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436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docx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

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并非什么新鲜事,特别是在东亚国家。

很小就让孩子生活在作业、辅导班和升学压力之下人的父母并非真的愿意那么狠心,现实情况是,许多家长哪怕自己本身并不愿意孩子这么辛苦,但孩子在学校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竟也变得特别要强。

父母焦虑,孩子自己其实也着急,大家都怕输、怕掉队,而小学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形之下,德国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成绩不俗,但小学教育显得相对轻松。

2015年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PISA)显示,在参加测试的72个国家地区中,德国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成绩高于中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得分低于中国学生。

不过,若是以学生投入产出比(投入的学习时间和最终的学习成绩之比,即学习效率)来衡量,德国学生的表现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芬兰,排名第二。

那么,德国的父母和小学教育为什么能做到从容与淡定呢?

1.小学教育的目的和定位

首先,这和德国小学教育的目的和定位有关。

作为介于幼儿园和中学之间的教育阶段,德国小学教育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逐步引导孩子从幼儿园阶段的游戏式学习转向系统式学习。

除了传授阅读、书写、计算等基本的文化技能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之外,德国小学教育的任务还包括保持和呵护“孩子们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乐趣”。

为此,德国小学保持慢节奏的教学,跟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循序渐进。

小学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仍带有游戏和互动的特征,没有正式的评分,更没有排名。

每学期期末,教师会为每位学生出具详细的学习发展报告,指出其优点、进步之处以及需要加强和改善的地方。

从三年级开始(有些州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教师才会给学生打分。

评分采用等级式分数,通常包括从优秀到不及格五个等级。

成绩不会公开。

学生不会因此有很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

德国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重。

每周的课时数从低年级的20学时逐渐增加到高年级的29学时。

因为大多数小学生(67%)接受的是半日制的学校教育,所以,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

此外,德国多数联邦州都禁止中小学在周末、法定节日和假期给学生安排家庭作业。

平时虽然允许教师留家庭作业,但是,小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通常不允许超过1小时。

如果教师作业留得多,还会遭到父母的抗议。

另一方面,德国教师的考评和晋升并不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所以,教师方面也没有给学生更多学习压力的动机。

调查显示,德国多数孩子(76%)每天写作业的时间确实低于1小时。

因为学习负担不重,德国小学生普遍喜欢去上学。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与柏林一家杂志(Geolino)2014年发布的调查报告,近90%接受调查的6-14岁德国学生表示喜欢去上学。

2.升学决定权和教育观念

其次,这和德国父母的升学决定权和教育观念有关。

小学毕业后,德国的学生会升入几类不同的中学,如主体中学、实科中学、综合中学和文理中学。

这其中,文理中学是声望最好的一类中学,直接通向大学,主体中学则是声望最低的学校,直接通向职业教育。

小学升初中,是德国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过渡。

学校和教师会向每个学生提出上哪一类中学的建议,但是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德国父母手里。

这在德国被称作“父母的教育权高于学校教育权”。

尽管绝大多数父母会听从教师的建议。

但是,如果父母愿意,他们也可以不管教师的建议,将孩子送入自己想去的学校。

拥有升学的决定权,德国父母便少了焦虑的一个诱因。

此外,德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和不少东亚国家的父母不同。

与不少望子成龙的父母相比,德国父母可能只是希望孩子能做好自己就行了。

他们似乎记住了当代欧洲著名的儿科教授和儿童教育专家雷默·拉尔戈的劝诫: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或者听从了歌德的建议:

如果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成长的话,我们就会拥有绝对天才。

与此相应地,德国父母更多的是根据孩子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道路,而不是像许多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那样,为了走上特定的教育道路而不惜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塑造和改造自己的孩子。

这也是德国父母能淡定与从容的一个原因。

绝大多数的德国父母并不为自己子女的小学教育而焦虑。

根据一项调查(2015),德国绝大多数父母不担心孩子的升学毕业。

83%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能拿到想要的毕业证书。

在上文理中学的学生父母那里,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0%。

3.贯通性与均衡性

再次,德国没有“高考”,且教育体系具有贯通性和发展均衡的特点。

德国没有“高考”这一压力源,在小学毕业后便对学生进行分流,近一半的学生在中学毕业后进入了职业教育体系,没有类似我国这种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情况。

