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738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

《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docx

15MW杭汽反动式背压汽轮机运行规程

 

第二部分

汽轮机运行规程

 

目录

1岗位管辖范围3

2岗位职责………………………………………………………………………………………………3

3流程简图4

4.工艺控制指标4

5.汽轮机启动前准备与检查5

6.启机……………………………………………………………………………………………………7

7运行维护和检查………………………………………………………………………………………………………………………………………………..9

8.正常停机步骤12

9紧急停机步骤13

10异常状态的紧急处置规定13

11.岗位巡检……………………………………………………………………………………………18

12.设备操作……………………………………………………………………………………………19

13.操作使用设备时应注意安全防范措施25

14.交接班标准28

15.主要设备参数28

 

1岗位管辖范围

 锅炉生产出的高温高压的主蒸汽并入主蒸汽母管后再进入汽轮机,在汽轮机中,工作蒸汽先在其喷嘴内进行膨胀,压力降低而速度增大,形成一股高速流,此高速气流推动转子转动,使蒸汽所携带的热能转变为转子转动的机械能,再经联轴器将机械能能传递给发电机转子,带动发电机发电。

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背压蒸汽首先经过减温器经减温后再进入分汽缸,由分汽缸经用汽管道输送至生产车间等热用户供工艺生产、采暖等用。

蒸汽在热用户放出热量后凝结成水再返回,经补充并经化学处理除去硬度后送回到除氧器,除去水中溶解的氧和二氧化碳,再经给水泵提高压力后送至锅炉。

这样工质(水、汽)就在热力系统中完成了一个循环,重复以上过程,便能在满足生产用汽的同时,连续地生产出电能。

上面的过程是一个以汽定电的过程,当出现汽电负荷不均衡,汽负荷大于电负荷时,投入减温减压器运行,满足热用户汽负荷的需要,此时高温高压蒸汽不经汽轮机作功,直接减温减压后使用。

2岗位职责

2.1汽机班长:

2.1.1对本专业所属设备巡检和维护。

2.1.2事故发生时领导班组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2.1.3大修期领导本班人员进行设备检修。

2.1.4根据汽轮机操作规程对汽轮机进行控制与调整,保证机组的经济运行。

 

2.1.5定期检查当班运行人员的职责完成情况。

 

2.1.6做好本班人员的纪律管理。

2.1.7负责组织和落实班组的各项培训工作。

2.1.8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运行安全。

2.1.9负责岗位消防器材的维护。

2.1.10根据车间的《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工作。

2.2汽机主操:

2.2.1设备启停操作及对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

2.2.2对本专业所属设备巡检。

2.2.3设备启停操作及对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并协助维修工检修。

2.2.4汽轮机及辅机的启停。

2.2.5根据汽轮机操作规程对汽轮机进行控制与调整,保证机组的经济运行。

 

2.2.6监视运行参数,根据负荷变化并按照规定参数进行调整,并努力保证经济运行。

2.2.7减温减压器出口压力的控制与调整。

减温器出口温度的调整和送汽压力的调整。

2.2.7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运行安全。

2.3汽机副操:

2.3.1设备启停操作及对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

2.3.2对本专业所属设备巡检。

2.3.3协助维修工检修。

2.3.4汽轮机及辅机的启停。

2.3.5汽轮机运行调整及运行参数监督。

2.3.6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运行安全。

2.3.7做好设备及周围的卫生。

3流程简图

4.工艺控制指标

汽轮机型号:

