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3677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docx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从落实常规着手来提高教学质量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那么我们交换每个人手里还是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那么我们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

今天我带着我的思想跟各位同行进行交换,那么回去,我就有了更多的思想。

建立、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计划管理

(一)学校计划

制定好学校教学计划是教学管理的首要环节。

学校教学计划要根据国家和省关于课程计划的要求制订。

学校教学计划类型应分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学科教研)计划、校本培训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要点、主要活动安排、管理措施以及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方案等内容。

每学年或每学期前制订一次,由业务校长(或教务主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开学前制订。

经校委会审定通过后,及时下发到教研组,由教研组长组织各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中需明确显示:

教学情况分析(即要分析上学年或上学期教学工作取得的经验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又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和要求、教学进度、教学活动安排(如课堂教学大奖赛、师生演讲比赛、学科竞赛、智力竞赛等)、教改实验和教研课题的确立、教师的培训、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如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教学管理措施。

(二)教研组教学计划

由教研组长负责每学期制订一次。

经本组教师讨论后,于开学正式上课前交教务处审定执行。

分设备课组的,还要求制订备课组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校本研修以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和主要措施。

(三)教师计划

    教师计划要根据学校计划和学科的要求由任课教师个人制订。

每学期一次,一般在开学正式上课前完成并交学校教务处审查。

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学情分析,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1、学期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学期教材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及系统,学期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2、学期教学任务与目标。

在对前一学期所教学科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3、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

4、教学进度。

应分周次,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各章、节或单元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实验、综合实践等的时间安排)和作业次数。

5、完成教学任务的注意措施。

6、教学改革的大体设想。

7、阶段反思要求。

8、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是基本职责之一。

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要求,确定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9、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期(年)初要确定活动主题,结合所在地方和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科活动计划。

二、教学过程管理

  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教学辅导和课外活动、考核评价等,是各门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要按照“新理念、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抓好这些基本环节的管理,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常规。

1、备课

每位任课教师都要认真备写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所在。

严禁无教案上课。

备课的基本要求根据应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

备课中,必须抓好三个环节,做到“十备”,采取两种备课形式,并把撰写教案作为备课的重中之重。

(1)、抓好三个环节

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要在开学初进行。

学期备课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时间安排等。

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的基本内容有:

①   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其在整册教材及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搞清前后单元教材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

②   制订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要从《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或主题目标中提炼,必须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③   把握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的措施。

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本单元各部分知识教学的课时数。

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设计,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

课时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是最重要最细致的一环。

课时备课要做到“十备”。

①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学科、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本学科所教年级教学内容与前后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② 备教材(包括教参)。

深入钻研教材(包括教参),体现三级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要求,达到感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

在此基础上,要对教材大胆取舍、整合、创新、拓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结合学情、教法、学法,切实把教材系统变为教学系统。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③ 备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水平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时效性。

④ 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目标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妥善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找准重点、难点、疑点。

⑤ 备教学资料。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料,但不是唯一资源,要吃透课程标准,基于教学目标,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如学生、教材、媒体、环境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要研究现行教材,最好能采集、整合其它版本教材;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

对于所有这些教学素材,要恰当选择、合理取舍、为我所用。

⑥ 备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⑦ 备教(学)具。

根据教学的需要,以优化教学效果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⑧  备思考题和检测练习。

备课时要考虑如何合理有序地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课前预习思考问题、当堂达标检测题和课后练习题。

要求课后作业要具有选择性和层次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⑨ 备教学过程。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

总体思路:

考虑教学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适当;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考虑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具体环节要完整、要有针对性、要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要衔接得当,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考虑创设教学情境,尤其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考虑如何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⑩  备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

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块板书和整体板书。

设计板书要考虑突出学科特点、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

(2)采用两种备课形式(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既要坚持以个人备课为主,又要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

提倡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

是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以学科组为单位,对所教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求获得最优教学方法的一项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

全面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明确所教章节的内容在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了解本章节的内容与其它章节及其它学科的关系。

确定本章节教学的深度、广度,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集体备课方式一般由中心发言人发言,集体研讨、修订课题书面材料,再将修订后的材料复印下发,各教师以此为依据修订完成个人下周所需教案。

集体备课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备课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进一步讨论并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分析请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交流教学方法达到取长补短、互动共进的目的。

(3)认真撰写教案。

课时教案要完整详实,注重实效。

各学科课时教案的数量(教案上要表明日期、总篇次,各教案之间应有适当的空行)要与课表上的课时数量相符合。

严禁抄袭他人教案和课后补写教案。

课时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形式。

其内容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反思)等。

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祥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

①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订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严禁大、空、不切实际。

②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内容的主次,确定关键点,放在突出地位。

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③教具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④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A、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巧妙地“导”,让学生全身心地“入”。

要求通过恰当内容或简短语言,尽快把学生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确显示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B、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

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

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

设计的主要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

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考虑如何筛选问题。

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C、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

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如数学学科的单元教学要求、例题、课后练习题,语文学科的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字词、问题答案等,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D、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要有针对性和适应的梯度。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E、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练、准确、条理清楚、布局合理,力求多样化;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学习方法。

课堂小结不仅是对当堂内容的梳理和升华,重点内容的概括再现,帮助同学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本堂课起到强化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可以教师小结,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小结。

F、教学后记(或反思):

教学后记(或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手段,学校要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教学后记(或反思)是教师课后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冷静的、理性的、较为系统的梳理、思考和反省,并把反思的结果形成文字记录下来。

