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300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docx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促进生命快乐成长

发布日期:

2009-12-30    文章作者:

wangweiming@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

在生命教育的背景下,班主任的工作理念要与时俱进;优化班级激励环境,前提是确立学生的生命尊严,关键是形成教师的教育合力,起点是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目标是建立激励的有效机制,以组织激励来注重营造班级良好的激励氛围,发挥集体组织的教育功能,以自我激励来进行正强化,开掘自我生命的潜能。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集体激励 自我激励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从生命教育的理念出发,作为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应该要提高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生命质量,要让学生的整个生命系统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也要让自己从工作的历程中获得一种生命的意义感。

班主任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应该在生命教育中凸现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更不能囿于原有的教育方法,更不能固步自封,应该要有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受惟理性教育观的影响,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往往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各项评比、获奖等可见成果,忽视、淡漠的是学生在班级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满足于常规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完成,而忽视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活环境;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强调管理、服从、控制,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对生命潜能的开发;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习惯于单干,疲于奔命,而没有与相关的教师群体间达成高度一致的工作默契,没有形成相应的合力,事倍功半,工作效率低下,最严重的是导致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也在不同程度上被压抑和忽视了。

   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应该成为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师要使自己所参与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生命的规律。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唤醒生命成长的自觉,要让班级焕发生命的活力,要让学生享受生命的快乐。

    有关激励方法、激励模式、激励教育的研究成果很多,我们对于激励环境的研究是在生命的视角下,营造良好的班级激励氛围,致力把班级建设成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班集体,有效地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积极体验和感悟,感受激励力量的不竭源泉,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动力,提高生命质量,旨在让学生增强信心,唤醒生命成长的自觉,让生命成长的动力推动自己前进,也让教师群体在激励教育中体验到教育成就感。

   在班级生活中,不仅个体需要激励,而且群体和组织都需要激励。

既需要自我激励,又需要来自他人、群体和组织的激励。

班集体中蕴藏着影响个体个性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有关的尝试与研究。

   我们所认为的“优化班级激励环境”,是指班主任积极创设各种条件和开展各种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成长的过程,树立正确的认识,培养积极的情绪,发展良好的情感,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转化、消除错误认识、不良情绪和消极的情感,充分感受班级生活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一、优化班级激励环境的前提是确立学生的生命尊严。

   肖川对生命教育有过这样的论述: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

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全人教育”理念要义中也有这样的论述:

“尊重自然与人性的尊严。

”在关注生命质量的班级生活中,其前提就是要确立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尊严。

   1、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面地生活。

所谓体面,就是在生活中要保持自尊与自信。

在班级生活中,激励学生的过程就应当是帮助学生不断赢得自尊、积累自信的过程。

自尊与自信犹如鸟儿的一对翅膀,无论缺少哪一个都不行,这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人在生活中获得幸福的坚强基石;缺少自尊与自信,犹如鸟儿折断了翅膀,是很难走向成熟的。

   2、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改正中前进。

生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

学生是不成熟的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

因此,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要给学生“再次成功”的机会,给他们充分思维的时间。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让每一位学生悦纳和表现自我。

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和凸显学生潜在的成功,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点和引导,使他们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中看到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让他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学习上缺少这种情感支持,就像机器缺少燃料一样,是无法真正启动起来的。

    4、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关爱。

师爱是师生间情感维系的纽带,是学生情感力量的无穷源泉。

不论学生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顽皮的还是听话的,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一样对待。

教师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无声的微笑、一道柔和的目光、一个轻轻的抚慰……无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奏出和谐的心灵奏鸣曲。

师爱,可以唤起学生心底的爱,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可以在情感方面给孩子以更多的温暖,使他们体验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二、优化班级激励环境的关键是形成教师的教育合力

   我们都知道,如果班主任忽视或不取得学科教师的支持和配合,那么他的班主任工作成效是大打折扣的。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班主任面前的表现可能更乖巧些和老实些,而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了解只限于自己的视角,对于全面了解学生就力不从心了。

   因而,我们对于班主任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

1、教育力量的联合者,在日益开放的今天,“二期课改”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单干”,应该广泛“联合”,联合教师群体和学生,壮大教育力量和影响;2、生命成长的促进者,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绝对主体,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引领学生确立生存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3、激励活动的设计者,班主任要在了解全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要善于有创意地设计活动,最重要的是能够让班级的全体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的贯穿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活动。

    根据已有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其他优秀的班主任的探讨总结,对于建立自己班主任工作的支持系统作了有益的尝试。

1、开学初期,班主任要善于向班级相关的学科教师征求班级工作计划和教育活动的意见,征求意见的同时其实也告知了其他学科教师,容易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自己工作的信心可以自然增强。

2、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虚心听取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弥补和避免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弱点。

