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510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

《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docx

中国纺织工业及管理知识分析规划

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2013年1月

“夕阳无限娇”——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

解读及银行面临的机会与风险提示报告

行业热点专题分析报告——2013年第1期

 

正文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纺织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一、中国纺织业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之所以纺织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块头之一,和纺织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纺织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并且利用了较多的工具,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

但是,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赋予动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进入宗法制主导的奴隶社会,阶级分化,上层社会对纺织品的需求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纺织品无论是从种类,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大大超过前代。

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

在封建社会漫长时期,中国纺织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纺织材料进一步增多,纺织工具得到改进,纺织技术不断进步。

从汉到唐,葛逐步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为棉所取代。

元、明两代,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人民日常衣着由麻布逐步改用棉布。

织品花色繁多,现在所知的主要织物组织(平纹、斜纹和缎纹)到宋代已经全部出现。

丝织物不但一直保持高档品的地位,而且还不断出现以供观赏为主的工艺美术织品。

这个时期里,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提高,出现了多种形式:

如缫车、纺车由手摇单锭式发展到多种复锭(每台3~5锭)脚踏式。

18世纪后半叶,西欧在手工纺织的基础上发展了动力机器纺织,逐步形成了集体化大生产的纺织工厂体系,并且推广到了其他行业,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

西欧国家把机器生产的“洋纱”、“洋布”大量倾销到中国来,猛烈地冲击了中国手工纺织业。

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70年开始引进欧洲纺织技术,开办近代大型纺织工厂,从此形成了少数大城市集中性纺织大生产和广大农村中分散性手工机器纺织生产长期并存的局面。

但是工厂化纺织生产发展缓慢,截至1949年,占主导地位的棉纺织生产规模还只有500万锭左右。

这是大工业化纺织的形成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实现了自主创新的工业化。

包括纺织工业在内的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使我们由当时贫弱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能够同世界发达国家抗衡的工业国,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赢得机遇。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国内几大纺织基地的建设及合理布局,建立科研院所,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备及技术,提高国产化装备研发及制造能力,以国有企业为主力军的集中建设与集中发展,为纺织工业未来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纺织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10多亿中国人达到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3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已从一个纺织品极其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纺织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

目前,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世界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1/3;纱、布、化纤、服装等主要纺织产品的产量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服装、家纺和面料等产品竞争力与日俱增;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已形成从原料到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三大成品,以及教育、科研、设计等完整的纺织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纺织行业,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资本结构、区域布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纺织工业腾飞的主要推动力量,一大批起步于“草根经济”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成为今天民族纺织工业的栋梁。

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将超过3%,这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更多机遇。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正发起或酝酿对我国采取新的限制措施,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也进一步加剧,纺织行业扩大出口面临着严峻挑战。

同时,挑战也是机遇。

只要我们好好应对,中国纺织业又将迎来新的发展。

二、国家对纺织业的政策情况及导向解读

(一)近年中国针对纺织业的政策情况概述

2012年,纺织行业政策继续发力,《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化纤工业“十二五”规划》、《麻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等行业规划政策相继发布,为下一步纺织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同期,《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和《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出台,将促进纺织行业的出口。

随着《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等文件的陆续发布,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步伐将相应加快,利好行业的发展。

2012年,纺织行业的产业政策环境基本偏暖,相关政策的后续跟进实施必将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图表1:

近年纺织行业政策一览表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政策主要内容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4月24日

规划目标:

2009-2011年,纺织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品种质量有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规划提出,2009年至2011年,我国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有八:

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2009年9月

200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了以下四条建议:

1、提高制造工艺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

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更新和质量水平提升;

2、进一步健全质量标准,严格执行产品标准,杜绝无标准制造。

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促进产品的质量、安全、能耗、物耗、环保等特性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

3、增强质量诚信意识,严格执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加强售后服务、质量追溯和质量诚信管理,积极履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承诺,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责任;

