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083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0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docx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

网页设计时的图层命名规则

导读:

本文主要讨论了设计网页时我们使用photoshop这类设计工具时的图层命名规则,这是一套WebUI设计命名规范,也就是网站用户界面设计(俗称网页设计)命名规范。

这套规范并非单纯的CSS、html或JavaScript命名规范,它涉及了很多使用PhotoShop这类设计工具进行网页设计过程中的命名规范。

(好久没写文章了,有点罗嗦,吼吼~)。

首先我是出于公司几位美工的设计效果图源文件没有对图层命名而开始考虑总结一套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网上大多命名规范都是关于编码的,也就是那些css、html、js和一些服务器端语言的,至于设计方面的命名规范实在是很少。

但是毕竟设计师也是技术团队的成员,而且前端开发工程师是要使用设计师的效果图源文件的,所以统一命名规范和设计规范对于团队的协作和工作效率肯定是有好处的。

这套WebUI设计命名规范总结自我的一些Web设计经验和国外设计师的命名方式推荐。

WebUI设计命名规范

一.网站设计及基本框架结构:

1.   Container

“container“就是将页面中的所有元素包在一起的部分,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

“wrapper“,“wrap“,“page“.

2.   Header

“header”是网站页面的头部区域,一般来讲,它包含网站的logo和一些其他元素。

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

“page-header”(或pageHeader).

3.   Navbar

“navbar“等同于横向的导航栏,是最典型的网页元素。

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

“nav”,“navigation”,“nav-wrapper”.

4.   Menu

“Menu”区域包含一般的链接和菜单,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

“subNav“,“links“,“sidebar-main”.

5.  Main

“Main”是网站的主要区域,如果是博客的话它将包含的日志。

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

“content“,“main-content”(或“mainContent”)。

6.  Sidebar

“Sidebar”部分可以包含网站的次要内容,比如最近更新内容列表、关于网站的介绍或广告元素等…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

“subNav“,“side-panel“,“secondary-content“.

7.   Footer

“Footer”包含网站的一些附加信息,这部分还可以命名为:

“copyright“.

二.需要注意的几点:

1.尽量考虑为元素命名其本身的作用或”用意”,达到语义化。

不要使用表面形式的命名.

如:

red/left/big等。

2.组合命名规则:

[元素类型]-[元素作用/内容]

如:

搜索按钮:

btn-search

登录表单:

form-login

新闻列表:

list-news

3.涉及到交互行为的元素命名:

凡涉及交互行为的元素通常会有正常、悬停、点击和已浏览等不同样式,命名可参考以下规则:

鼠标悬停:

hover  点击:

click  已浏览:

visited

如:

搜索按钮:

btn-search、btn-search-hover、btn-search-visited

三.Photoshop图层结构规范:

Photoshop图层命名遵循树形结构,凡某元素组成的图层大于3层,即可形成组,所有图层尽量避免使用默认命名(图层+编号)。

第一级图层结构如下图:

第二级结构图例(医院网站):

第三级结构图例及效果图对比(医院新闻栏目):

效果图

图层命名结构

四.常用命名汇总:

页头:

header

登录条:

loginbar

标志:

logo

侧栏:

sidebar

广告条:

banner

导航:

nav

子导航:

subNav

菜单:

menu

子菜单:

subMenu

下拉菜单:

dropMenu

工具条:

toolbar

表单:

form

栏目:

column

箭头:

arrow

搜索:

search

搜索按钮:

btn-search

滚动条:

scroll

内容:

content

标签页:

tab

文章列表:

list

提示信息:

msg

小技巧:

tips

栏目标题:

title

链接:

links

页脚:

footer

服务:

service

热点:

hot

新闻:

news

下载:

download

注册:

regsiter

状态:

status

按钮:

btn

投票:

vote

合作伙伴:

partner

版权:

copyright

网站地图:

sitemap

以上命名规范仅供参考。

如果大家对于WebUI设计规范有自己的见解,欢迎大家在此留言一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原文地址:

 

UI设计师:

Photoshop文档管理与文档规范

这是一个重要但是容易被忽视的领域,很多设计师没有文档管理和文档规范意识。

认为只有代码工作者才需要什么编码规范和版本控制系统,photoshop作为一个应用软件,讨论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工程文件,一个复杂页面的psd源文件里有200~300个图层是很正常的事情。

∙作为最直面客户和BOSS的开发环节,以及存在对视觉表现的个体认同差异,你可能会遭遇最多的需求变动、修改建议,需求反复……。

∙作为开发协作中的一员,你的源文件会被其他设计师或开发者使用或修改。

∙作为开发文档中的一部分,你的源文件会面临移交、继承和重用。

∙图层命名无法辨识,几百个图层没有分组、元件难以修改、被调用的原始素材被处理地面目全非,修改版本无法回溯、设计样式无法复用,同组的psd文件风格或布局无法统一……如果你正在修改这样一份psd源文件,会不会抓狂?

作为一个UI设计师,建立文档管理和文档规范意识,不仅能便于团队协助和工程文件的移交,更重要的是能快速显著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作为工程管理的一部分,PS的文档管理也具有以下特征:

∙编码规范:

命名规范。

∙架构设计:

组织结构合理。

∙版本管理:

不对原始素材形成不可逆的破坏,可进行版本追溯。

∙协作机制:

元素和样式便于复用和调用。

资源管理:

通过定义预设配置库或资源库来提高效率。

下文中,我将和大家一一分享具体的工作方法。

一.图层的分组和管理

PS提供了三种方式来组织图层(layers)之间的关系:

图层组、链接组、剪切组。

在进行用户界面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布局区块来组织图层分组。

对图层进行分组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组织方法,将大量的、分散的、杂乱的信息经过组织、整序、优化、存贮,形成一个便于有效利用系统的过程。

1使用图层分组管理的主要优势:

便于组织和检索:

将图层编入同一图层组组,进行图层组命名,并形成树状结构,可以方便创作者快速查找图层在图层面板序列中的所在。

如何快速选择图层:

选中移动工具,在属性面板中取消自动选择前面的勾选,在下拉菜单中选中图层。

在使用移动工具的时候,按住ctrl键,可以直接选中当前可视的图层。

学习善用右键:

用上面的方法快速选中图层后,点击右键,可以看见右键菜单中显示了表示基于图层组的的树状列表,通过这个右键菜单可以快速切换到所需的图层。

但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图层组织结构和图层命名。

便于挪动修改布局:

图层组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移动和缩放,将位于同一布局区块的图层编入一组,可以快速改变某一区块的位置和比例,方便地实行布局的调整。

便于整体管理:

图层组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删除、显示/隐藏、修改透明度和混合模式模式。

图层形成编组,令创作者可以快速地显/隐一批图层进行效果预览。

对一组图层进行整体操作。

还可以创建基于组的蒙版,整体控制某一图层组的显示区域

在设计属于一个网站的不同页面时,使用图层组可以快速创建统一的设计模版,保留共有的区域的图层编组。

2图层分组和链接组

图层分组具有结构特效,链接组更多用于表示关系。

为图层建立链接组,可以锁定几个图层之间的相对位置。

对它们其中任何一个执行移动缩放、拖拽复制和删除操作时,都会对整体生效。

链接组更容易创建和解除关系,位于同一链接组中的图层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图层组,实际上形成了另一种结构维度。

3尽量不要合并图层。

图层合并操作是不可逆的,(本文中指的所有不可逆的操作都不包括在历史记录面板的有限步数的回溯)。

可以通过执行ctrl+alt+E来合并图层,这个命令在被选中的图层上方创建了一个经过合并操作的副本,生成了一个新的合并图层。

你可以对这个独立图层随便进行修改和调用,而丝毫不影响原始图层。

 

二、图层命名规范

一份没有图层命名和分组的源文件是最受前端开发人员诟病的,建立良好文档规范,养成对图层命名的习惯,除了利于源文件的移交、继承和重用,提供效率,也体现了对协作成员的尊重。

