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334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伴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业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的同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属性也随之日渐突显,旅游业不但提高了经济收入,也成为各地区文化交流传播的媒介。

潮州市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古城,在潮州旅游业的发展中,文化旅游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潮州也借助其本身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以及所保留的丰富文化形式进行旅游开发和发展,并有所成就,加快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已然成为潮州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在这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很多问题,如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旅游设施配套建设服务不足和旅游形象不够鲜明等问题。

本文首先简单分析潮州文化旅游业的总体现状,介绍潮州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和阐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对潮州总体经济的影响,接着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主要创新体现在是关于潮州本地的文化旅游业的理论研究,文化旅游业作为创新创意型产业,应结合地方本身发展特点才能更有成效。

关键词:

文化旅游潮州旅游业对策

ABSTRACT

Withtherapidgrowthofculturaltourism,ithasbroughtstupendousadvantagetoeconomicdevelopment.Atthesametime,theculturalattributescontainedthereinhave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Tourismhasnotonlyincreasedeconomicincome,buthasalsobecomeamediumforculturalexchangesinvariousregions.AsanationalculturalcityofChaozhou,intheprogressofChaozhou'stourism,theculturaltourismpossessasignificantrole.Inrecentyears,Chaozhouhasalsomadeuseofitsprofoundculturalaccumulationandrichculturalformsretainedfortourismdevelopmentanddevelopment,andhasachievedresultsthathaveacceleratedeconomicdevelopment,whilealsoenhancingthecity’spopularityandthetourismindustry’sEconomicincomehasbecomeoneofthemainsourcesofChaozhou'seconomicincome.However,inthisdevelopmentcourse,alotoftroublehavegraduallybeenappeared,suchasthelowleveloftourismproductdevelopment,insufficienttransportationservicesfortouristsandinsufficientimageoftourism.

ThisarticlefirstbrieflyanalyzesthewholestatusofChaozhou'sindustryofculturaltourism,illustratestheresourceadvantagesofChaozhou'sculturaltourismandexpoundstheimpactofculturaltourismontheeconomy,thendiscussestheissuesinitsgrowth,andfinallydishessolutionstotheirproblems.ThethesishasmaininnovationthatisincarnateinthetheoreticalresearchonthelocalculturaltourisminChaozhou.Asaninnovativeandcreativeestate,culturaltourismshouldbecombinedwithlocal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tobemoreeffective.

Keywords:

CulturalTourismChaozhouTourismCountermeasure

潮州文化旅游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属于第三产业,它们从独立发展逐渐走向融合发展,并催生“文化旅游业”新业态[1]。

文化旅游业属于新型的创新创意产业,它为经济的提升和文化的发扬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彰显了一个城市的个性,表现了一个旅游景区景点的独特之处,提升和展现了地方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旅游历程,同时带动游客的旅游消费,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文化旅游业所蕴藏着的巨大经济潜能在近几年也有所体现,它也将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做出贡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潮州作为一座古城,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厚实,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文化产品也琳琅满目,为众人所熟悉的有如潮剧、潮州木雕、陶瓷、潮绣、潮州菜、功夫茶等等。

潮州依靠文化优势和古城特色,被省列入首批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示范区之一,充分发掘潮州古城文化潜力,利用并完善保护潮州文化资源,打造独具“潮”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2019年以来,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2629.47万人次,增长31%,旅游总收入398.25亿元,增长30%[2]。

但在潮州本身所具有发展优势同时也存资源被认知程度不高、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游客接待交通服务不足和旅游形象不够鲜明等劣势,这些成为潮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确的选择适合潮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路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二)文献综述

本文重在分析近年来潮州市文化旅游业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对过往潮州市文化旅游业相关发展策略文献的梳理,汇总得出潮州市的文化旅游业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看法。

刘云山(2013)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3]中指出旅游在如今已然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扩宽了旅游市场,经济效益也在其影响下呈上升趋势不断提升。

汪鸿(2016)在《旅游文化观研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探讨》[4]中指出旅游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旅游文化对旅游的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有质的飞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此提高了经济效益,要认识到旅游文化观的发展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赵永红(2015)在《基于文旅融合的潮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5]中指出潮州文化旅游业发展体制不够健全、缺乏整体规划、产品结构单一、游客体验项目少、景区缺少知名度、文化旅游人才匮乏等问题,通过分析文旅融合的基本理论,论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性,找出潮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途径。

