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672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

一、发展状况

二、优势条件

三、机遇与挑战

第二部分  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一、一园

二、一区

三、一带

第四部分服务业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一、现代物流业

二、旅游业

三、其他现代服务业

(一)金融业

(二)商务服务业

(三)消费服务业

(四)农村服务业

(五)公共服务业

第五部分重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一、近期重大项目选择

二、中长期重大项目策划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

二、优化服务环境

三、鼓励投资融资

四、强化人才支撑

五、强化舆论引导

 

规划建设北海经济开发区是滨州市委、市政府基于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促进滨州跨越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着眼于科学发展、追赶超越,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全力推进滨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十二五”时期,是北海经济开发区加快集聚生产要素,实现投资驱动的关键时期。

北海经济开发区将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及“两区”建设的前沿阵地,基本建成“两区”开发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对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

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发展、乘势而上,全面实现滨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发展目标,依据《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滨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为北海经济开发区控制区,总面积526平方公里。

规划期为“十二五”时期,即2011—2015年。

远景目标展望到2020年。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

一、发展状况

北海经济开发区批准成立于2010年4月,是市属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重点建设的四个“临港产业区”之一,位于滨州市北部沿海、渤海湾南岸,规划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5.6%,海岸线长180公里,占全市的75%;人口6.7万人,占全市的1.8%;目前控制面积526平方公里。

区内的滨州港是济南都市圈的重要出海通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北海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先导区、山东省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前沿阵地。

海洋渔业快速发展。

对虾、梭子蟹、鲈鱼、梭鱼、毛虾、沙蚕、丰年虫卵、文蛤等“名、稀、特”海产品资源丰富,年捕捞量在5万吨以上,海水养殖面积达22万亩,海水养殖产量8800吨,已成为“京津塘地区的海鲜供应基地”。

现代服务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

滨州港有18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325万吨,2009年完成吞吐量216万吨。

在港口物流业的带动下,旅游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北海经济开发区内行政村基本已完成了乡村规划,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整修硬化村庄街道,清挖村内排水渠道,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新区农村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依托民营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入丰年虫卵养殖加工、制盐及盐化工、滩涂养殖等企业,成为“两栖”农民。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3%。

教育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区内中小学和幼儿园基本满足婴幼儿、中小学生就近、方便入托入学的需求。

3个渔民村办小学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新近投入使用的初级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校舍建设达到国家标准。

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村村建有卫生室,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医疗保险普及率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快速提高。

文化建设工程高标准启动。

按照“自筹为主、争取支持、多方筹措”的原则,22个行政村都建起了“农家书屋”。

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农民家庭程控电话安装率达到90%以上,许多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并申办了互联网业务。

二、优势条件

区位条件优越,地缘优势明显。

北海经济开发区是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先导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区域之一。

国家、省、市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海域使用、港口用地、税费优惠、重大项目布局、财政金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向北海经济开发区集聚。

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着力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扶商的创业环境。

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滨州港、滨港铁路、沿海高等级公路,防潮堤、供水供电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步。

疏港公路、新海路、大济路、东张路等5条干线公路和荣乌、津汕、滨德三条高速公路在新区和新区周边穿过,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与黄朔铁路、胶济铁路相互连接,为新区建设提供了便利的陆路运输条件。

滨州港建设使北海经济开发区与河北黄骅港、曹妃甸港、天津港、烟台港的联动更加快捷。

专栏1:

北海经济开发区的资源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

北海经济开发区目前控制面积526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工程条件相对较好,未利用土地40万亩,规划为产业集聚区。

在国家现行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下,将成片国有未利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具有成本低、不占耕地,不涉及“三农”问题等优势,项目用地可得性较强。

二是矿产资源。

初步探明,北海经济开发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贝壳砂、卤水、石油、天然气、地热、建筑材料、岩盐、石膏及煤等26种。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胜利油田的主采区之一。

同时,北海经济开发区还是全国海盐重要产区。

三是风力资源。

北海经济开发区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累年平均风速为4.6米/秒左右,10米高度平均风速6.4米/秒,30米高度平均风速6.98米/秒,平均风能密度395W/平方米,有效风速年平均累计小时数超过2200小时,为发展风电产业奠定了基础。

