故C正确;

D.国旗杆上的滑轮为定滑轮,则利用定滑轮升国旗,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故D错误。

故选C。

4.小红在操场上将一皮球抛出,皮球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a、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皮球由a到b时,动能逐渐增大

B.皮球由c到d时,机械能一直减小

C.皮球在b点时的机械能最大

D.皮球在a、c两点时动能相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皮球由a到b时,速度越来越小,所以动能逐渐减小,故A错;皮球由c到d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一直减小,故B正确;皮球在a点时的机械能最大,故C错;皮球在a、c两点时的重力势能相等,而机械能不相等,所以动能不相等,故D错;应选B.

考点:

机械能转化

5.如图是一个光滑的轨道.某小球从轨道的O点出发,由静止开始下滑,小球始终没有离开轨道,你认为小球最远可以运动到

A.a点B.b点

C.c点D.d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实验中,由于轨道是光滑的,没有摩擦力,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故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始终没有离开轨道,最远可以滚到与O点等高的c点,故选C。

6.在四川抗震救灾现场,一块水泥板质量为0.5t,起重机在5s内把它匀速提高2m,此过程中(g=10N/kg)()

A.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的功为1×104JB.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的功为1×103J

C.起重机提升水泥板的功率为2×102WD.起重机提升水泥板的功率为5×102W

【答案】A

【解析】

【详解】

AB.水泥板的质量

水泥板受到的重力

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的功

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起重机对水泥板所做功功率

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班里组织一次“比一比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

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

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

①五楼到一楼的高度H;②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

③每个同学的体重G;④四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功率公式得

学生都是从同一栋楼中的一楼到五楼,所以H高度相同,没有必要测量高度H的大小了;学生自身重不同,爬楼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必须测出各个体重和所用时间,这样可对比出不同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大小关系了。

故选D。

8.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同一水平木板滑动,如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两次具有的动能一样大B.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C.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较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第一次物体的速度较大,第一次物体的动能较大,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不同,所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不同,由W=Fs可知,但是在没有指出是相同时间内,因此不能比较二者做功多少,故B错误;

C.由A分析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相等,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由功率的变形公式P=Fv可知,力F相同,第一次速度v大,所以功率大,故D正确。

9.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小球由A点以速度v沿轨道滚下,经过另一侧高点B后到达最高点C.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B.小球在A、B两点的动能之差等于小球从A点到B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小球在A、B两点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

D.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球运动过程中会克服摩擦力做功,且质量不变,故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小球在A与B点的势能相同,故在A点的动能大于B点的动能,C点最高,故小球在C点的势能最大,动能最小,所以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A、B两点高度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变,故小球的重力势能相同,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会克服摩擦力做功,动能减小,动能之差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摩擦力也会对小球做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ab>tcd,运动距离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A.ab段做功较多

B.a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

C.ab段功率较大

D.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拉力大小相等且sab=scd,根据W=Fs可知:

拉力所做的功相同,故A错误,B正确;由于tab>tcd,根据

得:

Pab<Pcd,故C、D错误.

 

11.如图所示,AC>BC,用相同的推力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AC和B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底部推到顶端,则此过程中()

A.两次推力做功大小相同

B.两次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相同

C.两次克服物体重力做功大小相同

D.两个斜面的支持力对物体做功大小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已知AC>BC,则sAC>sBC,由于用相同的推力推物体,则根据

可知:

两次推力做功大小不相同,A项不合题意;

BC.已知将同一重物从底部推到顶端,根据

可知:

两次克服物体重力做功大小相同,选项C符合题意;根据

可知:

两次所做的额外功不同,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小不相同;B项不合题意;

D.由于斜面的支持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则物体在支持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两个斜面的支持力对物体做功都为0J;D项不合题意。

12.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重为G=50N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

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t1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B.t2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

C.t3时刻小球的重力势能最大

D.t2到t3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象可知,t1时刻弹力为0,此时小球刚接触弹簧,在重力作用下小球继续做加速运动,动能继续变大,故A错误;

B. t2时刻小球速度为0,此时动能最小,故B错误;

C.t3时刻,此时小球离开弹簧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还未达到最高点,重力势能还会继续增大, 故C错误;

D. t2到t3时间内,小球在弹力的作用下先加速上升,动能变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继续上升时重力大于弹力,小球做减速运动,动能变小;综上所述t2到t3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3.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第一次做功较少B.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C.木块第二次做功较快D.木块第二次的动能较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图乙,两条图象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则木块在这两次拉力的作用下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速度无关,所以,木块两次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同时因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木块两次运动的拉力相等,由题意可知,两木块滑动相同的距离,根据W=Fs可知,两次拉力做的功相同,故AB错误;