NG50/40/25

生产厂家: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序号

名称

单位

标准值

指标范围

参数类型

所属记录

记录频率

1

额定转速

r/min

3000

2970~3150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2

跳闸转速

r/min

3300

3

额定功率

MW

15

不确定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4

油动机开度

mm

<165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5

油箱油位

mm

-200~200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6

主汽压力

MPa

4.9

4.6~5.1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7

主汽温度

470

455~480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8

轮室温度

438.5

9

排汽温度

271.6

不确定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0

复速级(轮室)压力

MPa

3.35

不确定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1

排汽压力

MPa

0.88

0.683~1.076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2

送汽温度

根据生产需要

控制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2

润滑油压

MPa

0.08~0.22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3

主油泵入口油压

MPa

0.1

0.08~0.22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4

主油泵出口油压

Mpa

1.08

1.0~1.25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5

润滑油温

30~45

控制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6

工作转速振动值

μm

±82.2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7

临界转速振动值

μm

±120.5

18

轴承最高温度

<100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9

轴承回油温度

50

<65

控制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20

临界转速

r/min

1635~1667

21

转子在汽缸内轴向位移

mm

-2.0~2.9

22

转子最大热膨胀量

mm

3.9

23

转子正常热膨胀量

mm

2.2

给水泵及除氧器工艺参数: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范围

参数类型

所属记录

记录频率

1

除氧压力

MPa

0.005-0.040

控制 

除氧器与给水泵运行记录

2小时

2

除氧温度

90-108

监视

除氧器与给水泵运行记录

2小时

3

除氧水箱水位

cm

120-170

监视

除氧器与给水泵运行记录

2小时

4

溶解氧含量

µg/l

≤15

监视

除氧器与给水泵运行记录

2小时

5

给水压力

MP

7.0-8.5

监视

除氧器与给水泵运行记录

2小时

5.汽轮机启动前准备与检查

注意:

汽轮机在下列情况下禁止启动

1、转速表及其它主要仪表不正常或失灵;

2、任意一种保护装置不动作(静态试验);

3、速关阀或调速汽阀卡涩或关闭不灵敏;

4、冷油器出口油温低于25℃;

5、辅助油泵有故障;

6、油箱油位低于下限时;

7、盘车时,机组内部有金属摩擦声。

5.1启动前的准备与检查

班长接到值长启机命令后,应通知司机、副司机和有关人员,做好机组启动前的准备和检查工作,并填写操作票,经值长审批后方可有效。

5.1.1蒸汽系统的检查:

5.1.1.1速关阀前主蒸汽管路隔离阀及旁路阀关闭。

5.1.1.2速关阀、调节汽阀关闭。

5.1.1.3速关阀前疏水阀、汽缸疏水阀、平衡管疏水阀打开。

5.1.1.4排汽管路隔离阀:

排大气放空阀打开,排汽管路上止回阀下游的隔离阀关闭;排汽管疏水阀打开。

5.1.1.5汽封冷却器的抽汽器工作汽进汽阀关闭。

5.1.2进行油系统的检查:

5.1.2.1油系统所有设备及管道应处于完好状态,检修后的地方应仔细检查。

5.1.2.2油箱油位计动作灵活,油位不低于170-200mm。

5.1.2.3油泵进、出口隔离阀以及冷油器和滤油器的进出阀门均为开启状态;冷油器、滤油器的切换阀处于单侧工作位置;冷油器的进水阀关闭,出水阀打开。

5.1.2.4油箱油温若低于20℃需用加热器进行加热或使油泵提前投入运转来提高油温,汽轮机起动时轴承进油温度必须≥35℃。

5.1.2.5开动油泵:

自带主油泵的汽轮机,起动辅助油泵;外泵供油的汽轮机,起动电动主油泵。

油泵运转后,振动、声响正常,出口油压稳定,调节油油压≥0.8Mpa,润滑油总管油压约0.25Mpa。

5.1.2.6从各回油视窗观察各轴承回油是否正常,检查所有油管路接口无漏油。

5.1.2.7有液压蓄能器的汽轮机,检查蓄能器的充氮压力,要求的压力值见0-0300-T.Nr-00。

5.1.2.7起动排油烟机,在油箱、回油箱、回油管及轴承座内腔形成微弱负压,正常运行时,一般为5~10mm水柱,汽轮机起动前,油箱真空可略高于此值,若真空度过高,则会有大量不洁空气和蒸汽被吸入油系统。

5.1.3保安系统的检查:

在进行保安及调节系统的检查、调试之前,必须先确认进入汽轮机的汽源已被隔断,严防蒸汽漏入汽轮机。

5.1.3.1危急遮断油门挂钩,手动停机阀、停机电磁阀、抽汽控制电磁阀均处于正常运行工作状态。

5.1.3.2速关阀的开启及速关试验:

带有速关组件的汽轮机,开启速关阀的操作见1-2001-XX-XX的说明;无速关组件的汽轮机,速关阀的开启见1-1840-XX-XX的说明;有抽汽的汽轮机,在速关阀全开后,接着开启抽汽速关阀,之后,在速关阀全开状态下,分别进行手动和遥控速关试验,发出速关指令后,速关阀及抽汽速关阀均应立即关闭,速关阀关闭时间小于1秒。

5.1.3.3带有危急保安器试验滑阀的汽轮机,滑阀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1.3.4排汽、抽汽的压力保护功能暂时解除。

