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011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

《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docx

四相步进电机单片机课程设计

编号

课程设计<论文)

相关资料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四相步进电机控制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目录

第1章概述2

第2章设计内容的介绍3

2.1步进电机原理3

2.2步进电机的分类和选择4

2.3设计目标…………………………………………………………………………………5.

第3章设计思路具体内容6

3.1设计思路6

3.2总体设计框图及电路原理图6

3.3单片机及其最小系统7

3.4按键电路7

3.5步进电机状态显示电路8

3.6步进电机驱动电路9

第四章程序设计9

4.1程序设计思路9

4.2主程序设计10

第五章总结10

参考文献10

附录………………………………………………………………………………………………11

第1章概述

步进电机最早是在1920年由英国人所开发。

1950年后期晶体管的发明也逐渐应用在步进电机上,这对于数字化的控制变得更为容易。

以后经过不断改良,使得今日步进电机已广泛运用在需要高定位精度、高分解性能、高响应性、信赖性等灵活控制性高的机械系统中。

在生产过程中要求自动化、省人力、效率高的机器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步进电机的踪迹,尤其以重视速度、位置控制、需要精确操作各项指令动作的灵活控制性场合步进电机用得最多。

步进电机作为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变换成角位移或直线位移的执行部件。

步进电机可以直接用数字信号驱动,使用非常方便。

一般电动机都是连续转动的,而步进电动机则有定位和运转两种基本状态,当有脉冲输入时步进电动机一步一步地转动,每给它一个脉冲信号,它就转过一定的角度。

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量和输入脉冲的个数严格成正比,在时间上与输入脉冲同步,因此只要控制输入脉冲的数量、频率及电动机绕组通电的相序,便可获得所需的转角、转速及转动方向。

在没有脉冲输入时,在绕组电源的激励下气隙磁场能使转子保持原有位置处于定位状态。

因此非常适合于单片机控制。

步进电机还具有快速启动、精确步进和定位等特点,因而在数控机床,绘图仪,打印机以及光学仪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步进电动机已成为除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以外的第三类电动机。

传统电动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进入电气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利用其没有积累误差(精度为100%>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开环控制。

第2章设计内容的介绍

2.1步进电机原理

步进电机的工作就是步进转动,其功用是将脉冲电信号变换为相应的角位移或是直线位移,就是给一个脉冲信号,电动机转动一个角度或是前进一步。

步进电机的角位移量与脉冲数成正比,它的转速与脉冲频率(f>成正比,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

如下所示的步进电机为一四相步进电机,采用单极性直流电源供电。

只要对步进电机的各相绕组按合适的时序通电,就能使步进电机步进转动。

图1是该四相反应式步进电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1四相步进电机步进示意图

开始时,开关SB接通电源,SA、SC、SD断开,B相磁极和转子0、3号齿对齐,同时,转子的1、4号齿就和C、D相绕组磁极产生错齿,2、5号齿就和D、A相绕组磁极产生错齿。

当开关SC接通电源,SB、SA、SD断开时,由于C相绕组的磁力线和1、4号齿之间磁力线的作用,使转子转动,1、4号齿和C相绕组的磁极对齐。

而0、3号齿和A、B相绕组产生错齿,2、5号齿就和A、D相绕组磁极产生错齿。

依次类推,A、B、C、D

四相绕组轮流供电,则转子会沿着A、B、C、D方向转动。

单四拍、双四拍与八拍工作方式的电源通电时序与波形分别如图2-2所示:

图2-2步进电机工作时序波形图

2.2步进电机的分类与选择

现在比较常用的步进电机包括反应式步进电机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采用高导磁材料构成齿状转子和定子,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步距角可以做的相当小,一般为三相,可实现大转矩输出,步进角一般为1.5度,但噪声和振动都很大。

反应式步进电机的转子磁路由软磁材料制成,定子上有多相励磁绕组,利用磁导的变化产生转矩,但动态性能相对较差。

永磁式步进电机转子采用多磁极的圆筒形的永磁铁,在其外侧配置齿状定子。

用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力产生转动,它的出力大,动态性能好,但步距角一般比较大。

一般为两相,转矩和体积较小,步进角一般为7.5度或15度。

混合式步进电机是指混合了永磁式和反应式的优点。

它又分为两相和五相:

两相步进角一般为1.8度而五相步进角一般为0.72度。

这种步进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PM和VR的复合产品,其转子采用齿状的稀土永磁材料,定子则为齿状的突起结构。

此类电机综合了反应式和永磁式两者的优点,步距角小,出力大,动态性能好,是性能较好的一类步进电动机,在计算机相关的设备中多用此类电机。

步进电机有步距角<涉及到相数)、静转矩、及电流三大要素组成。

一旦三大要素确定,步进电机的型号便确定下来了。

1、步距角的选择

电机的步距角取决于负载精度的要求,将负载的最小分辨率<当量)换算到电机轴上,每个当量电机应走多少角度<包括减速)。

电机的步距角应等于或小于此角度。

目前市场上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一般有0.36度/0.72度<五相电机)、0.9度/1.8度<二、四相电机)、1.5度/3度<三相电机)等。

