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923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

《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试学前教育学.docx

考试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教育、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

一、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与动物界中代与代间看似“教”和“学”的现象相比从教育起源的角度从人类个体的角度

(二)关于“教育”的观点

教育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

教育的场所:

第一种学校教育;第二种通过各种媒体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

第三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第四种自我教育;

本质特征:

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

(三)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

定义: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

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特点:

可控性强和达标性强

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

有关定义:

黄人颂:

是指从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梁志焱:

是对“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国外:

是从胎儿到正式受教育前这段时期的幼年照管和教育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人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不同之处:

向前扩展至胎儿期

三、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

(一)胎儿学校——准妈妈或准爸爸

★孕前优生培训(心理培训指导、遗传知识讲授、医药学简单知识介绍)

★孕期胎教指导(情绪调节、营养搭配、语言胎教、抚摸胎教、光照胎教、音乐胎教等)

★孕妈咪健康操、孕妇瑜伽孕妈咪血液脂肪酸分析

★孕妈咪专业营养课程.★孕期保健指导。

★科学坐月子指导。

★新生儿护理(婴儿护理:

洗澡、换尿布、乳具消毒、婴儿抚触、婴儿保健操、健康情况记录、早期婴

儿教育等)

★早期智力开发与智商测评

(二)亲子班——婴儿

 亲子班就是指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很多宝宝在一起,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对事物有认知行为,还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产生交往行为,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会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礼让和交往,提高宝宝的综合能力

★类型:

艺术类亲子班:

创意宝贝品牌类亲子班:

蒙氏亲子班

★作用:

1、通过对父母的培训,教会父母如何对宝宝进行延伸教育

2、感受集体生活,为正式入园做好充分准备

3、尽早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方式

存在问题:

早教收费标准不统一、活动内容不一

(三)幼儿园——幼儿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婴幼儿

(五)幼儿班

(六)儿童福利院——被父母遗弃的0—15岁的残疾儿童

(七)SOS国际儿童1949年哥麦纳在维也纳创办,旨在给儿童“母爱”

(八)家庭教育

四、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定义: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内容:

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2.学前课程论3.游戏论4.活动论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定义: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成员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前提是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的要求

二、受教育者

定义: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前提是要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

三、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内容:

1.基本的知识2.基本的情感态度3.基本的能力4.基本的行为方式

四、教育的物质资源

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现代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手段

1.场所及设备2.教具与器材

第三节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分类

(一)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之分

(二)就教育作用的方向而言,教育功能有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之别

(三)按照教育作用的形式划分,教育功能有显形功能和隐性功能之异

◆教育功能的演变

二、教育功能的演变

1、奴隶和封建社会:

政治功能较明显,经济文化功能不突出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教育为①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功能增强;

②为政治服务的功能隐蔽化;

③为个体发展服务的功能被提出来。

3、20世纪以来,教育功能的变化:

①从为维护剥削阶段统治到为最终消灭统治阶段服务;

②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相统一。

三、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1.为社会的延续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2.是社会持续与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

四、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促进个体发展是教育个体功能的基本内容

1、教育影响个体的社会化2、教育影响个体的个性化

帮助个体生存和享用是教育个体功能的重要表现

1、着眼与社会需求,教育发展个体的谋生技能2、着眼与个人幸福,教育增进个体的享用功能

异化的教育会阻碍个体的良性发展

一方面指人对教育的异化,使教育成了为人牟利的工具另一方面则指教育对人的异化,使人成了教育

的奴隶

1、教育和教育目的相异化

2、对人的生命的异化

第四节现代教育的特征

一、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1.规模庞大2.增长速度快3.不均衡性4.波动性

(二)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

体制:

由双轨制向单轨制急剧转变

结构:

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结构均有变化

(三)教育的内涵扩大:

教育覆盖了正规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四)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五)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区域上的不平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差别性别上的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教材、学校评价态度、工作机会

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一)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三)教育民主化

(四)教育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1.确立培养现代人的观念

2.教育发展水平应有显著提高

3.科学技术在教育中普及和深化

4.教育手段方法信息化程度提高

5.教师的学历与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6.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将大大增强

7.教育制度不断创新,教育结构越加丰富多样

8.现代教育是开放的

(五)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六)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类型

布朗芬·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环境就是生物栖息地,是由自然界的光、热、空气、水分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空间,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状况和条件的总和

生态环境是指各种生态因子综合而成的影响各种生物(包括人类)的个体、种群或某个群落的环境

(一)微观系统

定义:

微观系统(Microsystem)是发展中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的体验范型(总和)

1、微观系统的要素

①活动:

是一种处于不断发展中的行为促进发展的活动具有如下特征:

它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独的动作具有一个目标。

在时间上,跨越当前行动的边界,延伸到过去或将来

②角色:

是指在社会中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成员所期望的一系列活动和联系

③人际关系,或人际结构

A、观察性双人关系B、共同活动双人关系C、主要双人关系

2、用微观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家庭和幼儿园

(1)家庭环境

家庭的生活空间特征家庭成员的结构素质

(2)幼儿园环境

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活动内容更为丰富;