四是港口资源。

滨州港是河海联动的港口,腹地广阔。

滨州、德州、聊城、淄博、泰安、济南、济宁7市总面积达63350平方公里,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为发展港口物流及船东经济创造了条件。

五是旅游资源。

北海经济开发区原生态风景,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土著特色风情,是吸引周边地区乃至国内外游客的最大优势。

强有力的外部支撑。

“十二五”时期,省市将对北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进。

2009年,滨州市完成地区总产值1350.9亿元,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仍比上一年增长9.03%,全市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0.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9%,政府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时期,滨州市将着眼于建设“山东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的重要平台”,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力争进入上游发达城市行列。

“十二五”时期,预期全市经济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00亿元。

其间,滨州市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夯实基础设施支撑和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将北海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新的增长极。

作为“一极”,北海经济开发区将在“十二五”末初步搭建起现代化中型工业城市的新框架。

随着滨州市经济实力的提高,对北海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支撑不断增强。

北海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第一个以“新区”命名的经济区域,将在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土地、招商等配套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吸引生产要素向这一区域集聚。

北海经济开发区已基本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但与国内外先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经济规模较小,综合竞争能力有限。

产业结构以海产品养殖业、原盐生产及海洋化工等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品单一,产业链较短,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低,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远未形成,集聚效应较差。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招商引资环境亟待改善。

大港尚未建成,铁路未贯通,供水、供电,以及生活配套设施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工业后备项目储备不足,缺少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项目。

高端人才匮乏,综合素质不高,专业适应性差,熟练的技术工人、优秀企业家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科技、技术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不足。

四是马山子镇服务功能较弱,尚不具备为北海经济开发区服务的功能,生活环境、薪酬水平、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条件制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筹建新型城市任务艰巨。

五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道路、环境整治、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大多数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仪器设备落后,文化服务内容单调、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等。

三、机遇与挑战

北海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提出的黄河三角洲重点建设的四个临港产业区之一,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振兴滨州经济的重要载体、新的活力板块和示范园区,将举全市之力进行开发建设。

同时,北海经济开发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体区的一部分。

资金是推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当前,北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总量较小,财政支撑较弱,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

滨州市财力相对薄弱,市场融资能力差、信贷资金规模小,对北海经济开发区的投资能力也较为有限,难以满足庞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等资金投入需求。

北海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500平方公里,目前控制面积仅526平方公里,其余部分由沾化和无棣两县管辖,在规划上难以统筹兼顾,规划的实施也缺乏相应保障。

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建设受到用地指标严格限制的背景下,建立以土地资源置换产业资本的机制尚需一定的时间。

此外,北海经济开发区的资源优势仍受宏观政策的制约。

在油气资源生产方面,原油就地加工指标十分有限,制约了北海经济开发区石油炼化能力的发展。

化解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创新体制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运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是北海经济开发区发展近期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二部分 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统筹,实施工业立区、物流兴区、商贸活区、生态建区发展战略,以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为目标,以高效生态为主线,以蓝色经济为特色,以体制创新、扩大开放和港口带动为动力,以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流通,努力打造环渤海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

坚持服务业融合协调发展。

既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既要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市场为基础。

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三方形成合力。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突出抓好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现代商贸流通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农村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等重点服务业领域。

 

三、发展目标

通过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级,快速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两个比重,区域和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城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聚集集约作用进一步显现,企业规模和科技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形成3-4个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集群。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发展社会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生活。

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4%,达到13.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9.6%左右,年均增幅1.5个百分点。

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22%以上。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9%。

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增幅1.5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30%。

第三部分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依据北海经济开发区总体功能定位,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在坚持“与县域经济有机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聚、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等原则下,北海经济开发区总体按“一园、一区、一带”布局。

