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464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9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docx

高三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检测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

下图是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因形似长廊而得名。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就业廊”最可能是

A.行政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

2.有关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卫生防护带

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D.高级住宅区最适合布局在城市北部

3.一环、二坏、三环、四环……北京城市空间不断向四周扩展。

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系分布B.平原地形C.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空间划分

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完成l0~11题。

4.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

5.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优化空间结构 ③引发人口集聚 ④“摊大饼”式扩张

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

右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

7.该城市

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6-8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C.4-6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

8.某城市交通拥堵,下图为“该城市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

该城市地铁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是

A.在地铁站点形成新的卫星城

B.城市空间将沿地铁向卫星城方向发展

C.中心城区将出现空心化

D.在地铁沿线将出现大量工业区

9.“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如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善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

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现状

圈层增长模式

双城增长模式

新城增长模式

市级

3.40

3.50

3.31

6.17

区级

1.86

1.95

1.84

1.87

综合

2.21

2.33

2.21

2.94

10.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A.现状B.圈层增长模式C.双城增长模式D.新城增长模式

11.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B.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

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12.低碳化城市发展的新建组团,应

A.距中心城市较远B.规模较小

C.数量较多D.做大做强

  读中国西部某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示意图,完成各题。

13.影响该城市地域形态的主导因素最可能是

A.矿产资源B.地形C.地域文化D.交通

14.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A.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缩小了其服务范围

B.居住、行政、批发等功能混杂,利于提高城市服务等级

C.工业区向外移动是为了拓展城市范围

D.卫星城的建设缓解了城市人口与环境压力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与扩散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

2003年至2013年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但各类用地发展不平衡。

下图示意2003年和2013年长春市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2003-2013年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

A.1~2环B.2~3环C.3~4环D.4环外

16.长春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

A.教育科研用地B.商业服务业用地

C.行政办公用地D.医疗卫生用地

17.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条件.2015年11月,全球智慧城市排名在沪发布,上海排名第15位.回答4-5题.

上海全球智慧城市排名近年来不断上升,它的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表现是(  )

A.城市地域结构调整B.人口集散速度加快

C.城市服务功能提升D.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随着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不断向郊区延伸,高速公路出入口、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称“边缘城市”。

下图示意美国某“边缘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完成16-17题。

18.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生产用地B.居住用地C.办公用地D.零售业用地

19.图示“边缘城市”( )

A.居民主要居住在市中心B.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城市小

C.空间上和中心城市相接D.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20.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蔬菜食品类

日常用品类

服装衣饰类

家用电器类

200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43

2.32

6.43

5.94

201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12

1.55

4.52

8.04

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价B.集聚C.交通D.市场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批准,武汉市正式入选2017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

据此回答下题。

21.武汉能入选“设计之都”的主要原因是()

A.两江交汇,地理位置优越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捷D.高校众多,设计门类齐全

22.“设计之都”称号的获得,将有利于武汉()

A.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B.产业结构的升级

C.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D.基础设施的完善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图是“某城市空间结构与规划用地方案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题。

23.关于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合理的有()

A.甲—工业区  B.乙—住宅区

C.丙—仓储区  D.丁—商业区

24.该城市下列用地规划中,较为合理的有()

A.①地建疗养院    B.②地建火电厂

C.③地建化工园区   D.④地建自来水厂

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宽阔走廊,以保持或引导天然气流,提升城市空气流通性。

2016年惠州市区开始规划“通风廊道”,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惠州市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万亿产业集群。

图为“惠州市的区位示意图和风玫瑰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为保证通风效果,惠州市的“通风廊道”规划适宜采用()

A.放射状结构B.南北走向结构

C.布局在工业区内D.沿城市主干道布局

26.惠州市欲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带来的影响有()

A.有利于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B.有利于吸引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在周围集聚

C.有利于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D.有利于打造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7.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问题。

(19分)

N市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演变示意图(注:

同心圆代表距市中心的距离)

2010年N市三类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对比

(1)据图,概述N市1996~2010年制造业空间变化的特点。

(4分)

(2)据图,读出16~48km范围内三类企业数量的分布比例完成下表,并根据表中两个范围的数据归纳N市三类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5分)

技术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

资源密集型企业(%)

0~16km

70

50

38

16~48km

(3)分析2010年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

(6分)

(4)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合理性。

(4分)

2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3月,国家环保部公布了全国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的十个城市.监测结果显示,所监测的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舟山三个城市完全达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空气污染较重的区域,三大区域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材料二  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的城市

(1)描述图中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城市的分布规律.

