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134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

《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docx

浙江专用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

”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诞生D.清帝下诏退位

解析:

A 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从“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这些关键信息进行判断解答。

武昌起义爆发是在1911年武昌;中华民国诞生在1912年南京;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北京,故选A。

2.下图中,黑色线框部分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

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

B.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燎原之势

D.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控制区

解析:

B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北方,这与图中所示南方为主体不符合,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之后,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图中所示省份是武昌起义后独立的省份,故B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各省份的交界之处,呈块状分布,与图中所示情况不同,故C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控制区主要位于西南、西北,而华东、华中大部分地区成为沦陷区,这与图示内容不符,故D项

错误。

3.1939年胡适曾说:

“十月十日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就等同于七月四日之于美国公民的意义。

”胡适所言“十月十日”发生的事件的直接结果是(  )

①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②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③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④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①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④错误。

4.有人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的“光荣革命”。

事实上,革命党人的起义和流血一直没有停过,“党人之从事运动者,初不少怠,尤注意军队”。

这说明辛亥革命(  )

A.坚持暴力斗争的道路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C.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失败的危险

解析:

A 材料“革命党人的起义和流血一直没有停过”说明辛亥革命从开始就很注重军事斗争的方式,故选A;材料突出反映的是辛亥革命革命的一面,没有反映出妥协性和不彻底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潜伏失败的结论,排除D。

5.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俗称“阳历”。

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是在(  )

A.中华民国成立后B.新文化运动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

解析: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公历纪年,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且不属于“官方活动”,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晚于中华民国,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故D项错误。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C.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D.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

解析:

D 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了责任内阁制,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故选D。

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A、B两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立法权和司法权,C项排除。

7.“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诏书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①武昌起义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清帝退位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A 据材料“民军起事,各省响应……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故①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②排除;材料反映了清帝退位,故③正确;材料并不能反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故④错误。

故选A。

8.下列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③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④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解析:

C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间是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1912年3月;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是1912年2月。

故C项符合题意。

9.据载,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割了辫子,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被枪口逼迫剪了辫子,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前夕割了辫子。

这说明(  )

A.革命党人的行为与动机具有一致性

B.辛亥革命开启近代社会习俗变革潮流

C.辫子去留成为当时是否革命的风向标

D.孙中山是剪辫运动最早的倡导者

解析:

C 材料“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后割了辫子,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剪了辫子,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前夕割了辫子”说明,当时剪辫子成了革命的一种象征,故选C项;根据所学可知,黎元洪和袁世凯都是革命的投机分子,排除A项;根据材料“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割了辫子”,可知与辛亥革命时间不符,排除B项;孙中山剪辫明志,不能说明他是剪辫运动最早的倡导者,排除D项。

10.有人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其主要依据不包括这场革命(  )

A.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长期延续的封建制度

解析:

D 辛亥革命所推翻的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等于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包括封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等,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1.《申报》评论道:

“巴黎和会之始,我们多闻所谓的‘公正的胜利’‘支持弱小民族的权利’,但是我们得到了什么?

求助他人者是注定要失望的。

让国人今天知道,一劳永逸的是自力更生。

如不是国人抛弃了自己的利益,谁能侵犯它们?

”下列革命或运动与该评论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D.国民革命

解析:

B 根据“巴黎和会之始,我们多闻所谓的‘公正的胜利’‘支持弱小民族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把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故与该评论事件密切相关的是五四运动,B正确。

12.“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

”该宣言(  )

①发布于1919年 ②得到中国共产党指导 ③受到工商界响应 ④体现反帝爱国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C 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五四运动的宣言,发布于1919年,当时没有中国共产党,当时出现了工商学的联合斗争,体现了明显的反帝爱国性质。

故选C。

13.《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一文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

这里“新的转变”是指(  )

A.追求英国的渐进式民主

B.效仿美、法的共和制民主模式

C.实行德日式的形式民主

D.追求苏俄苏维埃形式的民主

解析: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学习美、法模式,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开始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追求苏维埃形式的民主。

答案

为D。

14.费正清说:

“这是一个大约十几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B.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D.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解析:

D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D项。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A项;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转折点之一,排除C项。

15.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社会

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

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

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

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

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摆脱了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解析:

C 本题考查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通过两次会议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而这一纲领的提出是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也就是初步认识了我国的国情,而中共“一大”只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制定党的纲领。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摆脱俄国革命模式的影响和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16.毛泽东曾富有历史感地说过,辛亥革命的革命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一“革命事业”是指(  )

A.结束清政府的统治

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倒日本侵略军

D.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解析:

D 辛亥革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一任务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完成,因此本题选D。

清政府的统治结束只标志着封建帝制结束,辛亥革命已完成此任务,但封建势力依旧存在,故排除A项;B项错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大革命结束之后就基本实现了;C项不符合辛亥革命的任务。

17.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载:

“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

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

”文中的“我军”当指(  )

A.国民革命军B.工农革命军

C.工农红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析:

A 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

材料中反映农民支持军队的行动,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得到民众的支持,故A项正确。

工农革命军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在八七会议上决定建立工农革命军。

1928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队称中国人民解放军,B、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18.毛泽东说: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对此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B.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了革命任务