李桂蓉(2016)在《关于发展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6]中说到潮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接待游客人数逐年增长,进一步活化、利用潮州古城的文化旅游功能,把潮州的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使得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才能推动潮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为丰富,对潮州文化旅游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提出对策,使之更好地适应潮州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潮州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潮州的经济,这对潮州文化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潮州市文化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一)潮州市文化旅游业资源现状

1、潮州地理区位

潮州是沿海城市,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东与福建相邻,西与揭阳相连,南与汕头相接,北与梅州相通,临近南海,位于台湾海峡的西岸,是广东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素有“岭东首邑”、“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7]。

潮州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地处要塞,而且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交通发展迅猛,经过潮州境内的重要交通线有潮汕环线、宁莞、沈海高速公路、国道G324和厦深、广梅汕铁路等,去往香港广深的高铁仅需一到两个半小时即可到达;与厦门的距离仅260公里,港口到台湾高雄也仅186海里,港口有便捷的轮船,而且临近的机场有揭阳国际机场,无论是自驾车、高铁、轮船或是航空都是可以很快到达,交通的便利使得潮州能够与周边城市保持密切的联系。

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利完善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成为了潮州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

2、潮州的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方式是“静态”,主要包括历史遗存下来的遗址、建筑、文物等,还有所记载流传的名人名言故事,这些静止的文化资源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进程。

总所周知,潮州以古城著名,历史悠久,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原古典文化橱窗”,保存下来的物质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到2018年末,潮州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3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5处[8]。

其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元寺、湘子桥、北阁佛灯、韩文公祠等都是潮州旅游的必打卡景点,每年闻名而来的游客都是接踵而至。

古色古香的牌坊街、滨江长廊、龙湖古寨等建筑在继承基础上不断修建完善,也成为了潮州的标志性建筑。

作为“潮文化”的发祥地,这些众多的历史遗存,都是潮州历史文化发展足迹的见证。

潮州具备着较好的旅游文化传统和环境,是潮汕地区唯一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城市。

3、潮州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方式是“动态”,通常以当地的民俗为主体,与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是各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群众的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往往每个地方的民俗都与众不同,这类文化资源展现出了一个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

潮州的地方民俗是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域色彩十分鲜明,包括潮州话、潮剧、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手工艺、潮州民风礼俗等等方面。

其中潮剧、手工艺、饮食品味高,特色鲜明,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地位[9]。

比如潮剧,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在国际享有盛名,时常在国外也有演出,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潮绣也是十分精致,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中的粤绣的重要组成之一,曾经一度登上热搜的著名演员刘诗诗的婚纱就是潮绣,是潮州某著名绣娘纯手工绣制;木雕、泥塑、陶瓷等手工艺也都是潮州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丰富美味的潮州菜和牛肉火锅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这些充满活力的潮州民俗文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增加了潮州的知名度和游客的参与性,并激发了文化旅游产品的价值,同时保育活化和传承宣扬了民俗文化。

(二)潮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1、文化旅游品牌体系逐步形成

潮州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10]。

潮州市文化旅游以古城为核心区,以“潮文化”为品牌,加快发展古城游、乡村游、红色游等主题的文化旅游,全域旅游品牌体系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深入挖掘和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经济的融合。

古城作为文旅核心区,经过修缮活化的文物点是古城的亮点,一到旅游季,便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热点。

据资料记载,潮州古城内现有国家非遗项目达15个,“博物馆之城”系列馆达20家,谢华、康慧芳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也在古城之内,古城在近几年通过不断修缮,不定期举行各项文化活动,成为让市民和游客感受潮州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除了古城游,关于乡村游方面,潮州紫莲森林度假村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省列为2019年高档旅游项目;潮州文祠镇赤水村、归湖镇狮峰村和凤凰山景区被规划为潮安新农村茶乡之旅线路,还有潮州的饶平地质风光生态休闲游线路,这两条线路是让游客体验潮州乡村旅游的首选线路,且都入选省首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潮安区凤凰镇努力创建首批广东式旅游镇,并顺利完成了省厅验收工作。

潮州也将在今年举办“左联”红色文化骑行节的红色游主题活动,为全域的文化旅游发展锦上添花。

同时潮州也在加快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围绕拓林湾、潮州港的滨海旅游已经加入发展行列。

此外,潮州对本身所获得的陶瓷、婚纱服装业和美食品牌的知名度加以利用,鼎立发展新型的文化旅游形式,如工业之旅、婚庆蜜月之旅和美食之旅等。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业的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突出文旅融合,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逐渐形成了潮州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文化旅游的发展形势良好。