(2)简析舟山、拉萨空气质量达标的原因.

(3)试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

29.(10分)【选修——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月16日春运期间雾霾再袭北京,造成高速公路通行受阻。

图甲为“北京雾霾的六大主要贡献源”图。

材料二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市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

图乙为舟山群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丙为舟山市2010年三大产业就业构成图。

(1)结合材料一,说出解决城市“雾霾”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舟山市没有发生雾霾的原因。

(4分)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图1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如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503.0

2.4

39.2

57.4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______。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______。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就业廊”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地价最高,交通通达度最大,所以最可能是商业区,C对。

行政区不占地价最高的地方,一般分布在居民区,A错。

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距中心远,B错。

文化区布局在环境幽静的地方,不会在市中心的闹市,D错。

ABD错误C正确,故选C。

【小题2】城市空间结构有三个最强扩展方向,属于扇形模式,A错。

就业集中区位于东北部,就业人数多,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多,所以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卫生防护带,B对。

东南方向居住功能为主,没有显示就业功能,C错。

高级住宅区应远离工业区,北部离就业集中区近,不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D错。

 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考点: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分区的布局原则。

3.【答案】D

【解析】

解: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

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

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

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城市空间划分。

故选:

D。

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靠近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业企业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对工业影响最小,因为工业生产一般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所以远离市中心。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理解即可。

4.【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新城区布局的区位因素。

仔细阅读图示,依据图示找出影响新城区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依据图示可知:

新建城区以飞机场为核心,沿飞机场周边布局,可知新建城区以飞机场为主,为旅客提供服务的功能区,C正确;图示中,新建城区没有铁路和河流,故铁路和河流不是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故BD错;图示中公路是为飞机场服务的,不是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故A错。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依据图示,判断区域新城的建设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新城区建设使该城市城市职能得到分化,老城区交通压力减弱,有利于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有利于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故①②对;新城区的建设,老城区人口往外迁移,区域人口分散,同时城市出现新的核心区,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故②③错。

故选D。

6.【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

【小题1】读图可以看出丙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小,而在市中心区占的面积较大,所以丙功能区是商业区,甲功能区在整个城市面积中占得比重较大,应该是住宅区,乙功能区在城市外围占的面积较大,应该是工业区。

【小题2】读图可以看出市中心为丙功能区(商业区),向外围是甲功能区(住宅区),再向外围是乙功能区(工业区)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所以说该城市,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故答案选A。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

8.【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地铁连接的是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不可能每个站点都形成卫星城,A错。

地铁交通便利,城市空间将沿地铁向卫星城方向发展,B对。

三条地铁线交汇点在中心城区,这里的交通通达度最高,不会出现空心化,C错。

城市地铁是客运线,沿线不会有大量工业区,D错。

考点:

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布局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9.【答案】B

【解析】

解: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减少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故选:

B.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是指提倡骑自行车出现,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自行车出行方式从1986到2011年是逐步下降,2011后开始回升.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10.【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城市空间结构。

读题目可知,出行距离越短,交通消耗能源越少,越有利于实现低碳。

读统计表可知,无论是哪一级别城市中双城模式的出行距离均为最短,所以最为低碳,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模式的优点。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最优增长模式为双城模式。

结合图例可知,双城模式的等级均为市级服务中心,其规模和该地中心城市大体处于同一水平,B对。

转移中心城市的部分职能属于开发新区的圈层增长模式,A错。

新组团城市对于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没有影响,C错。

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增长为圈层模式,D错。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由上题分析可知,低碳化城市为双城增长模式。

读图可知,新城增长模式中新建组团距离中心城市较远,A错。

新城增长模式中,各新建组团多为区级服务中心,规模小,B错。

数量较多的为新城增长模式,而双城模式新建组团较少,C错。

低碳化城市为双城模式,应当做大做强,D对。

故选D。

13.【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据图例分析图可知,该城市地域形态受山体限制较大,B正确;与资源、地域文化、交通关系不大,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特点。