一、一园

“一园”,即临港物流园区。

发挥滨州港、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相交汇、交通便利的优势,紧靠滨州港海港港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临港物流园区,根据港口建设进度分期实施,建成集仓储、配送、运输、信息服务于一体与国际接轨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以矿石、煤炭、原油、化工产品、建材、粮油、原盐、散杂货为主要储运对象,年储运矿石800万吨、原油1000万吨、石化产品500万吨、煤炭900万吨、建材350万吨、粮油300万吨、原盐300万吨、散杂货500万吨。

二、一区

“一区”,即金融商贸文化区。

在疏港路以东、新河和潮河之间建设北海新城,新城内重点发展金融服务街、商贸流通街和文化长廊等现代服务业。

 

三、一带

“一带”,即滨海旅游带。

沿套尔河以西临海、临港、临河地区,南至郝家沟两侧的生态林、湿地公园、黄河故道湿地为一条主线的生态旅游带。

专栏2:

北海经济开发区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原则和思路

1、与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原则。

产业的空间布局要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壮大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结合产业布局现状,规划北海经济开发区服务业的布局。

2、有利于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首先要积极引导关联企业集中布局和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发挥集聚和规模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要在区域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重视产业布局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确保与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功能对接,确保区域内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和联动发展,构筑北海经济开发区产业一体化和集聚化发展的格局,力求综合效益最大化。

3、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的原则。

要充分考虑与东张路、疏港公路及疏港铁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依托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合理流动。

4、与城镇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产业布局是城镇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基础,北海经济开发区大部分区域是农村,农业人口比重达75.8%以上,人口城镇集中化程度比较低,“十二五”期间产业是推动北海经济开发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产业的集聚和空间优化,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推动城镇职能的转型升级,最终形成区域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形成产业-城镇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5、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北海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因此服务业布局时必须按照建立“现代化河海生态区”的要求,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入选产业要符合北海经济开发区生态建区的要求,产业规模必须要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产业发展必须要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结合。

第四部分服务业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为实现北海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目标,并鉴于滨州现代服务业行业大多处于规模小、层次低的发展实际,必须选定最符合新区实际而又最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服务行业,予以重点支持和培育,使之发展成为服务经济的“基础”部门,从而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全盘皆活的效果。

一、现代物流业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以大型的专业化码头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中心 ,实施“大、中、小泊位相结合,内外贸相结合,液体石化、散杂货、集装箱相结合”的发展策略,着力发展陆海联运,合理进行物流产业规划布局,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促进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开放式、互通型的运输系统、仓储系统和服务系统,形成机械、纺织、原材料、冶金、集装箱、散杂货、原盐、煤炭、石油、化工产品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建成“立足滨州、面向济南都市圈、辐射环渤海”的现代物流中心。

专栏3:

 

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发展多式联运,形成布局得当、结点合理、功能健全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矿石、煤炭、原油、原盐、杂货、粮油储备设施等。

加快物流园区、中心、基地、市场建设。

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整合区内物流资源,重点培育建设港口物流仓储集群区。

依托产业基础,筹划建设原油物流中心和原盐物流中心、化学品物流仓储基地,以及焦碳、铁矿石、沙石物流仓储基地。

谋划建设海产品交易市场、建材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

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

推广应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物流技术标准,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构筑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

将海关、检验检疫、公路、港口等物流信息整合集成起来,建立统一的基于互联网与EDI的数据交换平台。

促进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应用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物流理论和技术,实现货物运输信息的快速传递、加工与管理。

配送功能

商品检验

物流信息服务

物流园区、中心、基地、市场定位为:

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制造商,或为进入区域市场的分销商提供储存、保管、运输、加工、货代等服务

流通加工功能

图1 现代物流系统构成及其功能定位

二、旅游业

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强化环保力度,加快开放步伐,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模式,以滨海休闲观光、现代农业观光、海鲜产品品尝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完善配套服务,健全服务体系,建设高起点、有特色、开放型的黄河三角洲原生态旅游区,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滨海旅游休闲观光带、现代农业观光区和海产品品尝地。

专栏4:

北海经济开发区特色旅游产品

东北部滨海观光旅游休闲观光带。

以滨海原始自然景观为主线,开发贝壳砂滩休闲、芦苇湿地观光、防潮大堤观海、岛屿狩猎、黄河故道湿地景观等自然观光项目,并开发温泉、垂钓、海产品市场及海鲜品尝等特色旅游。