2、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

文化旅游业的崛起,潮州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得到了发展改善。

据统计局统计,潮州在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对比去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其中,由于梅汕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和潮汕专线、大潮高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且稳步推进,潮州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全年实现增长21.7%,对比去年增速要快36.2个百分点。

政府对交通建设逐年增加投资,从2013年投资的11.4亿增加到2017年的75.5亿,使得文化旅游交通条件改善显著,完善了潮州的交通网,交通的完善也方便了各国家各地区游客的到来,接待的海内外游客逐年增长。

如表1所示:

表12015-2018城市旅游接待人数(单位:

万人次)

年份

合计

外国人

港澳同胞

台湾同胞

国内旅游者

2015

920.82

6.14

52.6

3.08

859

2016

1178.65

5.79

52.55

2.99

1117.32

2017

1534.60

6.51

62.02

3.26

1462.8

2018

2007.23

7.7

76.32

3.75

1919.46

18比17±%

30.80

18.20

23.06

14.89

31.22

资料来源:

潮州市统计局

潮州市目前住宿和餐饮达317家,建设完善的星级酒店共有14家,2019年全年的出租率为52.4%。

此外,一系列潮州文化平台将在2020年全部建成或使用,为方便游客旅游,快速有效探索潮州文化旅游资源,潮州将于今年开始“潮州之旅”APP的式运营,以此完善旅游数据中心的建设,它将与公安、交警、数据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合作,与他们相关的平台程序和景区系统的对接将通过大数据交互共享,以此实现旅游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升级。

3、文化旅游行业活力逐步显现

近几年,潮州的文化旅游业稳步发展,行业规模扩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旅游接待能力日益提高。

潮州景区景点多达90多处,著名的有广济桥、牌坊街、韩文公祠等8个景区,拥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处国家重点文化财产保护单位和26处地方文化财产保护单位。

潮州已然成为粤东文化旅游胜地,是粤闽赣和港澳台民众假期出游的主要目的地。

潮州对文化旅游建设不断加快推进,通过操办文化旅游活动、非遗展览、活化文物点等形式助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如今,潮州在广济桥、许驸马府、已略黄公祠、李厝祠等文物景区景点开发文化观光、非遗展演、婚纱走秀、茶艺、刺绣表演以及展览展示等功能,客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景区接待游客人数逐年增长。

2019年潮州全年旅游收入398.25亿元,比2018年增长30%;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2629.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其中,接待海外游客9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接待国内游客2535.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1%。

仅在国庆黄金周接待海内外游客就达到235.17万人次,增长31%;旅游总收入9.85亿元,增长39%。

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潮州的文化旅游业显现出了巨大活力,步入了快速发展道路,一年更比一年强。

潮州市接待游客逐年增长详情如表2所示:

表22015-2019年潮州市旅游业产值

年份

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万)

比增(%)

全市旅游收入(亿元)

比增(%)

2015

920.82

21.5

141.62

22.2

2016

1178.65

28.0

181.27

28.0

2017

1534.60

30.2

234.76

29.5

2018

2007.23

30.8

306.36

30.5

2019

2629.47

31%

398.25

30%

资料来源:

潮州市2019年统计年鉴

(三)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潮州经济的影响

文化旅游能够激发强大的经济潜能,众多旅游发达的国家或城市都会着重发展文化旅游业,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在为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和优势的同时,也促进了与各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文化旅游业成为潮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潮州文化旅游业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对潮州经济起到明显拉动作用,在经济指标中占的地位不断提高,已然成为潮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根据省统计局统计,潮州市2019的GDP总量为1080.94亿,对比去年增长了5.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53.56亿元,增长6.0%;而潮州市2019年的旅游业收入就达398.25亿,增长30%。

一个产业的产值如果超过社会全产值的5%,则这个产业就可以作为支柱性产业。

从数据来看,足以深刻说明,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潮州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带来的经济收益成为潮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文化旅游业成为工业及服务业的助力

文化旅游业作为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其带来的庞大的客源量,活跃了消费市场,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的相关产业发展。

2019年潮州市总共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2629.47万人次,增长31%。

火爆的旅游市场带旺了工业产品、食品、住宿和餐饮行业等行业,根据统计,潮州市201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6.39亿元,增长8.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为51.42亿元,增长6.8%。

工艺品、食品、日用品三大类中的30多个产品都成为游客到访潮州必买的好物清单,其销售额伴随着游客的增加也不断持续增长。

文化旅游业活跃了消费市场,也促使潮州建筑的不断修补完善、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发展和商业的蒸蒸日上,刺激拉动内部需求与增加旅游产品的生产,提高了潮州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繁荣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提升潮州的经济效益。

