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9406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docx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3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病机

一、单项选择题

1、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病理是:

()

A、经络的功能失调B、阴阳失调C、脏腑的功能失调

D、内生五邪病变

2、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

A、肝B、肾C、脾D、心

3、热盛于里,舌红苔黄,并见四脚厥逆、脉沉伏等,此属:

()

A、阳盛阴虚B、阴盛伤阳C、阳盛格阴D、阴盛格阳

4、下列除哪项之外都是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

()

A、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面化热B、感受阴邪,从阳化热

C、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D、阴液不足,阴气浮动

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

A、气血的盛衰B、邪正斗争之间的盛衰变化C、气机失调

D、脏腑阴阳失调

6、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

()

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B、正邪相争剧烈C、正气不足,邪气亦衰

D、邪去而正不复

7、表证时的高热,寒战是因:

()

A、邪正俱盛B、邪正相持C、邪盛正衰D、正胜邪退

8、不属于心阳,瘀血痹阻心脉表现的是:

()

A、肢冷或汗出肢厥B、心烦失眠多梦C、脉伏而不出D、心悸怔状

9、何项为痰迷心窍病证的主要特点/()

A、眩晕、昏冒B、狂言、骂唇C、神昏、痴呆D、胸闷、心悸

10、病人喜笑不休,多为:

()

A、心气虚B、心血瘀阻C、心气实D、心血不足

11、口涎增多,常自口角流出,睦后更甚,常提示:

()

A、肾气亏虚B、脾虚不摄C、脾虚湿热D、痰涎

12、病人体倦、多汗,易感冒,皮毛不泽展:

()

A、肺气虚弱B、肾气虚C、脾肺气虚D、肺气失宣

13、形成脾气虚损的原因,下列何项是确切的:

()

A、劳倦过度B、禀赋素虚C、嗜酒过度D、久病耗伤

14、下列除……外,都属脾的病理表现:

()

A、水肿B、崩酒C、黄疽D、自汗

15、呕吐腹泻,厌食腹痛,暖气吞酸是由于:

()

A、外感暑湿B、痰饮停胃C、饮食所伤D、感受湿邪

16、肝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下列何项是错的?

()

A、咯血吐血B、头胀痛,面红目赤C、晕眩目花D、耳暴鸣或暴聋

17、肾虚封藏失职,最有代表性的症状是:

()

A、滑精B、自汗C、遗尿D、久泄脱肛

18、在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中,下列哪一项是特有的?

()

A、耳鸣B、夜尿多C、水肿D、气喘

19、肾不纳气的喘,其特点主要是:

()

A、咳喘胸憋B、动侧气喘,呼多吸少C、喘促痰涎壅盛D、喘而鼻煽

20、舌赤糜烂,小便短赤或尿血多属:

()

A、心火亢盛B、湿热蕴结膀胱C、心肾阴虚D心火下移小肠

21、病人因情绪波动动后,出现胸胁痞闷不舒以及腹泻之症是由于:

()

A、肝气犯胃B、肝气郁结C、肝气犯脾D、脾气虚弱

22、喘咳胸满与大便秘结兼见,采用通腑法治疗的理论根据是:

()

A、上病下取B、肺与大肠相表里C、六腑以通为用D整体观念

23、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

()

A、子宫脱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久利脱肛

24、久泄,脱肛伴内脏下垂是:

()

A、肾气不固B、脾气虚弱C、中气下陷D、宗气下陷

25、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

()

A、目睛上吊B、高热C、手足濡动D、神昏诡语

26、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不气不能内守者,可称为:

()

A、气郁B、气陷C、气脱C、气闭

27、血瘀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

A、肿块B、胸胁胀痛C、肌肤甲错D、面目黎黑

2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

()

A、气逆B、气虚C、气滞D、气闭

29、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

A、暖气、呃逆B、头胀痛、甚则昏厥C、咳逆、气喘

D、眩晕、耳鸣如蝉

3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燥的病理表现:

()

A、大便燥结B、肌肤干燥C、鼻干目涩D、烦渴引饮

31、真热假寒的病理是:

()

