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0401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

《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docx

教育知识与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集锦

综合素质

+

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整理归纳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

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

(1)德育为先

(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基本(4)学生都有潜能

三、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①系统的终身学习②校本

学习③成人教育④媒体学习

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身学

习观念

3、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

(2)培养反思能力,做

反思型教师

(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

伙伴型教师;

(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2)重情感教育,培养

 

健全人格

(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

手能力

(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

困帮扶

如何提高教学成绩:

(1)讲方法:

处理好师生关系;

(2)讲落实:

监控好教学

环节;

(3)讲思路:

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

发展好教研

能力。

5、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1)教师职业的责任

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

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2)教师职业的价值

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

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

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

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

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

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

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

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制定:

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

1992年

1月1日执行。

修订:

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

2、教师不能在校(不会考)

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

11月1日起施行。

1、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

 

2、不得脱离监护;

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4、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

2002年

9月1日起施行。

1、目的:

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

设施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监督权

2、教师的职业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三、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

1、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2、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

3、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

 

四、教师义务

定义:

教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

表现形式:

(1)积极义务

(2)禁止性义务

(3)义务人侵犯他人权利和利益时,接受国家强制力保障

其义务的履行。

 

五、教师的基本义务:

1、拥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纪守法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和依法

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义务

六、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义务

1、遵纪守法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

5、保护学生权益6、提高水平义务

 

第三节:

学生权利和保护

一、学生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权

(1)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

(2)使用教学设施权

2、获得经济资助权

3、获得学业证书权

(1)获得公正评价权;

(2)获得学业证书

4、申诉起诉权

5、法定其他权

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

1、教师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1)危险时教师挺身而出;

(2)

教师须尽到保护义务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

(1)不得随意剥夺学生上课权;

(2)不得随意缺课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1)不能强迫学生做有损人格尊严的事;

(2)不能侮辱、谩骂学生

4、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1)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不得以其他方式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

5、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6、教师不得侵犯学生财产权

7、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1)不要随意泄露学生隐私;

(2)不得随意翻看学生物品

8、教师要注意保护自身权益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

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

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

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四大亮点:

(1)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另加教师工作量标

准的一半;

(2)提高了班主任的经济待遇;

(3)保证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力

(4)强调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教师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思想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人际行为规范

二、教师需处理的几大关系

1、师生关系:

1、师生平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老师的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①更新教学观②更新知识观③正确确立“平等者中的首席”)

(2)热爱尊重学生,确立民主观念,强化师生平等意识;

(3)重视学生独立性、能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

(4)提高自身素质,改进交往策略。

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①一视同仁,正视差异②体谅和宽容③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3、宽容学生的缺点;(①认识上的宽容②态度上的宽容③时间上的宽容④条件上的宽容⑤要求上的宽容⑥处理上的宽容)

4、慎用惩戒;

5、拒绝体罚

2、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怎样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1)建立平等关系

(2)良好的沟通习惯(3)换位思考3、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交往技巧:

(1)时常给予微笑和赞美

(2)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3)积极主动地交往

4、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1)了解领导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交往的需

(2)争取领导的支持:

·尊重领导,相信领导·努力工作,作出成绩·主动沟通,争取支持

 

第四章文化素养(略)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

信息处理能力

一、工具书的检索与利用

1、工具书种类:

字典、辞典、书目、索引、年鉴、手册、年表、图谱、政书、类书和百科全书。

2、工具书检索的一般程序:

确定检索范围-选择合适工具书-检索摘录与复制整理资料

二、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

1、图书检索:

2、中国期刊网3、网页搜索

三、信息处理

1、信息的筛选与分类

(1)筛选:

鉴别真伪、价值鉴定;

(2)分析:

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定量

与定性、系统分析

(3)提炼:

 

(4)综合

2、信息传递

(1)口头传递

(2)书面传递(3)电信传递

3、信息存储

要求:

信息要有价值、要方便利用、要现代化

四、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1、测验种类:

(1)常模参照测验:

参照被试群体的实际水平解释分数的

测验;

(2)目标参照测验:

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的测

验。

2、测量的要素

(1)参照点

(2)统一的单位

(3)测量工具

3、数据处理:

难度:

试卷的难易程度

区分度:

试卷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信度:

衡量测验分数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标;

效度:

测验有效性或准确性的指标。

五、课件制作(p165)

第二节:

逻辑思维能力

一、逻辑基础知识

1、概念:

反应事物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

2、共变法、剩余法))

(3)类比推理

三、论证

1、论证的有效性:

(1)概念的有效性

 

(2)论据的有效性

(3)论证方法的有效性

 

(4)结论的有效性

第三节:

阅读理解能力

1、技巧:

(1)语境分析法:

A、联系上下文B、联想文段背景

C、把握标点提示

(2)修辞提示法

(3)划分层次法

2、整合信息技巧分析

(1)打枝削叶、巧提主干;

(2)删繁就简、去伪存真;

(3)合并同类,列举异义;

(4)敲骨吸髓,挖掘信息;

第四节:

写作能力(自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

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

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

罗众家”

杨贤江: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

普斯卡娅

苏格拉底:

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

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佩斯泰洛奇:

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赫尔巴特:

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班级授课制

杜威: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

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梅伊曼和拉伊(两伊):

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

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

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

泰勒:

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布鲁姆:

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

知识分为六

类: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

朗格朗:

《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

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

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

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

布鲁纳:

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

理论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

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

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

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

夸美纽斯、赫尔巴

特、凯洛夫

现代:

杜威、克

伯屈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

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

、活动中

心(从做中学、探究法)

根本分歧:

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广义的教育: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

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

狭义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

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心理起源说:

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

(1)鲜明的阶级性

(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通过教育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民主,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与精神文化(相互制约)

 

(1)精神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精神文化影响着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

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

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安全、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的动力: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简答: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1)目的性明确

(2)计划性强

(3)专门的教师队伍

(4)过滤其他环境因素,调节,控制,利用

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英国2.

单轨学制美国3.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其主要的趋势: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注重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提前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类型日益多样化;终身教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

 

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P112),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按照教育程度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幼儿教育、初等

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级层次。

a.学前教育(幼儿园),主要由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等机构实施,招收3-6、7岁的幼儿。

b.初等教育,即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的儿童入学。

学制为5-6年。

在成人教育方面,是成人业余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

中学。

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6年,初中为3年,高中为3年。

职业高中2-3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术学校2-3年。

属于成人教育的各类业余中学的修业年

 

限可以适当延长。

d.高等教育,是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是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

 

研究生院和各级形式的业余大学。

高等学校的招收对象是高

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

专科学校的修业年限是2-3年,大学和专门学院是4-5

年,业余学校修业年限适当延长。

硕士研究生修业2-3年,招收对象是获得学

士学位者和同等学历者;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3年,招收对象是获得硕士学

位者和同等学历者;在职研究生修业年限适当延长。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1)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亦称“国家本位论”。

代表人物为柏拉图、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者等等。

主要观点:

因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2)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

卢斯、裴斯特洛齐以及一些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立场的思想和教育学者。

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意教育对人的个人价值。

目的培养自然人。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P113),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要与劳动相结合(根本途径)

 

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

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基础作用

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调查,历史,实验,演示,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

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

 

论等;

课程的主要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2)活动中心课程论:

认为传统的学科课程论不能照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提出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法。

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

(3)社会中心课程论:

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和社会权威的作用。

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三大因素(P116)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课程的分类:

(1)学科课程:

强调学科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

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

兴趣和需要

(2)综合课程:

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

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综合课程的优点:

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合课程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3)活动课程:

是指从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出发,把课程编排得同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并偏重于使儿童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让学生从“做”中学,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活动课程的特征是:

①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②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③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④采取综合作业的组织形式。

优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缺点是儿童学习的知识不系统,不利于系统

知识的传递。

这种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必修,选修课程;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显性,隐形课程

(P117)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

基本的实施状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①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观;②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设计

观;③回归生活的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本质上讲师一种认识,特殊的认识活动。

各种本质观:

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教育理论界众说纷纭,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识说

这种观点认为: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认识说是一种影响最大、认同者最多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