特定的环境,配备了特定的材料;

角色:

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同伴关系

人际关系(结构):

①是否安排与幼儿的能力相适应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建立人际关系

②是否让幼儿在充分发挥主动性的活动中建立人际关系

③是否让幼儿在循序渐进、逐步复杂的活动中建立人际关系

(二)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

1、中间系统:

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2、外系统:

是指本人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这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同影响发展中的个体的直接环境中发生的事件产生相互影响

3、宏观系统:

是指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中的一些共同的因素

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的创设

1.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具有安全性

心理上的安全:

①幼儿园中色调鲜艳、明快的环境②幼儿园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

③幼儿同伴之间的关系④父母对幼儿的态度、行为

身体上的安全

①房舍的朝向不理想或窗户过小②活动材料、器材的安全性

2.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具有可操作性:

户外环境

各种活动器材、游戏玩具、材料

幼儿园各类墙面环境

3.幼儿园教育环境应具有童趣性: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应具有趣味性;幼儿园的环境应反映幼儿的趣味性,而非成人的趣味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与环境

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

1、物质环境:

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物质环境的特点

儿童神经系统特别是高级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不平衡,兴奋强于抑制;

骨骼肌处于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补充营养、氧气;

儿童对物理环境依赖性很大,需要安全、丰富但不是充满刺激的、适合身心发展特点的物理环境

二、精神环境与学前教育

1、定义:

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精神环境的丰富性程度决定了幼儿是否喜欢幼儿园

2、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影响精神环境的布置

经验不足

认知具有表浅性、片面性和情绪性、易受环境的影响

情绪上的被动性、冲动性、他评性等

性格的初步形成

3、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

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

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

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

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第三节学前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是教育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二)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因素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第四节学前教育与政治

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

理念、意识权力机构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一)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1.权力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政策和规章,以保证合法地实现教育目的

2.权力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利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

3.权力机关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

4.权力机关还通过经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权力进行严格控制(民间办学均要申请审批)

(二)政治对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

好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于倩倩——方枪枪)

(三)政治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四)政治对教育方式的影响直接干预\强权(剪小辫子)

第五节学前教育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一般概念

广义概念——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概念——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

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文化还可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

第六节学前教育与人口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

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

二、我国人口现状对教育之影响

现状;趋势;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我国人口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儿童发展概述

一、儿童发展的含义

(一)发展的含义发展就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一)遗传决定论

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代表人物:

柏拉图:

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

格塞尔:

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有效。

高尔顿:

优生学创始人

(二)环境决定论

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代表人物:

洛克:

“白板说”

华生:

“教育万能论”

(三)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2.后天环境和教育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RH溶血病、苯丙酮尿症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缺点:

过多强调遗传的影响,轻视教育的力量

三、儿童发展的规律

(一)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神经系统发育90%在6岁前完成

个性、性格、气质等初步形成期

多种身体机能发展的关键期

(二)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三)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1、儿童的发展有性别差异

2、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

3、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

(四)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五)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木桶理论

四、早期婴幼儿教育的意义——来自脑科学研究的相关结论

1、婴儿一出生就做好了学习准备,他们是非常出色的学习机器,他们的大脑使他们变成这样;

2、儿童的发展及其学习能力依赖于天生本性(被8万个基因所控制)和后天养育(儿童拥有的经验与养育他们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儿童在生命最早发生的事情对儿童如何成长与学习产生长期的影响;

4、关键期既积极地也消极地对儿童学习产生影响;

5、人类的大脑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具有根据不同经验、环境而做出改变的能力;

6、预防和早期干预比后来的治疗更有效;

7、大脑根据经验表现出生理上的变化;

8、丰富的环境影响大脑的发展。

第二节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界定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

二、西方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一)古代的儿童观:

儿童就是小大人

(二)中世纪的儿童观:

儿童生而有罪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

(四)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

“儿童的发现”

(五)“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六)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成为可能

(七)20世纪:

“儿童的世纪”

(一)古代的儿童观:

儿童就是小大人

“斯巴达人住在旷野之中,共餐而食,过一种军营生活。

而各个功名似乎没有私宅和小家庭的生活。

所生下来的儿童由诸长老根据其体格是否健壮而决定弃留;儿童7岁时即离开母亲,到军营中生活并接受军训……”

(二)中世纪的儿童观:

儿童生而有罪

修道院长说:

我们竭尽全力责备他们,从早到晚都打他们,可是我却看不见有什么进步。

安塞姆问道:

那么他们怎样成长呢?