4、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制定企业品牌发展规划,以品质为基础,加强品牌管理。

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2010年7月2日

2010年7月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有利于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人才、技术、市场和信息等优势,突破土地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加大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提高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有利于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土地、劳动力、原料、能源等比较优势,通过承接纺织和服装制造业转移,发展经济并扩大就业;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地缘广阔、区域经济互补性强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60项纺织行业标准

2010年

工信部批准的《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等65项行业标准,于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纺织行业标准60项。

60项纺织行业标准中,涉及7个专业领域,其中:

棉纺织印染9项、毛纺织15项、麻纺织7项、丝绸4项、针织11项、线带4项、纺织机械与附件10项。

此次实施的标准有33项是修订项目,27项为制定项目。

在修订标准中,大多是执行近10年以上的标准。

此次修订,一方面解决了标准老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满足了当前技术水平发展的需要。

体现了技术进步的原则,保持了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60项标准中有3项采用了国际标准,其中1项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2项采用了国际丝绸协会(ISA)标准。

《纺织工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1月

2011年1月《纺织工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

这是为指导“十二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标准化工作,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工作在建设现代纺织产业体系中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推动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发展而编制的。

《规划》要求到2015年,纺织工业标准化力争实现:

加强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2年以内,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基本解决标准缺失和技术滞后问题,提升标准的整体水平;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标准协调配套问题,进一步优化标准体系结构;加大采集标准力度,通用基础和方法标准等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接轨;优化配置标准化技术机构,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提升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国丝绸、羊绒、检测方法、服装用人体测量等领域提出或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争取更多地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技术机构秘书处和工作组召集人的工作。

《规划》将在重点领域加强标准制定:

在纺织材料领域,加强各类新型纺织材料尤其是高性能、差别化、功能性纺织纤维及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制定。

在纺织品领域,加强纺织品安全、生态环保、有害物质限量与检测,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与评价,产业用纺织品及配套检测方法。

在服装领域,加强服装CAD、童装安全标准的制定。

在纺织机械领域,加强纺织机械安全、新一代纺织成套装备标准的制定。

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加强纺织品检测、服装用人体测量方法的制定。

重点项目共16项。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2011年初

2011年1月14日,备受关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发布,将代替2003版标准,并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但由于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周期长,且库存较大,后来根据国标委批复,《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延期至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与2003版标准相比,2010版新标准主要有以下修改:

适用范围,除保留原有的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外,新增了家用纺织产品;婴幼儿的定义从24个月以内改为36个月及以下,这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原本只需满足B类要求的婴幼儿产品在新标准实施后必须满足A类要求;不属于本标准范围的纺织产品目录从10类增加至13类,新增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箱包、背提包、鞋、伞和地毯;禁用偶氮染料新增了“4-氨基偶氮苯”,达到24种;增加了染色牢度、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试验的取样要求;将直接接触皮肤纺织产品pH值的范围从4.0-7.5修改为4.0-8.5;关于染色牢度检测,规定了耐唾液色牢度仅考核婴幼儿纺织产品,窗帘等悬挂类装饰产品不考核耐汗渍色牢度,本色及漂白产品和扎染、蜡染等传统的手工着色产品不考核染色牢度。

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

2011年4月29日

为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更好的发挥进口贴息政策对促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2011年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修订印发《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纺织行业中,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包括产业用纺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喷气涡流纺纱机设计制造技术等;鼓励进口的重要纺机装备则包括高强高模芳纶1414(简称PPTA)成套装备、毛纤维型梳理机、转杯纺纱机(纺杯最高速度>170000r/min,具有自动生头、接头、清洁提升)、喷气纺纱机(纺纱速度>300m/min)、特种无梭织机、无缝电脑提花横机、针织连续前处理和冷轧堆染色机生产线等。

国家对列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目录的相关项目在进口时将给予贴息等方式的支持,银行放贷的风险较小,可适当关注。

