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9087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

《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docx

教学设计3《光的折射》

 

第 4 节光的折射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本章的第四节教学内容,它在初中的光学部分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

学习光的折射的知识基础是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光的折射规律时,知识

迁移的基础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新课标下,本节内容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不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

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上。

因此,要想

方设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学生多观察、多发言、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

多应用、多拓展。

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展多项智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3.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在探究中让学生养成主动交流和相互协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用器材:

小激光器、盛水的烧杯、玻璃砖、自制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

一体化装置、蚊香、火柴、滴管、牛奶一盒(共用)。

教师用器材:

烧杯、铅笔、玻璃砖、钢笔、激光器、玻璃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

 

1

学生活动

 

 

知识回眸

播放课件:

挖掘光现象中的人文资源,利用多媒体

展示三个历史典故:

1.囊萤夜读;

2.凿壁偷光;

3.孙康映雪。

认识典故中所蕴含的光学知识:

1. “囊萤夜读”体现了光源的知识。

2. “凿壁偷光”反映光的直线传播。

3. “孙康映雪”应用了光的反射。

 

情景构建

启发:

上述三个典故,分别体现了哪些  感受古人刻苦好学的精神。

光学知识呢?

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渡: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生活中

的小故事吧:

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  感受故事的情趣,自然地进入新的

不会游泳的小明就贸然跳下去想洗个凉  求知状态。

水澡,哪曾想池水却很深,淹过了小明

的脖子,于是他惊慌失措,大呼救命。

感受生动形象的科学漫画所反映的

情景,思考:

这与物理知识有什么

关联呢?

 

引导:

小明差点被淹死!

对此,你认为这是什

 

引入课题

 

探究 1:

么原因造成的呢?

为何池水看起来比实

际的浅呢?

 

引入:

要解释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学习

光的折射。

展示教学目标。

引导:

我们已经知道: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畅所欲言,积极猜想。

 

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的情况有:

 

什么是光的直线传播;光从空气射向水面会发生反

(1)继续沿直线传播;

折射?

射。

那么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或者光从  

(2)可能弯曲了。

玻璃进入空气,其传播方向又将会怎样  (3)……

呢?

组织探究:

引导:

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请同学们选 讨论并动手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

择桌子上的器材,试着验证你的猜想。

  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传播路径。

巡视、指导:

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所在小组的做法。

  展示自己的做法,互相评价效果的

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优劣。

3.用示意图来展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

  描述实验现象: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

时,会发生偏折。

(2)当光垂直射向水或玻璃中时,

传播方向不变。

 

引领学生根据现象总结: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

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折射。

结合图示介绍:

光的折射光路图中的有关概念:

参与总结,并理解、体会光的折射

的含义。

 

认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

入射角和折射角。

 

特别指出: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知道发生光的折射的条件。

 

才会发生折射现象。

(2)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确认什么是折射角。

 

过渡:

光的反射遵循一定的反射规律,那么,

光的折射有哪些规律呢?

听讲,明确所要探究的任务。

下面让我们继续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 2:

组织探究:

1.引领学生提出问题:

从以下方面进行猜想:

①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②折

光的折射规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

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③折射

律2.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角会随入射角的变化而怎样变化?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发放教师自制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

的折射一体化装置(见附件 1)

(2)介绍装置的使用方法:

(详见附件 观察装置的结构。

1)

向水中滴几滴牛奶,以显示水中光路;

在饮料瓶的开口处,放入点燃的蚊香,

使水面上方的空气中,混有适量的烟气,

以显示空气中的光路。

 

学会装置的使用方法。

 

(3)引领进一步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目 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

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有哪些规

 

4

 

律?

讨论并设计方案,明确实验步骤。

(4)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4.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把探究的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给

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

团结协作,按以下的步骤进行实验

(2)巡视指导,获取学生探究过程中的 探究:

各种信息,及时调控学生的探究节奏。

(1)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

(3)利用投影,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是否也像光的反射那样,折射光线跟

(2)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改变入射角大小 ,观察折射角

②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如何的变化;

变化?

③ 让光垂直射向界面,有什么现象?

(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观察现象;

( 5 )换用玻璃砖 , 重复上面的实

④除了用所给的“一体化装置”做实验验。

外,也要换用玻璃砖,将上面的实验过程

再重做一遍,以验证规律的普遍性。

5.引领学生进行交流评估:

(1)要求学生展示实验的效果:

 

积极参与,展示本组的探究效果。

 

汇报自己的发现,并讨论交流,评

(2)组织全体同学集中交流,请学生汇 价自己小组及其他小组的探究效

报自己的发现,教师适时点评、引导。

果。

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更浓厚

(3)以激励为主,积极评价学生合作探 的求知热情。

究活动的效果。

6.引领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5

 

(1)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 积极参与总结,系统条理地理解、

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体会光的折射规律,形成共识,确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认结论。

的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

小),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当光

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

(4)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

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启发:

动手实验,发现规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有“光路可逆”的结合光的反射进行迁移,进一步确

规律,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是否也有这认: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

样的规律呢?

继续总结:

(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逆的。

图示: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应用拓展

过渡:

俗话说:

“学以致用”。

下面让我们由  产生应用知识的欲望,准备感受知

浅入深地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一些  识应用的乐趣。

问题,解释一些现象:

                1.画出光路图。

借助本题,加深对

1.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光传播的  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路径将会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画出光

路图。

                              2.听故事,热烈地交流讨论,说出

2.讲故事:

小明跟着爷爷到湖中去叉鱼  自己的看法。

时,每次都向着他看到的鱼叉去,却屡

屡不中,这是为什么呢?