5.1.4调节系统的检查:

新安装机组或机组大修后第一次起动前,或调节系统检修后须进行调节系统调试,其它情况下,汽轮机起动前除常规检查外,一般不再重新整定和调试,若需要调试,请见3-1400-01-XX汽轮机试运行一节的说明。

使用液压或机械——液压调速器的汽轮机,在速关阀开启后继续操作启动调节器,建立二次油压,二次油压0.15Mpa和0.45Mpa分别与调节汽阀的0度和最大开度相对应。

在速关阀发生速关动作时,调节汽阀也应同时关闭。

在汽轮机起动前,调速器的给定值在下限位置;有抽汽时,抽汽调节置于0抽汽位置;有背压或新汽压力调节的汽轮机,背压或新汽压力调节器对调速器给定值的作用,在投入控制前保持在下限位置。

使用数字式调节器的汽轮机,调节器选用开环调节手动操作方法,在速关阀开启后,改变调节器的输出,调节器的最小输出信号与电液转换器输出的0.15Mpa二次油压相对应,这时调节汽阀为0开度,调节器的最大输出信号与电液转换器输出的0.45Mpa二次油压相对应,调节汽阀为最大开度,在速阀发生速关动作时,调节汽阀也应同时关闭。

调节器的抽汽及背压或新汽压力调节均为“退出”状态。

5.1.5各仪表的检查

所有一次、二次仪表的示值与被测参数当时的状态相符。

5.1.6盘车的投入

汽轮机起动前必须先使盘车机构投入工作,热态起动时,这项操作尤为重要。

5.1.7暖管

隔离阀前主蒸汽管路进行暖管。

5.1.8暖管时的注意事项

5.1.8.1速关阀和速关阀后疏水门应关闭严密。

5.1.8.2做静态试验时,隔离阀及旁路门应关闭严密。

5.1.8.3提升压力时,温升速度不超过5℃/min。

5.1.9冲动转子前应具备的条件:

5.1.9.1主汽压力不低于4.0Mpa:

5.1.9.2主汽温度不低于400℃:

5.1.9.3润滑油压不低于0.08Mpa:

5.1.9.4轴承入口油温不低于25℃:

5.1.9.5盘车时内部无异常,各部回油正常。

6启动冲转:

6.1对速关阀和隔离阀之间的主蒸汽管路进行暖管主汽隔离门旁路门保持压力0.2-0.3Mpa30分钟左右,低压暖管结束以每分钟0.5MPA速度升至额定压力。

6.2排大气起动的汽轮机,逐渐开启隔离阀的旁路阀,之后缓慢开启隔离阀,按规程规定的升压、升温速度进行暖管,在速关阀前压力达到额定值后全开隔离阀。

1)用新蒸汽暖机且无排大气放空阀的汽轮机,打开速关阀前疏水阀,主蒸汽管路旁路阀部分开启后,稍稍开启隔离阀对速关阀前蒸汽管路作初步暖管,在机组升速时再缓慢开启隔离阀,对主蒸汽管路继续暖管。

2)采用背压暖机的汽轮机、速关阀前蒸汽管路暖管可与背压暖机同时进行。

背压暖机须在速关阀、调节汽阀关闭,并且盘车机构已投入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有控制的开启排汽管路暖机旁路阀,使汽缸内压力缓慢升高,在排汽管网蒸汽进入汽缸时,不得使转子加速,并且一定要注意充分疏水,在汽缸内压力稳定后,打开排汽管路隔离阀。

汽轮机热态起动时,须避免在排汽管网蒸汽温度低于汽缸调节级部位内壁温度的情况下进行背压暖机。

6.3开启速关阀

用启动调节器(1-1840-)或速关组件(1-2001-)中的启动阀开启速关阀。

6.4冲动转子低速暖机

6.4.1速关阀全开后应立即开启调节汽阀冲动转子。

6.4.2汽轮机冲转之前,手动或液压直行程盘车机构须退出工作,对热态起动或背压暖机的汽轮机,停止盘车到转子开始被冲转的间隔时间应不超过5min。

6.4.3使用液压调速器的汽轮机,通过继续操作启动调节器,建立、提升二次油压,开启调节汽阀,采用电液调节系统的汽轮机,按预先设定的操作方式(转速控制或阀位控制)增大调节器的输出,相应调节汽阀随电液转换器输出二次油压的升高而开启。