下调纺织原料进口关税

2011年7月1日

财政部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下调混纺布、亚麻纱线等纺织原料进口关税,其中混纺布部分进口税由之前的12%下调至6%。

进口税率下降将引导我国加大棉纺织原料进口,调整棉纺原料的进出口结构,缓解棉花的供需缺口,实现棉价下跌趋稳。

对我国纺企而言,稳定的原料价格是企业最大受益面。

另外,税率下调能够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

2011年7月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7月7日公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涉及纺织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有8项。

如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高新技术纤维技术、耐高温过滤材料技术、高效超微细过滤纳米纤维膜的批量化制造关键技术、新型生物质纤维关键技术等。

这些关键共性技术,对于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纺织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往往预示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碳纤维、对位芳纶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是这次公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中强调的高新纤维技术。

航天器、大飞机、高铁、新能源等产业,都离不开这些纺织高性能复合纤维。

我国碳纤维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正形成产业化规模,碳纤维原丝、预氧化丝、碳化等技术已趋成熟,预氧化炉、大型碳化炉等关键设备已经能够自主生产。

国内一些高科技民营企业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机遇,向高性能纤维领域挺进。

一些有实力的国有大型公司,也加大了对科技的资金投入,向高科技纤维领域进军。

可以预见,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和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一个新的纺织产业增长级正在形成。

随着纺织关键共性技术的不断完善,许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成为了纺织行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这些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建议银行重点关注。

《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

2012年1月18日

2012年1月18日,工信部发布《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目的主要在于促进产业转移和落后产能淘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投资指南”中直接涉及纺织工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共计35项,分布在品种质量(15项)、节能减排(9项)、装备改善(6项)、两化融合(4项)、军民结合(1项)五个部分,其中品种质量部分的15个项目是纺织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主要内容。

纺织工业节能减排领域重在印染和化纤,节能减排项目被单独列出,体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将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

装备改善领域重在提升装备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纺织部分包括新型纤维设备、纺纱织造设备、非织造布设备、印染和后整理设备、家纺生产设备和关键配套件等,涵盖了纺织整条产业链。

《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年4月26日

2012年4月26日,商务部发布《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是稳增长促平衡取得实质进展;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完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规划》提出,通过“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其中,在推进基地、平台和网络建设以及推动“走出去”带动贸易两方面,重点指出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具体发展要求。

将建设转型升级基地。

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培育一批农产品、轻工、纺织服装等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将推动“走出去”带动出口。

鼓励轻工、纺织、服装等国内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行业生产能力向目标市场转移,带动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出口。

支持具备实力的外贸企业、大型流通企业、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批发市场、贸易中心,扩大我国产品在当地市场的销售。

商务部将培育一批纺织服装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有利于促进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十二五”时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继续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越来越多的我国纺织服装骨干企业以其品牌、资本、管理优势,抓住有利条件加大整合国际创新资源、品牌资源力度,加快品牌产品走出去步伐,开拓零售市场,在发达国家开办品牌连锁,建立跨国开发、经营机构等。

《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2012年5月25日

为了带动外贸出口、减轻企业负担、简化退税申报程序,2012年5月2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于2012年7月1日实施。

《通知》增加了视同自产的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货物,并将部分出口货物由征税调整为免税;放宽企业申报退税的期限;取消了小型企业、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的审核期为12个月的规定。

纺织工业对出口退税的依赖较大,此次调整退税范围、申报周期和征收门槛均有所松动,有利于中小纺织出口企业的发展,但是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刺激效果有待观察。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

2012年7月26日

为了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2年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

其中涉及纺织工业的是:

东北地区发挥化纤等原料优势,适度发展下游产业用纺织品;东部地区积极发展现代纺织工业,以提升档次和打造品牌为重点,建设国际纺织及服装设计制造中心,形成一批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棉纺、针织、麻纺、粘胶纤维等产品,适度发展化纤工业和产业用纺织品,积极培育服装、家纺品牌,完善现代纺织制造业体系;西部地区利用棉、毛、麻、蚕丝等天然资源,积极承接纺织产业转移,逐步配套化纤工业。

