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776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

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

这反映了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

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2.据《史记》记载:

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

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3.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此时,则准平。

……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食货志》)。

这种“准平”制

A.维护了奴隶主经济利益B.违背了市场的价值规律

C.实质为了发展封建经济D.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

“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

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天意加强君权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5.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

“昏”是“黄昏”的意思,“因”是“就”的意思。

在我同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

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足“昏因”一词的起源。

这表明古代婚姻

A.男娶女嫁已成定制B.具有浓厚夫权色彩

C.封建迷信思想厚重D.强调男女婚姻平等

6.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手工业发展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C.大一统局而形成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

7.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

苏轼在论画时说:

“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

”这体现了中国懦学发展史上的

A.天人一理B.格物致知C.反省内心D.心外无物

8.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盅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孤老院”等养老机构。

这说明宋代

A.统治者以孝道治天下B.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C.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D.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9.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

宋代佃户拥存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记额租。

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0.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的官秩仅五品,权位远逊于六部尚书。

明后期,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威柄之操,几于震主”。

明代阁臣权力的变化

A.抑制了皇权的过度膨胀B.使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C.提卨了国家的行政效率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1.明淸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淸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B.“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C.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12.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

这一成就

A.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

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13.元、明、淸三朝的皇帝龙袍、皇后风衣、霞帔、嫔妃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鸡褥子、靠垫、枕头等,崇尚花团锦簇.采用的都是江南云锦。

朝廷在南京、杭州、苏州等地设立官办织造局,一时间江南机户云集,机抒声彻夜不绝。

材料反映出

A.宫廷订货促使江南丝织水平领先

B.江南丝织业生产领先于全国水平

C.皇室贵族的喜好决定手工业水平

D.官营手工业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古希腊《荷马史诗》记载:

“阿加门农侵害阿喀琉斯的财产、女奴和个人尊严,引起阿喀琉斯的冲天愤怒。

阿喀琉斯为个人的荣誉和自尊,置整个希腊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不仅愤而退出战斗,而且乞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

他眼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死去而无动于衷”。

材料反映了作者

A.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准则B.对阿喀琉斯行为表示认可

C.对过度膨胀的个人意识的忧虑D.有比较强的国家民族意识

15.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消公乎!

议丰、听讼、选宫、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

”据此可知魏源

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16.1895年4月8日,《泰晤士报》说:

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

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英国

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

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D.干涉还辽得到淸廷的回报

17.有学者指出:

“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可见,当时中国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B.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D.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18.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

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19.前四次“围剿”革命根据地失败后,1935年6月,国民政府将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组为中国农民银行并开始营业,一度提出“军队开到哪里,机构设到哪里”的口号。

可见国民政府创立中国农民银行的初衷是

A.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为扩军建立经济支持

C.为民族工商业筹集资金D.稳定其在农村的统治

20.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同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渚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近代闻家主权意识淡薄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21.1938年11月,同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

国民党此举意在

A.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B.塑造政府积极杭战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汲取中共游击战术的经验

22.1981至1995年,我国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同家经济体制改革向城市倾斜

C.这一时期我闰农业发展缓慢D.工业化水平较低制约农业发展

23.1950年1963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其中,苏联8357人,东欧各国925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留学生的选派、培训到政治审查、专业选择、学习与生活费用,以及期满后的工作分配,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

这一时期的留学运动

A.全面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B.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内容主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D.导致中国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

24.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笫二条规定:

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令宣誓加冕。

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徙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

这反映了

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D.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5.如图是19世纪前中期英—印—中“三角贸易”图,由此可推知以下结论

A.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B.英国轻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C.印度作为中转站经济发展迅速D.世界市场进一步得以发育成长

26.德国在统一前后教育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

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

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德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反映了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C.民主化程度发展不同D.政治体制本质特征不一样

27.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

这一“修正”主要是因为

A.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需要B.机器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C.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D.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8.1933年6月,国联在伦敦举行会议,试图通过多边合作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汇率。

罗斯福向会议致信,宣称“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的因素”。

罗斯福此举

A.加剧国际经济局势紧张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

C.缓和了与会国的矛盾与分歧D.有助于消除严重的经济危机

29.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徳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

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

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

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

30.在《不平衡的发展:

二十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

“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淸楚。

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

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最符合“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建立欧洲共同体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浪潮

3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

“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2.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

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3、34题为必考題,第35、36题为选考題,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丘吉尔提出作为战后英国外交总方针的“三环外交”:

“第一个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

第二个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

最后一个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显然,在丘吉尔心目中,联合起来的欧洲是最后一个环,其地位在英联邦和英语世界之后。

不仅如此,尽管丘吉尔不断地为建立欧洲联盟而奔走呼号,但在当时英国主要的政治家——特别是丘吉尔的心目中,这个欧洲联盟中并不包括英国。

——摘编自陈乐民《战后英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

栽高乐首先考虑的是:

“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

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

该政策要求在共同体内部实行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并对外建立共同关税对于分别作为农产品进口大国和出口大国的英国和法国而言,该政策势必引发英法之间的激烈冲突。

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

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

1945—1973》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因素。

(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后对双方的影响。

(11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慈褚太后钦准颁行“壬寅学制”(下图)。

这个章程首次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关于新式学堂的较完整的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壬寅学制”。

3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2年8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向法、意等六个协约国发出照会——即著名的“贝尔福照会”,提出英国“准备放弃对德国赔偿的一切未来权利和对战债偿付的一切要求。

只要这一放弃成为一项使此重大问題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总计划的一部分。

”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国一同作废弃战债要求的努力。

12月26日,法国操纵的巴黎会议决定对德国实施制裁之时,29日美国方面发出了“参与”的信号。

这一天,美国国务卿发表重要演说,指出应由一个“公正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来研究德国的賠偿问题,包括对德国的偿付能力作出新的估计,后组成了由道威斯领导的专家委员会。

1924年9月,“道威斯计划”除对德国今后的偿付额及偿付办法,款项来源和担保等作了规定外,还要求协约国向德国提供第一批约8亿马克(约合2亿美元)的货款,作为第一年偿付的主要部分。

——《浅析道威斯计划制定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对德国战争赔偿问题的态度,并分析二者的意图。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道威斯计划”的影响。

(7分)

3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986年正月,宋军大举攻辽,以东路军曹彬、崔彦率主力直取幽州;西路军以潘美为都部署,杨业任副都部署,率部出雁门。

三月,西路军出雁门,击败辽军。

作为主力的东路宋军为争功,不等与西路军会师自行北上,在岐沟关之战大败。

面对强敌,杨业对潘美建议:

“贼势盛,不可与战。

”遭到反对。

杨业被迫出军,要求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

不久,杨业战败而潘美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陈家)谷口”,杨业为流矢所中坠马,遂为辽军所俘。

留下“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敗绩,何面目求活耶”的遗言,绝食三天而死。

宋太宗不仅对杨业进行褒增,追赠太封、大同军节度使,还录用杨业第六子杨延昭为崇议副使。

杨延昭及子杨文广后来都成为抗辽名将。

后世将杨业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的故事,南宋“说话”便有《杨令公》,元杂剧中有《杨六郎调兵玻天阵》、明代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等,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杨业战败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家将”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7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C

A

B

A

B

A

D

C

A

C

B

C

D

A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B

C

B

B

A

A

B

D

D

C

B

A

D

C

B

C

33.(25分)

(1)因素:

帝国思维(或答霸权主义思想);英美

特殊关系;岛国思维(或答“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英法矛盾;英国经济结构的制约;两极格局的影响;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或答“英国对国家主权的珍视”)。

(14分)

(2)影响:

对英国的影响:

让英国共享欧洲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利益;增大了英国的经济风险;威胁英国的国家主权。

(6分)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阻力。

(5分,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

34.示例:

从背景来看,“壬寅学制”颁布于清末统治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从学制设置和课程开设来看,体现了注重国民教育和实业教育的倾向;从地位上来看,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定学校系统,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新型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社会缓慢近代化的表现之一。

但该学制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实质上仍然是受封建思想支配,还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表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对中国社会的现实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

(12分)

35.

(1)态度及原因:

英法放弃对德赔偿的权利,德国偿还无望,而英法企图废止自身欠下的美国大量战债;美国重新研究德国赔偿问题,实质是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抓住机会对欧洲进行资本输出。

(8分)

(2)作用:

确立了美国在赔款问题上的主动权;为美国资本流入德国和有效从其他协约国收回战债创造了条件;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促进了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分)

36.

(1)原因:

辽军强于宋军;将领邀功心切,违约不援;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军权过于集中,冗兵现象严重。

(8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

百姓对英勇善战、保家卫国将领的期待;“忠君”“爱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历代文人艺术化的加工塑造。

(7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