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的主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认真总结教后体会与认识,仔细分析课堂教学过程、行为的得失,甄别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的差距。

譬如:

思考并记录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不足之处有哪些,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等。

要注意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或反思)的质量,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杜绝走形式、走过程。

2、上课

上课是常规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

对上课的要求是:

(1)教学理念先进、科学。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观,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变以教代学为以教导学、以练促学,把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学行为规范。

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处同意,不随意调课,更不能无故缺课;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中途离开教室;上课前要默讲,对教案烂熟于心,并准备好教具或实验仪器,确保上课顺利进行;预备铃响时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及时报告教务处或政教处;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互相问候致礼。

上课时间一般不会客、不迟到、不接打电话,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擅离教室。

      

(3)课堂氛围融洽、和谐。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要爱护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随便把学生拉出教室,尊重学生,不乱骂、嘲笑、挖苦学生。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

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

 

    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4)教学目标明确。

课堂上应通过必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要注重预设目标,尤其要兼顾教学过程中新生成的目标。

(5)围绕目标恰当处理教学内容。

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

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疑点、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6)教法的运用注重启发性和鼓励性。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意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7)教学手段的选择讲求实用性和有效性。

熟练运用常规教具、学具,学习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使教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简便、实用、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8)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

要屏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9)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好教学,努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多方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创造性使用教案,根据教情和学情灵活变通。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教师要机敏地进行引导,课后处理。

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得超过5分钟,避免矛盾激化,不能因此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不得在课堂上发脾气,不准讽刺侮辱学生,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将学生赶出课堂。

(10)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

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将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要科学安排学、讲、练的时间,教师讲授新课不得超过全课堂的二分之一时间。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完成课内练习、检测。

(11)课堂仪表端庄,教学基本功扎实。

衣着整洁得体,教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举止有度,课堂仪表端庄大方;用普通话授课,教学语言规范、准确、精练、生动、有激情、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严禁字迹潦草和写错别字、不规范字;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发现学生答、问或练习错误要巧于指点、引导,发现学生握笔、写字、座立姿势不正确等问题应及时纠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12)教学效果。

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师生情绪饱满、愉悦。

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作业布置和批改

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和指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它对了解教学情况,形成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发挥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批,有错必纠”。

具体要求如下:

(1)精心设计,讲求实效。

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凡应设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设置作业。

作业题目应认真编选,每个题目均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作业设置的质、量、度要符合学生实际,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各类学生的需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

课堂作业要确保课内完成,课外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反对重复作业、随意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惩罚性作业,力求作业的最佳量。

(2)作业的类型。

各学科作业,从形式上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从时间上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3)作业的数量。

①课内书面作业数量的规定:

作文(习作)、周记:

间周一篇,每学期不少于8篇;语文作业每课1次;数学作业每周5次,每次不少于3个题;英语作业每周不少于3次;物理、化学作业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作业不少于2个题;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美术、微机作业每周不少于1次。

②课外(家庭)作业数量的规定:

各科课外作业的总量每天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

各年级都要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

(4)作业的质量。

①作业的封面填写完整,书写规范。

教育学生爱护作业。

②内容书写工整,书面干净。

正确率高,尽可能不出现错字错题;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③不准有半页现象,不准乱写乱画,不能用涂改液、胶条等纠错。

④作图要规范,必须用铅笔和相应文具作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⑤作业要求一律用蓝、黑色墨水笔书写(作图、美术作业除外)。

两次作业之间要空适当的行数。

(5)作业的批改。

①作业批改要及时。

要按时收交作业,及时批改发还作业,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②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要注意示范性。

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符号要规范,日期要明确;严禁潦草和写错别字。

③统一作业批改符号,一律用红色钢笔(或圆珠笔)批改。

④各科作业原则上要全批全改,要有一定数量的面批;不得累批、隔批、漏批、错批;错题必须有批注,纠错必须有复批。

提倡精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⑤作文的批改要侧重于写法指导,每篇作文都要有眉批和总批。

周记的批改侧重于思想交流。

⑥小作文和课外书写作业,教师要及时查阅,并有针对性的批改。

课外口头作业或实践性作业要及时提问、检查。

⑦理科作业的批改,错题不允许用半对符号;要求批改每一个小题,不可单批一个大勾或大叉。

⑧作业评语中肯,针对性强,要体现激励性、指导性、示范性。

严禁空话套话式批语。

每位教师每个月要保证至少为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写一次激励性评语。

建议教师设置作业批改手册,每次作业应有批改记录。

(6)作业的讲评。

①作业讲评要立足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意见。

②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评价、自我分析,并及时自我反馈矫正,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错题集。

(7)指导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①教师应了解并指导学生做作业的过程,督促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③应督促每位学生即使上交作业,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给予教育和帮助。

(8)鼓励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建议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

(9)督促检查各科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情况。

学校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检查结果要量化考核。

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

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每学期检查不少于四次,并及时公布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4、辅导

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

辅导内容和要求是:

(1)课外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自习课、晚自习时间应尽量由学生自由支配,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需要下班进行辅导。

在选择辅导内容、确定辅导对象、采取辅导方法上都要照顾大多数学生。

尤其对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切忌辅导时间讲授新课,或防碍其它学科教学,禁止借故收费补课,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2)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科优等生。

各科任课教师对此类学生可用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加强学科竞赛辅导等办法,激发兴趣,发扬特长,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科拔尖人才。

(3)关心学困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

教师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开展个别的或小型的辅导,要“爱”字当头,“帮”字入手,以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