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产业转移有助于发挥行业的资源优势,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模式和区域集群模式,促进纺织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规模将快速增长,产业发展水平将有所提高,特别是作为主要承接行业的棉纺织、服装行业的效益增长将较为突出。

《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

2012年9月12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措施。

为支持发展对外贸易,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

(二)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商业银行努力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增加对符合条件出口企业的贷款。

(三)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特别注意发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保险。

扩大短期险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认真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

(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简化审批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在保障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适用范围放宽至部分B类企业。

进一步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

免收2012年四季度所有法定检验检疫物出入境检验检疫费,2013年起执行降低后的检验检疫收费标准。

(五)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我出口企业合法权益。

依法实施进口贸易救济,保护国内产业安全。

鼓励企业用好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已生效的自贸协定。

(六)积极扩大进口,重点增加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贸易平衡。

(七)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支持企业开拓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东欧等新兴市场。

(八)优化外贸国内区域布局,扩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推动边境省区发展对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对外贸形势的监测研判,及时做好对企业的服务。

2012年以来,在外需疲软和部分订单转移的形势下,前8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了下降,我们分析认为,此次政策的着力点主要集中于降低出口企业成本上,增加出口竞争力,将促进纺织服装的出口。

新修订国家标准《棉花细绒棉》

2012年9月1日

新修订的GB1103《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2012年9月1日发布,将于2013年9月1日实施。

我国使用了40年的棉花品级检验方法将由颜色级实物标准取代。

与原标准相比,修订后的标准改动内容涉及21项之多,其中废除品级、推行颜色级是标准的核心内容,也是纤维检测体系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后,将全面实现对大包型成包皮棉的仪器化逐包检验,从而全面实现对棉花内在质量的科学、客观评定。

研究棉花颜色分级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现行的棉花品级“三条件”,即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进行拆分,以满足对大包型棉花的各项质量指标全部实行仪器化检验的需要。

新标准对棉花产业发展的益处体现在3个方面:

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满足棉花流通多方需要,推动棉纺织工业发展。

当前,在棉花种植面积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新的棉花标准将棉花质量仪器化检验方法,以及对棉花内在质量的考核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利于引导农业部门培育优良品种,有利于引导棉农多种优质棉,引导棉花收购实行优质优价,从而达到促进棉花品种改良、品质提高、棉农增收的目的。

《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

2012年12月

《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1月1日开始实施。

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继续实施滑准税,并适当调整税率,主要是当棉花进口价格过低时,适用税率有所提高。

为了促进纺织行业健康发展,我国将于2013年对羽绒、亚麻短纤、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等有助于纺织行业发展的产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填充用羽毛、羽绒进口关税税率将由10%降至5%,亚麻短纤及废麻由4%降到1%,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进口关税将从10%下调到5%,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项排放标准

《缫丝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毛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麻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4项排放标准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4项排放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共同构成纺织工业水污染物排放系列标准。

实施新标准将提高纺织行业的环保准入门槛,有利于减少水污染物排放,促进纺织工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4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力促进纺织工业污染物的减排。

现有企业实施并达到第二阶段的排放限值后,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大幅度削减,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与2010年相比削减。

(二)纺织业重点政策内容分析

1、《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年1月19日,工信部正式发布《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至“十二五”末全行业出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7.5%。

此次规划的重点在于:

1、规划中总量增速明显下调,重点强调产业转型升级。

2、调整内外销结构,逐步提高内销比重。

3、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重。

4、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力度。

5、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时期,《规划》是“十二五”时期为实现纺织强国目标而奋斗的行动纲领,也是纺织工业各行业、各地区编制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有助于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为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

2012年5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目标是2020年建成能够满足国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纺织工业质量效益保持健康稳定增长,第二个十年规模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