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860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docx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与地方相关部分教材

参考资料二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

与地方相关部分

 

二〇一一年三月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系统方案中

与地方相关部分

1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目标

1)提升对海洋经济信息的监测能力。

通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业务能力建设,改进海洋经济信息的获取方式,实现3万家重点企业原始统计数据直接联网报送;提高海洋统计数据时效性,从半年度、年度监测实现对海洋经济运行的月度监测、季度监测、半年度监测、年度监测;扩大监测网络覆盖面,从沿海地区拓展到11个沿海地区的51个沿海城市;扩充监测指标和内容,增加投资、出口、经营状况、资源与能源消耗等类指标,增强海洋经济信息的采集、监测能力,提升海洋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提高对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估能力。

通过海洋经济评估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海洋经济评估产品深度,实现范围覆盖全国、经济区(海区)、沿海地区、沿海城市4个层级。

3)增强对海洋经济管理与政策咨询的服务能力。

1.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将覆盖全国沿海地区、沿海城市;涉及全国约3万余家涉海企业;并与国家统计局等20个涉海部委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购置并改造业务用房基础上,开展一个网络、一个信息资源库、两个平台及四个系统的建设,即“1124”。

具体是,利用国家现有基础,建设涵盖国家、海区、地方三级的海洋经济运行数据监测网;建立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信息资源库;搭建海洋经济运行数据交换共享及信息服务发布平台;设计开发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海洋经济评估系统、海洋经济GIS系统以及辅助支持系统,并形成以四大系统为核心,三十六个子系统为支撑,涵盖国家、三个海区、11个沿海地区和51个沿海城市的四级应用系统。

1.3项目相关机构及其职责

1.3.1沿海地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沿海地区包括11个沿海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即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即大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

各沿海地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采集、整理、汇总和上报其所管辖区域内的涉海产业相关数据,并协调同级统计部门提供区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实现区域内海洋经济数据共享。

1.3.2涉海企事业单位

涉海企事业单位包括海洋渔业企业、海洋油气企业、海洋矿业企业、海洋盐场、海洋船舶制造企业、海洋化工企业、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海洋工程建筑企业、海洋电力企业、海水利用企业、海洋交通运输企业、滨海旅游饭店、涉海科研院所、涉海学校等。

涉海企业负责提供海洋产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基础信息;涉海事业单位负责提供海洋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转化及海洋后备力量人才培养情况等相关数据。

2业务分析

2.1业务目标分析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业务目标

通过项目的能力建设,显著提高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业务工作效率和质量,主要体现在:

扩大监测范围,从原来的11个沿海地区,扩展到沿海地区、沿海城市;改进信息获取方式,达到三万家重点企业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的能力;提高监测频率,从原来的半年度、年度监测,实现对海洋经济运行的月度监测、季度监测、半年度监测、年度监测及其他跟踪监测;扩充监测内容,增加对涉海企事业单位财务、劳动力、投入、产出、贸易、消费、市场、资源环境等方面情况的监测。

2.2业务功能分析

●海洋经济监测类业务

该项业务是依据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地区、海岛及邻近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3个区域范围内的海洋及相关产业活动、海洋对外贸易、海洋固定资产、涉海就业、海洋经济发展环境、海岛经济、沿海典型经济区等,实施月度监测、季度监测、半年度监测、年度监测、不定期监测等5种频次的监测,业务工作由国家海洋经济中心、海区分中心、省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市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节点组织实施。

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部分:

(1)海洋及相关产业活动监测,主要监测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的生产活动情况,包括生产能力或服务水平、投资情况、企业的经济效益、行业的价格指数等。

(2)海洋对外贸易监测,主要监测海洋产品与服务的进出口情况。

(3)涉海就业监测,主要监测我国涉海就业人员的总量水平、产业分布、区域集聚、人员需求等。

(4)海洋经济发展环境监测,主要监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以及自然环境等。

(5)海岛经济监测,主要监测我国海岛地区的经济总体水平、产业活动、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等情况。

(6)沿海典型经济区监测,主要监测临港工业区等沿海典型经济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项目投资(利用外资)、用海情况等。

省级层面的海洋经济监测业务由11个省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实施,省级涉海部门、市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向省级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报送监测数据。

市级层面的海洋经济监测业务由市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沿海城市涉海企事业单位、市级涉海部门负责向市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报送监测基础数据。

2.3业务流程分析

省级层面海洋经济监测业务由各省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主要接收市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市级数据和省级涉海部门报送的全省数据,并报送国家海洋经济中心。

市级层面海洋经济监测业务由各市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主要接收市级涉海部门报送的全市数据和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的涉海单位报送的数据,并报送省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

2.4业务量分析

2.4.1省级层面业务量分析

省级节点主要是指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包括:

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各节点的业务量分析如下:

(1)监测主体

根据各类统计报表制度,监测数据源的获取,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省级节点,即省海洋行政管理机构;二是沿海各地涉海管理部门;三是沿海城市,即各沿海市的海洋行政管理机构。

(2)监测范围

沿海地区全范围(沿海和非沿海)法人单位(不包括产业活动单位)。

(3)监测频率

按照监测周期的长短,海洋经济运行监测频率分为月度监测、季度监测、半年度监测、年度监测和不定期监测五种。

(4)监测业务量

年监测业务量=省级节点的统计报表张数+省级涉海部门统计报表张数+省所辖市统计报表张数

每个省级节点的统计报表张数=年报表张数+半年报张数+季报张数+月报张数+不定期监测报表

每个省级涉海部门统计报表张数=年报表张数+半年报张数+季报张数+月报张数

省所辖市统计报表张数=年报表张数+半年报张数+季报张数+月报张数

各级统计报表张数是由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中的报表数据构成。

2.4.2市级层面业务量分析

(1)监测核心内容

主要包括海洋及相关产业活动、海洋对外贸易、海洋固定资产、涉海就业、海洋经济发展环境、海岛经济、沿海典型经济区等内容。

(2)监测主体

根据各类统计报表制度,市级监测数据源的获取,包括3个:

一是市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二是市级涉海管理部门,三是每个沿海城市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的涉海企事业单位。

(3)监测范围

沿海城市全范围(沿海和非沿海)法人单位。

(4)监测频率

按照监测周期的长短,海洋经济运行监测频率分为月度监测、季度监测、半年度监测、年度监测和不定期监测五种。

(5)监测业务量

每年市级统计报表总数=市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报表总数+市级涉海部门报表总数+涉海企事业单位报表总数

该项业务分为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及不定期报表。

2.5信息量预测

2.5.1省级层面的信息量预测

省级层面海洋经济监测业务存储量=省级监测业务量×每张表单存储量

2.5.2市级层面的信息量预测

市级层面海洋经济监测业务存储量=市级监测业务量×每张表单存储量

3系统业务能力建设

3.1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

3.1.1系统功能定位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实现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海洋经济发展环境等相关信息的采集、审核、汇总、整理等任务,完成对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发展环境的监测。

3.1.2系统构成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可主要分为海洋渔业监测子系统、海洋油气业监测子系统、海洋矿业监测子系统、海洋盐业监测子系统、海洋船舶工业监测子系统、海洋化工业监测子系统、海洋生物医药业监测子系统、海洋电力业监测子系统、海水利用业监测子系统、海洋工程建筑业监测子系统、海洋交通运输业监测子系统、滨海旅游业监测子系统、海洋科研监测子系统、海洋教育监测子系统、海洋管理监测子系统、海洋服务监测子系统、海洋相关产业监测子系统、海洋经济外部环境跟踪子系统等。

3.1.3主要监测内容

重点是依据本地区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基本涵盖海洋经济运行的主要环节。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及相关产业活动监测、海洋对外贸易监测、涉海就业状况监测、海洋经济发展环境监测、海岛经济监测、沿海典型经济区监测等方面。

3.1.4系统建设要点

A)监测子系统所监测的主要指标;

B)各子系统所监测数据的来源、渠道;

C)各子系统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

D)各子系统处理数据的主要流程;

E)各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3.2海洋经济GIS支撑系统

3.2.1系统功能定位

海洋经济GIS支撑系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集、模拟、处理、探索、分析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数据,结合电子地图进行直观的展示。

通过海洋经济GIS系统,可以直观展示数据表、专题地图、项目点分布图等各种海洋经济相关信息,真正做到海洋经济的“一张图”。

3.2.2系统建设内容

海洋经济GIS系统包括遥感数据及GIS数据处理系统、海洋经济GIS共享发布子系统和海洋经济GIS后台维护子系统。

海洋经济GIS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完成对大批量的影像数据、影像数据产品和矢量数据进行接收、导入、编目、存档、检索等处理。

海洋经济GIS共享发布子系统是通过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海洋经济信息基础地理数据、遥感数据、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价信息数据在网络空间上的查询、浏览、编辑等基本操作,实现海洋经济数据的在不同客户端的快速发布、共享、应用、展示等基本功能。

海洋经济GIS后台维护子系统主要用于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并实现系统数据的更新和管理。

3.2.3系统建设要点

A)各子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B)各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C)各子系统主要业务流程。

3.3海洋经济信息库建设

3.3.1信息库功能定位

依托成熟的数据库技术,采取统一的标准,统一设计的方式,根据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历史海洋统计数据等,设计本地区数据库结构,整合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结果和相关信息,开发研制海洋经济信息源库,完成海洋经济信息数据库的初步设计,包括框架设计、结构设计和关系设计等。

3.3.2信息库主要构成

海洋经济信息数据库分为基础支撑数据库、专业原始数据库、专业工作数据库和综合应用数据库四类。

3.3.3信息库建设要点

A)各类信息库架构;

B)各类信息库字段结构;

C)信息库与业务系统的关系;

D)信息管理与存储流程。

4系统支撑环境能力建设

4.1功能定位

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的建设要遵循技术先进性、可扩充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成熟性、可管理性的设计原则和总体设计思想进行设计,充分满足用户的现有需求和将来的扩充需求。

4.2建设内容

4.2.1省级支撑环境能力建设

(1)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

省级节点数据处理系统部署为业务网接入区,业务网数据在业务网接入区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处理系统:

包括部署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等。

业务网接入区:

划分为安全设备及网络管理区、数据库服务器区、应用服务器区。

(2)网络系统建设

省级节点将通过业务网与国家中心和下辖的市级节点相连接。

业务网接入区设计:

省级节点业务网,未来将连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

4.2.2市级支撑环境能力建设

(1)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

市级数据中心内部署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交换服务器、管理服务器。

将互联网区划分为应用服务器区及数据库服务器区。

业务网接入区:

包括数据库服务区和应用服务区。

在数据交换区配置数据交换服务器,供互联网接入区和业务网接入区交换数据。

(2)网络系统建设

市级网络系统由两张网构成,分别为互联网及业务网,互联网与业务网之间是逻辑隔离。

5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地方节点主要部署防火墙、网络防病毒、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等。

6系统运行维护能力建设

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包括网络系统运行维护、数据处理与数据库维护、数据存储备份运行维护、应用系统运行维护、机房运行维护、安全运行维护、网络客户端运行维护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