同时,图层命名是使用图层右键菜单的良好前提。

建议主要使用英文命名,便于在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移交。

如何命名,可以参考前端的命名规范,针对界面布局、鼠标事件、不同的交互状态有许多约定俗称的叫法和缩写,例如:

页头:

header  内容:

content/container  页面主体:

main

页尾:

footer  导航:

nav  侧栏:

sidebar  栏目:

column

整体布局:

wrapper  左右中:

缩写为LRC  水平/垂直:

缩写为H/V

导航:

nav  子菜单:

submenu  摘要:

summary  按钮:

btn  滚动:

scroll

鼠标悬停:

hover     点击:

click     已浏览:

visited。

等等……

三、使用蒙版

1使用蒙版的好处:

蒙版通过叠加一个蒙版图层来控制原始图像的显示。

最大的好处是:

可以自由实现对原始图像图层的擦除、剪裁、抠图、边缘虚化等这些极普遍的操作,但原始图像内容不会受到破坏。

2图层蒙版和矢量蒙版:

蒙版分为图层蒙版(我觉得像素蒙版这个叫法更好一点)和矢量蒙版。

两者用法相同,一个是位图,一个是矢量。

图层蒙版支持透明度,矢量蒙版支持路径。

图层蒙版通过工具栏上和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蒙版按钮来创建。

原理跟存储选区的“alpha通道”原理类似。

通过灰度来记录蒙版的区域及透明度。

白色代表显示全透明,黑色代表不透明,50%的灰色代表50%的透明度。

支持滤镜、柔化和改变透明度等操作。

由于是像素对象,执行变换操作时,蒙版边缘会出现质损。

矢量蒙版需要先创建一个矢量对象,然后按住crtl键的同时,点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蒙版按钮来完成创建。

可以通过路径选择和钢笔等工具对矢量蒙版进行编辑修改。

由于是矢量对象,变化操作时蒙版对象的边缘始终是平滑的。

但不支持透明度、柔化边缘和大部分滤镜。

3剪切组的优势和弱点:

剪切组也是蒙版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不破坏原始图像的特征,它既可以具有像素蒙版特性也可以具有矢量蒙版特性(这取决于剪切组最底部的图层)。

剪切组的优势是可方便应用于多个图层,使用上具有直观的组织性,但坏处,对象图层必须在次序上紧挨着,而且在调整图层次序的操作时,容易导致误操作。

PS中回溯历史记录的步骤是有限的,所有操作在经历超过一定步数的修改后都无法进行版本还原,以及进行针对原版本的修改。

对于一个工程文件而言,版本不可逆是灾难性的。

所以针对PS,我们应该保留素材的原始数据,尽量使用非破坏性编辑。

“非破坏性操作”是图像处理软件长久以来面临的问题,Adobe从最早的版本到最新的CS4,经过十几年发展,ps的用户们也遍历变迁。

最早PS的使用者为了保留历史版本,不得不频繁“保存副本”。

直到后来有了历史记录面板,有了快照,有了调整图层,有了智能对象,CS3版本中更向3dsMAX学习了属性堆栈。

来看看PS在“非破坏性操作”的4个方面上已具备的功能(截止到CS3版本):

∙原始数据的留存:

智能对象、历史快照。

∙效果叠加:

填充图层、调整图层、混合模式和图层样式

∙操作区域:

上文中提到的蒙版,剪切组

∙属性堆栈:

智能对象的滤镜库堆栈(PS3中新功能)。

四、使用填充图层和调整图层

图层面板下方的添加调整(填充)图层按钮

1填充图层:

当需要为页面上某个版块添加浅灰色背景,在导航上使用长条型漂亮的渐变背景时,你是习惯如何操作,创建一个空白图层,在选区里直接填色?

还是使用填充图层?

