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674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1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

《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docx

古诗文阅读北京专用中考语文知识清单与解题技巧教师版

古诗文阅读

一、理解基本内容和作者情感

【方法归纳】作品的基本内容包括所写景物、人物、事物的特征及对事件、中心的整体把握。

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品析诗词内容的重点。

回答此类问题,紧扣三点:

一是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写作背景;二是分析标题,从标题的关键词中提取作者的情感信息;三是分析写景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关键句,从中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湖  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物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解析:

前两句描绘了春天花红柳绿、草长鸟飞的秀美景色,后两句中的“人意好”直接点明了游人愉快和乐的心情。

参考答案:

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方法归纳】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往往为动词、形容词),解答步骤一般为:

①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看该字词有无使用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品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主要是写景句、抒情句、议论句),要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来分析其作用。

【例2】原诗见例1。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解析:

“乱”是形容词,用来修饰“莺”。

“乱”在本诗中的好处可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分析考虑。

参考答案: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三、体会意象意境,描绘景物画面

【方法归纳】描述画面,先反复朗读有关内容,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再结合作者的情感理解画面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画面的情境,在脑海里构建起一幅生动、鲜活、优美的图画来,这幅图画要涵盖所要求意象的主要内容,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志。

最后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把这幅画描述出来。

切记:

描述画面不等于把有关句子翻译出来。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  寒①

[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1046)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树青帘:

“亚”同“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解析:

(1)扣住“花”的“不开心”和人的不开心来分析。

(2)由“亚树”“青帘”“山”“雨”等景物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参考答案:

(1)“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示例:

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文言文阅读

一、解释或辨析文言实词

【方法归纳】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选择辨析和直接释义两种。

考查的实词往往是课内学过的(绝大部分是课下注释标注出来的)。

因为一个文言实词往往包含几个义项,故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它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

【例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解析:

“许”“之”均属于多义词,“许”有“允许”“赞同”“处所”“左右、上下”等义项,“之”有“到,往”“的”“它”等义项。

解释这两个词,应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辨析。

参考答案:

(1)赞同 

(2)到,往

二、解释或辨析文言虚词

【方法归纳】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聚焦在“之”“于”“与”“为”“以”“者”“乃”“而”“则”“虽”“竟”“故”等常见虚词上。

直接解释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即该词与前后词语的搭配;虚词辨析一要看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二要联系该词的具体语境。

【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介词,在/介词,比;B项,介词,因为/介词,用;C项,连词,所以/名词,缘故;D项,均为助词,的。

答案:

D

三、文言断句

【方法归纳】文言文断句题,主要有主观题和选择题两种题型。

做题时,可运用下面的方法:

①通读文段,弄懂大意。

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

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对话时,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依据。

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其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

“嘻!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张仪谓其妻曰:

“视吾舌尚在不?

”其妻笑曰:

“舌在也。

”仪曰:

“足矣。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B.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C.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D.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解析:

根据语境断句。

楚国宰相丢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认为是张仪偷的,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打了他。

答案:

B

四、文言句子的翻译

【方法归纳】第一,逐字解释,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二,关键词语要翻译正确;第三,调整润色,尤其是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要尽可能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翻译步骤:

解词、串联、顺意。

具体方法:

“增”(增补省略部分)、“删”(无实在意义的虚词不译或重复的意思删去)、“留”(人名、地名等保留)、“变”(古今词义要加以区别或难以直译的要变通)、“调”(与现代汉语规范不同的语序要调整)。

【例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解析:

翻译时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注意将关键词“于”“易”“以……为”“错意”等的意思落实到位。

参考答案:

(1)(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中考真题

2021北京中考

(一)默写。

(共4分)

5.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2)是故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

(3)同学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被先烈们忧家国、求真理、无惧牺牲的事迹深深感动。

请从古诗文中选择两句来表现先烈们的精神,你选择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①.

(1)悠然见南山②.