从学科教师的角度可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就更强一些。

3、平时主动、坦诚地与学科教师交流,可以吸取他们的经验,在班主任工作和自己的教学中加以灵活应用。

4、在长期的交往和交流中,容易形成班主任为核心、有学科教师参与的班级工作机制,教师群体的教育合力也就自然形成。

 

三、优化班级激励环境的起点是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

   激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激励是万万不能的。

激励是一种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生命的生成性告诉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进步的可能,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但在成长的过程肯定需要不断激励的力量。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激励对于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巨大而深远的作用——激励具有互惠性,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施者,他既是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也是自身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不只是眼望学生的成长,而是永远和学生们共同成长。

改善教育行为,做到“六个学会”是必不可少的。

1、学会期待:

教育要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急功近利,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

期待,不是消极、无为地等待,而是给学生以积极的期望,耐心地引导着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2、学会赏识: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而教师要带着放大镜去寻找、发现学生的每一位成长足迹和成功的可能,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赞美可以赞美的一切。

3、学会宽容:

我们要尊重学生生命的初始状态,不成熟的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各种错误,而大部分错误都可以随着成长的脚步而改正。

既要宽容学生,又要宽容自己,这样可以从容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4、学会选择:

激励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万能的,有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激励方法,发挥它的最大的效能。

5、学会合作:

教育教学是一种合作性的集体行为,与同事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进步,与学生合作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并且由合作所产生的“马太效应”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6、学会创新:

时代在前进,理念在更新,学生在变化,具体的教学情景是不可复制的,要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或者进行新的尝试。

 

四、优化班级激励环境的目标是建立激励的有效机制

   班级激励环境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师生在长期的共同学习生活中逐渐培育、积淀,才能逐渐生成。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需要有效的机制才有可能发挥其育人功能。

集体激励和自我激励就是两个重要的机制。

1、集体激励

   所谓集体激励,就是要发挥班级生命场的激励效应,以生命去影响生命,以生命去激励生命,即注重营造班级良好的激励氛围,发挥班集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接受教育,以班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

良好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自我教育力量,它能紧密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积极寻找有效的载体,设计了一些班级激励活动方案。

如“串起希望之链”,用“回形针”这个替代物作为奖励形式,挂在墙上,大家有目共睹,当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就可以从老师这儿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品。

“回形针”则被称作“欢乐扣”,表示得到时的快乐心情,“扣”的意思是取“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之意。

最后,师生共同赋予“串起希望之链”的含义是:

一枚枚“欢乐扣”串起我的每一次努力,串起我的每一位进步,串起我的每一位成长足迹,也就串起了我的希望之链。

   例如:

我们整个年级参加野营活动,第一项内容就是“模拟长征”,步行四个多小时的路。

这对于娇生惯养的学生来说是相当艰难的,说实在的,老师们心里都没底,学校特意安排了一辆大巴士跟在队伍后面。

有些家长相随了一大段路,千叮咛万嘱咐“走不动的话,就乘车。

”有个爷爷亲眼看见孙子乘上了大巴士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刚拉开一点距离,等爷爷不能发觉时,他就下了大巴士。

同学说:

“你能走吗?

”“乘车的话,奖励就没了。

”原来班主任加大了奖励力度,步行到佘山,奖励5枚“回形针”。

半路上,有些学生上了车,其他学生就热情呼喊:

“下来呀,我们一起走。

”最后,全年级除5个身体不太好的学生没坚持到底以外,其余都得到了5枚“回形针”。

老师们连连说这样的结果是始料未及的,学生又何尝想到自己具有这样大的能耐呢?

   小小的回形针功不可没,给了他们坚持到底的精神动力。

其实,老师奖品虽然微小,但因为是老师奖励的,便在学生的心目中升值了。

这种奖励是面向全班学生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意志。

学生通过这次活动,也看到了自己潜在的能力。

看看学生拿到回形针时天使般的笑容,听听他们快乐的欢呼声,老师们由衷地替他们高兴。

   “串起希望之链”活动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了效果:

上课发言的人数、次数增多了,课堂气氛开始活跃了;订正作业的动作快了;和老师亲近的人也逐渐多了……另外两位班主任也加入这项活动,从而推广到了我们整个年级,英语老师则应用到其他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去。

   我们对这项激励活动在实施中调整,在调整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要顺应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要让学生享受生命的快乐。

(1)激励活动的参与人员:

面向全体班级成员,至少要包括所有的学生、班主任和相关的学科教师,体现激励活动的全员性。

(2)激励活动的时间安排:

最好能贯穿整个学期或学年,体现激励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效性。

(3)激励活动的内容设计:

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要倾听学生的意愿,要让学生一起参与,体现激励活动的主体性。

(4)激励活动的评价语言:

①具体,即表扬和鼓励要明确说清楚是某一个方面,以学生成功的事实来肯定,使学生从事实中找到自信,逐步积淀。

②真诚,即鼓励表扬要郑重其事,话语要包含赞赏的激情,要使全班都能认同,空洞话语的激励作用是不明显的。

(5)激励活动的评价方式:

①纵向性自我评价,即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将“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较,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激发积极的情绪,从而进行自我肯定,激发自信。

②差异性互动评价,即以学生原有的基础为评价依据,将“现在的他”与“以前的他”相比较,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在评价中注重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家长对子女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明确努力的目标。

当学生遇到失败时,不是简单的指责,而是引导学生客观分析、正确寻找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让学生明白失败中可能存在成功的因素。

(6)激励活动的心理价值:

着力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

过度否定性的评价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可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降低教育效果。

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则会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对教师的指导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教育效果也更为显著。

 

2、自我激励

   外在激励、他人激励确实有一定的明显的教育效果,但最终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内因力量来强化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要自我激励,即以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改善学生的自我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改变在日常挫折中所形成的不良心态,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自己。

自我激励是习惯内化的结果,学生重视的不再是外在的表扬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而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并能正确面对物质诱惑,相反,不恰当的物质奖励会使学生变得完全依赖于他人的赞许。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尊重、信任、指导及影响,这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并保持继续努力的积极态度。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使学生“学会自我对话”和“学会自我挑战”两个层面积极实践。

实践的专门途径是:

心理辅导课、主题班队课、全校心理辅导讲座、午会课、十分钟队会、雏鹰争章活动等;实践的其他途径是:

课堂教学、作业批语、学期评语、家访等。

如:

在《当遭遇困难时……》这节心理辅导课中,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回顾自己的心灵历程,通过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来积极体验: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解决困难、克服困难,从而取得进步与提高;而消极的心态会使人更悲观,丧失信心。

(1)学会自我对话。

在我们每一位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个与我们外在行为及思想表现不一样的“自我”。

“两个我”经常会发生冲突、矛盾,我们应该要让“两个我”学会自我对话。

①自我表扬,当取得进步、胜利和成功时,对自己说:

“我真有信心。

”②自我宽慰,当遭遇困难、挫折时,对自己说:

“真好,又给了我一次战胜它的机会。

”③自我提醒,当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事情时,对自己说:

“我很棒,我能做好这件事。

”;当取得成绩时,对自己说:

“我要再接再厉!

   自我对话的语言需要学习、积累,最终的目的是要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

这种语言的主要来源是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我们开展了赠送格言、撰写自我激励格言等活动,使学生从中汲取了自我激励的力量。

(2)学会自我挑战。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人失败,有人成功,主要原因是前者是被自己打败,而后者却能打败自己,敢于自己挑战。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自我挑战,一个人有了自我挑战意识,就有了信心,就会产生意志力量。

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心理弱点,能以自己的勇敢的战胜自己的懦弱,能以自己的勤奋战胜自己的懒惰……

   自我挑战的意义之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鼓励自己向困难、艰险勇敢地挑战,不怕失败,决不言败,善于化压力为动力。

这是一种积极、自信、奋发的心理状态。

自我挑战的意义之二,人要有自知之明,是要勇于向自己的弱点、缺点宣战。

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能不断自我完善。

挑战的真正目的是要使自己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

自我挑战的意义之三,要敢于拼搏,勇于进取,不断地向自己的新高度发起冲击,去攀登自己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学会自我挑战,我们设计了一些激励活动,如“501”行动,先赋予含义“我的第一个行动目标”等,再确立行动计划,然后实施,最后进行考核、评价;又如少先队争章活动,我们推出了心理特色章“意志章”。

 

    优化班级激励环境的实践,使我们收益颇丰:

教师间由孤立走向了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工作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班集体活泼快乐、积极向上的氛围越发浓厚,释放出巨大的集体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日益凸显出激励的作用;激励唤起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学生们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也善于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进步也很明显;对于生命教育的实施,我们主要在班级工作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为后续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反思:

教师间的合作要由随意走向有意,要成为自觉行为,要有一定的机制来实施,获取更大的效益;激励氛围要扩展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位空间。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指导中促使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有关具体的激励方法、激励活动还需要不断地改善、不断地创新,讲求操作的实效性,不能浮于表面和浅层,要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度把握期望值,期望过低或者期望过高,不仅不能达成激励的作用,而且会起反作用。

 

附主要参考文献:

1、吴增强.生命教育的历史追寻及其启示.思想理论教育. 2005,9

2、丁钢.中国教育:

研究与评论.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第三辑.

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

4、冯建军.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教育评论,2003,2.

5、生命教育:

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肖川博士访谈录.班主任之友,2002,9.

6、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7、李家成.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人民教育,2004,21.

8、李家成.论教育生活的生命价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

9、刘济良.生命的沉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

10、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11、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2,4.

12、向洪江.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生命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