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重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582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1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重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第四章重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第四章重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第四章重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第四章重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重绕.docx

《第四章重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重绕.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重绕.docx

第四章重绕

第四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转子绕组重绕

电动机的铁心使用寿命很长,但是它的绕组部分较脆弱。

例如三相电动机单相运行,因为保护设备还不够完善,往往一台新电机只需十分钟单相运行,即能将绕组烧坏。

另外,电机长期过热,使绝缘老化,或者绕组局部修理已无法挽救,这样就需要全部拆换绕组。

本章内容包括一般电机绕组拆换的步骤和成型组及绕线式转子绕组的修理。

现分述如下:

第一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

在修理电动机时,需要把电动机拆开,如果拆得不好,会把电动机拆坏,或使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因此,必须掌握正确拆卸和装配电动机的技术,学会在复杂情况下正确拆卸的方法。

拆卸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准备各种工具,以及做好拆卸前的记录和检查工作,然后进行正确的拆卸。

1、拆卸前的记录

拆卸前的记录包括以下几项。

⑴ 修理编号。

⑵ 出线口方向(以辨别机座的负荷端与非负荷端)。

⑶ 联轴器与轴台距离。

⑷ 举刷装置把手的行程(滑环式异步电动机)。

⑸ 标记端盖负荷端与非负荷端。

2、拆卸方法和步骤

拆卸前后应熟悉电动机的结构,操作者应了解该类防爆电动机的防爆原理及结构特征;查阅产品的使用维护说明书或参照同类产品的结构。

⑴拆卸电动机引线 一般电动机拆卸时,先拆卸电动机的引线,记录三相绕组是Y形接法还是Δ形接法。

拆线前必须先切断三相电源线,即关断电源开关,防止触电。

拆线时,每拆下一个线头,应随即用绝缘带包好线头,用白布线作好标记,以便恢复接线时不会弄错

维修完毕,应按铭牌所规定的接法把三相绕组连接起来,并把原有的地线或零线与外壳接牢。

三相电动机接线盒中的Δ形、Y形接线方法如图4-1所示。

 

⑵拆卸皮带轮或联轴器 在拆卸皮带轮(或联轴器)之前,最好在皮带轮(或联轴器)的轴头上作好记号,或者测量皮带轮(或联轴器)到端盖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在装配时有依据。

首先应将皮带轮(或联轴器)上的固定螺丝或销子松脱,再用专用工具抓手,把皮带轮(或联轴器)慢慢拉出,如图2-2所示。

 

使用抓手时要顶正,抓手螺杆中心线要对准电动机轴的中心线,并注意抓手和皮带轮(或联轴器)受力情况,不要将轮缘拉裂或把抓手扳裂。

如遇拆不下来时,可以渗些煤油再拉,或用喷灯、瓦斯加热,乘热迅速拉下。

不需清洗的轴承或有轴承套的电动机,有时可不拆卸皮带轮(或联轴器)。

⑶拆卸端盖 

拆一个端盖还是拆两个;拆一个时,要拆哪一端时取决于电动机的结构。

比如YB系列低压隔爆型电动机,一般先拆轴伸端,带着外风扇将转子抽出。

拆轴伸端端盖时,应先将轴承内、外盖螺栓卸下,若有拆卸螺孔,应借助拆卸螺栓将端盖在均匀受力的状况下被“顶”出来;若制造厂没在端盖上设有拆卸螺孔,则应该用铜锤轻而均匀地将端盖敲下。