              参与作图,解释现象:

鱼身上的光,

引领学生作光路图,使他们认识这一现  由水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

 

象发生的原因: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折射光进入人

眼,眼睛逆着折射光看去,就感觉

鱼的位置升高了,即看起来鱼比它

的实际位置浅。

 

3.感受美的意境,并分析说明:

3.出示诗句:

(1)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是光的反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2)潭清疑水浅。

据此提问:

它们分别属于光的什么现    分析说明二者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象?

二者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竞相发言:

光的折射现象还有:

(3)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本中的 笔三折、水中的筷子弯折了、池底

《科学世界》,进一步了解折射现象。

   变浅、海市蜃楼等等。

 

回顾本堂所学,从 3 个方面总结自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求学生总结:

本  己的收获:

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1)知识、技能方面;

细心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组织学生进  

(2)过程、方法方面;

行补充,说出他们自己的收获,真正谈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出多方面的感悟,让学生感受求知的快

乐!

学以致用,高效练习。

发放课堂检测题;(见附件 2)

巡视指导,及时获取信息;

评价学生完成情况,指导学生矫正。

 

多媒体展示:

西湖美景及苏轼的诗——

查缺补漏,全面提高。

布置作业

《观湖上初晴后雨》:

 

7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欣赏美景,朗读诗歌。

 

展开联想:

当雨后的西湖,升起了太阳,

也许我们会看到美丽彩虹。

彩虹是怎样

形成的呢?

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请预

习《光的色散》。

产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和欲望。

 

【板书设计】

 

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光的折射

;(三线共面)

规律                                                   ;(两线分居)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的。

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池水变浅、钢笔错位、海市蜃楼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观察现象→得出概念→实验探究→总结规律→应用拓展→知识

整合→感悟收获→当堂反馈→激情结课

【教学反思】

做的较好的方面:

 

1.在复习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历史典故,渲染了课堂氛围,使本节课的开始

如鲜花含露,景色初展。

而典故洋溢着智慧,又对学生起到了要刻苦学习的教育

作用,使学生较快地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本部分的复习,又为探究光的折射

规律时进行知识的迁移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可谓一举多得,效果不错。

2. 在引入新课时,注重了创设情境,以生活现象为基础,给学生提供了充

分的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感性认识,拉近了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经历

 

8

 

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使问题的探究有了

一个良好的开端。

3. 在学生实验探究环节,老师用自制的教具---“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

一体化装置”来感召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用自制的教具,帮助学生突

破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这一实验的难点,提高了探究的效率。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

中,给学生留下了三个非常充分空间:

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及表现的空间,

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总结规律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

能力。

4.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例如:

结合光的反射

定律来认识光的折射规律,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对两个重要

的光学规律的理解。

5.在应用拓展这一环节中,注意了问题设置的梯度。

例如:

首先让学生作出

“光从空气斜穿过一块玻璃”时的光路图,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刚刚总结出来的光

的折射规律的理解;通过解释现象,深化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通过对光的折

射现象的大量举例,拓展了对光的折射现象的了解,使知识得以整合,应用的过

程流畅而一气呵成。

在这个过程中,又让学生经历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

体验。

6.在教学中,注重了人文主义色彩的渲染和渗透,例如:

引用了“掬水月在

手”、“潭清疑水浅”的诗句,引领学生在诗情画意中辨别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

象,进一步感受了虚像的含义;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领学生分析叉鱼不中的原因,

增强了生活的情趣,使学生在应用规律分析问题时充满了的热情;在结课时,引

用了苏轼的《观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为下一节《光的色散》的学习留下了悬念,

也起到了促进学生积极预习,自主求知的热情,效果很好。

有待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探究活动都很积极踊跃。

但有些学生在总结规

律时,参与度不够。

反映了部分学生爱动手而不爱动脑的不良的习惯,对此,需

要加强引导。

2.在课堂探究节奏的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调控。

 

附件 1:

自制教具说明

教具名称:

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一体化装置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在方形饮料瓶的瓶口向下约 7cm 的位置开一个小孔,在与

小孔相邻的一侧面的正中位置,竖直向下粘上细细的即时贴,

用它作为探究光的折射时的“法线”。

此装置可以使烟雾在

瓶内保留较长的时间,连续而流畅地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光

的折射现象。

现象明显,能够使学生饶有兴趣地高效完成探究,破解了探究光的

折射规律这一实验上的难点。

实验装置操作方法:

1.从瓶口向瓶内倒入适量的水,并滴入适量牛奶,振荡均匀,旋紧瓶盖。

2.将点燃的蚊香通过小孔伸入瓶内,当瓶内烟气适量时,用激光笔照射,可

以方便直观地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3.让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点在“法线”与界面交点的位置),可以

方便地看到: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靠近法线这一折射现象。

突破了光

的折射难于流畅地演示这一探究过程中的难点。

4.旋开瓶盖,让激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可以观察到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附件 2:

课堂检测题

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 _________,这是由于光从 ________射入 ________

时发生的____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__像。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 ________是入

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

角为________。

3 .当光从 ________ 斜射入 ________ 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

________于入射角。

4.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与分界

面的夹角为 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

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

6.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7.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

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D.光在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8.图中,容器底有一探照灯 S 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 MN 木板上,在 B 点形成一

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 B 将移向()

A.B 的上方B.B 的下方

C.B 的左边D.B 的右边

9.上题中,光射到水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随着水面的

升高,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

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

C.不变D.无法确定

10.图中,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人玻璃中,表示光折射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11.如图所示,OB 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

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附件 3:

课堂检测题的答案

1、浅、水、空气、折射、虚像;

2、BO、OA、OC、60°、45°;

3、水或其它介质、空气、大于;

4、120°、30°;

5、C;

6、B;

7、D;

8、B;

9、C;

10、C;

11、略。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