学生在小学毕业后会升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不过,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存在贯通性:

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转学,另一方面,同一学校会提供获取不同类型毕业证书的可能,供学生选择。

因此,在德国教育系统中,学生向上或向下的流动通道都是畅通的。

上什么学校虽然重要,但是还没有重要到决定一切的地步。

即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进入主体中学,参加了职业教育,也仍然有上大学的机会和可能,并不会因此而进入一种死胡同。

另外,德国学校具有发展均衡的特点。

政府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同一类型内部的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不会厚此薄彼,没有重点学校或重点班。

《基本法》第72条第2款要求各州在联邦境内为居民“创设同等的生活条件”。

不管人们在哪个地方生活,政府都有义务为其提供同等的基础设施、教育机会和条件。

这种均衡性和贯通性让德国父母和学生可以更多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德国经济发达、社会稳定,这使得在德国的大环境下不一定非要“出人头地”,才能过上好生活。

保障教育公平是德国《基本法》(第3条第3款)的明确要求:

“任何人不许因为其性别、出身、种族、语言、出生地、信仰、宗教或政治观点而受到歧视或优先对待。

任何人不许因为残障而受到歧视。

”在教育选择和决定方面,德国各州的立法者要求学校尊重学生及其父母的需要。

例如,北威州的《学校法》在第1条第2款规定:

“年轻人的能力和兴趣以及父母的意愿决定学生的教育之路。

学校教育的大门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依据其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保持开放。

”德国巴符州的《学校法》(第1条)也保证学生“有权获得与其天赋相符合的教育,不论其家庭出身和经济状况如何”,同时要求学校要“尊重父母参与决定孩子教育的权利”。

4.理性的社会环境

作为经济发达国家,德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的,政府还会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教育补助金,所以,私人家庭在教育上的经费负担不重。

德国孩子在整个受教育期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花费平均为20700欧元,还不到德国家庭一年的平均年收入(37103欧元)。

家庭教育投入少,父母期待回报的压力也小,孩子也少了这方面的心理负担,生活得都比较轻松。

这当然要归功于德国政府的教育担当。

德国教育投入(2016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6.4%,总额高达2001亿欧元。

政府承担了超过五分之四的教育投入,在中小学领域,政府承担的比例更是高达87%。

另外五分之一,由国外机构、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和家庭分担。

因此,德国人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不是很大,加上有法律保障的权利,父母也就不会将未来生活的压力传导至对孩子乃至学校的教育期待和要求。

小学教育的从容与淡定也得益于德国理性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

德国社会少有攀比,国民性格偏向于务实,讲究循序渐进,能够静下心来做事情。

教育问题在德国不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媒体上很少有宣传课外补习的教育广告,也很少有制造紧张和竞争气氛的文章。

媒体更多是向德国父母传递科学的、健康的育儿观念,包括批判过度关注和保护儿童的“直升机父母”以及过于挑剔孩子分数的父母,让父母们知道课外补习和家庭作业对于大多数孩子起不到改善成绩的作用,让他们不要盲目行事。

正是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德国的父母以及小学教育才能够做到从容和淡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轻松”的教育不仅让德国孩子的心理更为健康,而且也没让他们日后因此而在知识和能力获取方面居于劣势,更没有妨碍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2015年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PISA)显示,在参加测试的72个国家/地区中,德国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成绩高于中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得分低于中国学生。

不过,若是以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和最终的学习成绩之比(即学习效率)来衡量,德国学生的表现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芬兰,排名第二,远好于中国学生(排名倒数十四)。

作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一个国家,德国教育虽然在本国也常受到批评,但无疑成功地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培养了所需的各层次人才。

德国的经验表明,轻松的教育一样可以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成就幸福和满意的人生。