A、阴盛格阳B、阳虚则寒C、阳盛格阴D、阴盛则寒

32、病人有阴虚内热症状,而且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其病理变化属:

()

A、阴盛格阳B、阳损及阴C、阳盛格阴D、阴损及阳

3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

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B、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C、精血津液亏乏,导致阳不敛阴D、阳热病邪侵袭

34、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

A、阳气虚损,阳的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

B、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

C、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D、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

3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

()

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

B、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

C、外感湿热阳邪,伤及阴液D、阳气不足,不能制阴,导致虚寒内生

36、下列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错误的是:

()

A、正盛邪衰则病退B、正虚邪衰则病危C、邪盛而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导致阴阳离绝则死亡

37、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

A、口苦B、多梦C、失眠D、易怒

38、肺脏阴虚津亏久延不复常可损及:

()

A、脾阴B、肾阴C、胃阴D、心阴

39、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易致:

()

A、巅顶疼痛B、少腹拘急疼痛C、肢麻抽搐D、两胁不舒

40、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下述哪项不确切?

()

A、昏厥B、呃逆C、头胀痛D、咯血吐血

41、在脏腑气机升降中为升降之枢的是:

()

A、肝气的疏泄B、肺气的宣肃C、脾气的主升D、以上都不是

42、症见食后腹胀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

()

A、肾阳不足B、脾肾阳虚C、脾胃虚寒D、脾胃气虚

43、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理列哪项比较罕见:

()

A、神昏谵语B、手足蠕动C、痉厥D、目睛上吊

44、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

()

A、脾气虚B、脾肺气虚C、肺肾气虚D、心气虚

45、内湿的形成除与脾有关外,还与何脏腑关系特别密切?

()

A、三焦B、肺C、小肠D、肾

46、形成血虚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

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B、思虑无穷C、劳力过度耗伤D、失血过多

47、形成津液不足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

A汗、吐、下太过B、五志过极化火C、忧愁思虑过度

D、燥热之邪所伤

48、气机不畅,出现上升不及时,可形成:

()

A、气消B、气陷C、气逆D、气滞

49、气机郁滞不畅形成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

A、情志所伤B、痰湿阻滞C、脏腑功能减退D、宿食积滞

50、气滞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

A、水湿停滞而见腹胀B、水饮内停而见心悸怔仲C、胃脘痞满不舒

D、两胁胀满疼痛

二、多项选择题:

1、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有:

()

A、感受阳邪B、五志过极C、久病耗伤D、大吐、大泻E、大出血

2、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

()

A、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太过或不及B、禀赋不足脏气衰弱

C、各脏腑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D、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E、气血津液的生成不足

3、导致心阳,心气虚的可以原因有:

()

A、宗气不足B、肾阳虚衰,水气凌心C、血瘀气滞

D、脾虚不运,痰浊内生E、正不敌邪,阳气暴脱

4、心阴不足的证候可见:

()

A、五心烦热B、心神不安,虚烦不得眠C、舌质红

D、盗汗E、脉细数

5、心血不足的症状可见:

()

A、心悸失眠B、烦热盗汗C、脉细无力

D、神思难以集中,甚则神思恍惚E、面白无华

6、形成肺气虚损的可能原因有:

()

A、肺失宣肃,日久不复B、久病C、劳伤过度D、房室劳伤

E、肝升太过

7、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失常的原因有:

()

A、肺气虚B、肺阴虚C、外邪袭表D、痰浊内阻E、肝升太过

8、引起气滞的原因有;()

A、食积B、情志内郁C、痰湿D、血瘀

E、肝、肺、脾、胃等脏腑功能障碍

9、属“心火”症状是:

()

A、目赤肿痛B、失眠多梦C、狂言昏乱D、易怒E、口舌糜烂疼痛

10、虚火灼肺的病理表现:

()

A、五心烦热B、自汗C、潮热颧红D、痰中带血E、干咳无痰

11、面色无华,眩晕、夜寐梦多,两目干涩,肢体麻木不仁,筋肉紧动,脉细舌淡,属于:

()