6.4.4冲动转子时,在与试运行相同操作条件下,若二次油压P2>P2′+0.015Mpa,转子仍未转动,则应立即停机,迅速查明原因,P2′为试运行时转子开始转动的二次油压。

6.4.5转子冲转后,通过控制调节汽阀开度,使机组转速稳定在低速暖机转速运转,低速暖机转速一般取额定转速的10~15%,在低速暖机保持时间内,对机组运转情况进行仔细检查。

6.4.6根据背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抽汽器。

6.4.7转子冲转后,使用电动盘车机构的汽轮机,须检查确认盘车机构闭锁在退出位置;采用油涡轮盘车时,关闭油涡轮进油阀,之后顶轴系统停止运行。

6.4.8在冲动转子和低速暖机阶段,要充分注意疏水,疏水口冒出无色蒸汽时,可适时关闭该疏水阀。

6.5 升速

6.5.1分阶段使机组转速从低速暖机转速升至额定转速。

6.5.2机组转速达到80%N后,轴承进油温度应不低于42℃,轴承进油温度大于42℃时,通n过调节冷油器进水阀开度,使轴承进油温度维持在45±3℃范围内。

6.5.3升速过程中通过临界转速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⑴、机组振动小于0.10mm。

⑵、排汽室温度不低于150℃。

⑶、机组热膨胀不低于2.0mm。

⑷、油温、油压正常。

6.5.4根据机组转速的上升情况,密切关注主油泵的工作情况。

自带主油泵的汽轮机,在机组转速升至80~85%N时,进行主、辅油泵切换,切换时n机组转速及油泵出口压力参照试运行时记录的数据。

6.5.5机组转速达到设定的调速器下限转速后,增加调速器的转速给定值,使机组转速升至额定转速。

排大气起动的汽轮机,在机组转速高于调速器下限转速后,逐渐关小大气放空阀,使排汽压力逐渐升高,当汽轮机背压稍高于汽管网压力时,缓缓开启排汽隔离阀直至全开,之后关闭放空阀及排汽管疏水,关小汽缸疏水阀。

用新蒸汽暖机且无排大气放空阀的汽轮机,在机组升速过程中,当背压上升到高于排汽管网压力时,排汽管路止回阀自动开启,待背压稳定后,关闭排汽管路疏水阀,关小汽缸疏水阀,逐渐开启主蒸汽隔离阀继续升速,隔离阀全开后关闭旁路阀,在背压升高时务必防止转速落入禁止停留范围。

6.5.6排汽并入管网后,排汽压力监视投入工作。

在升速过程中,若出现振动过大等异常情况,一般先降低转速,进行检查,在稳定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升速。

机组达到额定转速后,对机组运转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好并入电网的准备工作。

6.6带负荷:

6.6.1在机组并入电网后,应立即使机组接带约5%N的负荷,以避免产生反向负荷冲击。

6.6.2机组带负荷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加负荷的速度,由于机组空负荷运转时,通过汽轮机的蒸汽流量较小,因此,汽轮机的暖机是不充分的,在加负荷过程中,随着蒸汽流量的增加,通流部分各级的压力和温度也随之提高,汽轮机被继续加热,为使受热构件的热膨胀、热应力不超出允许范围,必须控制加负荷的速度,按照允许温升速度的变化规律,在低负荷区加负荷速度可稍快一些,而在高负荷区域加负荷速度要放慢。

6.6.3冷态起动的汽轮机,用~0.35At的时间使机功率从~5%N增加到50%,从50%PN增加到100%用~0.65PNPNPAt的时间;热态起动的汽轮机,不同负荷区的时间比例随停止时间长短而异,总的趋势是:

随着停止时间的缩短,低负荷区占用时间比减少,而高负荷区占用时间比增大。

6.6.4带负荷过程中,当疏水口冒出无色蒸汽时,该疏水阀可关闭。

当汽轮机带约10%~20%PN的负荷时,关闭汽缸本体疏水阀。

6.6.5并入电网后,汽轮机调节系统按电负荷方式运行时,背压或新汽压力调节不投入;按热负荷方式运行时,在机组接带~20%电负荷后,背压或新汽压力调节投入控制,电负荷随热负荷而变。

NP

6.6.6有可调抽汽的汽轮机,在机组功率达到功率流量曲线(0.0306-T.Nr-00)给定的抽汽工况最小功率后,可使抽汽调节投入控制,当抽汽口压力高于抽汽管网压力时,开启抽汽速关阀,向管网供汽,之后关闭抽汽管路疏水阀,抽汽压力监视投入工作。