对于较重的端盖,拆卸时应将端盖先用起重设备吊住再拆。

拆卸滑动轴承端盖前,先将油放出。

有滑环或换向器的,一定要举起或提起电刷。

先卸负荷端,卸时将端盖螺丝拆下,用扁铲把端盖铲开,同时检查止口的配合松紧。

旧电动机的止口最大间隙不应超过表4-1中的数值。

表4-1旧电动机端盖止口的最大允许间隙

端盖止口外径/mm

300

500

800

1000

最大允许间隙/mm

0.05

0.10

0.15

0.20

拆卸螺丝时,应将端盖架住,大型 电动机要吊住,否则端盖可能会自行脱落,容易伤人或损坏机轴。

在拆卸滚动轴承端盖时,必须在机壳和端盖上作记号,以免装配时弄错位置。

卸时可先卸小盖,然后松下大盖螺丝,再卸大盖。

一般小型 电动机都只拆风扇一侧的端盖,将另一侧的轴承盖螺丝拆下,并将转子、端盖、轴承盖和风扇一起抽出。

对大、中型 电动机,因转子较重,可把两侧端盖都拆下来(拆时可利用端盖上起盖螺孔顶出端盖)。

为防止定、转子机械碰伤,拆下端盖后应在气隙中垫以钢纸板。

⑷抽出转子 先将风罩及端盖与机座的联接螺栓卸掉,对于小电动机,可以不用专用工具,若外风扇端采用的是球轴承,轻高中轴伸即可使定、转子脱离;对于较大的,如50转子抽出。

当采用专用工具时,往往要将外风扇或者风扇与端盖一起拆下;再大的电动机,要将两端端盖同时拆下,并且要借助于假轴将转子抽出,见图8-43。

有时因场地小,一次抽不出来,还可以分两次抽,见图8-44。

图8-4250~500kW左右电机抽转子专用工具

图8-43接假轴抽转子方法

图8-44两次抽出转子方法

1-机座2-地脚

抽转子是拆卸防爆电动机的关键工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较大功率的二极电动机,因气隙比较大,当一端端盖与机座脱离前,应将转子托住,以免因一端端盖与机座脱离后,转子落在定子内径上,使咖一端轴承呈悬臂状态受力而损坏;

2)带内循环通风的电动机,应注意内风扇、挡风板的尺寸、形状,若内风扇外径大于定子内径(低速电动机有这样情况),或挡风板与内风扇的径向间隙较小,抽转子时要注意抽的方向,并防止刮伤挡风板;

3)注意轴承的布置,对于采用两个球轴承的电动机,先拆哪一端均可;当采用一个球轴承、一个柱轴承时,以先拆柱轴承端盖为宜。

此时柱轴承一般置于轴伸端,因此如前所述,先拆轴伸端端盖;

4)若拆后不拟更换润滑脂,应将轴承保护好,且勿被灰尘污染。

转子抽出后,应放在清洁的木板或橡胶板上,以防转子外缘及转子导条受伤;

5)抽、插转子时,注意保护隔爆面及定子绕组。

小型电动机的转子可用手取出,注意不要擦伤铁心和绕组,转子风扇若大于定子内孔时,应从有风扇一侧取出。

有滑环或换向器的电动机,应从滑环或换向器一侧取出。

对于较大电动机,取出转子要使用吊车,用吊车钢丝绳吊住转子轴,先将转子重心慢慢移至定子外面,放在支架上,转子下面垫上钢纸板(如果轴短不足以移出转子重心,可在轴上套一根管子),转子即可吊出。

⑸拆卸轴承、平衡环、风扇等与轴配合较紧的零部件

这类零部件要借助于专用的拆卸工具,参照拆卸皮带轮或联轴器的方法,把轴承从轴上拆下。

同时要详细检查轴承是否磨损严重或彻底损坏,因转子和定子间隙一般在0.3mm左右,轴承一旦磨损严重或损坏,会造成扫膛故障,损坏绕组,必须及时更换新轴承。

对轴承运转时有杂音的,要进行清洗,加润滑油继续使用。

由于防爆电动机的防护等级比较高,轴承结构比较复杂,对于隔爆型电动机,止口处的隔爆接合面比较长,隔爆面又要防止磕碰,因此在拆装中与普通电动机相比,有些不同。

见图8-45。

有时还要用酒精喷灯等对所拆件加热。

当转子上有“障碍”,拆卸工具的钩爪不能到位时,可借助内盖或一个可以分开的专用工具,见图8-46、8-47。

图8-45用拆卸工具作电动机的联接件

1—联接件2-钩爪3-钢珠4-拉杆5-主螺杆

图8-46利用轴承内盖拆下轴承

图8-47利用两个对缝铁板拆出轴承

拆卸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拆卸过程中使用拆卸工具时,应使被拆件均匀受力;