A、心血高虚B、肝阴虚C、肝血不足D、气血两虚E、阳盛化风

12、肾阳虚,命门火衰的病人,其小便改变可表现为:

()

A、小便不利B、小便清长C、小便频数D、小便刺痛E、夜尿多

13、肾精亏虚临床表现为:

()

A、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B、脑髓空虚,智力减退C、水液代谢失常而发为水肿D、壮年早衰E、“天癸”迟至,生殖器官发育不良

14、津液不足可表现为:

()

A、口渴引饮B、形体瘦削,手足麻木C、口鼻干燥

D、皮肤干燥E、目陷瘪瘩

15、形成血虚的原因:

()

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C、思虑过度D、劳力过度耗伤E、饮食营养不足

16、气虚的临表现:

()

A、自汗B、眩晕C、精神萎顿D、易于感冒E、倦怠无力

17、经络病机主要有:

()

A、经络的气血衰竭B、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C、经络的气血逆乱

D、经络的气血偏盛E、经络的气血偏衰

18、“亡阳”的危重证候可表现为:

()

A、神疲B、脉微欲绝C、大汗淋漓D、肌肤手足逆冷E、倦卧

19、经络的气血逆乱可导致:

()

A、脘腹剧痛E、上吐下泻C、厥逆D、呕血、吐血E、瘘瘤

20、血脉寒滞可见:

()

A、形寒肢冷B、大汗淋漓C、胸口憋闷、刺痛D、心悸怔仲

E、脉涩元力或迟、或结代

21、导致失眠多梦的原因,可由:

()

A、血不养心,心神浮越B、痰火抗动心神C、邪热扰心

D、心阴不足E、心血虚

22、胃阴虚的病理表现:

()

A、口糜B、干呕C、搅面舌D、不思饮食E、胃中嘈杂,消谷善饥

23、引起气滞的原因有:

()

A、瘀血B、痰湿C、食积D、情志内部E、饮食寒温不适

24、邪正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影响着:

()

A、疾病阴阳转化的病机B、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C、疾病的表里转化的病机

D、疾病的寒热转化的病机E、病证的虚实变化

25、肺气失于宣发,可出现:

()

A、无汗B、自汗C、盗汗D、鼻塞E、喉痒而咳

26、脾的阳气虚衰可导致:

()

A、腹泻B、水肿C、口淡D、便血E、眩晕

27、肝火可出现的症状有:

()

A、口舌糜烂B、面红目赤C、五心烦热D、急躁易怒

E、耳鸣、耳聋

28、胃气虚的临床表现有:

()

A、纳呆B、脘腹胀满、隐痛C、喛气D、腹胀便溏E、干呕

29、形成“心肾不交”的原因有:

()

A、心阴不能下交于肾B、心阴不能制约心阳,心火独亢

C、心火不能下降于肾D、肾阳不能温煦心阳E、肾水不能上济于心

30、形成“内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郁血滞B、食积C、精血亏少D、五志过极E、虫积

31、气随血脱的理论根据是:

()

A、气血相互化生B、气血相互依存C、气能行血

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

32、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

()

A、小儿颅门迟闭B、遗精、滑泄C、早衰D、耳聋耳鸣

E、二便失禁

33、与形成“内寒”密切相关的是:

()

A、心阳虚B、肾阳虚C、寒邪直中D、脾阳虚E、恣食生冷

三、填空题

1、实,主要指亢盛,是以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2、虚,实主指不足,是以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3、邪正斗争所发生的虚衰变化,不仅关系疾病的,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和,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变化。

4、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期和期,或由于

等滞留于体内引起的病证。

5、虚证,多见到素体虚弱或疾病的期,以及多种性病证。

6、疾病的转归,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胜退,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

胜衰,则疾病趋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

7、在邪正消长盛衰的过程中,若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势均力敌,出现邪正

或正邪,邪去而正气不复等情况,则常常是许多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疾持久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8、阳气不足,一般以之阳盛为主,其中尤以阳为诸阳之本。

9、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不仅在病机上有区别,而且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而有;后者是以为主,象不明显。