Ps中传统方式是在空白图层中创建选区或路径后执行填充命令,但自从允许使用填充图层在对象中填充纯色、渐变或纹理后,油漆桶变成了最鸡肋的工具之一。

相比较传统方式,填充图层具有更大的操作灵活性。

单击图层面板中的图层缩略图,就可以随时更改颜色、修改渐变、更换纹理,且具有非常直观的预览效果。

填充图层中填充对象的形状范围实际上是一种内置蒙版,所以这种填充方式集合了蒙版的种种优势,比如可以使用黑白画笔来随意修改填充边缘、或使用矢量编辑工具来修改矢量形状蒙版。

图示案例:

使用渐变填充图层、使用画笔/橡皮擦修改蒙版

在web设计中,所有需要使用填充色块的地方都尽可能使用矢量路径+填充图层来完成,这样生成的填充色块可以随时随地保持方便修改和无损形变。

2调整图层

调整图像的色阶、色相、对比度、色彩平衡?

把彩色图像变为灰度图像,色彩反相,调整照片的色温,这些都是最常用的操作。

但你经常拿不定主意,对原始图像施加调整效果进行实验……

一个设计成浅蓝色的按钮,BOSS看了不喜欢,要求改成浅绿色。

改完以后效果不好,BOSS又要求改成灰色……

如果你经常遭遇上述情况,请选用“调整图层”功能来进行你的调色实验吧。

PS中可以用来实现图像调整的方法:

使用调整图层要好于其它两种操作,调整图层不会更改原始图像中的像素,(会略微增加文件大小),也是一种内置的蒙版。

可以随时更改。

在进行多项调整时,使用调整图层意味着新建多个图层,多个调整图层可以分别修改排序、混合样式和透明度。

图示案例:

使用调整图层改变元件配色

六、使用智能对象及滤镜堆栈

1 智能对象

PS从cs版本开始增加了智能对象(smartobject)。

智能对象可以保护原始像素内容,用户可以进行变换操作(包括缩放,旋转,变形等)而不会累次地降低图像质量。

如一个400px宽的位图素材,使用变换操作压缩为200px宽,旋转45°。

后来又想修改为300px框,旋转为原位。

但上一次压缩操作已经对图像质量形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如果在操作第一次变换前将该素材转为智能对象,无论它之后变换了多少次,都可以保证是基于400px宽的原始质量来进行更改操作。

智能对象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编辑其中一个副本来实现对所有副本的同步改动。

一个使用了智能对象副本的psd源文件尺寸会小于标准的psd文件,这是因为智能对象图层的复制不会像标准图层复制那样生成真正的多倍像素内容,而只是充当了源的角色。

这一点和“Ai的嵌入”有很像的特征。

图示案例:

使用智能对象,编辑智能对象的原始文件,达到影响所有副本。

2智能滤镜和滤镜堆栈

智能滤镜是指针对智能对象应用的一些滤镜,在滤镜库里可以浏览滤镜菜单,预览并对统一对象使用多个滤镜。

滤镜堆栈和AI中的外观面板很相似,所有施用过的智能滤镜都显示在PS的图层面板。

你可以再次关闭该滤镜,调整滤镜的透明度和叠加模式,调整多个滤镜的施用次序。

除了上述优点,还可以再次对智能对象的原始文件进行修改,所以使用智能滤镜,在原始文件和滤镜使用的操作上都有极大的灵活性。

同时也都是非破坏性编辑。

图示案例:

使用智能滤镜和滤镜堆栈。

3栅格化操作

智能对象,矢量对象,文字对象有一些共性:

在被栅格化(像素化)之前,随时随地都具备可编辑性,这个特性让上述对象类型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成为你的首选。

但是有些滤镜和变形操作是其失效的。

所以要非常谨慎地操作栅格化命令,栅格化和图层合并一样是破坏性的,不可逆的。

如果必须要使用某些滤镜效果或变形,建议不妨为上述对象创建一个副本,隐藏保留原本,在副本上施行操作。

对于边缘修改,边缘羽化、擦除这类操作,可以使用蒙版技术来完成。

这同样是非破坏性操作。

七、使用图层样式(layerstyle)