抽汽量变化(增加或减少)的速度不应过快,一般每分钟变化量为额定抽汽量的~5%。

起动过程中,轴振动,轴位移,轴承温度,汽缸膨胀,进、排汽参数等的监视见3-2010-XX-XX运行监视的说明。

6.6.7一切正常后,可逐渐开大自动主汽门,将转速以120~140r/min的速度升至1200r/min保持30min,再次检查;

⑴、油温、油压、回油油流,高压油泵的工作情况。

⑵、各轴承温度及振动。

⑶、测听机组内部声音及振动,并注意膨胀指示器的指示情况。

⑷、检查热力系统,油系统有无异常现象。

6.6.8启动升速、暖机时间分配表:

转速(r/min)

升速时间(min)

暖机时间(min)

300-500

30

500-1200

6

120

1200-2400

7

15

2400-3000

2

合计

15

165

180

6.6.8升速过程中应注意:

6.6.8.1当机组出现不正常的响声或振动时,应降低转速检查。

6.6.8.2在升速过程中,机组振动不得超过0.03mm,一旦超过该数值,则应降低转速直至振动消除,维持此转速运转30min,再升速如振动仍未消除,需要再次降速运转120min,如振动仍未消除,则必须停机检查,严禁在临界转速停留。

6.6.8.3当汽轮机热膨胀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停止升速,进行检查,记录好暖机、升速过程中各阶段的时间,主要参数及定速后的全部记录。

6.6.8.4下列情况之一禁止汽轮机并网(热、电)

1.排汽管路及减温器疏水未排掉。

2.排汽管道及减温器各门出现异常及故障。

3.背压安全阀未经调试或调整后动作不正常。

4.任意排汽压力温度指示失灵。

5.各保护试验未动作。

6.7热态启动

6.7.1凡停机时间在12h内或汽缸复速级处上汽缸壁温度不低于300℃,下汽缸壁温度不低于250℃,汽轮机再启动则为热态启动。

其他情况下汽轮机启动则为冷态启动。

6.7.2进入汽轮机新蒸汽温度应高于汽缸金属温度,一般不低于400℃,油温度不低于35℃。

6.7.3在冲动转子2小时前,将盘车方式改为连续盘车。

6.7.4在暖机及提升转速时,一定要严格监视机组振动,相对膨胀,热膨胀及轴向位移等。

6.7.5热态启动时间表:

转速(r/min)

升速时间(min)

暖机时间(min)

300~500

7

500~1200

5

15

1200~2400

3

5

2400~3000

1

合计

9

27

36

7运行维护和检查

7.1司机应根据所有仪表监视机组运行情况,随时对机组进行检查,每60min对运行参数记录一次,如发现与上次记录有较大差异时,应报告值长、班长查明原因并消除。

7.2定期对机组进行巡检,在巡检中应特别注意推力瓦温度,以及各轴承油温、回油流量及振动情况、冷油器运行情况、以及汽水油系统的严密情况、以严防漏油现象发生。

7.3注意对汽轮机进行听音检查,在工况变化时必须听音。

7.4运行参数如下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标准值

指标范围

参数类型

所属记录

记录频次

1

转速

r/min

3000

2970~3150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2

周波

Hz

50

49.5~50.5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3

电负荷

MW

15

不确定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4

油动机开度

mm

<165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5

机头膨胀

mm

8~9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6

油箱油位

mm

150~450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7

主汽门前汽压

MPa

4.9

5.1~4.6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8

主汽门前温度

470

480~455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0

轮室压力

MPa

1.9

3.35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1

排汽压力

MPa

0.88

0.588~0.981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2

主汽门前温度

470

480~455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3

主汽门前温度

470

455~480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4

排汽温度

279.6

不确定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5

润滑油压

MPa

0.25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6

主油泵入口油压

MPa

0.1

0.08~0.12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7

脉冲泵出口油压

MPa

0.69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8

主油泵出口油压

Mpa

1.08

1.0~1.25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19

脉冲油压

Mpa

0.39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20

轴向位移

mm

-1.0~1.0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21

润滑油温

30~45

控制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22

轴承振动

mm

<0.03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23

轴承最高瓦温

<100

监视

汽机运行时报表

1小时

24

轴承温度

50

<65

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