10、阴液不足,一般以之阴虚为主,其中尤以阴为诸阴之本。

11、阴虚则热与阳胜则热的病机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区别:

前是者,面有;后是是以为主,象并不明显。

12、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脏阴阳,及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

13、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阳虚,形成以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14、阳损及阴,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的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以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15、盛格,又称真寒假热证。

16、阴盛格阴,又称真假证。

17、阴亡,则阳无所而散越,阳亡,则阴无以而耗竭。

18、亡阴可以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也可继而出现亡阴,这是由于机体的阴和阳存在着的关系。

19、气机失调引起的病理变化有气、气、气、气

20、气虚,系指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抗病能力

的病理状态。

21、气的是气的基本运动形成。

22、气不内守为气,气的流通障碍为气,气的上升不足为气

23、肝肺,脾胃,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4、气逆于上,以为主。

但也有因而气逆者。

25、气陷,是气病机的一种,以气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态。

26、气闭和气脱,都是以气的异常为主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多为、等重证。

27、血的失常,包括血、血、血。

28、血热的临床表现,既有象,又有血,血及伤

为其特征。

29、气血不荣经脉,是指因气血或气血,以致气血相互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失常或异常的病理状态。

30、血为气血脱,则气失去故气亦随之散脱而亡失。

31、气滞血瘀多与的生理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由于心主血脉而行血,故心的生理功能失调时,多先发生而后导致。

3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离不开气的运动和气的功能。

33、津液化为汗液,主要是肺的功能,津液化为尿液,主要是肾的蒸腾功能。

34、风气内动,即内风。

与的关系较密切,故称。

35、寒则气收,这主要与不足有关。

36、脾肾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最易表现之象,而尤以虚衰为关键。

37、“内寒”临床特点,主要是而有,以为主,“外寒”临床特点则主要以为主。

38、内湿不仅是虚津液不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且与有密切关系。

39、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以、及为多见。

40、人身正常的阳气,中医称“”,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

41、经络的气血逆乱,多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发为。

42、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脏腑生理功能的

或,以及各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二是脏腑本身的、失调。

43、各脏的阴阳失调,久必及;各脏的气血虚亏,与关系极为密切。

44、心的、失调,乃是心脏病变的内在基础。

45、肺的阴阳、气血失调,均可出现异常,的生成和

代谢障碍等病理表现。

46、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

常为有余;常为不足。

47、在肾往往只言之不充,而无的失调。

这是因为肾中是肾阴肾阳之本。

四、名词术语解释

1、病机2、实证3、虚证4、气虚5、气滞6、气逆7、气陷8、气闭9、气脱10、血虚11、血瘀12、血热13、内风14、血虚生风15、内湿16、内寒17、内燥18、内火19、阴盛格阳20、阳盛格阴21、亡阳22、亡阳23、五志化火24、五气化火

五、问答题

(一)简答题

1、何谓病机?

中医病机从总体来说包括哪些内容?

2、气的失常病机包括哪些内容?

3、中医学认为血得热面行,为什么火热之邪也能造成瘀血?

4、血虚证是如何形成的?

5、何谓内生五邪?

(二)论述题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病机有哪些内容?

2、阴阳学说的病机变化包括哪些内容?

 

第八章防治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

()

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审因论治D、人工免疫

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

()

A、治病求本B、既病防变C、早期治疗D、扶正祛邪

3、属治则的有:

()

A、滋阴B、温阳C、扶正D、发汗

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

()

A、反治法B、逆治法C、从治法D、治标法

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

()

A、肠虚滑脱B、寒湿泄泻C、脾虚泄泻D、食积泄泻

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

()

A、表实里虚证B、虚实夹杂证C、真虚假实证D、真实假虚证

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

()

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病制宜

8、下列何种为从治法?

()

A、用热远热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补泻兼用

9、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

()

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

10、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

()

A、急则治其标B、因时制宜C、缓则治其本D、标本兼治

11、扶正祛邪兼用的原则是:

()

A、虚实夹杂证B、邪盛为主,兼正虚C、正虚邪实证,扶正不留邪

祛邪不伤正D、扶正会助邪,祛邪更伤正

12、阴阳偏盛的治疗以下列哪一项最中肯?