C.因为两次拉力做的功相同,但由图乙知第二次做功的时间更长,根据

可得,第二次的功率较小,即第二次做功较慢,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不变,但由图乙知运动相同的距离,第二次花的时间更长,所以第二次速度较小,因此木块第二次的动能较小,故D正确。

故选D。

14.在一个罐子的底和盖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如图)。

做好后将它从不太陡的长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在罐子向下滚动的过程中,小铁块会将橡皮筋卷紧,罐子的滚动先变快后变慢,直至速度为零;接着罐子又会自动滚上斜面,整个过程忽略摩擦的影响。

关于此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罐子加速滚下斜面的过程中,罐子和铁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B.罐子滚到最低处时,罐子和铁块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罐子自动滚上斜面的过程中,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罐子自动滚上斜面时,不可能到达比初始位置更高的位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罐子加速滚下斜面的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铁罐的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加,罐子和铁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罐子滚到最低处时,罐子和铁块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橡皮筋恢复的过程中,铁罐会由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从最低处滚上,铁罐先由慢到快、后由快到慢滚到最高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罐子自动滚上斜面时,不可能到达比初始位置更高的位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如图所示,当小明用力推墙时,他沿水平冰面减速向后退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明受到摩擦力是水平向右,合力为零,运动状态不变

C.小明减速运动时,则他的惯性和机械能也随之减小

D.假如小明的重力突然消失,小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A错误;

B.小明减速向后退去,那么受到摩擦力是水平向右,但是合力不为零,速度在减小,那么运动状态是变化的,B错误;

C.小明减速运动时,小明自身的质量不变,那么他的惯性是不变的;速度在减小,那么动能是在变小的,在水平冰面上运动,重力势能不变,则可知机械能是变小的;C错误;

D.假如小明的重力突然消失,那么小明对冰面的压力消失,摩擦力也消失,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小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正确。

故选D。

16.下例各情况中,关于做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某同学用力将石块向前移动一点,他推石块的力做了功

B.

人推着小车沿斜面进入车厢,她推车的力做了功

C.

人头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她顶物体的力做了功

D.

某同学从滑梯上滑下,重力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同学用力将石块向前移动一点,有力作用在石块上,石块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他推石块的力做了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推着小车沿斜面进入车厢,有力作用在小车上,小车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他推小车的力做了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头顶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力的方向向上,距离的方向向前,二者相互垂直,所以她顶物体的力不做功,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某同学从滑梯上滑下,在重力的方向的通过了距离,所以重力对人做了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7.运动员从高空竖直向下跳伞,人(包括装备)的质量为90kg.只考虑人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下落时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所示,g=10N/kg.从第10s到第30这个过程中,人(包括装备)

A.动能一直在变大B.重力势能先变大后不变

C.机械能一直在变小D.重力势能一直在转化为动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速度和质量,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先变大再不变再变小,因此动能也是先变大再不变再变小,故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质量和高度,在整个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逐渐变小,因此重力势能减小,故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下落过程中,阻力做功导致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机械能减小,故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有两段速度不变的过程,在这两段过程中,动能不变,不存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情况,故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18.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P1>P2B.F1>F2,P1>P2C.F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乙可以看到,两次拉动,木块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都是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而木块的自身重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那么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两次拉力的大小不变,即

因木块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其功率可表示为

,从图乙可看到,第1次的速度大于第2次的速度,即

那么可知

故选A。

19.如图,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落到一端固定在地面的轻质弹簧上,在A处开始与弹簧接触,下降到最低点B处后弹回,则小球的动能变化情况是(  )

A.从A到B,动能不断减小B.从B到A,动能不断增大

C.从A到B,动能先变大后变小,到B处为零D.从B到A,动能先变大后变小,到A处为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从A点接触弹簧开始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达到B点)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过程为:

在物体刚接触弹簧的时候,弹簧的弹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合力向下,物体还是向下加速,当弹簧的弹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时,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大于重力,物体开始减速,直至减为零。

弹簧从压缩到最短B点到弹簧弹回原长A点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过程:

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力最大,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物体加速上升;当弹簧的弹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小于重力,物体开始减速。

AC.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至0,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到B处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D.物体从B到A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达A位置时速度不为0,因此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到A处为不为零,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用水平拉力先后两次拉着重为20N的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第一次拉力为10N,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对物体做了20J的功;第二次拉力增大为20N,拉力对物体做了48J的功.分析两次做功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N,物体运动了1m

B.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体运动了2m

C.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N,物体运动了2.4m

D.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体运动了4.8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物体受到的拉力:

F=f=10N;

根据W=Fs可知,第一次物体通过的距离

故AB错误;

CD.若增大拉力,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10N;根据W=Fs可知,第二次物体通过的距离:

故C正确,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