2、静力矩的选择

步进电机的动态力矩一下子很难确定,我们往往先确定电机的静力矩。

静力矩选择的依据是电机工作的负载,而负载可分为惯性负载和摩擦负载二种。

单一的惯性负载和单一的摩擦负载是不存在的。

直接起动时<一般由低速)时二种负载均要考虑,加速起动时主要考虑惯性负载,恒速运行进只要考虑摩擦负载。

一般情况下,静力矩应为摩擦负载的2-3倍内好,静力矩一旦选定,电机的机座及长度便能确定下来<几何尺寸)。

3、电流的选择

静力矩一样的电机,由于电流参数不同,其运行特性差别很大,可依据矩频特性曲线图,判断电机的电流<参考驱动电源、及驱动电压)。

4、力矩与功率换算

步进电机一般在较大范围内调速使用、其功率是变化的,一般只用力矩来衡量,力矩与功率换算如下:

P=Ω•MΩ=2π•n/60P=2πnM/60

其P为功率单位为瓦,Ω为每秒角速度,单位为弧度,n为每分钟转速,M为力矩单位为牛顿•M

P=2πfM/400(半步工作)

其中f为每秒脉冲数<简称PPS)

2.3设计目标

<1)一个正反转开关控制正转和反转;

<2)一个速度开关控制高速和低速<高速和低速只要有明显差别);

<3)一个半圈按钮,按一下时转半圈,一个一圈按钮,按一下时转一圈;

<4)一个连续转动按钮,按一下时连续转动,再按一下时停止转动;

<5)深入理解步进电机工作原理,设计系统方案;

<6)用protel画出系统原理图,要求是一个完整的单片机控制系统,电源为220V交流电

在单片机实验室调试。

第3章设计思路与具体内容

3.1设计思路

本系统主要由供电电源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按键电路、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以及步进电机等几部分组成。

本系统采用两个独立开关三个独立按钮,分别进行高低速、正反转、半圈、一圈以及连动的控制。

驱动电路采用ULN2003A实现步进电机的驱动。

步进电机的供电采用独立12V供电。

3.2总体设计框图及电路原理图

总体设计框图如图3.1所示。

图3.1总体设计框图

 

3.3单片机最小系统及按键部分

最小系统主要是为了单片机的正常工作。

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它采用CMOS和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而且其输出引脚和指令系统都与MCS-51兼容;片内的FlashROM允许在系统内改编程序或用常规的非易失性编程器来编程,内部除CPU外,还包括256字节RAM,4K字节的ROM,4个8位并行I/O口,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9S51单片机是一种功能强、灵活性高且价格合理的单片机,且支持在线编程,完全满足本系统设计需要。

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单片机和复位电路,振荡电路。

3.4按键电路

采用2个开关3个按键来控制步进电机,即“高低速切换”、“正反转切换”、“半圈”、“一圈”和“连动切换”。

当波动开关或按下其中一个按键时,电源通过上拉电阻和按键到地形成通路,使相应输入管脚接地,即给单片机送入一个低电平,此低电平即为有效电平。

按键电路及单片机最小系统部分如图3.2所示。

图3.1最小系统及按键电路

3.5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如图3.3所示,驱动芯片采用ULN2003A。

图3.2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

第四章程序设计

4.1程序设计思路

根据单片机外围电路的设计,单片机的P2.0、P2.1、P2.2、P2.3、P3.2为按键输入,P1.0、P1.1、P1.2、P1.3与电机驱动IC相连。

单片机采用扫描按键方式<其中连动切换按键采用外部中断方式),程序根据键值结果进行相应的操作。

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利用给步进电机送入与原来相反的脉冲即可,步进电机的加减速控制是主要控制步进电机送脉冲的时间。

4.2程序设计

程序中首先进行两个切换开关的检测,确定电机转速及方向,然后进行按键扫描,确定点动和电动方式或者连动,其中连动切换用外部中断0控制。

图4.1程序流程图

第五章总结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单片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尤其是自己动手编制程序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学以致用。

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感受到了我对所学习的内容是多么的不熟练,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需要翻书,还总是会出现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提醒了我那些地方没学好,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课程设计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课,使我学到很多专业知识以及提升了专业技能上,同时又是一门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的课程,给了我莫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些都将为日后做准备,会使我们终身都受益匪浅。

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掘自己。

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丁元杰著.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1月

[2]李秀霞PROTELdxp2004电路设计与仿真教程[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附录

电路原理图

程序代码:

#include

//uchar,uint,宏定义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defineuintunsignedint

//开关,位定义

sbitDirection=P2^0。

//正反转方向切换

sbitSpeed=P2^1。

//高低速切换

 