()

A、调整阴阳B、热者寒之C、寒者热之D、损其有余

13、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

()

A、调整阴阳B、补偏救弊C、补其不足D、滋阴清热

14、除……外,均属因人制宜:

()

A、因性格不同而用药B、因年龄不同而用药C、因性别不同而用药

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医学“治未病”是指:

()

A、治标治本B、未病先防C、正治反治D、既病防变E、扶正祛邪

2、“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用药:

()

A、年龄不同B、体质差异C、性别差异D、生活习惯不同

E、生活环境不同

3、属于祛邪的治法是:

()

A、发汗解表B、消导C、活血化瘀D、涌吐E、理气

4、素体气虚,反复外感,治宜益气解表,此属:

()

A、因人制宜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先扶正后祛邪

E、扶正祛邪兼用

5、既病防变的措施有:

()

A、人工免疫B、调摄精神C、早期诊治D、加强锻炼

E、先安未受邪之地

6、“通因通用”适用于:

()

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痛,泻下不畅

C、肾气不固引起小便清长D、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

E、瘀血引起的出血

7、“塞因塞用”适用于:

()

A、精血虚便秘B、血枯经闭C、阳明腑实D、脾虚腹胀E、热结大肠

8、属扶正的方法有:

()

A、益气B、养血C、壮阳D、滋阴E、止血

9、下列治法属于“从治”的是:

()

A、阳中求阴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阴病治阳E、塞因塞用

10、下列治法属于“反治”的是:

()

A、热者寒之B、塞因塞用C、上病治下D、虚则补之E、通因通用

三、填空题

1、中医学中的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2、正气的强弱,由所决定。

因此,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

3、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有密切的关系。

情志刺激可致,招致外邪致病。

在疾病过程中,情志波动又能使疾病。

4、《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

,起居,不妄,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5、各种病证从邪正关系来说,离不开邪正斗争、消长、盛衰的变化,因此,

即为治疗总则。

6、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并针对进行治疗。

7、标和本是一个相对概念。

从邪正双方为说,是本,是标,从病因与症状来说,是本,是标。

8、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

9、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与疾病的。

10、反治,是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11、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顺从疾病。

12、热因热用,即用药物治疗具有的病证。

13、塞因寒用,即用药物治疗具有的病证。

14、塞因塞用,即用药物治疗具有症状的病证。

15、通因通用,即用药物治疗具有症状的病证。

16、扶正,即是。

扶正多用方法。

17、祛邪,即是。

扶邪多用方法。

18、扶正,适用于以为主要矛盾,而也不盛的病证。

19、祛邪,适用于为主要矛盾,而未衰的病证。

20、扶正与祛邪兼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

21、先祛邪后扶正:

适用于邪盛正虚,但正气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的病证。

22、对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即用“”的方法。

23、对阴寒内盛的寒实证,应“”,即用“”的方法。

24、对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则治宜以制阳。

25、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则治宜。

26、根据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

27、根据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为“因地制宜”。

28、根据病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做“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

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3、治病求本4、正治5、反治6、扶正7、祛邪8、因地制宜9、因人制宜10、因时制宜

五、问答题

(一)简答题

1、中医“治未病”包括哪些内容和措施?

2、什么叫治则?

其与治法的关系如何?

3、中医治则中“标”与“本”的含义怎样?

(二)论述题1、什么叫正治、反治?

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2、临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的法则?

3、治病为什么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七章病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D5、B6、A7、A8、B9、C10、C

11、B12、A13、C14、D15、C16、C17、A18、B19、B

20、D21、C22、B23、C24、C25、C26、C27、B28、B

29、D30、D31、C32、D33、B34、A35、B36、B37、D

38、B39、C40、B41、D42、B43、B44、B45、D46、C

47、C48、B49、C50、B

二、多项选择

A、ABCDE2、ACD3、ABCDE4、ABCDE5、ACDE6、ABC

7、ABCDE8、ABCDE9、BCE10、ACDE11、BC12、ABCE

13、ABDE14、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