图层样式可以实现非常丰富的特效,包括投影,光泽,纹理,发光。

除了常用的发光、投影、浮雕外(在webUI设计中其实它们反而不常用),

1.图层样式可用于填充纯色、渐变和纹理。

比较与填充图层,图层样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便于移植。

2.描边可用于创建border。

内发光可用于创建padding。

外发光可用于创建margin和小圆角边框。

3.混合模式、透明度、填充透明度都是图层样式的一部分。

他们可以被一起方便地移植

4.单纯使用样式可以创建多种玻璃质感、水晶效果、金属拉丝、塑胶质感的按钮样式。

图层样式的优点:

图层样式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操作来传递到其它图层中。

可以通过多选,一次向多个图层粘贴某个样式。

还可以通过快捷键来操作。

Alt+拖拽,是移动某个图层样式,alt+crtl+拖拽是复制图层样式。

(使用鼠标快捷时,透明度,填充透明度和混合模式这3个属性将无法像粘贴图层样式那样也传递过去。

图层样式不会破坏原始图像质量,允许随时修改样式的配置参数。

更改原始图像时,应用其上的图层样式会立即自动变换以适应新图像。

图层样式支持无损缩放。

(涉及像素纹理的除外)。

另外当psd文件的图像大小(分辨率)发生改变时,图层样式可同步缩放。

必须保证“图像大小”的设置对话框里,

如图这个复选框被选中,同步缩放才能起作用。

图层样式可保存为预设配置,进入资源库,在多个pad文件之间复用,保证样式的继承和统一。

下面这些链接中可以提供大量的图层样式下载,双击.sal文件,可以直接加载样式在预设配置里。

42PhotoshopLayerStylesforButtonDesign-FreeDownload

131UltimateWeb2.0LayerStyles

220AmazingFreePhotoshopLayerStyles

八、资源管理——定义预设配置

对于交互界面设计这种存在大量需要风格统一的工程文件和多人团队协作的项目而言,资源管理是必须的工作。

和程序写作一样,需要先统一接口、函数,PS里也有许多可以预先配置好的元素。

包括渐变、纹理、色卡、图层样式、矢量形状、画笔、等高线、工具、图案等,更专业的还需要做统一的颜色配置。

PS提供在”菜单:

编辑—>预算管理器”里管理这些资源。

可对资源进行分组,命名,添加,删除,存储,载入等操作。

每一种资源都有对应的控制面板,每一个面板右侧都有折叠小三角。

点击后展开统一的管理菜单。

在项目开始前,

∙将logo和标志性装饰图形作为矢量形状预设载入。

∙将主配色作为色板预设载入

∙将常用渐变作为渐变预设载入

∙将主按钮和背景条样式作为图层样式预设载入

∙将常用纹理作为图案或填充纹理预设载入

∙将常用虚线作为画笔或图案载入

∙……

花一些前期准备时间,将设计风格进行商讨统一,然后新建组别存储。

并将不同类别的预设分别存储为预设文件:

如色块文件:

***_pro.aco,渐变文件:

***_pro.grd。

分发给协作设计师使用。

除了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文档工作的专业和规范。

且无论项目持续了多长时间,或者经历时间漫长的频繁改版,或者更换过几个设计师,都能保证基础风格的协调和统一。

九.多人协作项目的ps文档版本控制

Adobe的从CS版本开始,在套装中提供了Versioncue和Bridge.

Versioncue:

 用户PSD文档的版本控制,多人在线协作管理

Bridge:

图片管理/浏览工具。

支持Adobe的所有工程文件预览(得保存为pdf兼容格式)。

拥有支持tag,图片尺寸,类型等多种维度的强大过滤器,用于管理本地数量庞大的素材库很好。

这两个小工具软件很容易被忽略,(我觉得是它们2.0之前的版本都做得太差了,Bridge曾经导致我频频死机。

但是从cs3版本后,这两个小工具都在性能上做了很大优化,变得非常好用)

关于结合使用Versioncue和Bridge,创建一个属于设计师的SVN系统,对工程文件进行版本控制,这有一篇写得很好很详细的教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