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doc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班级:
建筑学08姓名:
吴帅学号:
214080227
摘要:
环境心理学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关键词:
感觉知觉环境认知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噪音拥挤个人空间私密性
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感觉、知觉与环境认知,环境认知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食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失误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活动,姿势,心跳。
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他复杂的认知过程。
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失误的属性和自身状态。
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1.1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收到外部世界的刺激。
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内部感觉接触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1.2刺激的分类
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1.3感觉阙限和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人对客观食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
例如当菠萝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粗糙的凸起。
人类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
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2知觉与环境知觉
2.1知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以及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知觉包含着:
觉察,分辨和确认几种作用。
知觉依赖与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
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2.1.1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错觉。
2.1.2知觉的特性
1】整体性:
整天性是指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
知觉整体性是知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仅依赖与对刺激物的结构,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人的知觉整体性会抑制个别成分的知觉。
2】恒常性:
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觉的刺激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做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
恒常性的种类有:
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3】选择性:
选择性是我们在观察两岐图形时常常会在不同的两个图形知觉中来回转换,这说明知觉过程中从在着竞争。
4】适应性:
知觉适应性是指在刺激输入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调整知觉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5】意义性:
意义性是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
在知觉过程中,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上述分析来看,感觉主要以生理机能为基础,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因而有较小的个体差异。
而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2.2环境知觉
环境知觉:
是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
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
刺激的再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些过程。
环境知觉主要有如下理论:
格式塔理论:
认为我们的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
功能主义理论:
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他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这种理论也成为生态学观点,它比较强调知觉反映的先天性。
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方面。
同时它还认为,感觉信息确实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正确记录,而环境中的一些关键部分(如地心引力、昼夜周期等)在整个演化历史中是不变的。
学习理论:
认为我们的知觉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必须学会知觉环境中的关键方法。
知觉中学习和经验的重要结果是关于我们周围环境的假设的发展,这种假设有时会导致误会知觉或错觉。
概率功能主义:
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权重),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
个体利用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性(本质)作一可能性的判断。
它强调知觉是一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2.3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
它是指人对环境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解释环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和期待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很重要的方面。
认知地图:
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研究认知地图的主要方法有:
1】画草图;2]对某一环境进行图示反应;3】再认任务
二、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只要有如下几类:
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适应水平理论、生态理论。
三、环境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噪音与拥挤
噪音: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噪音下定义,可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音都是噪音。
噪音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三个方面:
音量、可预测性、知觉的可控制性。
所以当噪音的音量很大、不可预测、不能控制时,造成的干扰是最大的。
还有一些因素会增加人们对噪音的厌烦,这些因素是:
当我们认为噪音是不必要的时候:
当处在噪音环境中的人发现没有能力控制噪音时;听到噪音,并且知道它对健康有害时:
发出的噪音引起恐惧感时:
由于噪音而对周围环境的其他方面不满意时。
2、个人空间与私密性
个人空间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身体与他人身体保持的距离。
而根据人际交往又把距离分为一下4种:
亲密距离,0~0.5米,如爱人之间的距离,0.5~1.2米,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
1.2~2米,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7.5米,如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人们虽然通常并不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行为上却往往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则。
破坏这些规则,往往引起反感。
我们可以用环境--行为关系理论来进一步了解个人空间。
唤醒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由个体体验到的唤醒程度决定的;当个人空间的侵犯引起高唤醒水平时,个体就是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刺激负荷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因为环境提供的信息过载,此时,个体必须避免和忽略一些无关信息;因此个体往往采取退避的方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让退避成为可能。
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个人空间受侵犯,个体对环境的控制力减弱,行为自由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重新恢复行为自由,这就必须有足够大的个人空间。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的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
个人或群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
私密性是个人或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
私密性的四种形式:
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们分别会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出现。
独处是指个体把自己与他人分离开,或者避免他人观察到的状态;亲密指和某些个体相处时不愿受到干扰,如和亲人,朋友或者配偶亲密相处时的状态;匿名是指一个人隐姓埋名或乔装打扮,即使在公众场合仍然不被别人认出的状态;保留是指个体需要隐瞒自己的一些事,不愿其他人了解。
保留经常通过利用个体周围的建筑等来实现
私密性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
自治、情感释放、自我评价和限制信息沟通的功能。
自治可以使个体自由支配个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从而获得个人情感;情感释放可以使个体放松情绪,充分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自我评价是指个人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设计的空间;限制信息沟通是让个体与他人保持距离,隔离来自外界的干扰。
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了解到很多关于环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把他应用到实际中去还需要更加进一步学习。
参考文献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心理学》林玉莲胡正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