修道院长回答说:

就像许多牲口那样又呆又笨。

安塞姆说:

一个著名的教育制度却正在把人变成牲口。

……这些可怜的孩子交给你了,你就应该帮助他们成长,使他们思想成熟,但是,如果不给他们自由,其身心发展必遭挫折……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

伊拉斯谟:

“有些老师总希望我们的孩子有像小大人一样的举止,这是完全错误的”;

“对待儿童,首先是爱”;“用恐怖的手段来使儿童弃恶,仍是一种奴性的做法。

自由的教育是符合儿童的”。

夸美纽斯:

在人的身上自然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它们发展出来。

——种子论

“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

(四)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

“儿童的发现”

英国的洛克:

儿童来到人间时其精神方面是一块“白板”,成人应该给予儿童自由;——“白板说”

法国的卢梭:

1、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

2、儿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儿童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他长大为成熟的儿童,他过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牺牲了快乐的时光才达到他这种完满成熟的境地的……”

(五)“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裴斯泰洛齐:

“当我读他(卢梭)那些令人陶醉的书籍时,我的梦幻般的旨趣达到了异常热情的高度”

福禄贝尔: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教育者和父母须了解儿童,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类发展的生存关系中认识儿童;

人类的每一后代的发展,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复演以前人类发展的阶段,个人经验必然包含种族经验。

(六)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成为可能

1882年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1、遗传决定论

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代表人物:

高尔顿:

优生学创始人

格塞尔:

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有效。

2、环境决定论

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代表人物:

洛克:

“白板说”华生:

“教育万能论”

3、儿童发展心理学主张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RH溶血病、苯丙酮尿症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缺点:

过多强调遗传的影响,轻视教育的力量

(七)20世纪:

“儿童的世纪”及其问题

1899年爱伦·凯《儿童的世纪》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吗?

1、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

2、儿童研究盛况:

格塞尔、皮亚杰

3、将儿童研究与理解人类精神文化的发生联系在一起

4、用法律来达成“尊重、爱护儿童”共识

(一)古代的儿童观:

儿童就是小大人

(二)中世纪的儿童观:

儿童生而有罪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

(四)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

“儿童的发现”

(五)“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六)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成为可能

(七)20世纪:

“儿童的世纪”

三、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1、“子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伦理纲常中的儿童

父亲掌握着子女的生死大权

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子

2、成人本位的文化蔑视儿童——小孩儿懂什么

古人推崇的是那种“小时了了”的少年老成,对天真无邪、童言无忌则讥为乳臭未干而加以嘲讽

周作人:

用四书五经灌溉的儿童,长大进入社会后就只能像“暂出樊笼的小兽”那样,“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了

3、把儿童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儿童是追求生命不朽的另外一种办法

“春秋齐景公爱庶子荼,曾自己衔绳作牛,让荼牵着走,公触地而齿折”。

4、把子女看作光耀门第的工具

父以子贵子女攀比

“虎爸、虎妈”——一天一顿骂,跑步进北大

社会对“成功人士”的过度关注有关

5、养子防老

陈志武(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养子

防老的不道德——给女儿的信

中国父母往往会和孩子强调孝顺、指望孩子长大后抚养父母…甚至于以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我们不愿成为你们的负担,不愿成为你们未来职业追求、生活追求的负担

6、性别歧视

东汉女学者班昭著《女诫》七篇系统地阐扬男尊女卑的观念、夫为妻纲的道理及三从之道、四德之仪,从此男尊女卑观念深入全社会,广泛表现在观念形态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女性(包括儿童)带来深重的压迫、歧视及无穷的痛苦

总之,传统儿童观基本上属于工具主义的,把儿童看作是工具,没有认识到儿童自身存在意义和目的

(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鲁迅先生:

“我最初实在替这个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挖到黄金,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做孝子,……倘使父亲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吗?

……”

陈鹤琴:

儿童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三)中国当代的儿童观

1、对童心论的批判

陈伯吹:

“如果审读儿童文学作品不从‘儿童观点’出发,不在‘儿童情趣’上体会,不怀有一颗‘童心’去欣赏和鉴别,一定会有‘沧海遗珠’的遗憾,……”

2、对母爱教育的批判

《育苗人》

3、“出身论”与“血统论”的交锋“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而混蛋”“基本如此”

四、儿童观的形态

(一)社会主导形态

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是指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居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

特点:

一元的;法律性;阐述概括、简约

案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执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修订)

(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

特点:

多元性;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背景,阐述系统、全面

(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1.是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

2.特点:

实感性、差异性及不系统性

3.类型:

形式性儿童观或理念性儿童观

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不但能从理论上、观念上掌握一定的儿童观,而且具有足以使这种儿童观得以贯彻的内在素养和技能

五、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涵

(一)儿童观的现在化途径在哪里?

1、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2、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参照不同文化的儿童观;

3、在法律上保障儿童的权利;

4、作好宣传工作,使现代儿童观深入人心。

(二)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涵

1、儿童是人,具有人的尊严和一切基本权利;

2、儿童是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

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他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4、不同性别的儿童应受到平等待遇;

5、儿童有其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

6、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成人启示;

7、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发展,还在于儿童的幸福;

8、儿童有权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第三节儿童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教育观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

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

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