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5025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 14页.docx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word范文模板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篇一:

《比较职业教育》试卷

《比较职业教育》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

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

以作为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2、双元制:

双元制是学校的职业教育模式与一种企业的非全日制的职业

学校联合起来的一种培训,受培训的学徒在企业之中是一种

学徒的身份,而在学校里又是一种学生的身份。

从实践上来

说在企业里的培训占70%左右,而在学校里占20-30%左右,是德国特有的培训模式,双元制强调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进

行教育的培训。

3、“技术浪费”:

“技术浪费”指一方面职教的倡导者在批评轻视职业教育,

另一方面职教毕业生常找不到与其所受训练相对应的工

作;从而他提出职教中的“技术浪费”问题。

4、教学工厂:

所谓“教学工厂”,是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思想,是一个

概念,要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予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让学

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5、产学合作:

所谓产学合作是日本特殊的职业教育模式。

产学界与企业

界共同合作培养学生,学生既是企业产业界的受训生,又

是职业学校的学生。

在不同的时间,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

在学校和企业里面接受多方面的学习。

二、间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双元制有哪些特点?

答:

双元制的特点是注重实践,突出技能的培训;培训的实施方案比较合理有效并有法律作保障;考试制度比较严格;以企业为核心,以企业实际培训为主,以学校教育为辅,两者平行进行密切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以企业为主,组织和管理职业培训;教育体制与就业体制相互衔接;有更大的广泛性;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及社会适应性。

2、1995年美国知名社区学院联合会提出一项名为《公元201X年后社区学院的前景》的建议中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四个标志是什么?

答:

标志1:

有效的学习。

个人、团体和全校范围的学习将蔚然成风。

标志2:

社区学院将不断评估其思想模式、价值观、任务和远景规划。

①学习环境的改革过程将不断评估其思想模式;②学习型组织

的任何人都乐于告诉你如何改变自己;③改革将视为社区

学院未来健康运行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标志3:

在成功的学习型组织里,传统授课方式将改变,学习将成为永

恒的求知途径。

标志4: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是:

所有学员都精力旺盛,学生和教员都很

忙碌,充满活力并很愉快。

3、日本公共职业训练包括哪几部分?

答:

日本公共职业训练主要包括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再开发训练,

身心残缺者的职业训练及指导员训练。

4、模块课程:

答:

模块课程是指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它包括

旨在为帮助学生掌握某一明确陈述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

经验。

尽管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又与相同或相关学习领域的其

他模块发生联系,从而能够组合成指向更大培养目标的完整的模块课

程,直接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挂起钩来。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评述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

答:

福斯特的职教思想,主要见于《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这篇名

作,他认为:

(1)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

受训者的在劳动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

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劳动力就

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2)“技术浪费”应成为职教计划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技术浪费问题

福斯特认为,“这种技术浪费应成为职教计划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

容”。

他指出,尽管这种“技术浪费”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但是由于

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更加有限,因此这种“浪费”更应引起足够的重

视。

(3)职业化的学校课程既不能决定学生的职业志愿也不能解决其失业问

福斯特认为决定学生职业志愿的因素不在校内,而在校外。

福斯特认

为,如同职业志愿一样,失业现象也是不可能通过改变课程设置而得到解决的,因为失业的原因并不是学校课程上的缺陷,而是当地劳动力市场对受训者缺乏实际需求。

福斯特对失业问题的结论福斯特认为,失业问题的答案,只能从职业教育发展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相联系的角度去寻找。

用他的原话来说,“我们现在对教育发展的观点应建立在需求之上而非供给之上”;建立在供给基础上的“人力储备只能加重就业危机。

(4)基本简单预测的“人力规划”不能成为职教发展的依据

福斯特对大规模人力规划持批评态度,他所反对的,是那种脱离市场的大规模的“人力规划”,因为大规模规划中的失误在发展中国家会使原来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力规划”毫无益处。

福斯特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有专家做规划,受训人员实行“计划性”强迫安置,“人力规划”也许可行。

但是福斯特提议,应鼓励那种“与实际发展密切相关的”“小规模的”职业培训计划。

(5)“职业学校谬误”论

福斯特反对这种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他的“职业学校谬误”论在前面阐述中多少谈到。

除此之外,福斯特还从职校体制内部指出这种办学方式的局限性和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福斯特认为,正是职业学校这些固有的且又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决定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最终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因此,就结果而言,职业学校只能是一种“谬误”。

(6)职业教育的重点是非正规的在职培训福斯特职教思想中的另一个重

要观点是:

职业教育的重点是非正规的在职培训,企业本位的职业培训优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

用他的原话来说,“职业技术培训必须主要在正规教育机构之外进行”,发展企业本位的在职培训计划要比发展正规的职校“更加经济”,“更少浪费”。

福斯特提出,可采用成人职教的形式,他们可通过参加任何适合自己的短期进修课程来接受职业培训。

这种形式的培训已在东非获得一定的成功。

(7)倡导“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职教之所以失败,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把非正规的职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来予以重视,只注重学校形态的所谓正规职业教育。

此外,职校的正规教育也常脱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福斯特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中、低级人才培养上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8)职教与普教的关系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福斯特指出,成功的职

教需要成功的普教作为其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在扎实的普教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开展职业培训。

福斯特认为,目前许多职教计划失败是因为受训者缺乏起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如果学校连这些本职工作都不能做好,那么“要指望学校参与到一系列的从属性职教活动是很荒谬的”。

在福斯特看来,学校在职教方面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础来有效地继续其后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这种职业训练最好通过学校外的非正规教育来实施。

(9)反对“普通教育职业化”福斯特不同意普通教育职业化这一在当时

被广为接受的观点。

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大规模的课程激变对学校来说并非是容易做到的。

福斯特也不赞成这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因为普通学校的职业课程是学校形态职业教育的另一种,它具有福斯特所反对的“学校本位职业教育”的一切重要特征。

(10)农村职教发展要点第一、农业教育的对象是农民而非学生第二、农

村职教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推广农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第三、农村的职教必须注意农民的求知积极性

在福斯特发表该文之后的1/4世纪中,有许多著名学者参与这场围绕学校形态职教的争论。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著名学者加盟于福斯特,终于在90年代使原来作为少数派观点的福斯特理论成为当今世界指导各国职教发展的主流派学说。

福斯特的“职业学校谬误”论针对以前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现代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人力规划理论提出批评意见,提出10点改革批评意见,该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福斯特教育思想不仅成为世界银行新职业教育政策的基础,而且更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指导思想。

但是福斯特所反对的世界银行已放弃一些职业教育政策和实践,在我国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比如以学校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等等,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根据国情进行相应的转变。

2、如何理解德国双元制形成的历史和现实面临的问题?

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

答:

1、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形成

学徒不仅要在生产车间里跟随师傅学习实用技术,还要到学校里

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

这一想法早在1821年就产生了。

在当时,萨克林-魏玛大公国的同业协会法律中就规定企业和学校教育的互相补充,实际上就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雏形。

2、双元制真正的形成还是在19世纪中后期

(1)形成:

随着工业化的开始,传统的学徒培训在提高学徒文化知识

素质及适应需求方面日益显出其弊端。

因而,有不少城市明确

要求学徒有义务到职校接受必需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发展:

在1969年《职业培训法》实施后,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并进而成为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

3、目前发展的特点

目前,德国双元制培训中比较引人注目之处是学徒未受培训前的学历水平在不断提高。

联邦政府把中学毕业考试培训人数增多的现象视为一种受社会欢迎的需求。

而且,企业对接受中学毕业考试合格者从事学徒的态度由谨慎变为欢迎。

4、存在的问题

(1)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定向分流过早

(2)双元制中,学校与企业培训的紧密联系往往难以实现,通常总有

跑到前头落在后头的情况

(3)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联邦政府与州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4)目前,双元制中学校与企业部门之间关系紧张

(5)德国国内对双元制培训体系内的两个主体即学校与企业的批评也

不少

(6)整个双元制的调控机制主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法规调节为辅;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组织是由企业家负责,是企业的事,而企业的参与程度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使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易受总的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7)目前问题暴露了出来。

5、启示

(1)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建立一个开放性的职业教育体系

(2)走出教育的封闭模式,形成了一个职前与职后结合,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协同发展的大职教系统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立法,使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依法建立

篇二: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

比较研究

1.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是,在办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和办学模式的影响未能很好地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把握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律,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本研究通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探讨、总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众所周知,学术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别、其他层次教育的根本特征,而高等教育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毕业生直接面对的是社会就业市场,他们必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因此,高等教育除它的学术性特征外,还表现出它的职业性特征。

正如罗素在其《论教育》一书中所说的:

“大学乃是为了两个目的而存在:

一方面,为某些职业训练人才;另一方面,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是统一的,而学术性与职业性又是有本质区别的。

正如梁启超所言:

“学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学术性偏重于理论的创新,讲究学科的专业性和基础的综合性;职业性偏重于理论的应用,讲究行业的针对性和技术的应用性。

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也就有了侧重于学术性的普通高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