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747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先秦时期的人而言,神拥有极大的权威,而人则对其心怀敬畏。

《国语·楚语下》便记述楚国大夫观射父之言:

“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

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

在很多情况下,先秦典籍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幸运的是,《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

在《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便就此询问内史过。

内史过回顾了王朝兴衰之时的诸神:

“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亡也,杜伯射王于鄗……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

”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梼杌、夷羊、鸑鷟、杜伯以及此次降于莘的丹朱之神。

诸神都是何方神圣?

依照韦昭的注解,融即是祝融,《郑语》中称其是黎,也即是《左传》所说的颛顼氏之子;回禄本名吴回,是火神,又有说其名黎,与祝融为同一人;梼杌是鲧,即禹的父亲;夷羊是神兽名;鸑鷟则是凤之别名;杜伯是周宣王大臣,被其冤杀;丹朱则是尧之子。

由此可知,至少在这段叙述中,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即使人死之后同样可以被称为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如《周语下》记载东周王城边的谷、洛两条河交汇在一起,周太子晋称之为“二川之神”,可见神也包括河神之属。

因此,《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在《国语》中,诸神很多都拥有某种形象,并以其形象降临人间。

有神兽、神鸟状貌的,还有杜伯为人形而“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而鲧则在另一处《晋语八》的相关记述中化为黄熊的形象。

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与历史上众多的感神迹而生的故事大体类似,而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之后派丹朱之后狸姓往祭来看,对丹朱的祭祀也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规则,因此丹朱大致属于宗神之列。

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国语》也多有这类叙事,如《晋语二》记载作为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

在虢公梦中,蓐收的形象是“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之下”。

而之所以知道此神是蓐收,主要是因为史嚚据虢公梦中形象占卜所得。

既然可以通过形象而知道神名,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某一神的形象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其实,《晋语八》鲧化为黄熊的事例也是如此,晋平公生病而梦到黄熊,郑国大夫子产根据黄熊的形象而知此神应为鲧,并建议其祭祀夏郊。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这同时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

(摘编自张永路《〈国语〉中的诸神形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秦时期,人们对待神灵“战战兢兢”“齐肃恭敬”,由此可知先秦时期神灵信仰的至高权威和深刻影响。

B.先秦典籍,除了《国语》中的一段记载让人们掌握了神之具体情况,大多数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C.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禹的父亲梼杌,尧之子丹朱,周宣王大臣杜伯,神兽夷羊,神鸟鸑鷟等。

D.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如《晋语二》记载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

解析:

B项,偷换概念,第二自然段,《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据《周语上》记载,《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B.在《国语》中,诸神很多拥有某种形象,并以其形象降临人间。

如:

梼杌化为黄熊;杜伯被周宣王杀害后,化为人形乘坐白马素车,穿着红衣,手持红弓箭。

C.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而且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派丹朱之后对其祭祀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来看,丹朱应该是属于宗神之列。

D.祭祀、祈祷等敬神行为可以求神降福或止祸的观念,在人们意识中的投射就具体表现为子产建议晋平公祭祀夏郊来治病的故事。

解析:

张冠李戴,第三自然段,“自然神如河神等”是《周语下》记载的内容。

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因为夏商周兴亡之时皆有神灵降临,所以此次降于莘地的为丹朱之神。

B.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并非所有的神灵都可以均等地享受民众的祭拜。

C.在先秦时人的眼中,神与人可以相互交通。

人可以通过祭祀、祈祷而获得神的降福,而神不仅可以降福于人,还可以降祸。

D.先秦时期,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

解析:

因果失当,由“其丹朱之神乎”可见,降于莘地的为丹朱之神只是内史过的推测。

而且,夏商周兴亡之时皆有神灵降临,并不能得出“降于莘地的为丹朱之神”的结论。

答案:

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这些桥

冯文超

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

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

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

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

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

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

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

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

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

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

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

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

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

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

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

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

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

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

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

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面走野生动物。

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

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

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的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

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

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

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

人们对桥是感恩的!

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摘自2016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自然段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引出下文关于桥的描写。

B.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质朴和雄健。

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笔墨饱满,读来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

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

解析:

C项“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错,应是“震撼”。

答案:

C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先对这几句景物描写的特点加以分析,如用诗意的笔墨描绘的是自然与桥优美的画面。

然后再分析作者写作此景所要表达的是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旨。

整体上则是从侧面突出桥隧工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答案:

①画线的句子用诗意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然与桥优美的画面。

②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③侧面表现了桥隧工人保护环境的意识。

6.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从多个层次和角度对“桥”的内涵进行理解。

如表面来看,桥应该是交通之桥;再深入就是和谐之桥,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最后升华为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心灵之桥。

答案:

①交通之桥,沟通不同地域。

②和谐之桥,沟通了人与大自然。

③心灵之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对于直播的商业逻辑,独立评论人士温云超认为,视频直播实现了内容的快速生产,生产者和受众直接建立联系,又可以通过“打赏”的方式实现利润,投资变现。

毫无疑问,经济收益是全民直播现象的重要推手。

视频直播具备快速变现功能,即打赏功能,让当红主播可以快速获得收益,也因此吸引了风险投资快速涌入。

中国现在互联网用户基数过大,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些人的日常娱乐活动自然会选择低成本的视频直播。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韩连潮博士指出,中国年轻人的娱乐模式和信息消费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直播的用户也都是以年轻人居多。