(2)学然后知不足③.(3)示例一:

①粉身碎骨浑(或“全”)不怕④.②要留清白在人间。

示例二: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

注意“悠”易写成别字。

(3)示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7.《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

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6.①.①历历②.②芳草的茂盛7.示例:

合理。

“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

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解析】6本题考查品析词语。

题空一:

“晴川历历汉阳树”意思是: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历历:

清楚可数。

因此填“历历”。

题空二:

“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

鹦鹉洲上芳草繁茂;“萋萋”形容芳草的茂盛。

7本题考查探究情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在日暮时分怀念家乡,这句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诗人的思乡之情。

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远离故国,心中也有无限的家国情思吧!

当看到“日暮里”,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对家国的思念是极有可能的。

因为情感的相通,所以这种推测是合理的。

(三)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始就学一蹴而就就事论事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别来无恙久别重逢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勤劳致富闲情逸致学以致用

D.意与日去去国怀乡相去甚远去粗取精

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

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

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

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

“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10.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遇言:

“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

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

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

②[惩艾]惩治,惩戒。

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______”,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______”,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

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③______。

【答案】8.B9.丙10.①.①军中多务②.②苦渴无日③.③趁青春年少抓紧时间学习

【解析】

8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从事/成功/根据/完成;B.都是“分别”

意思;C.达到/达到,实现/情趣/达到,实现;

D.逝去/离开/距离/除去,除掉;故选B。

9甲句错误,正确翻译是: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重点词语,涉猎:

粗略地阅读。

往事,指历史。

甲句理解有误,孙权认为吕蒙因“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

乙句错误,正确翻译是:

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重点词语,见事,知晓事情。

乙句理解有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故选丙。

10考查学生

分析比较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文中分析语句作答。

第一空,根据“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的提示,从《孙权劝学》中寻找句子,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鼓励吕蒙要多学习,而吕蒙却以“军中多务”找借口推托。

第二空,由题干中“跟随董遇学习的人”“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不难找到材料一中的语句“苦渴无日”,即是答案;

第三空,秦观在这篇短文中叙述了他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至后来常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情况。

他后悔自己以前的行为,意在告诫提醒人们:

要珍惜青春岁月多读书,勤奋学习,以免老大徒伤悲。

参考译文

【一】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二】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材料一】当初,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有读书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

“一定应当先读很多遍书”。

请教的人说:

“(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

“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

董遇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晚,不必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不方便出门干活,也是空闲下来的时间。

【材料二】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用发愤读书的态度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比不上早先的十分之一二。

因此,我虽然勤奋下苦功读书,却常常因为善忘而荒废了学业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一)默写。

(共4分)

6.

(1)其必曰“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

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造化钟神秀(3).千锤万凿出深山(4).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造化、千锤万凿、焚烧。

选择座右铭诗句时,符合“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这个要求都可,注意不能是试卷中出现过的诗句。

(二)(共5分)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之情。

8.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7.

(1).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2).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8.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解析】

7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

(1)首联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

(2)“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

8本题考查诗歌主题。

(1)龚自珍的诗。

翻译: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

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

(2)孟浩然的诗。

翻译: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第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联则从视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

写出了对春花凋零的怜惜,作者喜爱春天,可是春天的花被吹落了,这是否意味着春天的逝去,故表达了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三)(共8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甲】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

10.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翻译: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

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

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1.“位卑未敢忘忧国”

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

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

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

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

”式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

“子何欲?

”式曰:

“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

①[袭]偷袭。

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

③[矫]假托。

④[犒]犒劳。

⑤[宾]以客礼对待。

⑥[却之]使秦军撤退。

⑦[事]这里指抵抗。

⑧[式]卜式。

人名。

⑨[输]交纳。

⑩[边]边防。

【答案】9.D10.【甲】11.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

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9A.觐见/看见/看见/见解;B.信用/信用/消息/随便,放任;C.坐(车)/凭借,依仗/利用、趁/利用、趁;D.都是“军队”的意思;故选D。

10[乙]“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错误。

原文是“惧有伏焉”,意思是“恐怕(齐军)设伏”,并非齐军真的设了伏兵。

11本题考查发散思维。

首先要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即答题时要紧扣两个要素,一是身份低微,二是不忘担忧国事。

材料一中,“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写弦高本是普通商人,即位卑;“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写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即未敢忘忧国。

材料二中,“自小牧羊”写卜式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即位卑;“愿输家财半助边”“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写他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未敢忘忧国。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