//按键,位定义

sbitHalf=P2^2。

//转半圈

sbitCircle=P2^3。

//转一圈

sbitSwitch=P3^2。

//连续转动/停止切换

//步进电机连接端口,位定义

sbitA1=P1^0。

sbitB1=P1^1。

//B相,因头文件已定义'B',故用B1

sbitC1=P1^2。

sbitD1=P1^3。

//通电方式,宏定义

#defineCoil_A1{A1=1。

B1=0。

C1=0。

D1=0。

}

//A相通电,其他相断电

#defineCoil_B1{A1=0。

B1=1。

C1=0。

D1=0。

}

//B相通电,其他相断电

#defineCoil_C1{A1=0。

B1=0。

C1=1。

D1=0。

}

//C相通电,其他相断电

#defineCoil_D1{A1=0。

B1=0。

C1=0。

D1=1。

}

//D相通电,其他相断电

#defineCoil_OFF{A1=0。

B1=0。

C1=0。

D1=0。

}

//全部断电

//全局变量定义

uintv1=10。

//高速转速

uintv2=5。

//低速转速

uinti=512。

//转动一圈

uintj=8。

//转动半圈

bitFlag=1。

//子函数声明

voidDelayUs2x(uchart>。

voidDelayMs(uchart>。

voidInit_Time0(void>。

//voidTime0_isr(void>interrupt1

//voidForward(uinta>。

//正转子函数

//voidReverse(uintb>。

//反转子函数

 

//uS延时函数,晶振使用12M,大致延时T=(tx2+5>uS

voidDelayUs2x(uchart>

{

while(--t>。

}

//mS延时函数,晶振使用12M,大致延时T=tmS

voidDelayMs(uchart>

{

while(t-->

{

DelayUs2x(245>。

DelayUs2x(245>。

}

}

//正转,a=i或j,b=v

voidForward(uinta,uintb>

{

Coil_OFF

while(a-->

{

Coil_A1

DelayMs(b>。

Coil_B1

DelayMs(b>。

Coil_C1

DelayMs(b>。

Coil_D1

DelayMs(b>。

}

}

//反转,a=i或j,b=v1或v2

voidReverse(uinta,uintb>

{

Coil_OFF

while(a-->

{

Coil_D1

DelayMs(b>。

Coil_C1

DelayMs(b>。

Coil_B1

DelayMs(b>。

Coil_A1

DelayMs(b>。

}

}

//连续转动,正转b=v1或v2

voidCon1(uintb>

{

Coil_OFF

if(!

Flag>

{

Coil_A1

DelayMs(b>。

Coil_B1

DelayMs(b>。

Coil_C1

DelayMs(b>。

Coil_D1

DelayMs(b>。

}

}

//连续转动,反转b=v1或v2

voidCon2(uintb>

{

Coil_OFF

if(!

Flag>

{

Coil_D1

DelayMs(b>。

Coil_C1

DelayMs(b>。

 

Coil_B1

DelayMs(b>。

Coil_A1

DelayMs(b>。

}

}

voidISR_INT0(void>interrupt0

{

if(!

INT0>

{

DelayMs(10>。

if(!

INT0>

{

while(!

INT0>。

Flag=!

Flag。

}

}

}

//主函数

intmain(void>

{

EA=1。

//开全局中断

EX0=1。

//开外部中断0

IT0=1。

//边沿触发

while(1>

{

Coil_OFF

{

if(Speed&&Direction>

//高速(v1>,正转(Forward>

//开关,故无需消抖环节

{

if(Flag&&!

Half>

//转半圈

{

while(!

Half>。

//等待按键释放

Forward(j,v1>。

//半圈,高速

}

elseif(Flag&&!

Circle>//转一圈

{

while(!

Circle>。

Forward(i,v1>。

}

elseif(!

Flag>//连续转动

{

Con1(v1>。

}

elseif(Flag&&Half&&Circle>

Coil_OFF

else

Coil_OFF

}

elseif(!

Speed&&Direction>

//低速(v2>,正转(Forward>

{

if(Flag&&!

Half>

//转半圈

{

while(!

Half>。

//等待按键释放

Forward(j,v2>。

/

/半圈,高速

}

elseif(Flag&&!

Circle>//转一圈

{

while(!

Circle>。

Forward(i,v2>。

}

elseif(!

Flag>//连续转动

{

Con1(v2>。

}

elseif(Flag&&Half&&Circle>

Coil_OFF

else

Coil_OFF

}

elseif(Speed&&!

Direction>

//高速(v1>,反转(Reverse>

{

if(Flag&&!

Half>//转半圈

{

while(!

Half>。

//等待按键释放

Reverse(j,v1>。

//半圈,高速

}

elseif(Flag&&!

Circle>//转一圈

{

while(!

Circle>。

Reverse(i,v1>。

}

elseif(!

Flag>//连续转动

{

Con2(v1>。

}

elseif(Flag&&Half&&Circle>

Coil_OFF

else

Coil_OFF

}

elseif(!

Speed&&!

Direction>

//低速(v2>,反转(Reverse>

{

if(Flag&&!

Half>//转半圈

{

while(!

Half>。

//等待按键释放

Reverse(j,v2>。

//半圈,高速

}

elseif(Flag&&!

Circle>//转一圈

{

while(!

Circle>。

Reverse(i,v2>。

}

elseif(!

Flag>//连续转动

{

Con1(v2>。

}

elseif(Flag&&Half&&Circle>

Coil_OFF

else

Coil_OFF

}

else

Coil_OFF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