据图可知,商业区集中分布于市中心,提高了其综合影响力,不会缩小其服务范围,A错;居住、行政、轻工业、批发等功能混杂,说明城市地域分化程度不高,城市发展水平不高,不利于提高城市服务等级,B错;工业区向城市边缘迁移,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利于保护市区的环境,C错;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与环境压力增加,卫星城的建设可分散中心区人口,缓解城市人口与环境压力,D对。

故选D。

15.【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

高等教育用地占地面积广,从地价角度考虑应布局在城市最外围。

据图可知,图中教育科研用地比重大且比重增加是在4环外,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城市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发展速度最快应该是同样时间段内比重增加最大的。

据图可知,商业服务用地比重增加最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

解:

由题中材料“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条件”可知,它的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可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故选:

C。

2011年以来,上海全力推进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从各权威研究机构对全国各省市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评估评测结果来看,上海均位居前茅.上海网络基础设施虽然在国内属较好,无论是在带宽、无线网络的可用性、资质等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本题以智慧城市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智慧城市的建设及影响.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18.【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据图可知:

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零售业用地。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据图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可知:

城市中心主要是商业用地,故A错;“边缘城市”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远,地价低,商业活动弱,建筑物密度比中心城市小,故B对;据图可知:

“边缘城市”与中心城市距离远,空间上没有和中心城市相接,故C错;“边缘城市”是大城市逆城市化形成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主,故D错。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20.【答案】D

【解析】

解:

“蔬菜食品类”需要新鲜保质,靠近市场既省运费,又省时间,因此,影响该类商品销售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故选:

D.

居民购买蔬菜食品类的出行距离最小,说明销售蔬菜食品类的商店接近居民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因此,影响该类商品销售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就是掌握蔬菜这类商品的特点以及影响的区位因素.

21.【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本题考查武汉能入选“设计之都”的主要原因。

设计​行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武汉能入选“设计之都”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众多,科研人才多,设计门类齐全,D对;两江交汇的地理位置、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捷不是成为设计之都的主要因素,AB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设计之都”称号的获得,技术指向型产业集聚,将有利于武汉产业结构的升级,B对;不能改变城市空间结构、不能使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AC错;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没有直接影响,D错。

故选B。

23.【答案】

【小题1】BC

【小题2】AC

【解析】

本题考查功能区的布局。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靠近市中心,而且距离交通干线较远,不适宜布局工业区,A错误;丁地远离市中心,人流量少,不适宜布局商业区,D错误;乙面积大,为住宅区,B正确;丙交通便利,地价低,可以布局仓储区,C正确。

故选BC。

本题考查工业的布局。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处上风向,附近绿化好,环境优美,适宜建疗养院;③地位于河流下游,远离市中心,适宜建化工园区。

故AC正确。

25.【答案】

【小题1】BD

【小题2】CD

【解析】

本题考查惠州市的“通风廊道”的规划设计。

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惠州市的主岛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南风,因此“通风廊道”多为南北走向结构,与最大风频相一致,有利于冬季雾霾的扩散,B正确,A错误;“通风廊道”主要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性,加快污染物的扩散,因此“通风廊道”规划适宜沿城市主干道布局,在两侧高大的建筑之间,有利于形成“狭管效应”,增加风速,加快污染物的扩散,D正确,C错误。

故选BD。

本题考查惠州市欲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带来的影响。

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对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影响不大,电子等高科技产业与石油产业的相关性较差,AB错误;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加快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C正确;由于石油基地的建设以及相关产业的集聚,因此产品的输出和原料的输入,以及相关的包装和运输等环节,都会促进周边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的建设,D正确。

故选CD。

27.【答案】

(1)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制造业重心有向南迁移的趋势。

(任答两点即可)

(2)

技术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

资源密集型企业(%)

0~16km

16~48km

26

40

50

可见,在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明显较多,资本密集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少;在16-48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分别较少,资本密集型企业较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多,资源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

(3)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和交通,0-16km范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讯等条件较好,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多。

资源密集型企业的的主导因素为地价和环境,该类企业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对环境污染较大,0-16km范围地价相对较高,人口比较密集,因此这类企业分布相对较少。

(4)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

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应该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合理性评价:

N市制造业空间变化,使中心城区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改变了原来中心城区制造业过分集中的格局,置换出的空间可建设商业区和居住区,使得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更趋合理,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区域的空间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条件。

因此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