各类公文写作技巧五篇

一、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

一则公文标题,如同一个人一般,同样要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符合语法规范,既不能“缺胳膊少腿”,也不能“随机组装”、变换位置,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和任意变通的空间。

关于公文标题的结构,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要求三要素必须兼具,不得随意省略成分,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文。

严格来讲,除了这三个实词性元素,还包括两个虚词性元素,即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的连接介词“关于”、事由和文种之间的结构助词“的”。

一般而言,这五个元素的顺序不能调换,要严格按照“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的总体结构和规范格式进行排布。

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不能缺省介词“关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又如,《关于××集团有限公司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其中发文机关是“××集团有限公司”,不能挪位至介词“关于”之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再如,《××集团有限公司表彰决定》尽管标题三要素兼有,但要素之间缺少连接词,且事由未作具体说明,不能笼统用“表彰”二字概括,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表彰××××的决定》。

二、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

公文标题的简约之美主要反映在标题语言的简明扼要、精约简省。

一方面,要尽量使用简单好记、通俗易懂的词语,方便阅读者记忆或转述,切忌冗长拖沓、晦涩难懂。

一般来讲,公文标题以不超过三行为宜,如果字数确实过多,可以根据文件的主要内容、关键性词语等作合理简化。

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同志在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及关于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司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这则标题包括三个被印发文件的标题,看起来相当繁冗、复杂,对此可采取概述法,将印发文件名称概括统称为“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瘦身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的通知》”,如此则容易记住、便于传达,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三、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

这里的“精准之美”,其一是事由表述的精准性。

公文标题中的“事由”应与内容高度相符、契合,要通过准确提炼,全面、清楚地反映出公文的主旨,避免出现事由概括不准、表意不清而引起歧义、费解甚至误解等问题。

要使阅文者通过标题即可了解发文机关的行文目的,以及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内容,从而提高公文阅读和流转的效率。

例如,《××大学关于土地问题的请示》这则标题便让人无法从字面上获取关键信息,是单位想申请划拨用地还是转让现有土地,是解决校舍用地面积不足问题还是协调土地权属纠纷问题?

属于典型的表意含糊,阅文者只能通读文件后才能得知发文机关请示的真正意图。

特别是若出现同一单位需要在同一问题上多次发文的情况,不论是对发文单位还是收文单位,都会造成公文收发办理、档案查找借阅等多个环节的不便或麻烦。

公司标题事由表述精准、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四、标题外观的规范之美

除了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公文标题还要讲究外观形式的规范之美。

一直以来,国家党、政、军等各类机关都对公文标题的美观性做了相应的要求。

如2000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标题的位置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则进一步提出“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关于写作基础知识五则

一、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它具有权威性、指挥性和强制性。

就行政系统而言,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发布命令。

其最常用的有:

公布令、行政令、嘉奖令。

它的写作要求是:

(1)必须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发布命令;

(2)要注意各类型命令写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语言要准确、凝练、庄重有力;

二、议案,是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开会期间审议使用的一种书面文件.它的特点主要有:

(1)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2)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三、可以提出议案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有关机构及人员以及人民代表。

议案可分为由职能机构提的议案和由人民代表提出的议案。

它的写作要求有:

(1)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2)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3)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四、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其特点主要是性质重要、政策性强和有约束力。

它的类型有指挥型、个案型和知照型。

各类决定的写作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决定的标题由决定机构、决定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决定的正文,三种类型的写法略有不同。

决定的文字,要准确、鲜明、简洁。

以便于领会和执行。

五、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其特点有二:

即表达群体意志、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决议的主要类型有决策部署和结果公布两种类型。

六、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其特点主要是针对性和原则性。

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指示可分为:

(1)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

(2)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

总的来说,指示的写作,要以政策把握方向,内容要明确扼要,条理要清晰。

七、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

依据发表见解机构地位的不同,其类型可包括直接指导型和批转执行型两种类型。

意见的写作要注意内容的政策性、原则性,对下级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表述条理要清晰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