潮州市旅游产业依靠文化旅游产业这一创新产业的发展也将做大做强,推动区域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文化旅游业成为经济交流合作的桥梁

旅游的过程本就是国内外各地区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交汇,是各区域进行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潮州与各地区在经济文化层面的深度交流,加强了与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合作,吸引一些投资旅游业的外商投资者的到来,他们一边旅游度假,感受潮州的文化气息,一边对潮州做实地考察,发现其优势,挖掘可投资性项目。

同时也引进了外来技术、设备、人力、资金和管理经验,还可以使潮州的产品,如特产、工艺品因来往游客的带动和宣传而进入国内外市场,这为潮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种种有利条件。

三、潮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品牌定位不准

潮州虽被赋予许多美誉称号,但在众多旅游城市的名片中,潮州的文化旅游优势并没有十分突出,主要是存在缺乏旅游形象意识、旅游形象品牌定位模糊、旅游形象口号不准确等的问题。

1、缺乏旅游形象意识

每个城市的文化旅游业都与其他城市不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需要根据自身的特色,有意识地塑造出一个旅游形象,并且该形象要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所接受,才能在旅游市场上相区别其他城市。

潮州特色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形象意识缺乏,没有意识去塑造出一个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旅游形象,导致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城市知名度也相对较低。

比如大家都熟知潮州是一座古城,但被称为古城的城市比比皆是,阆中、丽江、平遥、歙县等都是著名古城,游客并不了解潮州是一座有什么特色的古城,这会大大降低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兴趣。

2、旅游形象品牌定位模糊

一提起“潮州旅游有什么”,所给出的答案都含糊不清,潮州旅游没有在人们心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潮州在旅游品牌定位方面存在着“贪大”、特色不鲜明、定位过高或过低、定位混乱等问题[11]。

在对旅游品牌形象提炼中,没有规范准确提炼,因此出现主题不清晰、内容反映不完整、形象定位偏差等问题。

如只一味主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形象,没有明确的定位品牌标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形成特色的旅游品牌,相对更理性的旅游消费者来说,较难产生吸引力。

图1潮州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清晰度

资料来源:

调查问卷统计

模糊不清的旅游形象和品牌较难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使得游客无法更深入了解潮州。

通过调查潮州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清晰度发现,认为潮州形象非常清晰的占比8.33%,比较清晰的占比21.67%,认为清晰的占比26.67%。

在被调查的120人中,共有52人认为潮州形象模糊或非常模糊,占比43.34%[12]。

如图1所示。

3、旅游形象口号不准确

形象口号是城市旅游形象的浓缩表达,旅游者往往通过这些口号来了解到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旅游城市,从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13]。

一个城市的形象口号应来源于地方特性,结合地域背景,提取地方元素,才能避免过于空洞。

潮州的口号是比较少的,如“中原古典文化橱窗”、“中国瓷都”、“中国古城旅游城市”等的口号,这些听起来显然过于空泛了,体现范围太广以至于不能展现出潮州本身独特的“文脉”,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像桂林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香港的“魅力香港,万象之都”等口号就很有风格和韵味,不会被游客混肴,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二)旅游开发层次不高,产品结构单一

潮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属于开发起步较晚的,许多更为高质量的资源还没有深入开发,这就意味着潮州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是相对较缓慢的,在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层面还存在不足,开发只停留在修复表面,效果不够明显,品牌效益低。

例如,潮州的滨江长廊,作为标志性古建筑之一,连接着的各个古色古香的城楼都令人赞不绝口,虽外部带来的视觉体验广受好评,但是内部却一无所有,游客只能驻足观其表而无法探其究竟,无法知晓该景点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空间资源和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潮州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但尚未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没有利用好这些资源的功能和所带来的效应,大部分的景区景点仍然停留在基础层次的普通游览观光为主,对于高品味的一系列组合型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体验项目还没有完善。

大多数景区和景点没有充分结合“静”与“动”,游客到访景点都只是简单走马观花,匆匆一瞥。

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能够让游客主动参与的活动较少。

这使得旅游过程过于单调沉闷,让大部分游客无法放慢脚步,去了解细品潮州的文化精髓。

比如潮州纪略黄公祠内,展示了许多精致且内涵丰富的木雕,木雕的文物价值极高,但过往游客也都仅匆匆一瞥,“静”的物品难以和“动”的游客产生互动,缺乏娱乐性和参与性,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和配套建设不到位

文化旅游业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