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126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

《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docx

北京各区期末汇编遗传含答案

昌平17(9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

科研人员利用果蝇的紫眼卷翅品系和红眼直翅品系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红眼为______性状。

卷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亲代中的卷翅个体是杂合子,判断依据是______。

卷翅基因纯合会导致果蝇死亡,上述实验结果与之_____(相符/不相符)。

(3)科研人员又让亲代的紫眼卷翅果蝇品系连续自交多代,发现其后代始终保持卷翅,没有直翅个体出现。

有人提出2种假设:

假设一:

直翅基因纯合致死。

假设二:

在同源染色体中,紫眼卷翅果蝇品系中卷翅基因(Cy)所在染色体对应的另一条染色体上也存在1个隐性致死基因(lethal),它的纯合子不能存活(如下图)。

①你支持哪种假设?

理由是______。

②依据上述你支持的假设,如果F1红眼卷翅果蝇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7.(9分)

(1)显性;常

(2)Ⅰ.F1红眼卷翅果蝇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或出现直翅性状),说明卷翅是显性性状(1分)

Ⅱ.再根据亲代卷翅个体的后代中卷翅∶直翅=1∶1,可推测其为杂合子(1分,未先区分显隐性不得分);

相符

(3)①支持假设二。

如果直翅基因纯合致死,则F1的卷翅果蝇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直翅性状(或亲代的直翅个体是纯合子)(2分,理由与假设逻辑不符不得分)

②红眼卷翅∶紫眼卷翅∶红眼直翅∶紫眼直翅=6∶2∶3∶1(2分)

朝阳21.(13分)将水稻宽叶粳(KYJ)品系,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获得窄叶突变体zy17。

(1)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导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会导致同一个体中有多个基因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如:

A基因突变为a、B基因突变为b、c基因突变为C……

(2)纯合窄叶突变体zy17与纯合宽叶粳(KYJ)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

①若F2中出现现象,可判断此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窄叶为隐性性状。

将控制窄叶性状的基因记为a基因。

②若B、b基因与A、a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上述突变体zy17(aabb)与纯合宽叶粳(AABB)杂交,得F1。

F1经过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

F1自交获得的F2中,窄叶群体的B基因频率(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b基因频率。

(3)为确定控制窄叶性状的基因a在基因组中的位置,进行如下实验。

不同的染色体上有若干不同的特定DNA序列。

提取F2群体中若干窄叶植株的DNA,不同株的DNA等量混合,得到DNA混合物。

从DNA混合物中扩增某一特定DNA序列,以宽叶粳(KYJ)品系的相应特定DNA序列做为标准,统计扩增出的DNA片段中发生突变的核苷酸序列所占的比例。

其他特定DNA序列也按上述方法扩增并进行统计。

下图表示其中的两个结果。

1若序列比对结果为(填写“结果1”或“结果2”),则此序列可能位于窄叶基因a中。

经统计发现有6个序列符合上述结果。

26个突变序列中有4个被认为与窄叶突变体表型改变没有因果关系,请从突变序列在DNA上位置的角度说出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3另外2个突变序列分别位于基因甲、乙中。

基因甲,编码一种蛋白质。

甲中的某一位点的碱基序列“—GAT—”在突变体中变为“—AAT—”,改变前后均不对应终止密码子。

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若此突变导致,则可以认为此突变与表型的改变有关,需要针对此基因进一步研究。

基因乙的碱基序列丢失两个碱基,使得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与宽叶粳(KYJ)中的此蛋白质相比明显变小,推测其原因是。

结合其它研究结果,确定基因乙是决定“窄叶”的基因a。

(4)综合上述研究,请提出关于窄叶基因乙(a)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在实际生产中窄叶突变体的产量并不高,保留此类型的水稻的意义是。

21.(13分)

(1)提高突变频率

(2)①F2中宽叶和窄叶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

1

②减数自由组合等于

(3)①结果2

②这4个突变位点位于DNA的非基因片段上或位于基因的非编码区或基因编码区的内含子(合理即可得分,2分)

③替换相应的蛋白质结构(功能)发生改变或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合理即可得分)

(4)基因乙的功能或基因乙指导形成的蛋白质的功能(回答基因乙测序不得分)

(5)了解基因功能或为水稻的育种提供材料或保护基因多样性

大兴21.(12分)研究者利用3个纯合品系的鸡群:

藏鸡(麻羽深胫)、寿光鸡(黑羽浅胫)和白来航鸡(白羽浅胫)进行研究,寻找其羽色和胫色遗传规律,为鸡的育种提供科学的依据。

组别

杂交组合

F1

F2

公鸡

母鸡

公鸡

母鸡

实验1

藏鸡♂×寿光鸡♀

黑羽

黑羽433:

麻羽86

实验2

寿光鸡♂×藏鸡♀

黑羽

黑羽163:

麻羽33

实验3

白来航鸡♂×藏鸡♀

深胫1

浅胫42

深胫0

浅胫35

深胫5

浅胫56

深胫28

浅胫37

请回答问题:

(1)实验1和实验2互为______,根据其结果可知羽是显性性状,与其相关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

(2)由实验1和实验2的杂交结果(能/不能)确定鸡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__。

(3)实验3的F1和F2均表现出现象,说明控制胫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若选取实验3的F1中的浅胫公鸡与纯合______母鸡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出现_____结果,则可验证该结论。

(4)实验3中F1和F2中均出现少量深胫公鸡,说明双亲中的鸡群混有杂合子。

(5)进一步研究发现,白来航鸡和寿光鸡的显性基因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胫色为浅色,饲料中的成分也会影响胫色的深浅,可见鸡的胫色是的结果。

(6)黑羽公鸡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深受市场欢迎。

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请根据胫色遗传规律,利用上述3个纯合品系设计一个方案,在饲养早期从雏鸡中筛选出黑羽公鸡,以降低生产成本。

21.(12分)

(1)正反交黑常

(2)不能F2中没有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及其变式

(3)雌雄两种性别中性状分离比不同

浅胫深胫母鸡∶浅胫母鸡∶浅胫公鸡=1∶1∶2(只有母鸡中出现深胫)

(4)白来航鸡

(5)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

(6)雄性藏鸡与雌性寿光鸡杂交,(1分)从后代中选择浅胫个体培养,(1分)即为黑羽公鸡。

(共2分)

东城18.(12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正常雌果蝇的性染色体如图1。

科学家发现了在自然界能够正常存活的某品系雌果蝇,其性染色体中含有Y染色体和并联X染色体,组成如图2。

图1

图2

(1)正常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

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这两条染色体会在_________期分开,最终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2)科学家将图2品系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交配,发现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只有2种,说明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的果蝇不能存活。

(3)基因型为

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bY的雄果蝇连续交配多代,b基因在此过程中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

(4)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之间可发生由于DNA分子_________后重接导致的交叉互换。

然而在研究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实验能够证明交叉互换是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直到某实验室利用图3品系雌果蝇进行了研究。

图3

有研究表明X染色体臂之间可以进行“交叉互换”。

当图3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

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

18.(12分)

(1)XY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2)YY、

(3)父传子、子传孙(只从亲代雄果蝇传给子代雄果蝇)

(4)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断裂

房山18(11分)杂交水稻虽然性状优良,但在有性繁殖过程中,具有高产等优良特性会出现分离。

由此,杂交作物的后代(杂种植物)无法保持同样的优良性状。

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关键的B基因,为探究其作用,进行了如下研究。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与野生型水稻的B基因利用酶形成融合基因,转入到普通水稻获得转基因水稻(B-GFP),该变异属于___________。

(2)将野生型水稻与转基因水稻进行杂交或自交,授粉2.5小时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中B基因的表达情况,请完成下表和问题。

杂交组合

♀B-GFP╳♂野生型

♀野生型╳♂B-GFP

♀B-GFP╳♂B-GFP

预期结果

具荧光:

无荧光=1:

1

_______①________

实际结果

无荧光

全部具荧光

1/2具荧光

②根据结果可知只有来自(父本/母本)的B基因表达,而出现了上述实验现象,并没有表现出定律的特征。

(3)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授粉6.5小时后的受精卵,发现来自于母本的B基因也开始表达。

由此推测,可能是来自于父本B基因的表达(促进/抑制)后期来自于母本中的该基因的表达,从而启动胚的发育。

(4)研究人员设想:

可以使野生型水稻(杂种植物)在未受精的情况下,诱发卵细胞中B基因表达,发育为胚。

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图操作,请你根据技术操作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①卵原细胞经M技术处理后进行分裂形成卵细胞。

②精细胞参与了形成的过程,卵细胞在未受精情况下发育为新个体,该育种方式的优势是。

18.(11分)

(1)(限制酶)DNA连接基因重组

(2)具荧光:

无荧光=3:

1父本基因的分离

(3)促进

(4)①有丝②胚乳未受精情况,卵细胞发育成胚,保护了野生型水稻(杂种植物)优良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

丰台18.(12分)水稻(2n=24)以自花授粉为主,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水稻的育性,当基因型为隐性纯合时,个体表现不育。

研究人员对水稻突变体Q开展了如下研究,请回答问题:

(1)统计Q自交后代得到可育株为111株,不育株QM为308株。

随着Q自交多代,类似分离情况再次出现。

这一结果表明,该突变类型的遗传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进一步研究Q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在__________期,能够观察到正常的对染色体和一条额外的染色体,或者11组两两配对和一组3条染色体配对(三价体),推断Q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像这样的个体被称为三体。

由Q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知,该育性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

(3)研究人员对Q的遗传模式推断如下图所示,并从Q的可育后代中,挑选自交后代可育:

不育为__________的植株,进而选出了QM的非三体可育株。

进一步设计__________杂交实验,发现均不能得到种子,推断该不育突变体QM为雌雄不育突变体。

(4)杂合基因型(Aa)自交一代可以分离25%的隐性纯合个体(aa),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隐性基因在后代中的比率将__________。

若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增加了一条,使基因型变为Aaa,自交n代后,不育隐性基因(a)可以稳定的存在于__________的群体中。

(5)请你结合以上资料谈谈三体水稻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18.(12分)

(1)不符合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12染色体数目变异额外的染色体(3条配对的染色体、三价体)

(3)3:

1QM♀×非三体可育株♂和非三体可育株♀×QM♂(2分)

(4)逐渐下降并趋近于零三体(含有三价体)

(5)可以高效稳定的保存隐性基因和突变个体(2分)

通州16.(11分)育种工作者利用辐射诱变从正常水稻的后代中获得巨胚水稻,对其展开系列研究。

(1)用巨胚水稻和正常胚水稻进行正反交,F1籽粒均为正常胚,F2籽粒中正常胚和巨胚的比例接近于3:

1,说明胚的大小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巨胚基因是性基因。

(2)将诱变得到的两种巨胚突变体“上5”和“超210”进行杂交,若收获的F1籽粒均为,表明这两种水稻中的巨胚基因属于相同的突变基因。

(3)“上5”的胚重超过了已知其他巨胚水稻,研究者通过基因测序发现大多数巨胚基因的突变发生在编码链,而“上5”的突变发生在编码链和启动子。

编码链中的突变导致中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相关蛋白质长度变短,最终导致巨胚性状的出现,启动子中的突变使该突变基因在水稻开花后4--7天的颖果中表达量持续增加,胚变得更大。

推测启动子中相应序列是一种调控序列,能够正常基因的表达。

(4)传统育种对巨胚水稻筛选的时间长而且不准确,研究者利用分子标记特征引物对“上5”和正常水稻籽粒的DNA进行PCR。

“上5”的PCR产物经酶切产生18bp、76bp、91bp和273bp4种片段;正常胚水稻的PCR产物经酶切产生18bp、76bp和364bp3种片段,请根据各自的特征片段判断下列待测种子中的是符合要求的巨胚水稻种子。

注:

M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24为待测种子。

16.

(1)一(1分)隐(1分)

(2)巨胚(2分)

(3)mRNA(2分)抑制(2分)

(4)2、3、10、11、15、16、19、21(3分,答对任意一个给1分,答对2-7个,给2分,全部答对给3分,分级赋分)

20.(12分)

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

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HH

Hh

hh

TT

Tt

tt

12

71

60

54

97

49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

6:

5,(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

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

”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

P1和P2(如右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

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

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分

裂时期表达,而P2在细胞中表达。

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

(4)科研人员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改良乙水稻,获得了HHTT型乙水稻新品种。

最终选出的植株中,部分个体含P1P2基因,部分不含,应保存其中哪一类?

请分析说明理由。

20.(12分)

(1)基因分离(2分)

F2中TT、Tt、tt的比例为1:

2:

1(F2中耐缺氮植株比例为3/4)(2分)

(2)不符合(1分)

以F1为母本,品种乙为父本,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是1:

1(1分)

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1分),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为1:

5(1分)

(3)

减数第一次(有丝)(1分)精细胞(花粉)(1分)

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1分)

(4)(本小题1分,以下两种答案均可)

有P1P2基因能够保持品系的优良性状、无P1P2基因有利于进一步杂交进行性状改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