2)拆下来的零部件应做上标记,重装时最好还装在原位上。

 

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及原始数据记录

当三相电动机发生故障时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切不可随意进行绕组拆除。

只有确认定子绕组烧毁或严重短路时,才能拆除绕组进行重新嵌线。

电动机在上旧绕组时,必须记录以下项目,作为制作绕线模、选用线径、绕制线圈和复算等的依据。

1、三相电动机重绕前的原始记录卡

⑴铭牌数据 抄录待修电动机名牌数据填入表4-2中。

型 号

功 率

转 速

绝缘等级

电 压

电 流

接 法

⑵铁心和绕组的数据 把测量得到的铁心和绕组的数据填入表4-3中。

      表4-3铁心和绕组的数据

总槽数

绕组型式

每槽匝数

节距

线规(并绕根数/直径)

并联路数

导线类别

铁心长

铁心内径

铁心外径

槽形尺寸

2、绕组形式的判断

⑴单层绕组与双层绕组的判断 拆除旧绕组时,首先要仔细观察三相电动机的端部,查看有多少个槽,每个槽端部有几个线圈边。

如果在槽内只有一个线圈边,则是单层绕组;如果槽中有两只线圈边,两只线圈这间还垫有一层绝缘纸,那么就可以肯定这是双层绕组。

三相电动机绕组是单层还是双层,也可以通过定子槽数和定子绕组的线圈个数来判断,若是绕组的线圈数目等于定子铁心的槽数,那肯定是双层绕组;如果线圈的数目只有槽数的

那无疑是单层绕组。

⑵双层叠绕组的判断 若三相电动机的端部线圈,一个线圈端部压着另一个线圈端部,整个端部都是这样,就可以判断这台三相电动机是采用双层叠绕组。

⑶单层同心绕组的判断 如果同一极相组q个线圈的跨距不同,且在同一平面上大圈套小圈,则可判断这是单层同心绕组。

⑷单层叠式、链式、交叉式绕组的判断 三相电动机定子绕组采用单层交叉时,每极每相所占的槽数必为奇数,从端部交叉处向前或向后的q个线圈的节距不相同;若端部交叉处向前或向后的q个线圈的节距相同,则为叠式或链式绕组,一般节距为整距的是叠绕组,节距为短距的是链式绕组。

3、三相电动机极数的判别

⑴看型号 三相电动机的定子磁场的磁极数,可以从三相电动机铭牌上的型号看出来。

如J31-2、Y-112S-6、JO3-801-2、JR-114-4等,型号的最后一个数即为三相电动机的极数。

⑵看三相电动机转速 三相电动机铭牌上的转速,一般为额定转速

已知转速或同步转速,便可通过表4-4查出电动机的磁极数。

          表4-4转速与磁极数对照

额定转速/(r/min)

同步转速/(r/min)

磁极数

额定转速/(r/min)

同步转速/(r/min)

磁极数

2700~2985

3000

2

650~730

750

8

1300~1450

1500

4

550~670

600

10

750~950

1000

6

450~495

500

12

若是三相电动机铭牌丢失,可用转速表实测三相电动机的空转(不带负载时)速度,空转速度一般接近同步转速

,由此亦可查表4-4求得磁极数。

如果没有转速表,则可通过定子绕组最大线圈的第一跨距

来确定定子的磁极数。

方法是:

查出最大线圈跨距

所跨过的槽数、定子槽数

,第一跨距

大约等于磁极的极距,即

=τ,而极距τ等于定子槽数

除以磁极数2P。

所以磁极数应该用下式计算,且取近似的偶数:

        2P=

4、线圈跨距的判别

线圈的跨距用线圈所跨过的槽数来表示,可在拆线过程中查出。

但必须注意同一绕组中可能有不等跨距的线圈(如交叉式、同心式等),这些在绕组拆线时要仔细记录。

拆除旧绕组时,只要将一个极相组的线圈全部抽出来,记录下每个线圈的两个有效边所在的槽号。

5、线圈并绕根数、线圈匝数的确认

线圈的并绕根数和匝数是绕组的重要参数,倘若有错将引起一连串的问题。

因为绕组有Y形、Δ形接法,又可采用多路并联,它们都与线圈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查线时容易出错。

正确判断方法如下。

⑴线圈并绕根数的判定 将两线圈组间连接的明显进入线圈端剪断,数出的导线根数,就是线圈的并绕根数。

⑵线圈匝数 对于每槽只有一个线圈,且每一圈的并绕导线为1(即1根),这时的每槽匝数

即为线圈匝数。

如果这只线圈由多根导线并绕,那么线圈匝数CO=

是整数(CO为线圈匝数,

为这只线圈实际查出的导线根数,n为线圈并绕根数)。

例如,实际查得槽中线圈有60根,并绕根数有2根,那么线圈的匝数CO=60/2=30匝,是个整数。

如果不是这样,则有误,必须重新查实。

如果是双层叠绕,那么线圈的匝数为

除以2,再除以并绕根数n。

6、并联支路的判别

三相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并联支路数,指的是一相绕组同时有几个电流支路。

一般来说,四极以上的三相电动机定子绕组出现的并联支路的可能性较大:

两极三相电动机都是单一支路。

当三相电动机功率大于75kW时,定子绕组常采用多路并联,所以拆线时务必注意。

并联支路判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剪断定子绕组引出线与绕组的焊接处,只要查出导线的根数,再除以并绕根数,即为并联支路数。

7、线径和线圈周长的测定

测量线径前,要用火焰烧掉漆包线外面的绝缘层,再用软织物擦去外层的灰垢,然后用千分尺、线规测量。

切不可用砂布或刀片去乔绝缘层,以免损伤线径致使测量不准确。

测量线圈周长时,要选出线圈中几匝最短的线圈,取测量的平均值。

在拆除旧绕组时,要保留一个极相组的线圈作为样品,供制作绕组线模时参考。

8、Y形、Δ形内接的判别

有的三相电动机只有三根引出线,拆换旧绕组前必须判断该电动机三相绕组之间的内接线方式。

⑴Y形内接的判别 如果三相电动机只有三根引出线时,先在接线端找星点,找到后剥开外面的绝缘,确认是Y形接法。

⑵Δ形内接判别 如果三根引出线的三相电动机中没有星点,则说明是Δ形接法。

9、槽形尺寸的测量

槽形尺寸可按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

测量时,可用一张较厚的白纸按在槽口上,摸压数下,留下槽形痕迹,即可绘出实际槽形,在槽形痕迹上就可测量出槽形尺寸。

10、铁心长度的测量

铁心长度可分为铁心总长度和铁心净长度。

铁心总长是指包括通风沟在内的长度,铁心净长则需除去通风沟的长度。

11、绕组端部伸出铁心的长度

在拆除绕组前,还需量出绕组端部伸出铁心的长度,以便嵌线后作为端部整形时参考。

第三节 绕组数据的核对与校验

在拆除故障绕组之前,除了填好三相电动机原始数据记录卡以外,绘制绕组接线图也是十分重要的。

留下三相电动机的原始接线图,为重绕后三相电动机的接线提供了方便。

1、绘制绕组展开图

待修理的三相电动机一般已使用多年,大多是说明书早已丢失,即使有说明书很少有介绍三相电动机接线图的。

三相四极36槽单层交叉式绕组,以U相为例(见图  ),说明绕组接线图的绘制方法。

 

绘制步骤如下:

⑴拆开端部绑扎带 三相电动机的所有接线,一般都集中在出线盒端。

制造厂将这些接线用绝缘带捆绑在端部上,并同绕组一起经绝缘漆的浸渍,然后烘干处理,使它们成为一体。

为了工艺美观,这些接线做得平滑,有的还比较隐蔽,如果不拆开端部的绑扎带,很难查清是如何接线的。

拆除绑扎带可用电工刀、尖嘴钳等工具。

因绑扎多用玻璃丝带、黄绸带之类质地很好的绝缘带,又经绝缘漆的浸渍,烘干处理,绑扎带在绕组上粘附的十分坚固,只好用锋利的电工刀将绑扎带切断,然后用尖嘴钳把扎带逐一撕下,使接线全部与绕组端部分离,以便观察。

⑵刮去接点上的绝缘层 三相电动机的线圈之间、极相组之间、绕组与绕组、绕组与外接引线之间的连接方法尽管各异,但都有接点,这个接点一般是用玻璃丝套管护套套着,由于浸渍了绝缘漆,所以这些接点不仅有护套层保护,而且接点本身也附一层漆。

在查看接线时,有时用肉眼不能准确判断,就需要用万用表或通灯来测量,因此,接点的绝缘层能否刮得干净,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当然,能直观判断的接线点,也可以不刮去绝缘层。

⑶绘出铁心槽形,标出槽号 如图  所示,在一张白纸上,按铁心的实际槽数(本图为36槽)等分绘出,粗黑线条代表铁心,实细线条代表线圈,标有“首尾”(或头尾)字样的线段代表绕组间的接线,“首-U1”、“首-U2”、为三相电动机到接线盒之间的引出线。

右边有一道粗黑线没标槽号,它与槽1所属同一个槽,因左边已标出,所以此处省略。

可以在第1槽旁边作个记号。

⑷查接线 可用数字万用表来查接线,因为这种表有一档是专门用来测量电路通断的,如果被测线段是通的,它就会发出“嘀-”的鸣叫声。

耳听比眼睛看更为方便,且可腾出眼睛观察。

万用表表笔最好换成鳄鱼夹。

因为鳄鱼夹能牢固地将线头夹住,可腾出一只手来拨拉接线。

但为了叙述方便,这里仍用表笔讲解测试方法。

首先查看U、V、W三相是否断线,绕组之间、绕组对地绝缘是否良好。

测量从U相开始。

红表笔接在接线盒U1端,黑表笔分别碰及槽“2”、槽“11”、槽“12”、槽“19”、槽“20”、槽“29”、槽“30”、槽“1”等处线头,若万用表都会发出“嘀-”的鸣叫声,表明这几处都是相通的,因为三相电动机绕组阻值很小。

但是,这些地方的接线仅凭通断是无法确定接线顺序的,所以必须边测边拆,边绘出线条。

将红表笔接在接线盒的U1端子上,将槽“11”上的尾端接拆开,再用黑表笔测槽“11”以后各点就不通了。

这表明U1到槽“2”首端接线是通的,用笔将这条线在图上绘出。

尔后,用红表笔与刚从槽“11”上拆下的导线尾连接,再将槽“19”拆下的“尾”线接黑表笔,万用表发出“嘀-”声,表明这根导线是相通的,而用黑表笔与槽“12”中的线圈接触,若万用表无反映,则表示这根导线拆下前是接在槽“11”与槽“19”这两个线圈的接线上的,用笔在图上把这两点用导线连接起来。

以后按上述方法,边拆边测边绘,将所有U相的各接线绘出,便成了如图  所示的U相绕组展开图。

图绘完后,再认真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错。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测绘出V相的接线,并将这两相的接线图与U相相对照,除它们所处的槽号不同外,接法应是一致的。

绘制完毕,再认真检查一下三相电动机的端部应无一根接线,这才算是完全拆下了。

所有拆下的导线及其绝缘套管,应该保管好以便重绕接线时使用。

第四节 嵌线前的预务事项

一、制线圈前的准备工作

在绕制线圈之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是不可少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准备好电磁线

