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347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

《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docx

文言文15九上《醉翁亭记》记诵必背

文言文15醉翁亭记

经典赏析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作者醉在两处:

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全文共四段,条理清楚,构思极为精巧。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分五步突出醉翁亭。

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

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

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

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

“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

然后写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出醉翁亭座落在山清水秀的最佳位置上。

为下文的活动安排了一个优美独特的背景。

作者接着转向叙事抒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

“作之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愚之酒也”。

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

这段层与层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

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印象。

  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

“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这里用对偶句描写,散句收束,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

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

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

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

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第四段,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之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但太守之乐与众不同,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

作者并没有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文本解析

 

实战演练

一、句子默写。

1.(2018·山东泰安·中考真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2020·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3.(2018·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4.(2020·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春夏时节的大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欧阳修《醉翁亭记》)

5.(2020·辽宁阜新·中考真题)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6.(2020·辽宁朝阳·中考真题)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1.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佳木秀而繁阴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野芳发而幽香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文言文阅读。

(一)(2020·山西中考真题)诗文佳作脍炙人口,名楼古亭情韵悠悠。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

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芳草萋萋鹦鹉洲(____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大名鼎鼎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豁然开朗

C.野芳发而幽香整装待发

D.朝而往朝

思暮想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黄鹤楼

醉翁亭记(节选)

关键词选取

①______

内容概括

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表达了思乡的愁绪。

②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qī)

(2)(míng)

2.D

3.

(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2)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4.①愁②示例一:

描写了醉翁亭周边宜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示例二:

叙写了醉翁亭周边环境,得名由来,山间朝暮、四季之美景,表达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乐趣。

【解析】

1.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字音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注意“暝”字有后鼻音。

2.考查一词多义。

A.名叫,命名/名气;

B.分散,散开/开阔;

C.开放/出发;

D.清早,早晨/清早,早晨;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回,回环;转,转弯;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者,……也,判断句式;

(2)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出,裸露;四时,四季;……者,……也,判断句式。

4.考查诗人情感理解和内容概括。

本题形式上是填空题,要根据已经给出的部分内容判断空缺处所填内容。

由《醉翁亭记》的“乐”可知,本行要填的是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断,《黄鹤楼》诗中抒发感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是: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

望着烟雾迷蒙的江面,不由得使人愁绪顿生。

可知本诗情感关键词是“愁”。

由已经给出的《黄鹤楼》内容概括(内容+主题),可对《醉翁亭记》进行概括:

描写了醉翁亭周边宜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色(内容),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主题)。

【点睛】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有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太守给自己取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二)(2020·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佳木秀而繁阴

(3)负者歌于途(4)树林阴翳

3.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1)“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

(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4.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

例:

从“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5.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答案】

1.宋或北宋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

2.

(1)意趣,情趣

(2)茂盛(3)道路或路途(4)遮盖或遮蔽

3.

(1)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

(意思对即可)

(2)蔚然深秀

4.示例:

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⑤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环境优美之亭”;⑥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见,这是一座“宴饮之亭”(或“欢乐之亭”);⑦从“醉能同其乐”可见,这是一座“与民同乐之亭”。

(意思对即可)

5.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

意,意趣,情趣。

(2)佳木秀而繁阴:

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一片浓荫。

秀,茂盛。

(3)负者歌于途: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

道,道路,路途。

(4)树林阴翳:

树林茂密荫蔽。

翳,遮盖或遮蔽。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环滁皆山也: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环,环绕。

皆,都。

这两个字写出了滁州的地域特点:

周围群山环抱的;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故可知从“远望”角度看琅琊山,其特点是:

蔚然深秀。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答题要点:

仿照示例,结合原文语句,对亭子进行介绍、评价或者感悟。

句式:

从+原文语句+可见,这是一座“某某之亭”。

示范:

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可见,这是一座“赏景之亭”。

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文章第一二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滁州美丽的风景,第三段写滁州人出游时的场面:

非常的热闹、和谐、快乐。

第四段写宴会散去,滁州人跟随太守归去。

(2)结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正是因为滁州风景优美,所以太守和滁州人才出游赏景,所以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

(3)结合“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滁州百姓愿意并且能够跟随太守出游,享受出游的乐趣,基础必须是百姓生活的比较安定、快乐,甚至富足,这暗示了太守的治理有方,而滁州百姓能够快乐的出游、能够参与到太守的宴会中来,说明百姓非常爱戴太守。

故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点睛】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

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