C.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D.斗争的对象主要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

解析:

B 从材料“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等信息可知该事件是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没有彻底推翻其统治,且并未完成革命任务,故B符合题意。

19.电影《建军大业》是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后,又一部阵容华丽、气势恢宏的史诗之作。

电影以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展现了人民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

90多年前的南昌起义(  )

①已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②成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点 ③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④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C 南昌起义打的是国民党的旗号,使用国民革命军,故①错误;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故②正确;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故③正确;揭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序幕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20.1932年2月28日,蒋介石在某部书中说:

“中国自有共产党以来,没有一时一刻不在错误路线当中……十五年、十六年有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错误;十六年、十七年又有瞿秋白盲动主义的错误……无论你是什么策略,什么路线,左的,右的,折中的,总之是此路不通……”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十五年”“十六年”是指1926年、1927年

B.国民革命的失败跟陈独秀机会主义错误有关

C.这部书发表背景是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遵义会议结束了蒋介石所讥诮的共产党错误路线

解析:

C “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错误”“瞿秋白盲动主义的错误”分别指的是共产党所犯过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左”倾错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遵义会议纠正了共产党的“左”倾错误,故B、D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五年、十六年指的是民国十五年、十六年,具体来说就是1926、1927年,故A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这部书发表于1932年,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在1934年,故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21.红军老战士肖锋的日记记载:

“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

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

现在看来,回江西苏区已不可能,反正只要是抗日救国,再苦再累也心甘。

”该日记记载的历史背景是(  )

A.飞夺泸定桥B.爬雪山、过草地

C.遵义会议的召开D.血战湘江

解析:

C 从材料“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可知该事件是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后的战斗,故其历史背景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故选C项;飞夺泸定桥在四渡赤水后,排除A项;爬雪山、过草地在四渡赤水后,排除B项;血战湘江是红军开始长征时的战役,当时是王明、李德等“左”倾错误领导,排除D项。

22.美国史学家曾指出:

“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

A.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

B.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C.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

D.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解析:

D 据材料关键信息“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的一切挑战……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可判断该事件是红军长征,其意义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保存了革命的力量,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故D项正确。

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材料没有体现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是在1927年。

故A、B、C三项排除。

23.史载: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间,解放军相继发动三大战役,皆获全胜,使国民党军队精锐尽失,只能凭长江之险,守上海、南京、武汉一线。

“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是(  )

A.渡江战役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D.淮海战役

解析:

C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其中最先进行战略决战的战役是辽沈战役,C正确,排除B、D。

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后,强渡长江,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排

除A。

24.某位战士回忆道:

一进入沈阳,同志们都松了一口气,满以为这一回总该让我们好好休整一段,等着明年开春再让我们消消停停地进关。

谁知11月18日,刚刚休息不到半个月的光景,就收到了一份中央军委的电报:

一两天内完成出发准备,21、22日至少8个军以最快速度前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不使敌人逃跑。

据此推测,这支部队将要参加(  )

A.千里跃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解析:

D 从材料可以看出,应该是沈阳地区的军队进入关内,而且时间是11月,要进入唐山和塘沽,这应该是要参加平津战役。

故选D。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列精神财富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长征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延安精神” ④“红船

精神”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

解析:

D “长征精神”出现时间是1934年至1936年,“井冈山精神”是1927年以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延安精神”是全民族抗战时期,“红船精神”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故选择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

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

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

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

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

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

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都可以说可以做的。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原载《湘江评论》,

1919年7~8月)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

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

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在思想层面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撰写此文的背景及主要目的。

(6分)

(2)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在反帝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

并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有何进步?

(4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结合辛亥革命历史功绩,指出辛亥革命在思想层面的贡献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毛泽东撰写此文的时间1919年,结合1919年中国的社会形势,总结毛泽东撰写此文的背景。

第三小问,从材料“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

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

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都可以说可以做的”,可知毛泽东撰写此文的主要目的是唤醒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回答。

第二小问,比较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从群众基础、反帝反封建的程度、领导阶级等方面总结国民革命的进步之处。

答案:

(1)贡献: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2分)背景:

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

(3分)主要目的:

唤醒民众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去。

(1分)

(2)成果: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分)进步:

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反帝反封建立场更为彻底和明确;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联合)。

(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

1927年8月1日

A      、B      、叶挺、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下旬

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海陆丰地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

1928年4月28日

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材料二 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

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

本战役是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峄县、枣庄、临城、韩庄、沭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写出材料一中A、B两位人物名字。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民革命的什么教训而发动的?

请分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涉及毛泽东同志给哪两个战役作出的指示,结合材料二图文,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4分)

解析:

(1)问根据所学可知南昌起义的领导人物是周恩来和贺龙。

国民大革命的教训和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依据所学回答。

(2)问根据材料“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可知这是辽沈战役;根据“占领……枣庄、临城、韩庄、沭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可知是淮海战役。

结合文字材料可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的战略战术。

根据图片材料可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广大官兵的英勇作战。

答案:

(1)周恩来、贺龙。

教训:

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历史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6分)

(2)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意义:

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官兵的英勇作战。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