根据三相电动机原用电磁线的型号、线径,或根据重新设计的线圈所选用的导线线径,购置新的电磁线(如漆包线、扁铜线)。

导线购回后在正式绕线之前要用千分尺或线规等量具检查导线绝缘厚度是否合乎要求,对于导线直径过细、超出公差值,会使绕组电阻增大5%以上的,应坚决不用。

因为太细的导线会影响三相电动机的电气性能。

相反,若是导线绝缘厚度超过规定值,那也不能用,因为过厚的绝缘会增大线圈的厚度,影响入槽嵌线,使槽空间的利用率下降,一般的三相电动机,单根导线直径应超过1.60mm,如果超过可采用两根或多根细导线并绕,这样较柔软,也便于嵌线。

此外,还需检查一个电磁线的软硬程度,劣质电磁线含黄铜或砂太多,导线太硬,不宜用作线圈。

2、试绕试嵌

用对好尺寸的绕线模先绕一只线圈或若干匝,按要求嵌入槽内,检查端部是否过长或过短,嵌线是否困难。

如果端部过长或过短,应修改绕线模的尺寸,直至大小合适才可正式用线模绕制线圈。

3、对绕线机械的检查

线圈通常是在绕线机上利用绕线模来绕制的。

一般小线圈重绕时,多用手摇绕线机或自制的简易绕线机绕制,较大线圈则可利用电动绕线机进行绕制。

在正式绕制线圈之前,应严格检查绕线机的计数装置是否正确计数,操作是否灵活、可靠。

使用电动绕线机时,应注意接地是否良好,安全是否有保障,必要时应进行一次检修和试绕。

二、线圈的绕制

1、线圈绕制操作步骤

⑴将备绕电磁线安放到放线架上,放线架如图  所示。

放线架一般用角铁或扁钢焊接而成,在立板开有一个斜口槽,以便放入轴。

线盘就放在转轴上,以便转动自如。

为了便于多线并绕,转轴可以适当做长些,如图  所示的转轴放了一大一小两个漆包线线盘。

在绕制线圈时必须用紧线夹把导线夹紧,以便把导线拉直、拉紧。

紧线夹应垫有浸过石蜡的毛毡,并调整夹的夹紧程度。

⑵线圈绕制,如图 所示。

调整绕线模大小以确定绕制线圈的尺寸,固紧后将绕线模安装在绕线机的轴上,用螺丝拧紧。

把电磁线线头固定在绕线机的转轴上,检查并调整计数器使其置零。

较小线圈一般采用人工绕制,通常是左手摇动绕制机,右手代替紧线夹握着电磁线放线,这时的操作者需带干净的纱手套(最好是浸石蜡),以免弄破电磁线。

切忌直接用手放线,因为手上有油渍汗迹,这些脏物会影响线圈的绝缘。

绕线时要求拉力均匀,不论是用紧线夹还是人手放线,均不可拉线过紧或过松。

要求导线在绕线模模心上排列整齐、紧密,不得有交叉现象。

⑶每个极相组的线圈连绕时,过线不用套绝缘管。

每相的线圈连绕时,极相组之间,有的用中间套管套着,也有的连接线在绕组内部通过,不用套管。

⑷线圈绕满规定的匝数之后,留足尾线。

⑸用绑扎线把绕线模槽内的各线圈绑扎好,以防线圈散乱。

⑹退出绕线模,取出绕制好的线圈,如图  所示。

2、绕制注意事项

⑴用机器绕制时,转速不宜太快。

太快容易发生拉断电磁线或排列不齐,发生导线交叉等现象。

通常,绕线机的转速为150~200r/min为宜。

⑵绕制线圈时必须使导线排列整齐,避免交叉。

因为交叉导线会增大导线在铁心槽中的面积,使嵌线困难,而且容易造成匝间短路。

⑶线圈的匝数必须合乎设计要求,不可过多,因为多了不仅浪费铜线,而且会因过多而使槽内容纳不下,并使漏抗增大,最大转矩和起动转矩降低;匝数也不能少了,因为少了使 三相电动机的空载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