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区。

以冬枣、农业科技园为依托,开发果园观光、果实采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民俗特色旅游。

依托渔村、渔船,开发体验捕鱼、渔民生活等民俗特色旅游。

专栏5:

旅游业发展重点

——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1~2家五星级宾馆,提高综合接待能力。

修建游艇码头、蹦极等旅游设施,促进休闲游向体验型旅游过渡。

——发展壮大旅游中介组织。

积极组建旅行社,引入国内知名旅行社的分支机构,加强与境内外大型旅行社的协作。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加大旅游商品、纪念品、工艺品的研制开发力度,提升市场推介能力,重点做好贝瓷、枣木雕刻、冬枣等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积极组织各类节庆活动,举办各类游园会、晚会、灯会、竞赛、博览会等节庆活动,丰富节庆活动内容,形成依托品牌节庆和重大活动来开发节庆旅游模式。

——制定科学强势的促销战略。

近期重点开拓京津塘、环渤海和省内周边旅游市场,重点推出5条旅游线路:

滨州—沧州—曹妃甸—秦皇岛线路,滨州—天津——大连线路,滨州—烟台、威海、蓬莱—青岛,济南—滨州—滨州港,北京—天津—滨州—滨州港线路。

 

图2旅游业供应链新结构模型

三、金融业 

立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以建设“诚信北海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构建起多方位、立体式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私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管理、信托投资等公司进驻或设立分支机构,加快设立地方性银行,在农信社基础上,改组建设为北海银行,健康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信托、租赁、典当、担保、产业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金融产品创新,特别是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创新,稳妥开展金融投资衍生品业务,科学引导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适时筹划发行公募北海基金。

不断开发保险服务品种,扩展市场空间,重点向“三农”倾斜。

专栏6:

金融业发展重点

设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为北海经济开发区内中小企业和“三农”提供小额贷款业务。

组建1-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组建一家典当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融资手段,以此来增加新区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发展。

组织设立2-3家创业投资公司,进一步推进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为引导鼓励中小型企业走创业之路发挥重要作用。

鼓励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县区联社开办针对“三农”的小额贷款业务。

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银行+公司+农户”、“银行+合作社+农户”等业务推广模式。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探索发展多种形式担保的农村信贷产品。

在使用传统信贷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土地储备开发融资、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BT、BOT项目融资)、金融租赁、企业经营性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贸易融资、打包贷款、保付代理、福费廷(包买票据))、供应链融资等新的融资方式。

四、电子商务业

适应建设现代新区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电子商务业。

为商贸物流、电子金融、行政办公、人民生活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电子商务。

突出发展网络信息、电子邮政、电子政务、电子口岸。

专栏7:

商务服务业发展重点

信息网络。

以服务北海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以光纤通信网络建设为主体,以宽带多媒体网络交换平台搭建为重点,全面建设覆盖全区,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信息网络,形成以公用网为主干,与专用网互联,三网(电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融合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

电子邮政。

全面加快“电子邮政”建设进程,开发便民服务信息化系统,建成覆盖城乡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和邮件快速传递网,逐步实现北海经济开发区邮电基础设施的通道高速化、服务网络化、使用大众化、产业规模化。

电子政务。

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建设政务公开与管理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等多个本地数据库系统,加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口岸。

搭建数据交换平台、网络传输平台、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实现与中国电子口岸平台的纵向数据交换与共享。

通过中国电子口岸平台实现与各地电子口岸平台之间的横向数据交换与共享。

构建由口岸电子执法系统、通关服务系统、物流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构成比较完整的应用系统,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进出口业务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实现执法监管部门、生产作业单位、代理服务和运输行业、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协同作业,为企业进出口大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商贸流通业

运用现代服务手段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商贸流通业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化。

依托盐业企业,建设鲁北地区原盐集散中心,完善、扩建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北海新区商业中心。

六、房地产

合理引导商业地产开发,科学发展房地产经济;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科学安排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供应比例。

建立完善房地产业法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规范实施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在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房地产业科技含量,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七、公共服务业

继续加快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