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0607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docx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

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利用产业孵化器的区域网络或全国网络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产业服务水平和层次的综合服务平台。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增进信息沟通、提高融资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人才培训、提供管理咨询、辅导帮助创业、营销开拓市场和政策法律服务八种作用。

目前国内外三种常见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模式,分别是政府支撑模式,产业园模式和共享共建模式。

本文在详细探讨了这些作用和发展模式基础上,对构建我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公共服务

第一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概述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它是由以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

公共服务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公共服务又称为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包括满足公民的衣食住行、生存、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直接需求。

广义的公共服务,还包括一切的政府行政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监管行为,以及影响宏观经济和社会整体的操作性行为,例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一些职能活动。

平台,就是构建一个开放性的、标准化的基础构件,而各种类型产品零部件或者服务组件,只要符合开放性连接标准,都可以装配于这一基础平台之上,为平台的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功能。

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在产业孵化器的网络组织基础上,以孵化产业为基本服务对象,并通过开放性设计将其覆盖范围扩大到产业周边的服务提供者,依靠电子和媒体网络将服务将资源集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本质是利用产业孵化器的区域网络或全国网络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服务水平和层次的平台战略。

其目的是要为进驻该产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建设更优良的商朴环境。

其影响将不仅仅是表现在产业的快速发展、税收的增加、就业人口的扩大,重要的是它对该产业内创新和探索精神的鼓励和煽动[1]。

与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其开放性,包容了企业孵化器所不能比拟的大量服务提供商和服务接受者,因此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多参与者的资源共享。

这一基础条件的变化,为产业孵化器在新的高度、新的领域和新的层次提供更全面、更有效和更具有商业价值的服务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第二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

产业集群要发展,离不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

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为产业集群提供信息、技术和资金,更重要的是还能协调集群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产业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在产业形成的初期,提供服务的行业协会、同业商会、咨询机构、科研机构、融资机构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大大促进新企业的生成,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人才服务机构等其他中介服务体系,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广告等商业服务体系也对产业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具有以下八种作用。

目前国内外三种比较常见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模式,分别是政府支撑模式,产业园模式和共享共建模式。

一、政府支撑模式

政府支撑模式建设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很好地保障平台的公益性,同时由于政府出资,可以保障平台的投入水平。

作为政府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获得行业内多个跨国公司的支持,充分利用了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通过联合地方政府建设分中心的方式,在拓展服务范围、提高自身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走在很多同类平台的前面。

同时由于它自身的半官方地位,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产业,所以它在积极推进产业化,努力帮助国内企业实现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上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CSIP)是政府支撑模式的典型代表。

CSIP是由信息产业部主导建设的直属大型综合服务机构,提供了针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包括信息化完整解决方案测试与认证、技术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咨询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项目,几乎涵盖了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所需的所有服务。

CSIP依托自身实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产业及企业提供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软件产业领域,CSIP推动建立的中国Linux产业战略联盟(CLIA)多个成员就联合开发桌面Linux参考平台及主流产品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开发工作组;在集成电路领域,CSIP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以及联想公司就开发针对龙芯CPU和WindowsCE系统的BSP,以及为联想提供网锐NC产品的系统整机测试服务等项目开展合作,取得良好效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CSIP致力于知识产权研究并与国际知名知识产权机构联合成立实验室,提供一系列知识产权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服务。

二、产业园模式

产业园模式是当地政府依托产业园区建设的服务平台。

这种模式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贴近园内企业提供服务,减少了企业获取公共服务的成本。

同时还由于平台和企业的接近,可以更有效地了解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平台服务内容,让平台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

该平台还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保障平台的服务质量。

这种模式比较容易形成服务平台和产业园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平台的有效建设方式。

苏州软件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典型的依托产业园区建设的服务平台。

苏州市政府于2003年5月开始建设苏州软件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苏州的软件企业提供软件、硬件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推动区内软件企业的成长。

在为软件企业提供的服务中,很多项目是完全免费的,比如电话咨询、网上答疑以及部分技术培训和现场支持,有些项目则收取低廉的费用以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转。

通过已经建成的平台,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提供了软件企业切实需要的服务,为软件企业更好地利用平台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做了大量的扎实的工作。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讲座和专业培训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在新技术的引进介绍方面,苏州软件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运用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软件企业提供质量保障服务,包括软件项目的监理和测试服务,有效地帮助软件企业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

截至2006年6月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90天/次,租用服务757天次,完成软件登记测试159项,专业测试27项,完成监理项目6项,为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4]。

三、共享共建模式

共享共建模式,是指利用其他地方政府提供的资源,建设发展自己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本地产业。

这种模式能够节约平台建设成本,时间短,快速形成服务能力,对于地方性的公共服务平台而言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但并不是每个产业都适合发展共享共建模式,只有行业资源能够实现轻松共享的产业才适合发展这种模式的公共服务平台。

南京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由南京市科学技术局支持建立起来的,通过利用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使用北京市政府投资1.4亿元建设的"软件工具库"、"开放源码库"、"软件构件库"中丰富而全面的技术资源,使南京软件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享受到与北京软件企业相同的一流资源和服务。

通过共享,减少了平台建设成本,让平台具备快速服务能力,实现"双赢"。

目前,南京的软件企业只需填写申请资料,经审核通过后成为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平台中丰富的资源。

第四章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议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能在区域内为产业集群建立良好的联系,同时给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图2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的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建立在全国或全省这样的一个区域内,将区域内的所以产业集群或工业园区需要共性解决的问题归纳,放在国家或全省的战略高度进行考虑,比如产业内企业的融资问题,信息共享问题,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法律法规、和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来为产业和产业集群服务。

同一类型产业层面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对一个大区域内的相同类型的产业集群所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比如重型机械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业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内的企业存在技术创新的问题,存在着市场信息共享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调配,通过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机制来解决。

单个集群或工业园区层面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面向某个产业集群内或工业园区内的所有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单个园区内的贵重设备共享问题,单个园区内品牌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园区内的某一个企业牵头开发,通过市场的调解来解决。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合理框架为,省级政府构建信息服务、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人次培训、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政策法律等八个服务子体系,每个子体系都有若干核心服务机构支撑。

由核心服务机构发起,联合社会中介机构组建服务联盟,形成服务网络。

各市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服务子体系,重点是在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中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晓峰.我国体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3月

[2]张辉.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J].中小企业2006年第8期

[3]郭伟,张谦:

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政策探讨[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2月

[4]毛曼利.着力打造园区信息化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5月

[5]吴弼人.完善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发展_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市区联动机制初见成效[J].华东科技2009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