⑷三相绕组匝数也必须相等,倘若有一相不等,则会造成三相电流不平衡,也会使三相电动机性能变坏。

⑸导线的线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粗了,嵌线困难,同时也浪费线材;细了,不仅容易拉断,而且会增大三相电动机绕组的直流电阻,直接影响三相电动机的性能。

⑹绕线时必须保护导线的绝缘层,不允许有丝毫的破损,否则就会造成线圈的匝间短路故障。

⑺导线的接头或损伤,在每只线圈中不得超过一处;在每相绕组中,不得超过二处;在每台三相电动机中,不得超过四处。

接头必须在线圈端部斜边处,不允许将接头留在铁心槽内。

3、线的检验

绕制后的线圈必须进行检验,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不能让有隐患的线圈进入槽内,避免更大的返工。

检验的方法如下。

⑴眼看 手持线圈到亮处仔细观察有无漆皮破裂处,如有怀疑,可用放大镜来观察,对有裂纹的线圈,如裂纹在线圈端部,可以用毛笔蘸绝缘漆进行涂补;如裂纹处于有效边(直边)上,必须坚决取缔不用。

⑵用万表测量 碰到线径较细、匝数较多不易用肉眼观察的线圈,可用万用表(R×1Ω挡)来观察导线是否折断,可与正常线圈进行比较,了解是否短路。

如要知道线圈是否有漆皮受损现象,可用盆盛清水,将线圈放在清水中,线头在水外(注意线头不得弄湿),将万用表打在R×1kΩ挡,红表笔接线圈的一头,黑表笔放在水中。

线圈正常时,表针不动,指在500kΩ或∞处,有漆皮破损时,导线与水接触,万用表指示数千欧甚至更低,且黑表笔离线圈漆皮破损处越近,电阻越小。

⑶用线圈测量仪检查 用线圈测量仪来检查三相电动机新绕线圈,既快又准确。

该仪器不仅能检查新绕线圈有无破损引起的匝间短路,而且能准确地测出线圈阻值。

4、线圈的绑扎

绕好的线圈在正式嵌入线槽之前,必须将线圈头尾引线理直,套上玻璃管,并在端部进行绑扎,。

为了防止玻璃漆管丢失,可在套管套上之后,将线头弯个小钩。

三 嵌线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1、绝缘件的裁剪

电动机的绝缘件主要是指槽绝缘、层间绝缘、端部绝缘。

这些绝缘件的材料都是由绝缘纸制成的,加工绝缘件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

⑴槽绝缘 槽绝缘能使嵌入的线圈与铁心槽相互绝缘。

对于大功率电动机一般采用两层槽绝缘,紧贴槽外层用0.15mm厚的青壳绝缘纸或聚酯薄膜;里层用0.15mm厚的聚酯纤维纸复合箔DMD。

对于小功率电动机可用一层槽绝缘,0.2mm或0.25mm厚的薄膜纸或聚酯纤维纸复合箔DMD.

一般要求槽绝缘两端伸出铁心的长度均匀,以保证绕组对铁心有足够的爬电距离。

其伸出铁心长度要根据电动机容量而定,Y80~Y280系列电动机槽绝缘伸出铁心长度如表 所示。

J2、JO2系列电动机槽绝缘伸出铁心长度,可参照Y系列电动机。

    表  Y80~Y280系列电动机的槽绝缘伸出铁心长度

中心高度/mm

80~112

132~160

180~280

伸出长度/mm

6~7

7~10

12~15

对宽度来说,若是里外两层的,外层的宽度只要纸的左右下三面紧贴槽壁,而上面正好比槽壁缩进一些即可。

里层的宽度则要使纸的三面紧贴槽壁外,上面要高出槽口约5~10mm,以便嵌线时使导线能从高出槽口的两片纸中间进去,起引槽作用,如图  所示。

另一种可使里外两层的宽度相同,都让纸的三面紧贴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