直播的主播主要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居多。

传统的电视广播已经在慢慢地走下坡路,中老年人主要消费在这一层面。

报道称,由于网络直播门槛非常低,造成质量参差不齐,但仍然有一些内容是高质量的。

韩连潮认为,直播形式造就了一批草根主播,让很多民众有机会崛起。

(摘编自2016年10月25日《参考消息》)

材料二:

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直播平台、主播、观看者都提出要求。

其中,网络主播实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禁止重新注册账号,这被称为最严新规。

《规定》提出,不得利用直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网络直播平台应记录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发布内容和日志信息,保存六十日。

除了直播平台和主播,《规定》对直播观看者也提出要求,用户在参与直播互动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但记者调查中发现,有时主播很正经,但有些弹幕或观看者的留言暧昧甚至污秽。

《规定》对此指出,直播平台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2016年12月1日“央广网”)

材料三:

【注】 某网络直播平台主播为提高个人的被关注度和收入,公然在广州地铁内自导自演拍摄摆桌吃饭、挂衣服、饮酒等违法违规行为视频并上传至网络。

随后该主播及其助手被警方以扰乱地铁秩序、影响地铁安全的行为为由抓捕归案。

以上为“网络主播地铁公然扰民事件网友倾向性观点分析”。

(2016年8月30日“中国台湾新闻网”甘肃频道)

材料四:

报告数据显示,主播人数分布最多的前15个城市中,北京上海霸占了前两名,而前15个城市中的东三省城市的主播人数占这份榜单总人数的比例为16%,为人数最多的区域。

从更广的地域范围来看,北上广深的职业主播占23%,二线省会城市的占32%,三四线城市占30%,其他城市占15%。

从年龄层来看,职业主播近一半的人来自90~95年这一年龄段,而且在校大学生为主播的主力军。

90~95年龄段主播占比48%,“95后”占比18%。

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与共青团北京市委开展的调研显示,33.1%的网络主播月收入500元以下,14.6%的网络主播月收入500至1000元,15.9%的网络主播月收入1000至2000元,18.0%的网络主播月收入2000至5000元,不到一成的网络主播月收入5000元至1万元,不到一成的网络主播月收入万元以上。

(摘编自2017年3月21日《法制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网络直播门槛非常低,造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平台或主播借助直播干一些违法乱纪之事。

B.从《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来看,无论直播平台、主播还是观看者,都必须遵规守纪,尤其对主播限制更严。

C.从对网络主播地铁公然扰民事件倾向性观点分析来看,网友对此事比较理性,并提出建议。

D.从调查来看,东三省城市的主播人数是最多的,由此可知东三省的人喜欢这个职业。

解析:

无中生有,“由此可知东三省的人喜欢这个职业”不当,虽然东三省所占人数多,但并不能说明他们喜欢这个职业。

答案: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全民直播现象产生的重要推手就是经济收益,但从材料四来看,主播的收入其实并不算高。

B.年轻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娱乐方式主要在网络,而中老年人则主要消费在传统的电视广播方面。

C.网络主播实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这说明国家对网络直播这一方式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加以规范和限定。

D.现在对于直播观看者虽有《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约束,但是并没有其他方法管理他们。

E.从调查来看,二线省会城市的更喜欢做职业主播,这说明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少。

解析:

B项“年轻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娱乐方式主要在网络”不当,原文有“直播的用户也都是以年轻人居多”“直播的主播主要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居多”。

D项“但是并没有其他方法管理他们”不当,原文有“直播平台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E项“这说明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少”推断没有道理。

答案:

AC

9.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从事主播这个职业,原因有哪些?

如果真要从事这一职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先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区间,然后加以概括。

关于年轻人喜欢从事主播这一职业的原因,主要从材料一入手,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不难得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方面,成本低,收益快;二是娱乐和消费模式改变。

关于需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材料二和材料四的内容,材料二中提出颁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是每一个平台、主播和观众都需要遵守的;材料四则从收入谈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主播收入都是高的,有绝大多数的网络主播收入很低。

答案:

原因:

①成本低,并且能够快速获得收益。

②年轻人的娱乐模式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

需注意的问题:

①首先,不得违反《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

②不能对收入期望过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

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

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

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

服除,为晋州刺史。

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

“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

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

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

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

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不纳。

复谏曰:

“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

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

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

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明年,封梁国公。

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

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

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

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

宋璟闻而叹曰:

“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

”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答案: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

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即除去丧礼之服。

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解析: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答案: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

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

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解析:

“唐睿宗停止修建道观”属无中生有;且魏知古前后两次进谏,第一次是站在百姓角度,第二次站在国家内忧外患的角度。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

(“乖”“崇”“震摇”“藉藉”为重点词语)

(2)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

(“于渭川猎”句式、“讽”、补主语“皇帝”“手制”为重点词语)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

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

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

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

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

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

“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

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

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

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

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

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

”疏奏不被皇帝采纳。

魏知古又进谏说:

“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

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

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

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

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服,强大时就骄逆,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

”皇帝赞赏他耿直,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

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

第二年,封梁国公。

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这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事,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

从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

与姚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书,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